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思想-测试总结 缺陷分析与统计浅析

简介: 测试思想-测试总结 缺陷分析与统计浅析

                                     缺陷分析与统计浅析


 

目录

A. 整体统计

1、项目缺陷数统计

B. 项目统计

1、版本缺陷数统计

2、模块缺陷数统计

3、缺陷严重程度统计

4、缺陷状态统计

5、缺陷激活次数统计

6、缺陷类型统计

7、每人提交的缺陷数统计

8、每人关闭的缺陷数统计

9、指派给每人的缺陷数统计

10、每人解决的缺陷数统计

11、缺陷解决方案统计

12、是否确认统计

C. 回归统计

1、模块缺陷数统计

2、缺陷严重程度统计

3、缺陷增减,重激活等状态变化统计

4、每人新增缺陷数统计

5、指派给每人的缺陷数统计

6、是否确认统计

D. 个人统计

1、模块缺陷数统计

2、缺陷严重程度统计

3、缺陷状态统计

4、缺陷激活次数统计

5、缺陷解决方案统计

特别说明

 

 

A. 整体统计

# 站在整体的视角所有项目进行简单的统计

1、 项目缺陷数统计

# 统计每个项目的缺陷数量,每个项目的缺陷占比

# 统计价值:理论上,项目缺陷数越少,说明项目质量越高,工作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B. 项目统计

# 对单个项目进行统计与分析

1、 版本缺陷数统计

# 统计每个版本的缺陷数量,每个版本的缺陷占比

# 统计价值:理论上,随着版本的不断迭代,缺陷数应该越来越少。当然不排除需求变更,导致版本缺陷数突然上升。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版本缺陷数占比,大致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产品质量变化趋势,同时也可能获得其它信息,比如产品需求把控能力。

 

2、 模块缺陷数统计

# 统计每个模块的缺陷数量,每个模块的缺陷占比

# 统计价值:了解缺陷的分布情况,模块代码质量,对模块质量风险有个比较好的把握;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测试覆盖度,测试广度。

 

3、 缺陷严重程度统计

# 统计不同严重级别的缺陷数量,每种严重级别的缺陷占比

# 统计价值:缺陷的严重级别,某种程度可以体现开发的代码质量,工作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测试人员的测试深度,测试价值,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

# 严重级别:致命 , 严重, 一般, 轻微, 建议

 

4、 缺陷状态统计

# 统计不同状态的缺陷数量,每种状态的缺陷占比

# 统计价值:统计项目残留缺陷数,结合缺陷严重程度,可为产品风险分析提供参考数据。

# 状态:激活 , 已关闭, 已解决

 

5、 缺陷激活次数统计

# 统计重新激活的缺陷数量,不同激活次数的缺陷占比

# 统计价值:理论上,缺陷激活次数越多,代码质量越低,工作效率越低,进而体现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态度,代码质量,效率。

 

6、 缺陷类型统计

# 统计不同类型的缺陷数量,不同类型的缺陷占比

# 统计价值:挖掘缺陷的来源,理论上,缺陷一直都会有,我们要不能只找缺陷,还要找缺陷的源头,找到后对症下药。

 

7、 每人提交的缺陷数统计

# 统计每人提交的缺陷数量,每人提交的缺陷占比

# 统计价值:缺陷数某种程度也提现了测试人员的付出

 

8、 每人关闭的缺陷数统计

# 统计每人关闭的缺陷数量,每人关闭的缺陷占比

# 统计价值:关闭数量越多,回归缺陷数越多,投入也越多,结合提交的缺陷数,上容易分析测试人员对缺陷的跟踪情况。

 

9、 指派给每人的缺陷数统计

# 统计指派给每人的缺陷数量,指派给每人的缺陷数占比

# 统计价值: 缺陷数某种程度也是工作量的一种体现。

 

10、 每人解决的缺陷数统计

# 统计每人解决的缺陷数量,每人解决的缺陷数占比

# 统计价值:结合上面 指派给每人的缺陷数统计,直观的提现开发人员的工作态度,效率等。

 

11、 缺陷解决方案统计

# 统计不同解决方案的缺陷数量,每种解决方案的缺陷数占比

# 统计价值:某种程度体现了开发人员对缺陷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工作质量等

解决方案:延迟处理,拒绝处理等

 

12、 是否确认统计

# 统计是否确认的缺陷数量

# 统计价值:理论上,未确认缺陷数越多,说明开发对缺陷越不重视,处理越不及时。

 

 

C. 回归统计

# 统计本次测试完成后的缺陷情况

1、 模块缺陷数统计

# 统计未关闭状态的缺陷中,每个模块的缺陷数量,每个模块的缺陷占比

 

2、 缺陷严重程度统计

# 统计未关闭状态的缺陷中,不同严重级别的缺陷数量,每种严重级别的缺陷占比

# 严重级别:致命 , 严重, 一般, 轻微, 建议

未关闭缺陷总数:xxx个,详情如下:

致命:xx个, 严重:xx个, 一般:xx个, 轻微:xx个, 建议:xx个

 

3、 缺陷增减,重激活等状态变化统计

# 统计本次测试回归的缺陷数量,缺陷关闭、新增、重新激活的缺陷数

缺陷回归总数:xx个  关闭缺陷数:xx个     重新激活缺陷数:xx个

新增缺陷数:xx个  转需求缺陷数:xx个

 

说明:如果时间允许,建议细化:针对新增缺陷,按严重级别统计缺陷数

 

4、 每人新增缺陷数统计

# 统计本次测试,每个人新提交的缺陷数量,每人提交的缺陷占比

 

5、 指派给每人的缺陷数统计

# 统计未关闭状态的缺陷中,指派给每人的缺陷数量,指派给每人的缺陷数占比

 

6、 是否确认统计

# 统计未关闭状态的缺陷中,是否确认的缺陷数量

 

D. 个人统计

# 统计每个开发人员的的缺陷情况

# 建议:

1、短期回归测试统计中,建议仅统计未关闭缺陷;长期阶段性统计中,建议统计所有状态的缺陷

2、开发人员多的情况下,统计可能比较耗时,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所以,一般建议在仅阶段性统计中进行分析

 

1、 模块缺陷数统计

#统计某开发人员负责模块的缺陷数量,缺陷占比等

 

2、 缺陷严重程度统计

#统计某开发人员的不同严重级别的缺陷数量,缺陷占比等

 

3、 缺陷状态统计

#统计某开发人员的不同状态的缺陷数量,缺陷占比等

 

4、 缺陷激活次数统计

#统计某开发人员的重新激活的缺陷数量,缺陷占比等

 

5、 缺陷解决方案统计

# 统计某开发人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缺陷数量,缺陷占比等

#短期回归测试统计中,建议不做该统计(如果只统计未关闭缺陷

 

特别说明

1、 缺陷数据统计是需要花时间的,特别是纯手工统计的情况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效率起见,建议认真选择一款好工具,笔者在这里推荐大家用禅道

 

2、 不是所有工具都会提供所有你想要的统计功能,有的工具可能不提供、或者仅提供上述中的部分,或者提供的统计功能存在功能缺陷,不能用,所以针对选择的工具,适当的对上述统计进行裁剪,当然,也可以考虑手工统计

 

3、 不是每次统计都要包含上述所有统计,可以根据测试阶段进行适当的裁剪,比如,回归测试统计,建议【回归统计】+【个人统计】或者仅进行【回归统计】;类似里程碑这样的阶段性测试统计,建议【整体统计】+【项目统计】+【个人统计】

 

4、 数据来源缺陷,所以,要想正确的度量,请务必对缺陷相关字段进行规范性设置, 同时提交缺陷时,规范的填写缺陷,相关人员按规范操作。

 

5、 短期回归统计中,有人可能会想,要是统计完成后又发现缺陷咋办?

解答:可以增加每日统计,即对每天新增缺陷数做个反馈(如果有进行测试的话),简单的,反馈每日新增缺陷总数,当然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继续细化,按严重级别分类统计。

 

# 个人很推荐每日对测试情况做个简单的反馈(不用另外出个文档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
|
6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测试技术
【硬件测试】基于FPGA的1024QAM基带通信系统开发与硬件片内测试,包含信道模块,误码统计模块,可设置SNR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1024QAM基带通信系统的硬件测试版本,包含testbench、高斯信道模块和误码率统计模块。系统新增ila在线数据采集和vio在线SNR设置模块,支持不同SNR条件下的性能测试。1024QAM调制将10比特映射到复平面上的1024个星座点之一,实现高效数据传输。硬件测试结果表明,在SNR=32dB和40dB时,系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Verilog核心程序展示了各模块的连接与功能实现。
139 7
|
2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硬件测试】基于FPGA的4ASK+帧同步系统开发与硬件片内测试,包含高斯信道,误码统计,可设置SNR
本文为基于FPGA的4-ASK调制与帧同步系统硬件测试版,采用Verilog实现,包含ILA在线采集与VIO SNR设置模块,支持高斯信道误码统计,适用于通信系统教学与实践。
44 2
|
3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硬件测试】基于FPGA的2FSK+帧同步系统开发与硬件片内测试,包含高斯信道,误码统计,可设置SNR
本文基于FPGA实现2FSK+帧同步系统,采用Verilog开发,包含Testbench、高斯信道、误码统计及可设置SNR功能。硬件版本新增ILA在线数据采集与VIO在线SNR设置模块,验证调制解调过程。理论部分介绍FSK调制解调原理、功率谱特性及帧同步机制,代码实现FSK信号生成与处理,适合数字通信学习与实践。
113 1
|
5月前
|
数据采集 移动开发 算法
【硬件测试】基于FPGA的QPSK调制+软解调系统开发与硬件片内测试,包含信道模块,误码统计模块,可设置SNR
本文基于FPGA实现QPSK调制与软解调系统,包含Testbench、高斯信道、误码率统计模块,并支持不同SNR设置。硬件版本新增ILA在线数据采集和VIO在线SNR设置功能,提供无水印完整代码及测试结果。通过VIO分别设置SNR为6dB和12dB,验证系统性能。配套操作视频便于用户快速上手。 理论部分详细解析QPSK调制原理及其软解调实现过程,涵盖信号采样、相位估计、判决与解调等关键步骤。软解调通过概率估计(如最大似然法)提高抗噪能力,核心公式为*d = d_hat / P(d_hat|r[n])*,需考虑噪声对信号点分布的影响。 附Verilog核心程序代码及注释,助力理解与开发。
145 5
|
5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硬件测试】基于FPGA的2ASK+帧同步系统开发与硬件片内测试,包含高斯信道,误码统计,可设置SNR
本文分享了基于FPGA的2ASK+帧同步系统硬件测试版本,包含ILA数据采集、VIO SNR设置及数据源模块。通过调整SNR(如45dB和10dB),实现对调制解调性能的验证。2ASK调制将数字信号转为二进制码,通过载波振幅变化传输;帧同步用于确定帧起始位置,确保数据正确解调。附带操作视频与核心Verilog代码,便于理解和复现。
150 9
|
6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硬件测试】基于FPGA的MSK调制解调系统系统开发与硬件片内测试,包含信道模块,误码统计模块,可设置SNR
本文基于FPGA实现MSK调制解调系统,采用Verilog开发,包含同步模块、高斯信道模拟、误码率统计等功能。相比仿真版本,新增ILA数据采集与VIO在线SNR设置模块。通过硬件测试验证,展示不同SNR(如10dB和16dB)下的性能表现。研究聚焦软件无线电领域,优化算法复杂度以适应硬件限制,利用MSK恒定包络、相位连续等特性提升频谱效率。核心代码实现信号生成、调制解调、滤波及误码统计,提供完整的硬件设计与分析方案。
198 19
|
6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硬件测试】基于FPGA的4ASK调制解调通信系统开发与硬件片内测试,包含信道模块,误码统计模块,可设置SNR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4ASK调制解调系统的硬件测试版本,该系统包括testbench、高斯信道模块和误码率统计模块,并新增了ILA在线数据采集和VIO在线SNR设置功能。通过VIO设置不同SNR(如15dB和25dB),实现了对系统性能的实时监测与调整。4ASK是一种通过改变载波幅度表示数据的数字调制方式,适用于多种通信场景。FPGA平台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构建高性能通信系统的理想选择。
148 17
|
6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硬件测试】基于FPGA的16QAM调制+软解调系统开发与硬件片内测试,包含信道模块,误码统计模块,可设置SNR
本文基于之前开发的16QAM调制与软解调系统,增加了硬件测试功能。该系统包含FPGA实现的16QAM调制、软解调、高斯信道、误码率统计模块,并新增了ILA在线数据采集和VIO在线SNR设置模块。通过硬件测试,验证了不同SNR条件下的系统性能。16QAM软解调通过比较接收信号采样值与16个调制点的距离,选择最近的调制点来恢复原始数据。核心Verilog代码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功能,包括SNR设置、信号处理及误码率统计。硬件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不同SNR下表现良好,详细操作步骤可参考配套视频。
150 13
|
6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硬件测试】基于FPGA的4FSK调制解调通信系统开发与硬件片内测试,包含信道模块,误码统计模块,可设置SNR
本文基于之前的文章《基于FPGA的4FSK调制解调系统》,增加了ILA在线数据采集模块和VIO在线SNR设置模块,实现了硬件测试版本。通过VIO设置不同SNR(如10dB和20dB),并展示了ILA采集的数据结果。四频移键控(4FSK)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利用四个不同频率传输二进制数据,具有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和抗干扰性能。输入的二进制数据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比特,对应四个频率f1、f2、f3、f4,分别代表二进制组合00、01、10、11。调制过程中选择相应频率输出,并进行幅度调制以增强抗干扰能力。接收端通过带通滤波器提取信号并还原为原始二进制数据。
126 7
|
6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处理
【硬件测试】基于FPGA的256QAM基带通信系统开发与硬件片内测试,包含信道模块,误码统计模块,可设置SNR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256QAM基带通信系统的硬件测试版本,包含testbench、高斯信道模块和误码率统计模块。系统新增ila在线数据采集和vio在线SNR设置模块,支持不同信噪比(如30dB和40dB)的仿真测试,并提供配套操作视频。256QAM调制方案每个符号携带8比特信息,通过复数值星座图映射实现高效传输。Verilog代码展示了核心模块设计,包括SNR设置、数据处理和ILA测试分析,确保系统在实际硬件环境中的稳定性和性能。
1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