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写步骤:
Xilinx:基本流程为逻辑在vivado中配置开发生成hdf,不带操作操作系统时直接用sdk在线或者参考之前固化篇,带操作系统时用petalinux配制,生成BOOT.bin(含fsbl,自己生成的bit文件和uboot)和image.ub(默认文件系统,kernel和设备树的打包)(如果用jffs2文件系统需要设置将文件系统单独出来,再生成一个rootfs.jffs2)
复旦微:基本流程为procise下生成hdf或者导入vivado的.bd和.xci文件,裸机正常用IAR软件,linux的话需要导出FSBL和设备树文件。设备树文件放置在linux编译环境中,build all,生成uboot和image.ub,将之前导出的FSBL文件,逻辑的bit文件,和刚刚生成的uboot文件image.ub打包成一个BOOT.bin烧录
开发环境
和进口的芯片比,开发环境的变化
需要用到三个软件,vivado ,procise,IAR 。
PL:
(1)Procise:
生成裸跑程序的bsp ,可以在export hardware 时选择多个裸跑模板,主要包括fsbl ,以及生成psoc 设备树的顶层,有基础的memory和lwip测试。
(2)IAR :
用来编译和调试裸跑应用程序的,因为 ps 是全新设计,外设地址和寄存器定义都 不同,ps 的裸跑bsp 完全重新设计的,所以完全不兼容xilinx的SDK。
IAR+Procise的部分功能相当于xlinx的sdk
(3)Vivado:
主要和之前xilinx的一样,还是逻辑工程师配置pl侧的工具,可以生成bit,也可以用vivado 调试,但必须在独立模式下。
from vivado 流程是为了方便移植现有的ps 工程,不用在procise 里重新配置
PS:
Petalinux :主要用来生成pl.dtsi,利用vivado 里的hdf 生成pl.dtsi 文件。 会更新 device-tree/hwplatform/pl.dtsi 文件内容,它会根据 hdf 文件里的 PL 部分设计变化, 一般需要有寄存器访问的 IP 才需要生成 pl.dtsi,即需指定–hdf 参数。
Petalinux 生成的文件系统可以在psoc 上使用,目前已经测试过2018.2 和2018.3 的
文件系统可以在psoc 上运行。
Linux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口利用SDK 调试,这个调试也是兼容的
文档;
DS101 和DS102 两个文档相当于xlinx的ug585。
UG102 是差异文档。
UG201 是硬件设计指导
UG202 是软件设计指导开发文档,
内存大小
Rootfs :buildroot 默认最小配置为9.8MB,如果要放到qspi flash 的话,可以jffs2 或者ubi 文件系统。
Image.ub:4.9MB,包括zImage 和devicetree。
Boot.bin:732KB,加环境变量空间大约1MB
Bit: 不压缩的话大小13MB。
总计大小:10MB+4.9MB+1MB+13MB=29MB,建议32MB
调试串口
PS测共有两个调试串口,区别于xilinx的petalinux中简单直接的图形界面配置而言,FMQL更需要灵活去单独配置,一共有三个阶段的串口打印
Fsbl阶段:
为了在 FSBL 中使用 UART1 来打印输出。
第一步, 在 Procise 工程中勾选 UART1,使用的 MIO/EMIO 则根据电路板设计选择。
第二步, 在demo导出样例中, 重新导出 FSBL 和 DeviceTree。
第三步, 打开 FSBL 的工程,在 fmsh_ps_parameters.h 中可以确认 FSBL 选择的打印串口为 UART1。
#define FSBL WDT ENABLE #define FSBL WDT TOP 15 #define FSBL MULTI BOOT ENABLE 1#define DEVC OSPI DMA ENABLE /* Integer multiple of recommendation 32k,default the 16M */ Idefine GOLDEN IMG ADDRESS 0x1000000 // UART #define STDIN BASEADDRESS 0xe0023000 #define STDOUT BASEADDRESS 0xE0023000 #detine PeAR UARHeS U BAUDRATE fdefine FPAR UARTPS 1 BAUDRATE 115200 // Device id #define UARTPS 1 DEVICE ID 1#define SDMMCPS 0 DEVICE ID O#define GTCPS 1 DEVICE ID 1 #define DEVCEGPS 1 DEVICE ID 1#define FPAR DMAPS 1 DEVICE ID 1#define DDRPS O DEVICE I
注 1: UART0 的基地址为 0xE0004000, UART1 的基地址为 0xE0023000。
注 2:如果 Procise 中同时勾选了 UART0 和 UART1, FSBL 默认的打印串口将是 0xE0004000。用户如果仍需使用 UART1 就要手动修改为 0xE0023000。
确认无误后,编译 FSBL 得到 FSBL.out。
u-boot 阶段
为了在 u-boot 中使用 UART1 来打印输出。
第一步, 将 1.1 节导出的 DeviceTree 文件夹复制到 LinuxSDK 所在的 Linux 操作系统中。
第二步, 如下图所示,修改” FMQL-Linux-SDK/device-tree/hw-platform/ fmsh-psoc.dtsi”文件。将其中的“stdout-path = “serial0:115200n8”;”改为“stdout-path = “serial1:115200n8”;”
status ="disabled"; }; chosen { bootargs="console=ttyps0,115200earlyprintk no console suspend loglevel=8 root=/dev/nfs rw /* bootloader will place initrd at this address */ // linux,initrd-start =<0x12000000>; linux.initrd-end =<0x12800000>: // stdout-path ="serial1:115200n8": /* for u-boot */ }; aliases{ ethernet0 =&qmac0; ethernet1 = &amacl: serial0 =&uart0: seriall = &uartl; Hx--1024
第三步, 重新编译 DTB(设备树)和 u-boot。 最后验证,如下图所示, u-boot 可以正常打印且显示其使用的串口为“0xE0023000”,即 UART1。
CPU: FMSH PSOC FMQL45T900,Revision Code:0 Model: FMSH PSOC Board Board: FMSH Psoc Board DRAM:1023 MiB Flash: 0 Bytes NAND :0 MiB MMC: dwmmcde0043000:日 Loading Environment from SPI Flash... Invalid bus 0(err=-19) *** Warning-spiflash probe bus cs() failed, using default environment Failed (-19) In : serialde0023000 Out: serialde0023000 Err: serialde0023000 Net: No ethernet found. Hit any key to stop autoboot: 0 fmsh> fmsh> Hx--1024
kernel 阶段
为了在 kernel 中使用 UART1 来输出打印。
第一步,先执行make fmsh_fmql_defconfig 修改 kernel 的配置, 参照下图,将“kernel hacking”中的 debug uart 更改为 UART1。
然后重新编译 kernel,打包进 image.ub 中。
Kernel low-level debugging functions(read help!) Kernellow-level debugging port(Kernel low-level debugging on FMSH PSOC using UART1) (0xe0023000) Physical base address of debug UART(0xf1023000) virtual base address of debug UART(2) Register offset shift for the 8250 debug uART Use 32-bit accesses for 8250 UART8250 UART is Palmchip BK-310x Enable flow control for 8250 UART Early printk Write the current pid to the CoNTEXTIDR register ] CoreSight Tracing Support .-- Hx--1024
注:当选择 UART1 后,下面的物理和虚拟地址应分别更新为 0xe0023000 和 0xf1023000, 如果未自动更新,需要手动修改。 如有疑问,可以查看.config 文件确认此项修改是否生效,如下图所示。
CONFIG DEBUG LL=y # CONFIG DEBUG FMOL UARTO is not set CONFIG DEBUG FMQL UART1=y # CONFIG DEBUG ICEDCC is not set # CONFIG DEBUG SEMIHOSTING is not set# CONFIG DEBUG LL UART 8250 is not set#1 CONFIG DEBUG LL UART PLO1X is not set CONFIG DEBUG LL INCLUDE="debug/8250.S" CONFIG DEBUG UART 8250=y CONFIG DEBUG UART PHYS=0xe0023000 CONFIG DEBUG UART VIRT=0xf1023000 CONFIG DEBUG UART 8250 SHIFT=2 CONFIG DEBUG UART 8250 WORD=y Hx--1024
第二步, 启动开发板,进入 u-boot 后停下, 依次输入(实际上没配置也直接过了,如果没自动配置好的时候在手动配):
setenv bootargs console=ttyPS0,115200 noinitrd earlyprintk root=/dev/mmcblk0p2 rootwait9 rw mmc rescan && fatload mmc 0:1 0x2000000 /image.ub bootm 0x2000000
之后就可以看到正常的启动打印了(uboot的调试串口会默认uart0为控制台串口,如果实际是则无需更改,若实际为uart1,但是只修改 kernel 中的配置使 debug uart 为 UART1, 未在 u-boot 的 bootargs 中配置“console=ttyPS1”,将导致启动的后半段 log 通过 ttyPS0(UART0) 打印出来,因为它被作为默认的控制台串口。 而如果 Procise 没有勾选 UART0,则启动流程将 pending)
starting kernel 后的 early printk 打印也会相应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