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 | 别怕,有我!KMP 算法详解

简介: 为什么我认为 KMP 算法就是个动态规划问题呢,等会再解释。对于动态规划,之前多次强调了要明确 dp 数组的含义,而且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止一种定义 dp 数组含义的方法,不同的定义会有不同的解法。

KMP 算法(Knuth-Morris-Pratt 算法)是一个著名的字符串匹配算法,效率很高,但是确实有点复杂。


很多读者抱怨 KMP 算法无法理解,这很正常,想到大学教材上关于 KMP 算法的讲解,也不知道有多少未来的 Knuth、Morris、Pratt 被提前劝退了。有一些优秀的同学通过手推 KMP 算法的过程来辅助理解该算法,这是一种办法,不过本文要从逻辑层面帮助读者理解算法的原理。十行代码之间,KMP 灰飞烟灭。


先在开头约定,本文用 pat 表示模式串,长度为 M,txt 表示文本串,长度为 N。KMP 算法是在 txt 中查找子串 pat,如果存在,返回这个子串的起始索引,否则返回 -1。


为什么我认为 KMP 算法就是个动态规划问题呢,等会再解释。对于动态规划,之前多次强调了要明确 dp 数组的含义,而且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止一种定义 dp 数组含义的方法,不同的定义会有不同的解法。


读者见过的 KMP 算法应该是,一波诡异的操作处理 pat 后形成一个一维的数组 next,然后根据这个数组经过又一波复杂操作去匹配 txt。时间复杂度 O(N),空间复杂度 O(M)。其实它这个 next 数组就相当于 dp 数组,其中元素的含义跟 pat 的前缀和后缀有关,判定规则比较复杂,不好理解。


本文则用一个二维的 dp 数组(但空间复杂度还是 O(M)),重新定义其中元素的含义,使得代码长度大大减少,可解释性大大提高。


PS:本文的代码参考《算法4》,原代码使用的数组名称是 dfa(确定有限状态机),我对原代码进行了一点修改,并沿用 dp 数组的名称。特别地,本篇文章转载自labuladong。


一、KMP 算法概述


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一下 KMP 算法和暴力匹配算法的不同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和动态规划有啥关系。


暴力的字符串匹配算法很容易写,看一下它的运行逻辑:


// 暴力匹配(伪码)
int search(String pat, String txt) {
    int M = pat.length;
    int N = txt.length;
    for (int i = 0; i < N - M; i++) {
        int j;
        for (j = 0; j < M; j++) {
            if (pat[j] != txt[i+j])
                break;
        }
        // pat 全都匹配了
        if (j == M) return i;
    }
    // txt 中不存在 pat 子串
    return -1;
}


对于暴力算法,如果出现不匹配字符,同时回退 txt 和 pat 的指针,嵌套 for 循环,时间复杂度 O(MN),空间复杂度 O(1)。最主要的问题是,如果字符串中重复的字符比较多,该算法就显得很蠢。


比如 txt = “aaacaaab” pat = “aaab”:


image.png


很明显,pat 中根本没有字符 c,根本没必要回退指针 i,暴力解法明显多做了很多不必要的操作。


KMP 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花费空间来记录一些信息,在上述情况中就会显得很聪明:


v2-9e5cceb5499fb22a0504f9b3b3444406_720w.png


再比如类似的 txt = “aaaaaaab” pat = “aaab”,暴力解法还会和上面那个例子一样蠢蠢地回退指针 i,而 KMP 算法又会耍聪明:


image.png


因为 KMP 算法知道字符 b 之前的字符 a 都是匹配的,所以每次只需要比较字符 b 是否被匹配就行了。


KMP 算法永不回退 txt 的指针 i,不走回头路(不会重复扫描 txt),而是借助 dp 数组中储存的信息把 pat 移到正确的位置继续匹配, 时间复杂度只需 O(N),用空间换时间,所以我认为它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


KMP 算法的难点在于,如何计算 dp 数组中的信息?如何根据这些信息正确地移动 pat 的指针?这个就需要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来辅助了,别在这里插入代码片怕这种高大上的文学词汇,其实和动态规划的 dp 数组如出一辙,等你学会了也可以拿这个词去吓唬别人。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计算这个 dp 数组,只和 pat 串有关。**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个 pat,我就能通过这个模式串计算出 dp 数组,然后你可以给我不同的 txt,我都不怕,利用这个 dp 数组我都能在 O(N) 时间完成字符串匹配。

具体来说,比如上文举的两个例子:


txt1 = "aaacaaab"  
pat = "aaab" 
txt2 = "aaaaaaab"  
pat = "aaab"


我们的 txt 不同,但是 pat 是一样的,所以 KMP 算法使用的 dp 数组是同一个。


只不过对于 txt1 的下面这个即将出现的未匹配情况:


image.png


dp 数组指示 pat 这样移动:


image.png


PS:这个j 不要理解为索引,它的含义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状态(state),所以它会出现这个奇怪的位置,后文会详述。


而对于 txt2 的下面这个即将出现的未匹配情况:


image.png


dp 数组指示 pat 这样移动:


image.png


明白了 dp 数组只和 pat 有关,那么我们这样设计 KMP 算法就会比较漂亮:


public class KMP {
    private int[][] dp;
    private String pat;
    public KMP(String pat) {
        this.pat = pat;
        // 通过 pat 构建 dp 数组
        // 需要 O(M) 时间
    }
    public int search(String txt) {
        // 借助 dp 数组去匹配 txt
        // 需要 O(N) 时间
    }
}


这样,当我们需要用同一 pat 去匹配不同 txt 时,就不需要浪费时间构造 dp 数组了:


KMP kmp = new KMP("aaab");
int pos1 = kmp.search("aaacaaab"); //4
int pos2 = kmp.search("aaaaaaab"); //4


二、状态机概述


为什么说 KMP 算法和状态机有关呢?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认为 pat 的匹配就是状态的转移。比如当 pat = “ABABC”:


image.png


如上图,圆圈内的数字就是状态,状态 0 是起始状态,状态 5(pat.length)是终止状态。开始匹配时 pat 处于起始状态,一旦转移到终止状态,就说明在 txt 中找到了 pat。比如说当前处于状态 2,就说明字符 “AB” 被匹配:


image.png


另外,处于不同状态时,pat 状态转移的行为也不同。比如说假设现在匹配到了状态 4,如果遇到字符 A 就应该转移到状态 3,遇到字符 C 就应该转移到状态 5,如果遇到字符 B 就应该转移到状态 0:


image.png


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一个个举例看看。用变量 j 表示指向当前状态的指针,当前 pat 匹配到了状态 4:


image.png


如果遇到了字符 “A”,根据箭头指示,转移到状态 3 是最聪明的:


image.png


如果遇到了字符 “B”,根据箭头指示,只能转移到状态 0(一夜回到解放前):


image.png


如果遇到了字符 “C”,根据箭头指示,应该转移到终止状态 5,这也就意味着匹配完成:


image.png


当然了,还可能遇到其他字符,比如 Z,但是显然应该转移到起始状态 0,因为 pat 中根本都没有字符 Z:


image.png


这里为了清晰起见,我们画状态图时就把其他字符转移到状态 0 的箭头省略,只画 pat 中出现的字符的状态转移:


image.png


KMP 算法最关键的步骤就是构造这个状态转移图。要确定状态转移的行为,得明确两个变量,一个是当前的匹配状态,另一个是遇到的字符;确定了这两个变量后,就可以知道这个情况下应该转移到哪个状态。


下面看一下 KMP 算法根据这幅状态转移图匹配字符串 txt 的过程:


image.png


请记住这个 GIF 的匹配过程,这就是 KMP 算法的核心逻辑!


为了描述状态转移图,我们定义一个二维 dp 数组,它的含义如下:


dp[j][c] = next
0 <= j < M,代表当前的状态
0 <= c < 256,代表遇到的字符(ASCII 码)
0 <= next <= M,代表下一个状态
dp[4]['A'] = 3 表示:
当前是状态 4,如果遇到字符 A,
pat 应该转移到状态 3
dp[1]['B'] = 2 表示:
当前是状态 1,如果遇到字符 B,
pat 应该转移到状态 2


根据我们这个 dp 数组的定义和刚才状态转移的过程,我们可以先写出 KMP 算法的 search 函数代码:


public int search(String txt) {
    int M = pat.length();
    int N = txt.length();
    // pat 的初始态为 0
    int j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 当前是状态 j,遇到字符 txt[i],
        // pat 应该转移到哪个状态?
        j = dp[j][txt.charAt(i)];
        // 如果达到终止态,返回匹配开头的索引
        if (j == M) return i - M + 1;
    }
    // 没到达终止态,匹配失败
    return -1;
}


到这里,应该还是很好理解的吧,dp 数组就是我们刚才画的那幅状态转移图,如果不清楚的话回去看下 GIF 的算法演进过程。下面讲解:如何通过 pat 构建这个 dp 数组?


三、构建状态转移图


回想刚才说的:要确定状态转移的行为,必须明确两个变量,一个是当前的匹配状态,另一个是遇到的字符, 而且我们已经根据这个逻辑确定了 dp 数组的含义,那么构造 dp 数组的框架就是这样:


for 0 <= j < M: # 状态
    for 0 <= c < 256: # 字符
        dp[j][c] = next


这个 next 状态应该怎么求呢?显然,如果遇到的字符 c 和 pat[j] 匹配的话,状态就应该向前推进一个,也就是说 next = j + 1,我们不妨称这种情况为状态推进


image.png


如果字符 c 和 pat[j] 不匹配的话,状态就要回退(或者原地不动),我们不妨称这种情况为状态重启


image.png


那么,如何得知在哪个状态重启呢?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定义一个名字:影子状态(我编的名字),用变量 X 表示。所谓影子状态,就是和当前状态具有相同的前缀。 比如下面这种情况:


image.png


当前状态 j = 4,其影子状态为 X = 2,它们都有相同的前缀 “AB”。因为状态 X 和状态 j 存在相同的前缀,所以当状态 j 准备进行状态重启的时候(遇到的字符 c 和 pat[j] 不匹配),可以通过 X 的状态转移图来获得最近的重启位置


比如说刚才的情况,如果状态 j 遇到一个字符 “A”,应该转移到哪里呢?首先只有遇到 “C” 才能推进状态,遇到 “A” 显然只能进行状态重启。状态 j 会把这个字符委托给状态 X 处理,也就是 dp[j][‘A’] = dp[X][‘A’]


image.png


为什么这样可以呢?因为:既然 j 这边已经确定字符 “A” 无法推进状态,只能回退,而且 KMP 就是要尽可能少的回退,以免多余的计算。那么 j 就可以去问问和自己具有相同前缀的 X,如果 X 遇见 “A” 可以进行「状态推进」,那就转移过去,因为这样回退最少。


image.png


当然,如果遇到的字符是 “B”,状态 X 也不能进行「状态推进」,只能回退,j 只要跟着 X 指引的方向回退就行了:


image.png


你也许会问,这个 X 怎么知道遇到字符 “B” 要回退到状态 0 呢?因为 X 永远跟在 j 的身后,状态 X 如何转移,在之前就已经算出来了。动态规划算法不就是利用过去的结果解决现在的问题吗?


这样,我们就细化一下刚才的框架代码:


int X # 影子状态
for 0 <= j < M:
    for 0 <= c < 256:
        if c == pat[j]:
            # 状态推进
            dp[j][c] = j + 1
        else: 
            # 状态重启
            # 委托 X 计算重启位置
            dp[j][c] = dp[X][c]


四、代码实现


如果之前的内容你都能理解,恭喜你,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影子状态 X 是如何得到的呢?下面先直接看完整代码吧。


public class KMP {
    private int[][] dp;
    private String pat;
    public KMP(String pat) {
        this.pat = pat;
        int M = pat.length();
        // dp[状态][字符] = 下个状态
        dp = new int[M][256];
        // base case
        dp[0][pat.charAt(0)] = 1;
        // 影子状态 X 初始为 0
        int X = 0;
        // 当前状态 j 从 1 开始
        for (int j = 1; j < M; j++) {
            for (int c = 0; c < 256; c++) {
                if (pat.charAt(j) == c) 
                    dp[j][c] = j + 1;
                else 
                    dp[j][c] = dp[X][c];
            }
            // 更新影子状态
            X = dp[X][pat.charAt(j)];
        }
    }
    public int search(String txt) {...}
}


// base case 
dp[0][pat.charAt(0)] = 1;


这行代码是 base case,只有遇到 pat[0] 这个字符才能使状态从 0 转移到 1,遇到其它字符的话还是停留在状态 0(Java 默认初始化数组全为 0)。


影子状态 X 是先初始化为 0,然后随着 j 的前进而不断更新的。下面看看到底应该如何更新影子状态 X


int X = 0;
for (int j = 1; j < M; j++) {
    ...
    // 更新影子状态
    // 当前是状态 X,遇到字符 pat[j],
    // pat 应该转移到哪个状态?
    X = dp[X][pat.charAt(j)];
}


更新 X 其实和 search 函数中更新状态 j 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


int j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 当前是状态 j,遇到字符 txt[i],
    // pat 应该转移到哪个状态?
    j = dp[j][txt.charAt(i)];
    ...
}


其中的原理非常微妙, 注意代码中 for 循环的变量初始值,可以这样理解:后者是在 txt 中匹配 pat,前者是在 pat 中匹配 pat[1…end],状态 X 总是落后状态 j 一个状态,与 j 具有最长的相同前缀。所以我把 X 比喻为影子状态,似乎也有一点贴切。


另外,构建 dp 数组是根据 base case dp[0][…] 向后推演。这就是我认为 KMP 算法就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的原因。


下面来看一下状态转移图的完整构造过程,你就能理解状态 X 作用之精妙了:


image.png


至此,KMP 算法的核心终于写完啦啦啦啦!看下 KMP 算法的完整代码吧:


public class KMP {
    private int[][] dp;
    private String pat;
    public KMP(String pat) {
        this.pat = pat;
        int M = pat.length();
        // dp[状态][字符] = 下个状态
        dp = new int[M][256];
        // base case
        dp[0][pat.charAt(0)] = 1;
        // 影子状态 X 初始为 0
        int X = 0;
        // 构建状态转移图(稍改的更紧凑了)
        for (int j = 1; j < M; j++) {
            for (int c = 0; c < 256; c++) {
                dp[j][c] = dp[X][c];
            dp[j][pat.charAt(j)] = j + 1;
            // 更新影子状态
            X = dp[X][pat.charAt(j)];
        }
    }
    public int search(String txt) {
        int M = pat.length();
        int N = txt.length();
        // pat 的初始态为 0
        int j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 计算 pat 的下一个状态
            j = dp[j][txt.charAt(i)];
            // 到达终止态,返回结果
            if (j == M) return i - M + 1;
        }
        // 没到达终止态,匹配失败
        return -1;
    }
}


经过之前的详细举例讲解,你应该可以理解这段代码的含义了,当然你也可以把 KMP 算法写成一个函数。核心代码也就是两个函数中 for 循环的部分,数一下有超过十行吗?


五、最后总结


传统的 KMP 算法是使用一个一维数组 next 记录前缀信息,而本文是使用一个二维数组 dp 以状态转移的角度解决字符匹配问题,但是空间复杂度仍然是 O(256M) = O(M)。


在 pat 匹配 txt 的过程中,只要明确了「当前处在哪个状态」和「遇到的字符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就可以确定应该转移到哪个状态(推进或回退)。


对于一个模式串 pat,其总共就有 M 个状态,对于 ASCII 字符,总共不会超过 256 种。所以我们就构造一个数组 dp[M][256] 来包含所有情况,并且明确 dp 数组的含义:


dp[j][c] = next 表示,当前是状态 j,遇到了字符 c,应该转移到状态 next。


明确了其含义,就可以很容易写出 search 函数的代码。


对于如何构建这个 dp 数组,需要一个辅助状态 X,它永远比当前状态 j 落后一个状态,拥有和 j 最长的相同前缀,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影子状态」。


在构建当前状态 j 的转移方向时,只有字符 pat[j] 才能使状态推进(dp[j][pat[j]] = j+1);而对于其他字符只能进行状态回退,应该去请教影子状态 X 应该回退到哪里(dp[j][other] = dp[X][other],其中 other 是除了 pat[j] 之外所有字符)。

对于影子状态 X,我们把它初始化为 0,并且随着 j 的前进进行更新,更新的方式和 search 过程更新 j 的过程非常相似(X = dp[X][pat[j]])。


KMP 算法也就是动态规划那点事,我们的公众号文章目录有一系列专门讲动态规划的,而且都是按照一套框架来的,无非就是描述问题逻辑,明确 dp 数组含义,定义 base case 这点破事。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动态规划有更深的理解。

相关文章
|
23天前
|
算法 数据处理 C语言
C语言中的位运算技巧,涵盖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实用技巧及示例代码,并讨论了位运算的性能优势及其与其他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结合
本文深入解析了C语言中的位运算技巧,涵盖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实用技巧及示例代码,并讨论了位运算的性能优势及其与其他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结合,旨在帮助读者掌握这一高效的数据处理方法。
34 1
|
2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本文介绍了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初始化、数据点分配与簇中心更新等步骤,以及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该算法,最后讨论了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84 4
|
2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细节篇之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和Floyd算法详细描述,java语言实现。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Dijkstra和Floyd算法,这两种算法分别用于解决单源和多源最短路径问题,并且提供了Java语言的实现代码。
92 3
数据结构与算法细节篇之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和Floyd算法详细描述,java语言实现。
|
24天前
|
存储 算法 搜索推荐
Python 中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关系
数据结构是算法的载体,算法是对数据结构的操作和运用。它们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程序的核心,对于提高程序的质量和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24天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算法
Python 中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优化策略
Python中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如何进行优化?
|
1月前
|
算法
数据结构之路由表查找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和宽度优先搜索)
在网络通信中,路由表用于指导数据包的传输路径。本文介绍了两种常用的路由表查找算法——深度优先算法(DFS)和宽度优先算法(BFS)。DFS使用栈实现,适合路径问题;BFS使用队列,保证找到最短路径。两者均能有效查找路由信息,但适用场景不同,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文中还提供了这两种算法的核心代码及测试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97 23
|
1月前
|
算法
数据结构之蜜蜂算法
蜜蜂算法是一种受蜜蜂觅食行为启发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蜜蜂的群体智能来解决优化问题。本文介绍了蜜蜂算法的基本原理、数据结构设计、核心代码实现及算法优缺点。算法通过迭代更新蜜蜂位置,逐步优化适应度,最终找到问题的最优解。代码实现了单链表结构,用于管理蜜蜂节点,并通过适应度计算、节点移动等操作实现算法的核心功能。蜜蜂算法具有全局寻优能力强、参数设置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对初始化参数敏感、计算复杂度高等缺点。
60 20
|
23天前
|
并行计算 算法 测试技术
C语言因高效灵活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本文探讨了优化C语言程序性能的策略,涵盖算法优化、代码结构优化、内存管理优化、编译器优化、数据结构优化、并行计算优化及性能测试与分析七个方面
C语言因高效灵活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本文探讨了优化C语言程序性能的策略,涵盖算法优化、代码结构优化、内存管理优化、编译器优化、数据结构优化、并行计算优化及性能测试与分析七个方面,旨在通过综合策略提升程序性能,满足实际需求。
54 1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C++
数据结构之鲸鱼算法
鲸鱼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是由伊朗研究员Seyedali Mirjalili于2016年提出的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全局优化算法,灵感源自鲸鱼捕食时的群体协作行为。该算法通过模拟鲸鱼的围捕猎物和喷出气泡网的行为,结合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策略,有效解决了复杂问题的优化需求。其应用广泛,涵盖函数优化、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领域。鲸鱼算法以其简单直观的特点,成为初学者友好型的优化工具,但同时也存在参数敏感、可能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供的C++代码示例展示了算法的基本实现和运行过程。
50 0
|
1月前
|
算法 vr&ar 计算机视觉
数据结构之洪水填充算法(DFS)
洪水填充算法是一种基于深度优先搜索(DFS)的图像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区域填充和图像分割。通过递归或栈的方式探索图像中的连通区域并进行颜色替换。本文介绍了算法的基本原理、数据结构设计(如链表和栈)、核心代码实现及应用实例,展示了算法在图像编辑等领域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同时,文中也讨论了算法的优缺点,如实现简单但可能存在堆栈溢出的风险等。
4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