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MongoDB:发展历程、优势与应用场景
MongoDB 是一个开源的文档型数据库,由 DoubleClick 团队于2007年创立,旨在解决传统数据库的扩展性和灵活性问题。它支持 JSON 格式的存储和查询,具备高可用性、高扩展性和灵活性等优势。MongoDB 适用于社交、物联网、视频直播和内容管理等多种场景,并被阿里巴巴、腾讯等一线互联网公司广泛使用。其主要版本包括 MongoDB Atlas(云服务)、MongoDB Enterprise Advanced(商业版)和 MongoDB Community Edition(免费版)。自2009年发布1.0版本以来,MongoDB 不断创新,最新版本为7.0,在性能和功能上持续优化。
docker push推送自己搭建的镜像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搭建和复盘两个Web安全挑战环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邮件管理系统。首先,通过Docker搭建MongoDB和PHP环境,模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漏洞,包括nosql注入和文件写入等。接着,复盘了如何利用这些漏洞获取flag。邮件管理系统部分,通过目录遍历、文件恢复和字符串比较等技术,逐步绕过验证并最终获取flag。文章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代码示例,适合安全研究人员学习和实践。
Mock神器:Easy-Mock 私有化部署及使用介绍
Easy-Mock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模拟数据工具,尤其在前后端分离开发的场景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前端开发效率。通过将 Easy-Mock 部署为私有化服务,你可以完全掌控模拟数据的生成和管理,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深入浅出Node.js:从零开始构建RESTful API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后端开发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数据的海洋。本文将带你航行在Node.js的海域,探索如何从一张白纸到完成一个功能完备的RESTful API。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搭建开发环境、设计API结构、处理数据请求与响应,以及实现数据库交互。准备好了吗?启航吧!
MongoDB主备副本集方案:两台服务器使用非对称部署的方式实现高可用与容灾备份
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MongoDB的高可用性,本文探讨了两种在两台服务器上部署MongoDB的方案。方案一是通过主备身份轮换,即一台服务器作为主节点,另一台同时部署备节点和仲裁节点;方案二是利用`priority`设置实现自动主备切换。两者相比,方案二自动化程度更高,适合追求快速故障恢复的场景,而方案一则提供了更多的手动控制选项。文章最后对比了这两种方案与标准三节点副本集的优缺点,指出三节点方案在高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方面表现更佳。
【赵渝强老师】MongoDB的In-Memory存储引擎
MongoDB的In-Memory存储引擎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显著减少查询延迟,提高性能。该引擎不会将数据持久化到硬盘,仅在内存中存储,因此重启后数据会丢失。本文通过创建目录、配置文件、启动服务、插入数据和查询等步骤,详细演示了如何使用In-Memory存储引擎。
【赵渝强老师】MongoDB的WiredTiger存储引擎
MongoDB WiredTiger存储引擎自3.2版本起成为默认选择,提供文档级别的并发控制、检查点、数据压缩和本地加密等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WiredTiger的并发控制机制、预写日志与检查点、内存使用、数据压缩及磁盘空间回收等特性。
【赵渝强老师】MongoDB的MMAPv1存储引擎
在MongoDB 3.2版本之前,默认使用MMAPv1存储引擎。MMAPv1包括Database、Namespace、数据文件、Extent和Record等组件。每个Database由名称空间文件和数据文件组成,数据文件按编号递增,大小从64MB到2GB。每个数据文件被划分为多个Extent,每个Extent包含多个Record,对应MongoDB中的文档。通过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配置和使用MMAPv1存储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