(7)JavaScript变量提升
请看下面代码
var bar=1; function test(){ console.log(bar); //undeifned var bar=2; console.log(bar); //2 } test();
为什么在test函数中会出现上述结果呢,这就是JavaScript的变量提升了,虽然变量bar的定义在后面,不过浏览器在解析的时候,会把变量的定义放到最前面,上面的test函数相当于
function test(){ var bar; console.log(bar); //undefined bar=2; console.log(bar); //2 }
再看
var foo=function(){ console.log(1); } function foo(){ console.log(2); } foo(); //结果为1 //同样的,函数的定义也会到提升到最前面,上面的代码相当于 function foo(){ console.log(2); } var foo;foo=funciton(){ console.log(1); }foo(); //1
(8)JavaScript事件模型
原始事件模型,捕获型事件模型,冒泡事件模型,
原始事件模型就是ele.onclick=function(){}这种类型的事件模型
冒泡事件模型是指事件从事件的发生地(目标元素),一直向上传递,直到document,
捕获型则恰好相反,事件是从document向下传递,直到事件的发生地(目标元素)
IE是只支持冒泡事件模型的,下面是兼容各个浏览器的事件监听代码
EventUtil={ addListener:function(target,type,handler){ if(target.addEventListener){ target.addEventListener(type,handler); }else if(target.attachEvent){ target.attach("on"+type,function(){ //让handler中的this指向目标元素 handler.call(target); }); }else{ target["on"+type]=handler; } }, removeListener:function(target,type,handler){ if(target.removeEventListener){ target.removeEventListener(type,handler); }else if(target.detachEvent){ target.detachEvent("on"+type,handler); }else{ target["on"+type]=null; } }, getEvent:function(e){ //获取事件对象 var evt=window.event||e; return evt; }, getTarget:function(e){ //获得目标对象 var evt=EventUtil.getEvent(e); var target; if(evt.target){ target=evt.target;} else {target=evt.srcElement;} return target; }, stopPropagation:function(e){ //停止冒泡 var evt=EventUtil.getEvent(e); if(evt.stopPropagation) {evt.stopPropagation();} else {evt.cancelBubble=true;} }, preventDefault:function(e){ //阻值默认行为的发生 var evt=EventUtil.getEvent(e); if(evt.preventDefault){ evt.preventDefault(); } else {e.returnValue=false;} } }
(9)内存泄漏
内存泄漏指的是浏览器不能正常的回收内存的现象
(10)浏览器的垃圾回收机制
垃圾收集器必须跟踪哪个变量有用哪个变量没用,对于不再有用的变量打上标记,以备将来收回其占用的内存,内存泄露和浏览器实现的垃圾回收机制息息相关, 而浏览器实现标识无用变量的策略主要有下两个方法:
第一,引用计数法
跟踪记录每个值被引用的次数。当声明一个变量并将引用类型的值赋给该变量时,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是1。如果同一个值又被赋给另一个变量,则该值的引用次 数加1.相反,如果包含对这个值引用的变量又取得另外一个值,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减1.当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变成0时,则说明没有办法访问这个值了,因此就 可以将其占用的内存空间回收回来。
如: var a = {}; //对象{}的引用计数为1 b = a; //对象{}的引用计数为 1+1 a = null; //对象{}的引用计数为2-1
所以这时对象{}不会被回收;
IE 6, 7 对DOM对象进行引用计数回收, 这样简单的垃圾回收机制,非常容易出现循环引用问题导致内存不能被回收, 进行导致内存泄露等问题,一般不用引用计数法。
第二,标记清除法
到2008年为止,IE,Firefox,Opera,Chrome和Safari的javascript实现使用的都是标记清除式的垃圾收集策略(或类似的策略),只不过垃圾收集的时间间隔互有不同。
标记清除的算法分为两个阶段,标记(mark)和清除(sweep). 第一阶段从引用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的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未标记的对象清除。
(11)同源策略
同源策略是浏览器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谓同源是指,域名,协议,端口相同。不同源的客户端脚本(javascript、ActionScript)在没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不能读写对方的资源。简单的来说,浏览器允许包含在页面A的脚本访问第二个页面B的数据资源,这一切是建立在A和B页面是同源的基础上。
(12)跨域的几种方式
jsonp(利用script标签的跨域能力)跨域、websocket(html5的新特性,是一种新协议)跨域、设置代理服务器(由服务器替我们向不同源的服务器请求数据)、CORS(跨源资源共享,cross origin resource sharing)、iframe跨域、postMessage(包含iframe的页面向iframe传递消息)
(13)异步和同步
同步指下一个程序的执行需要等到上一个程序执行完毕,也就是得出结果后下一个才能执行,
异步指的是上一个程序指向后,下一个程序不用等到上一个程序出结果就能执行,等上一个出结果了调用回调函数处理结果就好。
(14)JavaScript的值类型和引用类型
JavaScript有两种类型的数据,值类型和引用类型,一般的数字,字符串,布尔值都是值类型,存放在栈中,而对象,函数,数组等是引用类型,存放在堆中,对引用类型的复制其实是引用复制,相当于复制着地址,对象并没有真正的复制。
var a=5;var b=a;a=null; //那么b是5 var a={},var b=a;b.name="mbj"; console.log(a.name); //mbj,因为a,b指向同一个对象 a=null;console.log(typeof b); //object,a=null,只是a不再指向该对象, //但是这个对象还是在堆中确确实实的存在,b依然指向它。
(15)优化下面代码
var str="我喜欢我可爱的女朋友,"; str=str+"她叫喵喵,"; str=str+"她时而可爱,时而认真,"; str=str+"她那天真的笑声可以让人忘掉一切烦恼。"; console.log(str);
这里的优化主要是对加号操作符的优化,因为加号在JavaScript中非常耗时和耗内存,需要经过以下六步:
1、首先开辟一块临时空间,存储字符串,
2、然后在开辟一块空间3、把str中的字符串复制到刚刚开辟的空间
4、在把需要连接的字符串复制到str后面
5、str指向这块空间
6、回收str原来的空间和临时空间
优化的方法是使用数组的push方法,数组是连续的存储空间,可以省下很多步
var res=[]; var str="我喜欢我可爱的女朋友,"; res.push(str);res.push("她叫喵喵,"); res.push("她时而可爱,时而认真,"); res.push("她那天真的笑声可以让人忘掉一切烦恼。"); console.log(res.join(""));
(16)封装cookie的添加,删除,查询方法
cookie是存储在浏览器端的,可以用于存储sessionID,也可以用于自动登陆,记住密码等,但是在浏览器端并没有官方的操作cookie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封装一下:
CookieUtil={ addCookie:function(key,value,options){ var str=key+"="+escape(value); if(options.expires){ var curr=new Date(); //options.expires的单位是小时 curr.setTime(curr.getTime()+options.expires*3600*1000); options.expires=curr.toGMTString(); } for(var k in options){ //有可能指定了cookie的path,cookie的domain str+=";"+k+"="+options[k]; } document.cookie=str; }, queryCookie:function(key){ var cookies=document.cookie; //获得浏览器端存储的cookie,格式是key=value;key=value;key=value cookies+=";"; var start=cookies.indexOf(key); if(start<=-1){ return null; } //说明不存在该cookie var end=cookies.indexOf(";",start); var value=cookies.slice(start+key.length+1,end); return unescape(value); }, deleteCookie:function(key){ var value=CookieUtil.queryCookie(key); if(value===null){return false;} CookieUtil.addCookie(key,value,{expires:0}); //把过期时间设置为0,浏览器会马上自动帮我们删除cookie } }
(17)事件委托机制
事件委托指的是,不再事件的发生地设立监听函数,而是在事件发生地的父元素或者祖先元素设置监听器函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性能,因为可以减少绑定事件的元素,比如:
<ul> <li></li> <li></li> <li></li> </ul>
要给li元素绑定click事件,使用事件委托机制的话,就只需要给ul绑定click事件就行了,这样就不需要给每个li'绑定click事件,减小内存占用,提高效率,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看看jQuery的live,bind,on,delegate函数的区别,这几个函数就采用了事件委托机制。
三、其他部分
(1)http状态码
http状态码是表示服务器对请求的响应状态,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这类响应是临时响应,只包含状态行和某些可选的响应头信息,并以空行结束
2**:表示请求成功,
3**:表示重定向
4**:表示客户端错误
5**:表示服务器端错误
100(continue),客户端应当继续发送请求。这个临时响应是用来通知客户端它的部分请求已经被服务器接收
200(OK),表示请求成功,请求所希望的响应头或数据体将随此响应返回。
202(Accepted),服务器已接受请求,但尚未处理。
204(No-Content),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不需要返回任何实体内容
205(Reset-Content),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且没有返回任何内容。但是与204响应不同,返回此状态码的响应要求请求者重置文档视图。该响应主要是被用于接受用户输入后,立即重置表单,以便用户能够轻松地开始另一次输入。
206(Partial-Content),服务器已经成功处理了部分 GET 请求。
301(Moved-Permanently),永久性重定向
302(Moved-Temporarily),暂时性重定向
304(Not-Modified),浏览器端缓存的资源依然有效
400(Bad-Reques),请求有误,当前请求无法被服务器理解。
401(Unauthorized),当前请求需要用户验证。
403(Forbidden),服务器已经理解请求,但是拒绝执行它。
404(Not-Found),请求的资源没有被找到
500(Interv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内部错误
502(Bad GateWay),网关出错
503(Service Unavailable),由于临时的服务器维护或者过载,服务器当前无法处理请求。
504(Gateway Timeout),作为网关或者代理工作的服务器尝试执行请求时,未能及时从上游服务器(URI标识出的服务器,例如HTTP、FTP、LDAP)或者辅助服务器(例如DNS)收到响应。
(2)xss,csrf的概念以及防范方法
大公司如bat在面试的时候,web安全问题是必问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懂,要彻底理解xss和csrf的概念和防范方式,最好在项目中有用到对这两种攻击的防范,这样会给你的面试加很多分。由xss和csrf涉及的东西比较多,我就不具体给出了,详情请看XSS攻击及防御,CSRF攻击
(3)CommonJs,AMD,CMD规范
CMD是国内玉伯大神在开发SeaJS的时候提出来的,属于CommonJS的一种规范,此外还有AMD,其对于的框架是RequireJS
1、二者都是异步模块定义(Asynchronuous Module Definition)的一个实现; 2、CMD和AMD都是CommonJS的一种规范的实现定义,RequireJS和SeaJS是对应的实践;
3、CMD和AMD的区别:CMD相当于按需加载,定义一个模块的时候不需要立即制定依赖模块,在需要的时候require就可以了,比较方便;而AMD则相反,定义模块的时候需要制定依赖模块,并以形参的方式引入factory中。 区别看下边例子:
//AMD方式定义模块 define(['dep1','dep2'], function(dep1,dep2){ //内部只能使用制定的模块 return function(){}; }); //CMD define(function(require,exports,module){ //此处如果需要某XX模块,可以引入 var xx=require('XX'); });
4、JavaScript语言是弱结构性的,通过CommonJS定义一些规范,CMD和AMD得定义模块的方式对代码进行管理,使得更易维护;此外,NodeJS的诞生,对模块的规范定义,和包(npm)的概念的引入,让JS管理不再困难,一个字,爽爆了!
(4)谈谈对前端模块化的理解
前端模块话就是把复杂的文件分成一个个独立的模块,比如js文件,分成独立的模块之后有利于代码的重用和维护,但是这样又会引来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依赖问题,所以就有了CommonJS、AMD、CMD规范,最后出现了webpack,webpack就是前端模块话的一种解决方案,基本上大公司都会使用webpack
(5)优雅降级和渐进增强
优雅降级指的是一开始就构建功能完好的网站,然后在慢慢兼容低版本的浏览器,使得各个浏览器之间的差异不要太大。
渐进增强是指在基本功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支持新特性的浏览器使用新特性,带给用户更换的体验。
优雅降级和渐进增强的出发点不同,前者是慢慢向下兼容,是向后看,后着是慢慢向上,增强功能,是向前看。
(6)前端优化(提高网页的加载速度)
1、使用css sprites,可以有效的减少http请求数
2、使用缓存
3、压缩js,css文件,减小文件体积
4、使用cdn,减小服务器负担
5、懒加载图片
6、预加载css,js文件
7、避免dom结构的深层次嵌套
8、给DOM元素添加样式时,把样式放到类中,直接给元素添加类,减少重构,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