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考试复习的时候总结的,可能比较乱,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下载地址:文档下载
第一章 上升到面向对象
1.1 由结构化设计到面向对象
结构化思维用过程刻画数据间关系
对象思维直接用类表达数据间关系
结构化中,数据是死的,全部依赖算法操作
对象思维中,数据是活的,“她”知道自己的信息(属性),并能完成自己的工作(操作)
结构化思维更像是一个人在解决所有问题
对象思维更像是一个团队的分工协作
1.2 对象和类
对象:
类:
对象和类的关系:
1.3 面向对象技术相关原则
抽象(Abstraction)
封装(Encapsulation)
分解(Decomposition)
泛化(Generalization)
多态(Polymorphism)
分层(Hierarchy)
复用(Reuse)
第二章 可视化建模基础
2.1 类的元模型(语法结构)
2.2 UML2概念模型
(1)构造块
事物:
结构(structural)事物:UML模型中的名词
行为(behavioral)事物:UML模型中的动词,表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行为
分组(grouping)事物:用于将模型元素组织在一起
注释(annotational)事物:用来描述、说明或标注模型中的任何元素
关系:
图:
(2)通用机制
一系列标准化的扩展:外廓
(3)架构
第三章 业务建模
3.1 UML分析设计过程解析
3.2 业务建模基础
业务建模是软件开发过程的辅助环节,可以描述业务现状,从而帮助发现软件需求,指导系统设计。
3.3 业务用例模型
识别业务参与者(在业务之外,与业务进行交互的人或组织)
识别业务用例(业务为业务参与者提供的价值,体现企业业务本质,是有意义的目标)
3.4 活动图(描述业务用例详细的过程)
动作节点
控制节点
选择
并发
起点、中点、流中止
对象节点
上图的引脚改化
引脚状态[ ]
异常引脚△
引脚效果/约束{ }
总结:
Eg:
第四章 用例建模
4.1 需求
以用例为中心组织需求
4.2 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