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形缓冲区
循环队列一般是以环形缓冲区(ring buffer)的方式实现的,它是一种用于表示一种固定尺寸、头尾相连的缓冲区的数据结构,适合缓存数据流。假如我们用6个元素的数组来实现一个环形缓冲区,这时可以从起始位置开始有序的存储数据,然后再按照存储时的顺序把数据读出来。在数组的末尾写入数据后,后一个数据就会从缓冲区的头开始写,这样,数组的末尾和开头就连接起来了
环形缓冲区模型:
二、链表
链表是可以不用考虑索引的顺序就可以对元素进行读写的方式。通过链表,可以高效的对数据元素进行添加和删除操作。
在实现数组的基础上,除了数据的值之外,通过为其附带上下一个元素的索引,即可实现链表。数据的值和下一个元素的地址(索引)就构成了一个链表元素,如下所示:
链表的数据结构:
对链表的添加和删除都是非常高效的,假如我们要删除地址为p[2]的元素
链表的删除:
删除地址为p[2]的元素后,直接将链表剔除,并把p[2]前一个元素p[1]的指针域指向p[2]下一个链表元素的数据区即可
链表的添加:
对于新添加进来的链表,需要确定插入位置,比如要在p[2]和p[3]之间插入地址为p[6]的元素,需要将p[6]的前一个位置p[2]的指针域改为p[6]的地址,然后将p[6]的指针域改为p[3]的地址即可
链表的添加不涉及到 数据的移动,所以链表的添加和删除很快,而数组的添加设计到数据的移动,所以比较慢,通常情况下,使用数组来检索数据,使用链表来进行添加和删除操作
三、二叉树
二叉树也是一种检索效率非常高的数据结构,二叉树是指在链表的基础上往数组追加元素时,考虑到数组的大小关系,将其分成左右两个方向的表现形式。假如我们把50这个值保存到了数组中,那么如果接下来要进行值写入的话,就需要和50比较,确定谁大谁小,比50数值大的放右边,小的放左边,下图是二叉树的比较示意图:
二叉树是由链表发展而来,因此二叉树在追加和删除元素方面也是同样有效的
这一切的演变都是以内存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