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List 基本示例及源码解析(一)(下)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LinkedList 基本示例及源码解析

五、LinkedList 内部结构以及基本元素声明

  1. LinkedList内部结构是一个双向链表,具体示意图如下
    5.jpg

每一个链表都是一个Node节点,由三个元素组成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 Node节点的元素
        E item;
        // 指向下一个元素
        Node<E> next;
        // 指向上一个元素
        Node<E> prev;
        // 节点构造函数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first 节点也是头节点, last节点也是尾节点

  1. LinkedList 中有三个元素,分别是
transient int size = 0; // 链表的容量

transient Node<E> first; // 指向第一个节点
transient Node<E> last; // 指向最后一个节点
  1. LinkedList 有两个构造函数,一个是空构造函数,不添加任何元素,一种是创建的时候就接收一个Collection集合。
/**
* 空构造函数
*/
public LinkedList() {}
/**
* 创建一个包含指定元素的构造函数
*/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his();
addAll(c);
}


六、LinkedList 具体源码分析

前言: 此源码是作者根据上面的代码示例一步一步跟进去的,如果有哪些疑问或者讲的不正确的地方,请与作者联系。

添加

添加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6.jpg

包括方法有:

  • add(E e)
  •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addAll(CollectionE> c)
  •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E> c)
  • addFirst(E e)
  • addLast(E e)
  • offer(E e)
  • offerFirst(E e)
  • offerLast(E e)

下面对这些方法逐个分析其源码:

add(E e) :

// 添加指定元素至list末尾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return true;
}
// 真正添加节点的操作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 生成一个Node节点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last = newNode;
// 如果l = null,代表的是第一个节点,所以这个节点即是头节点
// 又是尾节点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 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就让该节点的next 指向新的节点
l.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1. 比如第一次添加的是111,此时链表中还没有节点,所以此时的尾节点last 为null, 生成新的节点,所以 此时的尾节点也就是111,所以这个 111 也是头节点,再进行扩容,修改次数对应增加
  2. 第二次添加的是 222, 此时链表中已经有了一个节点,新添加的节点会添加到尾部,刚刚添加的111 就当作头节点来使用,222被添加到111的节点后面。

add(int index,E e) :

/**
*在指定位置插入指定的元素
*/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 下标检查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if (index == size)
// 如果需要插入的位置和链表的长度相同,就在链表的最后添加
linkLast(element);
else
// 否则就链接在此位置的前面
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 越界检查
private void checkPositionIndex(int index) {
if (!isPositionIndex(index))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outOfBoundsMsg(index));
}
// 判断参数是否是有效位置(对于迭代或者添加操作来说)
private boolean isPositionIndex(int index) {
return index >= 0 && index <= size;
}
// linkLast 上面已经介绍过
// 查找索引所在的节点
Node<E> node(int index) {
// assert isElementIndex(index);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 在非空节点插入元素
void linkBefore(E e, Node<E> succ) {
// assert succ != null;
// succ 即是插入位置的节点
// 查找该位置处的前面一个节点
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succ.prev = newNode;
if (pred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pred.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1. 例如在位置为1处添加值为123 的元素,首先对下标进行越界检查,判断这个位置是否等于链表的长度,如果与链表长度相同,就往最后插入,如果不同的话,就在索引的前面插入。
  2. 下标为1 处并不等于索引的长度,所以在索引前面插入,首先对查找 1 这个位置的节点是哪个,并获取这个节点的前面一个节点,在判断这个位置的前一个节点是否为null,如果是null,那么这个此处位置的元素就被当作头节点,如果不是的话,头节点的next 节点就指向123

addFirst(E e) :

// 在头节点插入元素
public void addFirst(E e) {
linkFirst(e);
}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 先找到first 节点
final Node<E> f = fir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first = newNode;
if (f == null)
// f 为null,也就代表着没有头节点
last = newNode;
else
f.prev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例如要添加top 元素至链表的首部,需要先找到first节点,如果first节点为null,也就说明没有头节点,如果不为null,则头节点的prev节点是新插入的节点。

addLast(E e) :

/**
* 在末尾处添加节点
*/
public void addLast(E e) {
linkLast(e);
}
// 链接末尾处的节点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方法逻辑与在头节点插入基本相同

addAll(Collections c) :

/**
* 在链表中批量添加数据
*/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
return addAll(size, c);
}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
// 越界检查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 把集合转换为数组
Object[] a = c.toArray();
int numNew = a.length;
if (numNew == 0)
return false;
Node<E> pred, succ;
// 直接在末尾添加,所以index = size
if (index == size) {
succ = null;
pred = last;
} else {
succ = node(index);
pred = succ.prev;
}
// 遍历每个数组
for (Object o : a)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E e = (E) o;
// 先对应生成节点,再进行节点的链接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null);
if (pred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pred.next = newNode;
pred = newNode;
}
if (succ == null) {
last = pred;
} else {
pred.next = succ;
succ.prev = pred;
}
size += numNew;
modCount++;
return true;
}
Collection<String> collec = Arrays.asList("123","213","321");
list.addAll(collec);
  1. 例如要插入一个Collection为123,213,321 的集合,没有指定插入元素的位置,默认是向链表的尾部进行链接,首先会进行数组越界检查,然后会把集合转换为数组,在判断数组的大小是否为0,为0返回,不为0,继续下面操作
  2. 因为是直接向链尾插入,所以index = size,然后遍历每个数组,首先生成对应的节点,在对节点进行链接,因为succ 是null,此时last 节点 = pred,这个时候的pred节点就是遍历数组完成后的最后一个节点
  3. 然后再扩容数组,增加修改次数

addAll(Collections c) : 这个方法的源码同上

offer也是对元素进行添加操作,源码和add方法相同

offerFirst(E e)和addFirst(E e) 源码相同

offerLast(E e)和addLast(E e) 源码相同)

push(E e) 和addFirst(E e) 源码相同

后记 : 笔者才疏学浅,如果有哪处错误产生误导,请及时与笔者联系更正,一起共建积极向上的it氛围

            </div>
目录
相关文章
|
7天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7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 代理模式 • 适配器模式 • 装饰者模式 • 桥接模式 • 外观模式 • 组合模式 • 享元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7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12天前
|
安全 编译器 Linux
深入解析与防范:基于缓冲区溢出的FTP服务器攻击及调用计算器示例
本文深入解析了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对FTP服务器进行远程攻击的技术,通过分析FreeFlow FTP 1.75版本的漏洞,展示了如何通过构造过长的用户名触发缓冲区溢出并调用计算器(`calc.exe`)。文章详细介绍了攻击原理、关键代码组件及其实现步骤,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如输入验证、编译器保护和安全编程语言的选择,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环境搭建基于Windows XP SP3和Kali Linux,使用Metasploit Framework进行攻击演示。请注意,此内容仅用于教育和研究目的。
48 4
|
27天前
|
PyTorch Shell API
Ascend Extension for PyTorch的源码解析
本文介绍了Ascend对PyTorch代码的适配过程,包括源码下载、编译步骤及常见问题,详细解析了torch-npu编译后的文件结构和三种实现昇腾NPU算子调用的方式:通过torch的register方式、定义算子方式和API重定向映射方式。这对于开发者理解和使用Ascend平台上的PyTorch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8天前
|
安全 搜索推荐 数据挖掘
陪玩系统源码开发流程解析,成品陪玩系统源码的优点
我们自主开发的多客陪玩系统源码,整合了市面上主流陪玩APP功能,支持二次开发。该系统适用于线上游戏陪玩、语音视频聊天、心理咨询等场景,提供用户注册管理、陪玩者资料库、预约匹配、实时通讯、支付结算、安全隐私保护、客户服务及数据分析等功能,打造综合性社交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陪玩系统正成为游戏爱好者的新宠,改变游戏体验并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
2月前
|
监控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高级java面试---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快速构建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它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内嵌服务器等特性,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 Boot的背景历史、业务场景、功能点以及底层原理,并通过Java代码手写模拟Spring 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86 2
|
3月前
|
缓存 Java 程序员
Map - LinkedHashSet&Map源码解析
Map - LinkedHashSet&Map源码解析
87 0
|
3月前
|
算法 Java 容器
Map - HashSet & HashMap 源码解析
Map - HashSet & HashMap 源码解析
68 0
|
3月前
|
存储 Java C++
Collection-PriorityQueue源码解析
Collection-PriorityQueue源码解析
73 0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