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27-优化和内存屏障

简介: Linux内核27-优化和内存屏障

1. 引言


我们都知道,带有优化的编译器,会尝试重新排序汇编指令,以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但是,当在处理同步问题的时候,重新排序的指令应该被避免。因为重新排序可能会打乱我们之前想要的同步效果。其实,所有的同步原语都可以充当优化和内存屏障。

优化屏障保证屏障原语前后的C语言转换成汇编语言之后,指令序列不会发生变化。比如说,对于Linux内核的barrier()宏,展开后就是asm volatile("":::"memory"),就是一个优化屏障。asm告知编译器插入一条汇编指令,volatile关键字禁止编译器用程序的其它指令重新洗牌asm指令。memory关键字强迫编译器假设RAM中所有的位置都被汇编指令更改了;因此,编译器不会使用CPU寄存器中的值优化asm指令之前的代码。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优化屏障不能保证汇编指令的执行不会乱序,这是由内存屏障保障的。

内存屏障确保屏障原语前的指令完成后,才会启动原语之后的指令操作。


2. 架构相关的内存屏障实现


X86系统中,下面这些汇编指令都是串行的,可以充当内存屏障:

  • 所有操作I/O端口的指令;
  • 前缀lock的指令;
  • 所有写控制寄存器,系统寄存器或debug寄存器的指令(比如,clisti指令,可以改变eflags寄存器的IF标志);
  • lfencesfencemfence汇编指令,分别用来实现读内存屏障、写内存屏障和读/写内存屏障;
  • 特殊的汇编指令,比如iret指令,可以终止中断或异常处理程序。

ARM系统中,使用ldrexstrex汇编指令实现内存屏障。


3. Linux内核使用的内存屏障原语


Linux内核中使用的内存屏障原语如下,如表5-6所示。当然了,这些原语完全可以作为优化屏障,阻止编译器优化该屏障前后的汇编指令。读内存屏障只对内存的读操作指令有效;写内存屏障只对内存的写操作指令有效。smp_xxx()之类的内存屏障只对发生在多核系统里的竞态条件有效,单核系统中,什么也没有做。其它的内存屏障对多核系统和单核系统都有效。

表5-6 Linux内存屏障

macro 描述
mb() MP和UP的内存屏障
rmb() MP和UP的读内存屏障
wmb() MP和UP的写内存屏障
smp_mb() MP内存屏障
smp_rmb() MP读内存屏障
smp_wmb() MP写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的实现跟系统架构息息相关。在X86系统上,如果支持lfence汇编指令,则rmb()实现为:

asm volatile("lfence":::"memory")

如不支持lfence汇编指令,则rmb()实现为:

asm volatile("lock;addl $0,0(%%esp)":::"memory")

asm volatile的作用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过,不再赘述。lock;addl $0,0(%%esp)":::"memory"的意思是,对栈顶保存的内存地址内的内容加上0,所以这条命令本身没有意义,主要还是lock前缀,对数据总线加锁,从而使该条指令对CPU而言,称为内存屏障。

wmb()的实现事实上非常简单,就是barrier()的宏声明。这是因为,现有的Intel处理器不会对写内存访问进行重新排序,所以无法插入特定的内存屏障指令。但是,该宏还是会禁止编译器打乱指令。

值得注意的是多核处理器中,所有的原子操作指令都会前缀lock,所以都可以充当内存屏障。


4. 总结


内存屏障主要解决的还是硬件数据总线上对于指令的读取可能会发生乱序问题。所以,内存屏障的使用场合就是对系统进行设置或者配置时,因为这些设置关系到后面的程序能否正确工作,所以需要内存屏障,保证程序运行之前,系统的配置已经生效。

相关文章
|
4天前
|
缓存 Linux
linux 手动释放内存
在 Linux 系统中,内存管理通常自动处理,但业务繁忙时缓存占用过多可能导致内存不足,影响性能。此时可在业务闲时手动释放内存。
48 17
|
7天前
|
消息中间件 Linux
Linux:进程间通信(共享内存详细讲解以及小项目使用和相关指令、消息队列、信号量)
通过上述讲解和代码示例,您可以理解和实现Linux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包括共享内存、消息队列和信号量。这些机制在实际开发中非常重要,能够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数据通信效率。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学习和开发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
59 20
|
13天前
|
Ubuntu Linux 开发者
Ubuntu20.04搭建嵌入式linux网络加载内核、设备树和根文件系统
使用上述U-Boot命令配置并启动嵌入式设备。如果配置正确,设备将通过TFTP加载内核和设备树,并通过NFS挂载根文件系统。
53 15
|
1月前
|
算法 Linux
深入探索Linux内核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内存管理机制的深入理解。通过探讨Linux内核如何高效地分配、回收和优化内存资源,我们揭示了这一复杂系统背后的原理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不同于常规的摘要,本文将直接进入主题,不包含背景信息或研究目的等标准部分,而是专注于技术细节和实际操作。
|
1月前
|
存储 缓存 网络协议
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优化与性能调优####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优化策略与性能调优方法,旨在为系统管理员和高级用户提供一套实用的指南。通过分析内核参数调整、文件系统选择、内存管理及网络配置等关键方面,本文揭示了如何有效提升Linux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不同于常规摘要仅概述内容的做法,本摘要直接指出文章的核心价值——提供具体可行的优化措施,助力读者实现系统性能的飞跃。 ####
|
1月前
|
监控 算法 Linux
Linux内核锁机制深度剖析与实践优化####
本文作为一篇技术性文章,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锁机制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在并发控制中的应用,旨在为开发者提供关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工具来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见解。不同于常规摘要的概述性质,本文将直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锁策略对于解决竞争条件、死锁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锁的粒度以达到最佳效果,为读者呈现一份实用性强的实践指南。 ####
|
1月前
|
缓存 监控 网络协议
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优化与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优化策略与实际应用案例,深入分析内核参数调优、编译选项配置及实时性能监控的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如何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调整内核设置,以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为系统管理员和技术爱好者提供实用的优化指南。 ####
|
2月前
|
Linux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Linux 超级强大的十六进制 dump 工具:XXD 命令,我教你应该如何使用!
在 Linux 系统中,xxd 命令是一个强大的十六进制 dump 工具,可以将文件或数据以十六进制和 ASCII 字符形式显示,帮助用户深入了解和分析数据。本文详细介绍了 xxd 命令的基本用法、高级功能及实际应用案例,包括查看文件内容、指定输出格式、写入文件、数据比较、数据提取、数据转换和数据加密解密等。通过掌握这些技巧,用户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各种数据问题。
188 8
|
2月前
|
监控 Linux
如何检查 Linux 内存使用量是否耗尽?这 5 个命令堪称绝了!
本文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中检查内存使用情况的5个常用命令:`free`、`top`、`vmstat`、`pidstat` 和 `/proc/meminfo` 文件,帮助用户准确监控内存状态,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74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