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里数据技术架构(下)大规模分布式知识图谱

本文涉及的产品
智能数据建设与治理Dataphin,200数据处理单元
简介:

阿里数据要做的是:把数据真正打通,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为业务创新应用提供数据决策基础和依据。

下面具体介绍我们在大规模分布式知识图谱上的技术实践。


为什么需要知识图谱?

大规模知识图谱抽象也是一种图计算。基于大规模分布式知识图谱做了哪些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情?

阿里巴巴的生态非常丰富,而丰富的业态背后给我们数据工作者带来的困难就是,我们常常需要接入各种数据,并将他们有效地管理和整合起来,传统的方法,我们可能需要花几个月,投入几十个人做这样一件事情,对数据进行打标。

但是,假设我们已经知道数据和数据之间的一些关系,而且也知道数据表中哪些表被调用的次数最多。

那么,如果我只是对调用次数最多的表进行非常精确地打标,然后用基于知识图谱的方法,对剩下的90%表进行推理式的Label打标,就能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知识图谱去做数据接入这样的事情。那么,对于数据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假如只有1G的数据,你可以很快地回答出数据分布的情况和质量。而我们的现状时,我们的数据达到ZB级别的规模。因此对数据管理来说,挑战不容小觑。


image


同样地来看看数据应用方面的情况。我们基于数据应用,实际上也有一款产品叫做“数据地图”。

数据地图是干什么呢?其实就是当你进行一个查询,在这个产品里会自动帮你反馈出一个最相关的表。

延伸开来的是我们想要做得下一步工作:当你下一次进行查询后,能直接返回出相应的SQL,再产生出相应的表和相应的结果——这是我们想做的智能取数。

下面介绍一下知识图谱在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方面的落地进展。

我们开发了一些基于几十万张、上百万张ODPS表的知识图谱。

说一下我们的结果。在数据资产管理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判断数据的归属。我们有上百万张的线上表,其中可能有几万张到几十万张的表能够比较清楚判断是属于哪个团队,可以在数据版图上打标。但是,还有上百万张没有打标的表,因为这个表属于异构的。如果在之前,通过一些人工的规则,它的归属判断准确率大概是55%,而通过我介绍的整个知识图谱的框架,准确率可以提升到88%。所以,对数据资产管理其实是有一个非常显著性的准确性上的提高。

接下来讲一下知识图谱在数据应用当中的一个技术框架,其实也是比较类似的。

image


数据管理技术架构

首先,数据层。因为是一个知识图谱的构建,所以上面要加个辞典层和语义层。

再上面就是基于推理层。在推理上,用的方法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像随机游走和延伸等。那基于标注的,我们其实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比方说张量分解等。

目前为止比较成功的是PRA(pathranking algo),这个在知识图谱上面还是比较成功的一件事情。什么是PRA,其实是把这些路径抽象出来,然后就是学习一下再推荐这个路径,但是它对于我刚才说的很多文本信息并没有有效的利用起来,比如对于这些表的描述,在最原始的PRA当中路径本身的位置是有考虑进去的,当然我对于这些描述,可能会知道也许这个路径更有效。所以,后来我们看了一下这个Trans系列,其实类似word2vecvs tfidf。确实在我们整个的刚才说的案例当中也是有比较大的提高。

刚才说的这些可能都是比较抽象的,我们可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在数据地图当中,知识图谱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image

你打出一个查询,首先就是基本的分词与分析,其实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场景也是相当于搜索反馈一个结果,但是其实它和传统的搜索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搜索像Google、百度,其实它关心的指标是你准确的那个值是不是在TOP5,或者TOP10。

但是,我们这个场合下一定要反馈唯一的、准确的表。所以,接下来我们会有一些模板匹配,所以这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人机交互这一块,把人机交互的结果,就是人要告诉你说,这个结果是否是他想到的,然后知识图谱整个刚才的框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然后产生出你真正想找到那张表,然后整个的这个过程,其实这些是一些抽象出来的模板,这些模板可能是不够的。因为随着人的查询越来越多,模板也需要慢慢的扩展。

现在我们还是基于一些规则判断一些模板,未来我们也会尝试,让这个机器自动产生一些模板。

原文链接

相关实践学习
MySQL基础-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场景介绍如何使用DMS工具连接RDS,并使用DMS图形化工具创建数据库表。
相关文章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Java
智慧工地源码,Java语言开发,微服务架构,支持分布式和集群部署,多端覆盖
智慧工地是“互联网+建筑工地”的创新模式,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安全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其解决方案涵盖数据大屏、移动APP和PC管理端,采用高性能Java微服务架构,支持分布式与集群部署,结合Redis、消息队列等技术确保系统稳定高效。通过大数据驱动决策、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及AI智能视频监控,消除数据孤岛,提升项目可控性与安全性。智慧工地提供专家级远程管理服务,助力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升级,同时依托可扩展平台、多端应用和丰富设备接口,满足多样化需求,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
100 5
|
1月前
|
监控 Linux 应用服务中间件
Linux多节点多硬盘部署MinIO:分布式MinIO集群部署指南搭建高可用架构实践
通过以上步骤,已成功基于已有的 MinIO 服务,扩展为一个 MinIO 集群。该集群具有高可用性和容错性,适合生产环境使用。如果有任何问题,请检查日志或参考MinIO 官方文档。作者联系方式vx:2743642415。
325 56
|
2月前
|
存储 运维 Serverless
千万级数据秒级响应!碧桂园基于 EMR Serverless StarRocks 升级存算分离架构实践
碧桂园服务通过引入 EMR Serverless StarRocks 存算分离架构,解决了海量数据处理中的资源利用率低、并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显著降低了硬件和运维成本。实时查询性能提升8倍,查询出错率减少30倍,集群数据 SLA 达99.99%。此次技术升级不仅优化了用户体验,还结合AI打造了“一看”和“—问”智能场景助力精准决策与风险预测。
264 69
|
3月前
|
监控 Java Nacos
阿里二面:10亿级分库分表,如何丝滑扩容、如何双写灰度?阿里P8方案+ 架构图,看完直接上offer!
阿里二面:10亿级分库分表,如何丝滑扩容、如何双写灰度?阿里P8方案+ 架构图,看完直接上offer!
阿里二面:10亿级分库分表,如何丝滑扩容、如何双写灰度?阿里P8方案+ 架构图,看完直接上offer!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自然语言处理
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去噪技术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时间序列去噪模型。通过生成合成数据训练,模型在不同噪声条件下展现出强去噪能力。文章详细解析了Transformer的输入嵌入、位置编码、自注意力机制及前馈网络等关键组件,并分析实验结果与注意力权重分布。研究为特定任务的模型优化和专业去噪模型开发奠定了基础。
191 14
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去噪技术研究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缓存 算法
分布式开发:数字时代的高性能架构革命-为什么要用分布式?优雅草卓伊凡
分布式开发:数字时代的高性能架构革命-为什么要用分布式?优雅草卓伊凡
98 0
分布式开发:数字时代的高性能架构革命-为什么要用分布式?优雅草卓伊凡
|
2月前
|
监控 NoSQL 算法
百万级URL重定向工程:大规模网站架构设计与性能优化实战
本文深入探讨了大规模重定向系统的核心挑战与解决方案,涵盖技术瓶颈分析、分布式架构设计、十亿级URL处理策略、全球化部署方案及全链路监控体系。通过数学建模与性能优化,提出三层架构模型,并结合一致性哈希分片算法实现高效路由。同时,对比不同架构的吞吐量与容灾能力,分享某电商平台实践案例,展示性能显著提升。最后展望重定向即服务(RaaS)未来趋势,包括AI动态路由、量子安全跳转和边缘智能等关键技术,为企业提供扩展性强、稳定性高的系统设计参考。
112 25
|
2月前
|
存储 NoSQL Redis
阿里面试:Redis 为啥那么快?怎么实现的100W并发?说出了6大架构,面试官跪地: 纯内存 + 尖端结构 + 无锁架构 + EDA架构 + 异步日志 + 集群架构
阿里面试:Redis 为啥那么快?怎么实现的100W并发?说出了6大架构,面试官跪地: 纯内存 + 尖端结构 + 无锁架构 + EDA架构 + 异步日志 + 集群架构
阿里面试:Redis 为啥那么快?怎么实现的100W并发?说出了6大架构,面试官跪地: 纯内存 + 尖端结构 +  无锁架构 +  EDA架构  + 异步日志 + 集群架构
|
3月前
|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监控
文生图架构设计原来如此简单之分布式服务
想象一下,当成千上万的用户同时要求AI画图,如何公平高效地处理这些请求?文生图/图生图大模型的架构设计看似复杂,实则遵循简单而有效的原则:合理排队、分工明确、防患未然。
140 14
文生图架构设计原来如此简单之分布式服务
|
3月前
|
并行计算 PyTorch 算法框架/工具
融合AMD与NVIDIA GPU集群的MLOps:异构计算环境中的分布式训练架构实践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混合使用AMD与NVIDIA GPU集群以支持PyTorch分布式训练。面对CUDA与ROCm框架互操作性不足的问题,文章提出利用UCC和UCX等统一通信框架实现高效数据传输,并在异构Kubernetes集群中部署任务。通过解决轻度与强度异构环境下的挑战,如计算能力不平衡、内存容量差异及通信性能优化,文章展示了如何无需重构代码即可充分利用异构硬件资源。尽管存在RDMA验证不足、通信性能次优等局限性,但该方案为最大化GPU资源利用率、降低供应商锁定提供了可行路径。源代码已公开,供读者参考实践。
233 3
融合AMD与NVIDIA GPU集群的MLOps:异构计算环境中的分布式训练架构实践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