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 规范与重构】 一 重构的目的、内容、时机、方法

简介: 【Java设计模式 规范与重构】 一 重构的目的、内容、时机、方法

从本篇Blog开始,在学习具体的设计模式之前,先学习高质量代码的达成路径的实践部分代码重构和编程规范。

重构的目的

什么是重构,重构是一种对软件内部结构的改善,目的是在不改变软件的可见行为的情况下,使其更易理解,修改成本更低,这段定义可以理解为在保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利用设计思想、原则、模式、编程规范等理论来优化代码,修改设计上的不足,提高代码质量,其中提高代码质量也就是提高代码的 可读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重复性、简洁性、灵活性、可测试性

我们为什么要重构呢,重构的目的是什么呢?

  • 首先,重构是时刻保证代码质量的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不至于让代码腐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项目演进过程中代码不停地在堆砌。如果没有人为代码的质量负责任,代码总是会往越来越混乱的方向演进。当混乱到一定程度之后,量变引起质变,项目的维护成本已经高过重新开发一套新代码的成本,想要再去重构,已经没有人能做到了。就像我们现在的CA系统实际上已经无可救药了,只能开发一套新的系统出来。
  • 其次,优秀的代码或架构不是一开始就能完全设计好的,我们无法 100% 预见未来的需求,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资源为遥远的未来买单,所以,随着系统的演进,重构代码也是不可避免的
  • 最后,重构是避免过度设计的有效手段。在我们维护代码的过程中,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再对代码进行重构,能有效避免前期投入太多时间做过度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这也是学习SOLID和YAGNI原则时多次提到的。持续重构代替开始的过度设计。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重构能够保证代码质量,持续重构可以让我们不至于在系统设计初期为过度设计买单,不至于在后期系统无可救药时丢弃它。

重构的内容

根据重构的规模,可以笼统地分为大规模高层次重构(以下简称为“大型重构”)和小规模低层次的重构(以下简称为“小型重构”)

  • 大型重构指的是对顶层代码设计的重构,包括:系统、模块、代码结构、类与类之间的关系等的重构,这类重构涉及的代码改动会比较多,影响面会比较大,所以难度也较大,耗时会比较长,引入 bug 的风险也会相对比较大
  • 重构的手段:分层、模块化、解耦、抽象可复用组件等等。
  • 重构的工具: 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
  • 小型重构指的是对代码细节的重构,包括类、函数、变量等代码级别的重构,比如规范命名、规范注释、消除超大类或函数、提取重复代码等等。这类重构要修改的地方比较集中,比较简单,可操作性较强,耗时会比较短,引入 bug 的风险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小
  • 重构的手段:编码规范

大型重构需要系统化的解决,小型重构自己平时随见随改

重构的时机

一定要建立持续重构意识,把重构作为开发必不可少的部分,融入到日常开发中,而不是等到代码出现很大问题的时候,再大刀阔斧地重构。

重构的方法

进行大型重构的时候,需要当成一个技术需求项目去做:

  1. 提前做好完善的重构计划,有条不紊地分阶段来进行
  2. 每个阶段完成一小部分代码的重构,然后提交、测试、运行,发现没有问题之后,再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重构,保证代码仓库中的代码一直处于可运行、逻辑正确的状态。每个阶段,都要控制好重构影响到的代码范围,考虑好如何兼容老的代码逻辑,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写一些兼容过渡代码。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阶段的重构都不至于耗时太长(最好一天就能完成),不至于与新的功能开发相冲突

小规模低层次的重构,因为影响范围小,改动耗时短,可以依据编码规范随时去做,除了人工的编码意识,还可以使用一些代码检测插件,例如CheckStyle、FindBugs、PMD

总结一下

在系统开发前期我们不可能预见所有业务需求,而且还要避免过度设计,而随着业务的发展,代码不得不随着业务发展和堆砌,导致代码的熵增、系统的无序。所以持续重构真的非常重要,它能在不改变功能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的健康度和活力。对于业务发展阶段的大的变动需要通过有计划、分阶段的大型重构来达成,而常规的小型变动则仅仅通过编程规范、意识以及一些代码规范检测工具即可达成。

相关文章
|
28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Spring
Java 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优雅处理请求的艺术
责任链模式通过构建处理者链,使请求沿链传递直至被处理,实现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解耦。适用于审批流程、日志处理等多级处理场景,提升系统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197 2
|
28天前
|
设计模式 网络协议 数据可视化
Java 设计模式之状态模式:让对象的行为随状态优雅变化
状态模式通过封装对象的状态,使行为随状态变化而改变。以订单为例,将待支付、已支付等状态独立成类,消除冗长条件判断,提升代码可维护性与扩展性,适用于状态多、转换复杂的场景。
238 0
|
27天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搜索推荐
Java 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灵活切换算法的艺术
策略模式通过封装不同算法并实现灵活切换,将算法与使用解耦。以支付为例,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作为独立策略,购物车根据选择调用对应支付逻辑,提升代码可维护性与扩展性,避免冗长条件判断,符合开闭原则。
240 35
|
1月前
|
Java
Java语言实现字母大小写转换的方法
Java提供了多种灵活的方法来处理字符串中的字母大小写转换。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实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 String类或 Character类的方法已经足够。但是,在需要更复杂的逻辑或处理非常规字符集时,可以通过字符流或手动遍历字符串来实现更精细的控制。
213 18
|
27天前
|
设计模式 消息中间件 传感器
Java 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构建松耦合的事件响应系统
观察者模式是Java中常用的行为型设计模式,用于构建松耦合的事件响应系统。当一个对象状态改变时,所有依赖它的观察者将自动收到通知并更新。该模式通过抽象耦合实现发布-订阅机制,广泛应用于GUI事件处理、消息通知、数据监控等场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
208 8
|
1月前
|
Java 编译器 Go
【Java】(5)方法的概念、方法的调用、方法重载、构造方法的创建
Java方法是语句的集合,它们在一起执行一个功能。方法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步骤的有序组合方法包含于类或对象中方法在程序中被创建,在其他地方被引用方法的优点使程序变得更简短而清晰。有利于程序维护。可以提高程序开发的效率。提高了代码的重用性。方法的名字的第一个单词应以小写字母作为开头,后面的单词则用大写字母开头写,不使用连接符。例如:addPerson。这种就属于驼峰写法下划线可能出现在 JUnit 测试方法名称中用以分隔名称的逻辑组件。
186 4
|
Java
JAVA方法的定义
JAVA方法的定义
218 0
|
8月前
|
存储 JSON Java
《从头开始学java,一天一个知识点》之:方法定义与参数传递机制
**你是否也经历过这些崩溃瞬间?** - 看了三天教程,连`i++`和`++i`的区别都说不清 - 面试时被追问"`a==b`和`equals()`的区别",大脑突然空白 - 写出的代码总是莫名报NPE,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运算符 🚀 这个系列就是为你打造的Java「速效救心丸」!我们承诺:每天1分钟,地铁通勤、午休间隙即可完成学习;直击痛点,只讲高频考点和实际开发中的「坑位」;拒绝臃肿,没有冗长概念堆砌,每篇都有可运行的代码标本。上篇:《输入与输出:Scanner与System类》 | 下篇剧透:《方法重载与可变参数》。
171 25
|
安全 Java 编译器
杭州 【Java基础知识 11】java泛型方法的定义和使用(学习+改进+自己理解,想法) (借鉴-侵-删)
杭州 【Java基础知识 11】java泛型方法的定义和使用(学习+改进+自己理解,想法) (借鉴-侵-删)
163 1
|
存储 Java
Java数组与带参数方法:定义、调用及实践
Java数组与带参数方法:定义、调用及实践
2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