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厂模式介绍与使用场景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方式,将对象的实例化过程封装在工厂类中,使得客户端代码与具体对象的创建过程解耦。
工厂模式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则: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它通过引入一个工厂类,将对象的实例化过程集中在工厂类中,并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供客户端使用,从而降低了客户端与具体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工厂模式包含三个核心角色:
1.抽象产品(Abstract Product):定义了产品的共同接口,所有具体产品都实现了这个接口。
2.具体产品(Concrete Product):实现了抽象产品接口,是工厂模式中要创建的对象。
3.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定义了创建产品的方法,返回抽象产品类型的对象。
应用场景:
1.当一个类不知道它所必须创建的对象的类时,可以使用工厂模式。工厂模式将对象的实例化过程封装在工厂类中,客户端只需与工厂类进行交互,无需了解具体的实现类。这样可以减少类之间的耦合性,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当一个类希望由子类来指定所要创建的对象时,可以使用工厂模式。抽象工厂定义了创建产品的方法,具体的工厂子类负责实现这个方法并创建具体产品。这样可以使得系统的扩展性更好,新加入的产品只需要添加相应的具体工厂类即可。
3.当需要通过一组相关的对象来实现某个功能时,可以使用工厂模式。抽象工厂可以创建一组相关的产品对象,保证这些对象之间的兼容性。这样可以确保在创建产品时不会出现不匹配或不一致的情况。
4.当需要创建复杂对象时,可以使用工厂模式。工厂模式可以封装复杂对象的创建过程,将其拆分成多个简单的步骤,并由工厂类负责组装这些步骤,最终返回一个完整的对象。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5.当需要动态切换不同的实现时,可以使用工厂模式。工厂模式可以根据配置或者条件选择不同的具体工厂类来创建对象,从而实现运行时的动态切换。这样可以方便地切换不同的实现,而不需要修改客户端的代码。
二.工厂模式实现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汽车工厂为例,使用Java实现工厂模式:
首先,定义抽象产品接口 Car:
public interface Car { void drive(); }
然后,创建两个具体产品类 Sedan
和 SUV
,它们实现了抽象产品接口:
public class Sedan implements Ca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ive() { System.out.println("Driving Sedan"); } } public class SUV implements Ca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ive() { System.out.println("Driving SUV"); } }
接下来,创建抽象工厂接口 CarFactory
,定义了创建汽车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CarFactory { Car createCar(); }
然后,创建具体工厂类 SedanFactory
和 SUVFactory
,它们实现了抽象工厂接口,并分别负责创建 Sedan 和 SUV:
public class SedanFactory implements Ca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Car createCar() { return new Sedan(); } } public class SUVFactory implements Ca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Car createCar() { return new SUV(); } }
最后,我们可以在客户端中使用工厂模式来创建汽车对象: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rFactory sedanFactory = new SedanFactory(); Car sedan = sedanFactory.createCar(); sedan.drive(); // 输出:Driving Sedan CarFactory suvFactory = new SUVFactory(); Car suv = suvFactory.createCar(); suv.drive(); // 输出:Driving SUV } }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通过抽象工厂接口和具体工厂类来创建不同类型的汽车对象。客户端只需与抽象工厂接口和抽象产品接口进行交互,而无需直接调用具体产品类,从而实现了客户端与具体对象之间的解耦。
工厂模式可以提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将对象的创建过程封装在工厂类中,使得系统更易于维护和扩展。它常用于框架设计、依赖注入(DI)等场景中。
现在我们再用一个贴近实际的例子说明
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电商系统,其中有多个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我们希望使用工厂模式来创建不同的支付对象,以实现支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抽象产品接口 Payment,用于表示支付方式:
public interface Payment { void pay(double amount); }
然后,创建两个具体产品类 Alipay
和 WeChatPay
,它们实现了抽象产品接口:
public class Alipay implements Paym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double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Using Alipay to pay: $" + amount); } } public class WeChatPay implements Paym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double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Using WeChat Pay to pay: $" + amount); } }
接下来,创建一个工厂类 PaymentFactory
,用于根据不同的支付方式创建具体的支付对象:
public class PaymentFactory { public static Payment createPayment(String paymentType) { if (paymentType.equalsIgnoreCase("Alipay")) { return new Alipay(); } else if (paymentType.equalsIgnoreCase("WeChatPay")) { return new WeChatPay(); } els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Unsupported payment type: " + paymentType); } } }
最后,我们可以在客户端中使用工厂模式来创建支付对象: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支付对象 Payment alipay = PaymentFactory.createPayment("Alipay"); Payment weChatPay = PaymentFactory.createPayment("WeChatPay"); // 使用支付对象进行支付 double amount = 100.0; alipay.pay(amount); weChatPay.pay(amount); } }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使用工厂模式通过 PaymentFactory
创建了具体的支付对象,而客户端只需与抽象产品接口 Payment
进行交互,无需直接调用具体的支付类。这样可以实现支付方式的灵活切换和扩展,例如在工厂类中新增其他支付方式时,客户端的代码无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