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团队后的日常思考(十一)

简介: 带团队后的日常思考(十一)

一、日常问题


1)需求的讨价还价

  做最大的努力,维护自己团队成员的开发利益。

  产品和运营会根据他们的业务来提出需求,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这些需求无可厚非。

  不过,他们提出的需求,在实现时有些改动会比较复杂。那么就需要与他们协商。

  协商的目的不是砍需求,而是用一种更合适的方式实现,既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能最小化的变动代码。

  一般会先了解下需求的背景,他们为什么要这个需求。例如有个标签需求,产品想将标签的状态和另一个审核系统的状态有所关联,那么她希望将标签在审核中的每一步都能提醒到标签列表中。为此还画了张状态流转的表格。

  我们在分析后发现,其实状态可以精简到3种,至于其他审核相关的状态,若业务有需要,可以从历史审核中去查找。并且运营其实也不需要了解审核的细节,只需要一个结果就可以了。

  这个需求和更改后,改造成本就比较低了。大家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上述是与业务之间的讨价还价,经常性的,在与技术部的其他组协作时,也会涉及需求实现的讨价还价。核心就是明晰职责边界,减少开发成本。

  例如有个专题页的评论功能,产品希望能和审核系统打通,还有评论的功能可以和客户端中的评论功能一致。

  如果自己实现一套评论功能,那着实要有很大的开发量,关键是否能做到复用。既然现在有一套评论,那直接沿用,成本是最低的。所以就需要让服务端介入,提供评论的接口,我们来做专题页与现有评论的关联。

  未来,与评论相关的活动页或专题页都能对接这套系统,这样对于我们组来说,实现成本也是最低的。

  有时候在QA验收时,他们也会提出一些需求意见,这些意见会让用户体验更好。我们在收到这些意见后,需要自己做权衡。

  首先要去核对需求文档,看看是否有这一条。这步很关键,因为漏了需求,那就明显是我们的问题了。如果没有,那可以作为一种依据。

  然后就是出于性能和可维护性的考虑了,如果改动比较简单,那顺手做下,皆大欢喜。

  反之,若改动巨大,那就要和产品明确潜在的风险,以免酿成线上事故。

2)各类兜底

  人员离职和成员休假,都是团队内会正常发生的事情。

  人不在,公司业务还是照常在运营的,所以或多或少还是有需求要处理的。

  对于那些不紧急的需求,可以等到招到合适的人或休假回来再处理。

  对于那些比较紧急的需求,就要着手安排解决,但是小团队的人员比较少,每个人手上都会有固定的业务在处理,可能就无法腾开手处理太多别人的需求。

  那就需要由我来处理了,将这些需求兜底。

  其实在日常,各类突发事件、比较难缠的遗留问题、团队协作制订方案等等,总之那些比较难搞的人和事,都得需要我去临时兜底处理。

  所以我的时间比较碎,无法去处理比较大的紧急需求。


二、工作优化


1)想的多点

  公司APP的版本做了一次比较大的升级,我们这边后台有个配套的功能,也要跟着升级。

  而这次升级,会比较考验电脑的性能,所以在正式放开之前,让公司内的相关人员都动手操作了一下,看看结果。

  虽然想到了全职员工的电脑,但是忘记了兼职人员的电脑。于是,在放开前的两天,急急忙忙的适配优化兼职人员的电脑。

  之所以自己没有想到,是有几个原因的。

  • 第一,是自己并没有完全参与这次升级,只是旁听,具体的执行由团队的另一名成员完成。
  • 第二,不曾觉得我们这边有什么会影响发版的点,所以也就没有特别重视。
  • 第三,过于依赖测试团队,以为只要他们能把关好页面质量,就没有其他问题了。
  • 第四,团队成员经验尚浅,有些事情我还得帮衬一下,而这次放的太开,自己偷懒了。

  所以的话,技术部重要的事情,只要与我们相关,我都得心里有数,必要的时候,需要深入参与,避免再次有遗漏。

2)QA资源不够

  现在公司的 QA 主要在处理 APP 版本和重要活动,对于其他不紧急的需求经常没有人测试。

  这些不紧急的需求就包括我们组自己推进的基建工作,技术栈升级,用户体验优化的功能。

  一般用户体验优化的改动都比较小,也不会影响营收,那么就会先让业务方在预发环境验收,没问题的话,就直接上线了。

  但其实有时候还是会有问题的,例如之前让运维给静态页面配CDN,但是他配的参数有问题,自己也只是粗略测试,上线后影响好多页面无法访问,妥妥的事故。

  大部分的基建工作(例如前端监控、BFF、低代码等)都会创建新页面,并且也不影响业务,所以经常都是直接上线的。

  不过问题也是有的,例如前端监控的参数采集一开始没走异步队列,就直接把服务器给搞垮了,又妥妥的一次事故。

  不过好在,这些事故都不会影响线上业务,若会影响线上业务,例如充值,那就要好好斟酌了。

  技术栈升级就比较谨慎了,因为网页中的体验要保持一致,若有问题,那么就会有投诉。

  但也不能等 QA 释放资源,所以我们会先和业务方拉个群,将升级后的页面先交由他们来验收,验收周期可以长点,多多发现问题。

  再给到 QA 的时候,他们的问题也能少点,测试也能顺利点。

3)2022 年终述职

  今年的年终奖计算公司又玩出了新花样,在 360 评测的基础上,又加了个述职环节。

  让各个组汇报下今年的成果,包括年度工作回顾、年度工作成果、团队成果与公司的核心价值的关联以及团队年度 KISS 评价。

  好在今年我们组写了许多工作文档,我让组员都去列举自己今年完成的工作,标注重点,以及个人简单的总结。

  我在自己写出第一版后,就让组内成员阅读,然后再提出补充意见,大家陆陆续续提出了 10 多条意见,让文档更为完善。

  工作回顾就是列举今年的重点项目,写出选择原因、成功、复盘和学习与成长,我列举了两个项目,都用数字来描述它们的重要性。

  例如榜单活动,列举了此类活动占比,成果就是 BUG 数和用户满意度评分,在复盘中重点描述了优化过程,以及经验总结。

  例如组件化与抽象化思维的推广,还有研发活动工具,缩短上线时间,压缩上线步骤,解放生产力等。

  在工作成果中,列举了本组的北极星指标和关键指标,并详细描述了优化前后的数据对比。

  公司的核心价值是营收,日活,社交数据,用户体验等,我们组的价值是业务支撑和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还希望在更深入的理解业务的同时,能借助自身的技术背景,主动发掘一些能提升用户体验、营收等公司核心价值的点。

  KISS 评价包括 4 部分,K-Keep、I-Improve、S-Start 和 S-Stop。

  保持今年优异的表现,提升今年不足的方面,开始执行可以优化的工作,停止与关键指标无关的工作。

 

相关文章
|
安全 算法 Java
5种阿里常用代码检测推荐 | 阿里巴巴DevOps实践指南(十二)
随着业务演进和团队扩张,软件规模和调用链路越来越复杂。如若没有良好的代码检测机制,只依靠功能性验证,团队技术债会越累越高,开发团队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发现并修改代码缺陷,最终拖垮迭代进度、协作效率,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
5种阿里常用代码检测推荐 |  阿里巴巴DevOps实践指南(十二)
|
运维 小程序 数据可视化
不用写代码也能开发,产品经理是怎么做到的?
不用写代码也能开发,产品经理是怎么做到的?
|
存储 编解码 监控
带团队后的日常思考(十二)
带团队后的日常思考(十二)
阿里抱真:工作7年,我的10条经验总结
阿里抱真:工作7年,我的10条经验总结
393 0
|
JavaScript UED
10月工作经验总结
10月工作经验总结
10月工作经验总结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网络安全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经验总结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经验总结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经验总结
|
SQL 敏捷开发 前端开发
技术分享 | 做为测试,那些必须掌握的测试技术体系
技术分享 | 做为测试,那些必须掌握的测试技术体系
|
消息中间件 前端开发 Java
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十二)
由于之前做过贷款平台和电商平台,所以对于订单这个东西十分的敏感,有段时间有点疯狂的喜欢逮着京东、淘宝、拼多多的订单页看,思考别人在做的购物车和订单这块是怎么实现的,尝试找找Bug什么的,后面出去面试别人看我的项目也会问一些关于订单如何设计和实现的问题,所以感觉这个东西还是有讲的必要,下面进入主题。
240 0
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十二)
|
JSON 运维 前端开发
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十一)
前天不是开工嘛,然后刚刚到公司前端说测试环境好像挂了,开工就直接王炸了,找了运维,运维说服务器过年关机了回来发现有个配件坏了,暂时修不好。那我就本地部署一套当测试环境用,我同步了一份生产库到本地,然后问题就来了,之前好好的功能全部出现了问题,因为年前有需求改动,debug了好几遍代码也没有查出问题,然后突然想到MySQL版本不对。
142 0
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十一)
|
SQL 敏捷开发 前端开发
技术分享 | 做为测试,那些不得不掌握的测试技术体系
软件测试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对软件产品(包括阶段性产品)进行验证和确认的活动过程。其目的是尽快尽早地发现在软件产品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用户需求、预先定义的不一致性。检查软件产品中可能存在的 Bug,并且编写缺陷报告,交于开发人员修改。软件测试人员的基本目标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软件测试技术就相当于是软件测试人员的武器。作为软件测试人员,必须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