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ashMap的底层数据结构是什么?
jdk1.7:
底层结构:数组+链表
数组是hashMap 的主体,链表主要是为了解决hash冲突存在的
jdk1.8:
底层结构:数组+链表+红黑树
当链表过长,则会严重影响HashMap的性能,红黑树搜索时间复杂度是O(logn),而链表是O(n)。因此,JDK1.8对数据结构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引入了红黑树,链表和红黑树在达到一定条件会进行转换:
当链表超过8且数组长度(数据总量)超过64才会转为红黑树
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前会判断,如果当前数组的长度小于64,那么会选择先进行数组扩容,而不是转换为红黑树,以减少搜索时间。
2.说一下HashMap的特点
1,顺序:hashmap存取是无序的
2,为空情况:键和值位置都可以是null,但是键位置只能是一个null
3,唯一要求:键位置是唯一的,底层的数据结构是控制键的
4,数据结构:jdk1.8前数据结构是:链表+数组 jdk1.8之后是:数组+链表+红黑树
5,转换条件:阈值(边界值)链表长度>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才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变成红黑树的目的是提高搜索速度,高效查询
3.解决hash冲突的办法有哪些?HashMap用的哪种?
解决Hash冲突方法有:开放定址法、再哈希法、链地址法(HashMap中常见的拉链法)、简历公共溢出区。HashMap中采用的是链地址法。
1,开放定址法也称为再散列法:基本思想就是,如果p=H(key)出现冲突时,则以p为基础,再次hash,p1=H(p),如果p1再次出现冲突,则以p1为基础,以此类推,直到找到一个不冲突的哈希地址pi。因此开放定址法所需要的hash表的长度要大于等于所需要存放的元素,而且因为存在再次hash,所以只能在删除的节点上做标记,而不能真正删除节点
2,再哈希法(双重散列,多重散列),提供多个不同的hash函数,R1=H1(key1)发生冲突时,再计算R2=H2(key1),直到没有冲突为止。这样做虽然不易产生堆集,但增加了计算的时间。
3,链地址法(拉链法),将哈希值相同的元素构成一个同义词的单链表,并将单链表的头指针存放在哈希表的第i个单元中,查找、插入和删除主要在同义词链表中进行,链表法适用于经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情况。
4,建立公共溢出区,将哈希表分为公共表和溢出表,当溢出发生时,将所有溢出数据统一放到溢出区
注意开放定址法和再哈希法的区别是
- 开放定址法只能使用同一种hash函数进行再次hash,再哈希法可以调用多种不同的hash函数进行再次hash
4.为什么要在数组长度大于64之后,链表才会进化为红黑树
在数组比较小时如果出现红黑树结构,会降低效率,而红黑树需要进行左旋右旋,变色,这些操作来保持平衡,同时数组长度小于64时,链表的搜索时间相对要快些,总之是为了加快搜索速度,提高性能,在数组长度大于64之后,链表才会进化为红黑树
JDK1.8以前HashMap的实现是数组+链表,即使哈希函数取得再好,也很难达到元素百分百均匀分布。当HashMap中有大量的元素都存放在同一个桶中时,这个桶下有一条长长的链表,此时HashMap就相当于单链表,假如单链表有n个元素,遍历的时间复杂度就从O(1)退化成O(n),完全失去了它的优势,为了解决此种情况,JDK1.8中引入了红黑树(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来优化这种问题
5.为什么加载因子设置为0.75,初始化临界值是12?
HashMap中的threshold是HashMap所能容纳键值对的最大值。计算公式为length*LoadFactory。也就是说,在数组定义好长度之后,负载因子越大,所能容纳的键值对个数也越大
loadFactory越趋近于1,那么数组中存放的数据(entry也就越来越多),数据也就越密集,也就会有更多的链表长度处于更长的数值,我们的查询效率就会越低,当我们添加数据,产生hash冲突的概率也会更高
默认的loadFactory是0.75,loadFactory越小,越趋近于0,数组中个存放的数据(entry)也就越少,表现得更加稀疏
0.75是对空间和时间效率的一种平衡选择
如果负载因子小一些比如是0.4,那么初始长度16*0.4=6,数组占满6个空间就进行扩容,很多空间可能元素很少甚至没有元素,会造成大量的空间被浪费
如果负载因子大一些比如是0.9,这样会导致扩容之前查找元素的效率非常低
loadfactory设置为0.75是经过多重计算检验得到的可靠值,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rehash的次数,避免过多的性能消耗
6.哈希表底层采用何种算法计算hash值?还有哪些算法可以计算出hash值?
hashCode方法是Object中的方法,所有的类都可以对其进行使用,首先底层通过调用hashCode方法生成初始hash值h1,然后将h1无符号右移16位得到h2,之后将h1与h2进行按位异或(^)运算得到最终hash值h3,之后将h3与(length-1)进行按位与(&)运算得到hash表索引
其他可以计算出hash值的算法有
1,平方取中法
2,取余数
3,伪随机数法
7.当两个对象的hashCode相等时会怎样
hashCode相等产生hash碰撞,hashCode相等会调用equals方法比较内容是否相等,内容如果相等则会进行覆盖,内容如果不等则会连接到链表后方,链表长度超过8且数组长度超过64,会转变成红黑树节点
8.何时发生哈希碰撞和什么是哈希碰撞,如何解决哈希碰撞?
只要两个元素的key计算的hash码值相同就会发生hash碰撞,jdk8之前使用链表解决哈希碰撞,jdk8之后使用链表+红黑树解决哈希碰撞
9.HashMap的put方法流程
以jdk8为例,简要流程如下:
1,首先根据key的值计算hash值,找到该元素在数组中存储的下标
2,如果数组是空的,则调用resize进行初始化;
3,如果没有哈希冲突直接放在对应的数组下标里
4,如果冲突了,且key已经存在,就覆盖value
5,如果冲突后是链表结构,就判断该链表是否大于8,如果大于8并且数组容量小于64,就进行扩容;如果链表节点数量大于8并且数组的容量大于64,则将这个结构转换成红黑树;否则,链表插入键值对,若key存在,就覆盖掉value
7,如果冲突后,发现该节点是红黑树,就将这个节点挂在树上
10.HashMap的扩容方式
HashMap在容量超过负载因子所定义的容量之后,就会扩容,将HashMap的大小扩大为原来数组的两倍
扩容之后原位置的节点只有两种调整
- 保持原位置不动(新bit位为0时)
- 散列原索引+扩容大小的位置去(新bit位为1时)
扩容之后元素的散列设置的非常巧妙,节省了计算hash值的时间
这样的扩容方式不仅节省了重新计算hash的时间,而且保证了当前桶中的元素总数一定小于等于原来桶中的元素数量,避免了更严重的hash冲突,均匀的把之前冲突的节点分散到新的桶中去
11.一般用什么作为HashMap的key?
一般用Integer、String这种不可变类当HashMap当key
因为String是不可变的,当创建字符串时,它的hashcode被缓存下来,不需要再次计算,相对于其他对象更快
因为获取对象的时候要用到equals()和hashCode()方法,那么键对象正确的重写这两个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类很规范的重写了hashCode()以及equals()方法
12.为什么Map桶中节点个数超过8才转为红黑树?
树节点占用空间是普通Node的两倍,如果链表节点不够多却转换成红黑树,无疑会耗费大量的空间资源,并且在随机hash算法下的所有bin节点分布频率遵从泊松分布,链表长度达到8的概率只有0.00000006(亿万分之六),几乎是不可能事件,所以8的计算是经过重重科学考量的
从平均查找长度来看,红黑树的平均查找长度是logn,如果长度为8,则logn=3,而链表的平均查找长度为n/4,长度为8时,n/2=4,所以阈值8能大大提高搜索速度
当长度为6时红黑树退化为链表是因为logn=log6约等于2.6,而n/2=6/2=3,两者相差不大,而红黑树节点占用更多的内存空间,所以此时转换最为友好
13.HashMap为什么线程不安全?
1,多线程下扩容死循环。JDK1.7中的HashMap使用头插法插入元素,在多线程的环境下,扩容的时候有可能导致环形链表的出现,形成死循环。因此JDK1.8使用尾插法插入元素,在扩容时会保持链表元素原本的顺序,不会出现环形链表的问题
2,多线程的put可能导致元素的丢失。多线程同时执行put操作,如果计算出来的索引位置是相同的,那会造成前一个key被后一个key覆盖,从而导致元素的丢失。此问题在JDK1.7和JDK1.8中都存在
3,put和get并发时,可能导致get为null。线程1执行put时,因为元素个数超出threshold而导致rehash,线程2此时执行get,有可能导致这个问题,此问题在JDK1.7和JDK1.8中都存在
14.计算hash值时为什么要让低16bit和高16bit进行异或处理
我们计算索引需要将hashCode值与length-1进行按位与运算,如果数组长度很小,比如16,这样的值和hashCode做异或实际上只有hashCode值的后4位在进行运算,hash值是一个随机值,而如果产生的hashCode值高位变化很大,而低位变化很小,那么有很大概率造成哈希冲突,所以我们为了使元素更好的散列,将hash值的高位也利用起来
无符号右移16位的目的是使高混乱度地区与地混乱度地区做一个中和,提高低位的随机性,减少哈希冲突
文章中出现的关于面试题的错误请在评论区指出,我再进行改正优化,如果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给博主一个免费的三连吧,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