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联网医疗平台的Devops应用架构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 API 网关,700元额度,多规格可选
简介: 构建互联网医疗平台的Devops应用架构

构建互联网医疗平台架构平台,我们尝试了用DevOps的方式,这个跟实际情况有直接关系。我们当时的技术场景比较多,业务场景极其复杂。


后端


是Spring cloud构成的微服务,postgresql作为主数据集库支撑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业务中台两个平台的业务数据,redis作为用户会话存储,RabbitMQ作为业务预约队列使用,netty作为即时消息通讯使用。统一由openresty的api网关与客户端交互。


后端架构图比较庞大,抽时间再画。


前端


形态更为复杂,前期研发app,分为两端,患者和医生,统一使用flutter减少业务开发的工作量(不过也带来了对flutter技术深入适配调试的工作量),后期又增加了H5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小程序。


2021031921314055.png


集成环境


需要形成互联网医院->医疗中台->医院HIS的三端接口集成和数据协作,实现互联网处方和支付,可以直接同步至医院HIS。


20210319213140349.png


产品场景


产品面向的是不限制医院数量的架构,也就是可以通过配置,不断接入更多的医院进入互联网医疗平台,并且实现医疗HIS系统的对接,支付缴费的协同。


20210319213140567.png


云端使用N o.1云,后期根据业务需求又纳入了其他云(区域医疗的独立运营需求导致),因此云端部署复杂度非常高!


20210319213140950.png


微服务


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架构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布问题,微服务的使用是必须的,因为业务场景过于复杂,面向的客户特别多,单体统一发布就是一种灾难,但好处是医疗业务的应用架构形态比较清晰,很容易进行微服务的模块化划分,这样我们就形成了多个粒度适中的微服务。


20210319213141284.png


**部署 **


过程微服务和api网关都分成两个版本同时在云端运行,一个是Test,一个是Prod。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形式呢?因为在复杂的业务与计算环境中,我们的测试环境尽量贴近实际生产环境是最好的,否则,测试出的系统如果上线,会因为生产环境的各种特殊情况而出现严重bug,那么这个过程中的反复回归测试,会导致大量的时间浪费,影响上线。


还有就是测试与生产差异过大的环境,会导致发布工程的过程涉及到的工程师之间交流更多,出现的实际变数更大,协调成本也就更高,甚至导致重复性再配置,再测试的循环煎熬。


20210319213141589.png


我们的目标是Test环境的微服务进行严格的测试后,达到生产级别的需求和质量后,只需要push到生产环境的升级版本,再次经历升级版本的测试确认后,api网关对生产环境的指向更新到最新版本。


图库


另外API网关还有下一级的nginx,主要为前端H5提供发布服务和图片下载服务,一方面互联网医疗的患者图属于隐私级别,因此必须通过细粒度的用户/图对应关系形成ACL权限访问表进行健康图的访问控制;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图访问的并发性能,API网关负载了通过2台图代理服务,代理服务通过LUA脚本访问数据库对当前回话用户进行ACL鉴权后,才可连接OSS访问健康档案图。


20210319213141781.png


最麻烦的还是app的应用商店发布问题,一方面苹果的审核慢,第二方面有些内容审核过程必须屏蔽,否则很难通过,因此这也是生产环境必须使用多版本,尤其增加了审核版本,这与最终升级版本是不同的,那么即便是android版本发布成功了,也不能直接提供最新功能,否则影响ios用户的使用,必须等待ios审核完成。


实际上网关很难在这个问题上独立实现统一版本调整,所以还要依赖app和后端版本管理进行一定的审核过程协调适配,审核未完成时仍要保持微服务的老版本,当审核成功后,APP版本再与后端保持一致的动态升级,网关、H5也需要配合升级。这个过程往往出现在重大功能的升级过程。为了防止客户使用出现严重抖动,所以很难想象没有前后端开发、测试与QA、运维工程师的协同配合会是什么情况。


所以整个系统的后端从基础软件、微服务统一使用docker部署,后端工程师和运维工程师对docker的发布管理基本上直接在docker管理工具中完成,也就是dev push -> test push -> prod version+1 -> api gateway redirect的devops流程,达到开发、测试部署、测试环境测试、生产版本升级、成产版本测试、网关重定向的过程。


相关文章
|
1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深入理解云原生架构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全球,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云原生架构的兴起,正在重塑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软件开发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的核心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如何在企业中实施云原生策略,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通过分析云原生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我们将揭示它如何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
1月前
|
监控 安全 API
使用PaliGemma2构建多模态目标检测系统:从架构设计到性能优化的技术实践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PaliGemma2模型的微调流程及其在目标检测任务中的应用。PaliGemma2通过整合SigLIP-So400m视觉编码器与Gemma 2系列语言模型,实现了多模态数据的高效处理。文章涵盖了开发环境构建、数据集预处理、模型初始化与配置、数据加载系统实现、模型微调、推理与评估系统以及性能分析与优化策略等内容。特别强调了计算资源优化、训练过程监控和自动化优化流程的重要性,为机器学习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方案。
161 77
使用PaliGemma2构建多模态目标检测系统:从架构设计到性能优化的技术实践指南
|
6天前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前端开发
工厂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架构设计:构建一个高效、可扩展的人员精确定位
本文将深入探讨工厂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详细解析前端展示层、后端服务层、数据库设计、通信协议选择等关键环节,并探讨如何通过微服务架构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31 10
|
12天前
|
容灾 网络协议 数据库
云卓越架构:云上网络稳定性建设和应用稳定性治理最佳实践
本文介绍了云上网络稳定性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包括面向失败的架构设计、可观测性与应急恢复、客户案例及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架构演进。首先强调了网络稳定性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如责任共担模型和冗余设计。接着详细探讨了多可用区部署、弹性架构规划及跨地域容灾设计的最佳实践,特别是阿里云的产品和技术如何助力实现高可用性和快速故障恢复。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秒级故障转移的效果,以及同城多活架构下的实际应用。这些措施共同确保了业务在面对网络故障时的持续稳定运行。
|
28天前
|
Serverless 决策智能 UED
构建全天候自动化智能导购助手:从部署者的视角审视Multi-Agent架构解决方案
在构建基于多代理系统(Multi-Agent System, MAS)的智能导购助手过程中,作为部署者,我体验到了从初步接触到深入理解再到实际应用的一系列步骤。整个部署过程得到了充分的引导和支持,文档详尽全面,使得部署顺利完成,未遇到明显的报错或异常情况。尽管初次尝试时对某些复杂配置环节需反复确认,但整体流程顺畅。
|
1月前
|
缓存 Kubernetes 容灾
如何基于服务网格构建高可用架构
分享如何利用服务网格构建更强更全面的高可用架构
|
1月前
|
监控 安全 持续交付
构建高效微服务架构:策略与实践####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微服务架构凭借其高度解耦、灵活扩展和易于维护的特点,成为现代企业应用开发的首选。本文深入探讨了构建高效微服务架构的关键策略与实战经验,从服务拆分的艺术到通信机制的选择,再到容器化部署与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的实践,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全面的微服务设计与实现指南。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如何避免常见陷阱,优化系统性能,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与可扩展性,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
48 2
|
1月前
|
弹性计算 Kubernetes API
构建高效后端服务:微服务架构的深度剖析与实践####
本文深入探讨了微服务架构的核心理念、设计原则及实现策略,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助力其构建灵活、可扩展且易于维护的后端服务体系。通过案例分析与实战经验分享,揭示了微服务在提升开发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及增强系统稳定性方面的关键作用。文章首先概述了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随后详细阐述了其在后端开发中的应用优势与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如何从零开始规划并实施一个基于微服务的后端项目。 ####
|
1月前
|
弹性计算 API 持续交付
后端服务架构的微服务化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后端服务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单体架构的局限性,然后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架构,指出微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最后,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2月前
|
Cloud Native Devops 云计算
云计算的未来:云原生架构与微服务的革命####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云原生技术正迅速成为IT行业的新宠。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如容器化和微服务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高效、灵活且可扩展的现代应用开发。我们将揭示云原生如何重塑软件开发流程,提升业务敏捷性,并探索其对企业IT架构的深远影响。 ####
62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