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明
1.1 简介
- 评审是一种正式的评估技术;
- 评审需详细考查软件需求、设计、编码等,以便发现缺陷、违反开发标准的情况或其它问题。
1.2 评审的目的
- 验证软件是是否否和规范;
- 验证软件是否达到应用标准;
- 对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建立附带的和结构化的改进方法。
1.3 评审说明
- 评审过程中的缺陷和其它缺陷一样,根据严重性进行修改;
- 评审需在动态测试之前就开始;
- 准备阶段是评审的最重要阶段;
- 召集原因分析会议可以提升评审的价值;
- 组织检查的那个人必须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
1.4 评审的优点
- 早期发现缺陷,解决成本低;
- 发现缺陷的比例比较高;
- 团队成员之间可以交换信息;
- 不止针对设计文档,还有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所交付的所有文档;
- 评审能够激励对于开发高质量产品的认识和动力。
2 规程
2.1 入口检查
- 对输入标准对产品入口进行检查;
- 其中输入标准的例子有以下:
1、产品必须完成;
2、参考文档必须是被任何的文档;
3、参考文档必须是正确的和最新的;
4、由主持人最初进行的快速检查,发现的缺陷应当不多于X个;
5、文档必须经过拼写检查;
6、文档是符合标准的文档。
2.2 组织评审
- 组织人员进行评审,必须组成一个团队,为每个成员分配角色;
- 成员分配的角色必须是与其兴趣和专业相关;
- 角色的例子如下:
1、用户:关注用户和客户的观点;
2、测试人员;关注可测性;
3、系统:关注广泛的系统问题;
4、质量:关注质量特性的各个方面;
5、服务:关注服务、维护、供应和安装。
2.3 开始
1、当从事评审的成员没有评审经验时,主持人可简要介绍评审技术、以及各成员的角色;
2、对于复杂产品,产品的作者对产品进行介绍,帮助大家理解产品;
3、评审规程发生改变,可以启动开始会议告诉大家。
2.4 准备
- 就是发现缺陷;
- 从成员的角色出发来评审产品;
- 记录发现的缺陷。
2.5 缺陷登记会议
- 目的是发现新的缺陷和交流知识;
- 主持人:列出所有缺陷;
- 产品作者:将所有缺陷记录在一份报告中;
- 不太重要的缺陷和解决方案可以不在会议上讨论;
- 会议限制在2小时以内。
2.6 原因分析会议
- 在一种建设性分氛围中开展;
- 最好以一种头脑风暴式的会议举行;
- 重点是查找缺陷根源,而不是缺陷本身。
2.7 修改
- 产品作者组织修改,并做变更记录;
- 更新后的文档交付给主持人。
2.8 后续工作
- 支持人必须检查是否已经解决了所有的缺陷;
- 但不检查缺陷是否被正确的解决;
- 将文档交付给能够检查缺陷是否正确解决的成员。
2.9 检查输出标准
1、修改工作必须完成;
2、新的文档符合配置管理;
3、按照规程来处理相关文档的变更请求;
4、检查报告被移交给质量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