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集合框架 二】HashMap源码分析

简介: 【Java集合框架 二】HashMap源码分析

在JDK1.8之前,HashMap使用数组+链表实现,即使用链表处理冲突,同一hash值的节点都存储在一个链表里。但是当位于一个桶中的元素较多,即hash值相等的元素较多时,通过key值依次查找的效率较低。而JDK1.8中,HashMap采用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当链表长度超过阈值(8)时,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这样大大减少了查找时间

HashMap数据结构

下图代表jdk1.7的hashmap结构,左边部分即代表哈希表,也称为哈希数组,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单链表的头节点,链表是用来解决冲突的,如果不同的key映射到了数组的同一位置处,就将其放入单链表中

jdk1.8之前的hashmap都采用上图的结构,都是基于一个数组和多个单链表,hash值冲突的时候,就将对应节点以链表的形式存储。如果在一个链表中查找其中一个节点时,将会花费O(n)的查找时间,会有很大的性能损失。到了jdk1.8,当同一个hash值的节点数不小于8时,不再采用单链表形式存储,而是采用红黑树,如下图所示

链表

Node是HashMap的一个内部类,实现了Map.Entry接口,本质上是一个映射(键值对)。上图中每一个黑圆点就是一个Node对象。来看具体代码:

代码实现:

//Node是单向链表,它实现了Map.Entry接口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构造函数Hash值 键 值 下一个节点
    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this.hash = hash;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this.next = next;
    }
    public final K getKey()        { return key; }
    public final V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final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key + = + value; }
    public final int hashCode() {
        return Objects.hashCode(key) ^ Objects.hashCode(value);
    }
    public final V setValue(V newValue) {
        V oldValue = value;
        value = newValue;
        return oldValue;
    }
    //判断两个node是否相等,若key和value都相等,返回true。可以与自身比较为true
    public final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o == this)
            return true;
        if (o instanceof Map.Entry) {
            Map.Entry<!--?,?--> e = (Map.Entry<!--?,?-->)o;
            if (Objects.equals(key, e.getKey()) &&
                Objects.equals(value, e.getValue()))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红黑树

红黑树比链表多了四个变量,parent父节点、left左节点、right右节点、prev上一个同级节点,红黑树内容较多,不在赘述

//红黑树
static final class TreeNode<k,v> extends LinkedHashMap.Entry<k,v> {
    TreeNode<k,v> parent;  // 父节点
    TreeNode<k,v> left; //左子树
    TreeNode<k,v> right;//右子树
    TreeNode<k,v> prev;    // needed to unlink next upon deletion
    boolean red;    //颜色属性
    TreeNode(int hash, K key, V val, Node<k,v> next) {
        super(hash, key, val, next);
    }
    //返回当前节点的根节点
    final TreeNode<k,v> root() {
        for (TreeNode<k,v> r = this, p;;) {
            if ((p = r.parent) == null)
                return r;
            r = p;
        }
    }
}

位桶

HashMap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段,就是 Node[] table,即哈希桶数组,明显它是一个Node的数组

transient Node<k,v>[] table;//存储(位桶)的数组

有了以上3个数据结构可以想到HashMap的实现了。首先有一个每个元素都是链表(可能表述不准确)的数组,当添加一个元素(key-value)时,就首先计算元素key的hash值,以此确定插入数组中的位置,但是可能存在同一hash值的元素已经被放在数组同一位置了,这时就添加到同一hash值的元素的后面,他们在数组的同一位置,但是形成了链表,所以说数组存放的是链表。而当链表长度太长时,链表就转换为红黑树,这样大大提高了查找的效率

HashMap常用方法

HashMap中包含如下的常用方法,在接下来使用过程中需要理解。

Map的创建:HashMap()
往Map中添加键值对:即put(Object key, Object value)方法
获取Map中的单个对象:即get(Object key)方法
删除Map中的对象:即remove(Object key)方法
判断对象是否存在于Map中:containsKey(Object key)
遍历Map中的对象:即keySet(),在实际中更常用的是增强型的for循环去做遍历
Map中对象的排序:主要取决于所采取的排序算法

HashMap类

包括类的基础关系,属性说明和构造方法

类的基础结构

可以看到HashMap继承自父类(AbstractMap),实现了Map、Cloneable、Serializable接口。其中,Map接口定义了一组通用的操作;Cloneable接口则表示可以进行拷贝,在HashMap中,实现的是浅层次拷贝,即对拷贝对象的改变会影响被拷贝的对象;Serializable接口表示HashMap实现了序列化,即可以将HashMap对象保存至本地,之后可以恢复状态

public class HashMap<K,V> extends AbstractMap<K,V> implements Map<K,V>, Cloneable, Serializable

类的属性说明

类中包含的属性的含义说明

public class HashMap<K,V> extends AbstractMap<K,V> implements Map<K,V>, Cloneable, Serializable {
    // 序列号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362498820763181265L;    
    // 默认的初始容量是16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最大容量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 默认的填充因子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 当桶(bucket)上的结点数大于这个值时会转成红黑树;+对应的table的最小大小为64,即MIN_TREEIFY_CAPACITY ;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会链表会转红黑树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 当桶(bucket)上的结点数小于这个值时树转链表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
    // 桶中结构转化为红黑树对应的table的最小大小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 存储元素的数组,总是2的幂次倍
    transient Node<k,v>[] table; 
    // 存放具体元素的集
    transient Set<map.entry<k,v>> entrySet;
    // 存放元素的个数,注意这个不等于数组的长度。
    transient int size;
    // 每次扩容和更改map结构的计数器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临界值 当实际大小(容量*填充因子)超过临界值时,会进行扩容
    int threshold;
    // 填充因子
    final float loadFactor;
}

类的构造方法

HashMap(int, float)型构造函数为其中一个,其实现源码如下: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 初始容量不能小于0,否则报错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 初始容量不能大于最大值,否则为最大值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填充因子不能小于或等于0,不能为非数字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 初始化填充因子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 初始化threshold大小
    this.threshold = 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    
}

其中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返回大于initialCapacity的最小的二次幂数值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其他的构造方法,如:HashMap(int),HashMap(),HashMap(Map<? extends K>)就不再赘述

Hash算法

我们知道在进行元素插入的时候需要通过hash计算确定它去到哪个桶里,那么就用到hash算法了。

算法源码

在JDK 1.8中,hash方法如下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1. 首先获取对象的hashCode()值,然后将hashCode值右移16位,然后将右移后的值与原来的hashCode做异或运算,返回结果。(其中h>>>16,在JDK1.8中,优化了高位运算的算法,使用了零扩展,无论正数还是负数,都在高位插入0)。
  2. 在putVal源码中,我们通过(n-1)&hash获取该对象的键在hashmap中的位置。(其中hash的值就是(1)中获得的值)其中n表示的是hash桶数组的长度,并且该长度为2的n次方,这样(n-1)&hash就等价于hash%n。因为&运算的效率高于%运算。

其中 n表示hash槽数组大小;i表示Node在数组中的索引值;上述关键代码: i = (n - 1) & hash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获取位置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

tab即是table,n是map集合的容量大小,hash是上面方法的返回值。因为通常声明map集合时不会指定大小,或者初始化的时候就创建一个容量很大的map对象,所以这个通过容量大小与key值进行hash的算法在开始的时候只会对低位进行计算,虽然容量的2进制高位一开始都是0,但是key的2进制高位通常是有值的,因此先在hash方法中将key的hashCode右移16位在与自身异或,使得高位也可以参与hash,更大程度上减少了碰撞率。

异或运算表示相同为0,相异为1

0 ^ 1 得 1
1 ^ 1 得 0
0 ^ 0 得 0
1 ^ 0 得 1

扩容位置变化推演

下面我们推演一下,当扩容时,原Node节点在新老数组中的位置变化:

结论:扩容后,节点的位置有两种可能:还在原来的数组索引上;原索引+扩容的长度

HashMap 的容量为什么建议是 2的幂次方?

到这里,我们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HashMap 的容量为什么建议是 2的幂次方?为什么要 2 的幂次方呢?hash 算法的目的是为了让hash值均匀的分布在桶中(数组),那么,如何做到呢?试想一下,如果不使用 2 的幂次方作为数组的长度会怎么样?

假设我们的数组长度是10,还是上面的公式:
1010 & 101010100101001001000 结果:1000 = 8
1010 & 101000101101001001001 结果:1000 = 8
1010 & 101010101101101001010 结果: 1010 = 10
1010 & 101100100111001101100 结果: 1000 = 8

这种散列结果,会导致这些不同的key值全部进入到相同的插槽中,形成链表,性能急剧下降。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保证 & 中的二进制位全为 1,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 hash 值,并更好的散列,只有全是1 ,才能有更多的散列结果。如果是 1010,有的散列结果是永远都不会出现的,比如 0111,0101,1111,1110…,只要 & 之前的数有 0, 对应的 1 肯定就不会出现(因为只有都是1才会为1)。大大限制了散列的范围

核心方法分析

主要包括Put操作,Get操作以及获取Size的操作。

Put操作

首先说明,HashMap并没有直接提供putVal接口给用户调用,而是提供的put方法,而put方法就是通过putVal来插入元素的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对key的hashCode()做hash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putVal方法执行过程可以通过下图来理解:

整体步骤如下:

  1. 判断键值对数组table[i]是否为空或为null,否则执行resize()进行扩容;
  2. 根据键值key计算hash值得到插入的数组索引i,如果table[i]==null,直接新建节点添加,转向6,如果table[i]不为空,转向3;
  3. 判断table[i]的首个元素是否和key一样,如果相同直接覆盖value,否则转向4,这里的相同指的是hashCode以及equals;
  4. 判断table[i] 是否为treeNode,即table[i] 是否是红黑树,如果是红黑树,则直接在树中插入键值对,否则转向5;
  5. 遍历table[i],判断链表长度是否大于8(且),大于8的话(且Node数组的数量大于64)把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在红黑树中执行插入操作,否则进行链表的插入操作;遍历过程中若发现key已经存在直接覆盖value即可;
  6. 插入成功后,判断实际存在的键值对数量size是否超多了最大容量threshold,如果超过,进行扩容。

以上就是Put操作,操作过程相对繁琐,涉及到扩容机制。

Get操作

HashMap同样并没有直接提供getNode接口给用户调用,而是提供的get方法,而get方法就是通过getNode来取得元素的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e;
    return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 null : e.value;
}

具体实现如下:

final Node<K,V> getNode(int hash, Object key) {
    Node<K,V>[] tab; Node<K,V> first, e; int n; K k;
    // table已经初始化,长度大于0,根据hash寻找table中的项也不为空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first = tab[(n - 1) & hash]) != null) {
        // 桶中第一项(数组元素)相等
        if (first.hash == hash && // always check first node
            ((k = first.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first;
        // 桶中不止一个结点
        if ((e = first.next) != null) {
            // 为红黑树结点
            if (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
                // 在红黑树中查找
                return ((TreeNode<K,V>)first).getTreeNode(hash, key);
            // 否则,在链表中查找
            do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
    return null;
}

扩容方法

在jdk1.8中,resize方法是在hashmap中的键值对大于阀值时或者初始化时,就调用resize方法进行扩容,每次扩展的时候,都是扩展2倍;

③.扩展后Node对象的位置要么在原位置,要么移动到原偏移量两倍的位置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oldTab指向hash桶数组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if (oldCap > 0) {//如果oldCap不为空的话,就是hash桶数组不为空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如果大于最大容量了,就赋值为整数最大的阀值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返回
        }//如果当前hash桶数组的长度在扩容后仍然小于最大容量 并且oldCap大于默认值16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双倍扩容阀值threshold
    }
    else if (oldThr > 0) //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
        newCap = oldThr;
    else {               // zero initial threshold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threshold = newThr;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新建hash桶数组
    table = newTab;//将新数组的值复制给旧的hash桶数组
    if (oldTab != null) {//进行扩容操作,复制Node对象值到新的hash桶数组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如果旧的hash桶数组在j结点处不为空,复制给e
                oldTab[j] = null;//将旧的hash桶数组在j结点处设置为空,方便gc
                if (e.next == null)//如果e后面没有Node结点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直接对e的hash值对新的数组长度求模获得存储位置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如果e是红黑树的类型,那么添加到红黑树中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preserve order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
                        next = e.next;//将Node结点的next赋值给next
                        if ((e.hash & oldCap) == 0) {//如果结点e的hash值与原hash桶数组的长度作与运算为0
                            if (loTail == null)//如果loTail为null
                                loHead = e;//将e结点赋值给loHead
                            else
                                loTail.next = e;//否则将e赋值给loTail.next
                            loTail = e;//然后将e复制给loTail
                        }
                        else {//如果结点e的hash值与原hash桶数组的长度作与运算不为0
                            if (hiTail == null)//如果hiTail为null
                                hiHead = e;//将e赋值给hiHead
                            else
                                hiTail.next = e;//如果hiTail不为空,将e复制给hiTail.next
                            hiTail = e;//将e复制个hiTail
                        }
                    } while ((e = next) != null);//直到e为空
                    if (loTail != null) {//如果loTail不为空
                        loTail.next = null;//将loTail.next设置为空
                        newTab[j] = loHead;//将loHead赋值给新的hash桶数组[j]处
                    }
                    if (hiTail != null) {//如果hiTail不为空
                        hiTail.next = null;//将hiTail.next赋值为空
                        newTab[j + oldCap] = hiHead;//将hiHead赋值给新的hash桶数组[j+旧hash桶数组长度]
                    }
                }
            }
        }
    }
    return newTab;
}

HashMap死循环

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HashMap进行put操作会引起死循环,导致CPU利用率接近100%,HashMap在并发执行put操作时会引起死循环,是因为多线程会导致HashMap的Entry链表,形成环形数据结构,一旦形成环形数据结构,Entry的next节点永远不为空,在get操作时遍历链表就会产生死循环。那么这个死循环是如何生成的呢?

HashMap如果超过容量会进行rehash操作扩容,随之HashMap的结构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有可能就是在两个线程在这个同时触发了rehash操作,产生了闭合的回路

相关文章
|
1月前
|
Java 数据库
在Java中使用Seata框架实现分布式事务的详细步骤
通过以上步骤,利用 Seata 框架可以实现较为简单的分布式事务处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更详细的配置和处理。同时,要注意处理各种异常情况,以确保分布式事务的正确执行。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Java Kafka
在Java中实现分布式事务的常用框架和方法
总之,选择合适的分布式事务框架和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性能、复杂度等因素。不同的框架和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事务的解决方案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业务的需求。你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这些框架和方法,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实现分布式事务管理。
|
1月前
|
JSON Java Apache
非常实用的Http应用框架,杜绝Java Http 接口对接繁琐编程
UniHttp 是一个声明式的 HTTP 接口对接框架,帮助开发者快速对接第三方 HTTP 接口。通过 @HttpApi 注解定义接口,使用 @GetHttpInterface 和 @PostHttpInterface 等注解配置请求方法和参数。支持自定义代理逻辑、全局请求参数、错误处理和连接池配置,提高代码的内聚性和可读性。
149 3
|
2月前
|
算法 Java 数据处理
从HashSet到TreeSet,Java集合框架中的Set接口及其实现类以其“不重复性”要求,彻底改变了处理唯一性数据的方式。
从HashSet到TreeSet,Java集合框架中的Set接口及其实现类以其“不重复性”要求,彻底改变了处理唯一性数据的方式。HashSet基于哈希表实现,提供高效的元素操作;TreeSet则通过红黑树实现元素的自然排序,适合需要有序访问的场景。本文通过示例代码详细介绍了两者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53 6
|
2月前
|
存储 Java
深入探讨了Java集合框架中的HashSet和TreeSet,解析了两者在元素存储上的无序与有序特性。
【10月更文挑战第16天】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集合框架中的HashSet和TreeSet,解析了两者在元素存储上的无序与有序特性。HashSet基于哈希表实现,添加元素时根据哈希值分布,遍历时顺序不可预测;而TreeSet利用红黑树结构,按自然顺序或自定义顺序存储元素,确保遍历时有序输出。文章还提供了示例代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集合类型的使用场景和内部机制。
48 3
|
2月前
|
存储 Java 数据处理
Java Set接口凭借其独特的“不重复”特性,在集合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
【10月更文挑战第16天】Java Set接口凭借其独特的“不重复”特性,在集合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快速去重和高效查找两个案例,展示了Set如何简化数据处理流程,提升代码效率。使用HashSet可轻松实现数据去重,而contains方法则提供了快速查找的功能,彰显了Set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的优势。
38 2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Java
基于开源框架Spring AI Alibaba快速构建Java应用
本文旨在帮助开发者快速掌握并应用 Spring AI Alibaba,提升基于 Java 的大模型应用开发效率和安全性。
218 12
基于开源框架Spring AI Alibaba快速构建Java应用
|
26天前
|
存储 缓存 安全
Java 集合框架优化:从基础到高级应用
《Java集合框架优化:从基础到高级应用》深入解析Java集合框架的核心原理与优化技巧,涵盖列表、集合、映射等常用数据结构,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开发者高效使用和优化Java集合。
38 4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Java 数据库连接
Java 反射最全详解 ,框架设计必掌握!
本文详细解析Java反射机制,包括反射的概念、用途、实现原理及应用场景。关注【mikechen的互联网架构】,10年+BAT架构经验倾囊相授。
Java 反射最全详解 ,框架设计必掌握!
|
1月前
|
开发框架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Java哪个框架适合开发API接口?
在快速发展的软件开发领域,API接口连接了不同的系统和服务。Java作为成熟的编程语言,其生态系统中出现了许多API开发框架。Magic-API因其独特优势和强大功能,成为Java开发者优选的API开发框架。本文将从核心优势、实际应用价值及未来展望等方面,深入探讨Magic-API为何值得选择。
5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