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实现
以下博客根据B站罗召勇老师视频: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Java版(罗召勇)写的详细笔记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基础概述
数据结构:
(一)数据结构与算法之数组
(二)数组结构与算法之栈
(三)数据结构与算法之队列
(四)数据结构与算法之链表
(五)数据结构与算法之树结构基础
(六)数据结构与算法之二叉树大全
(七)数据结构与算法之Huffman tree(赫夫曼树 / 霍夫曼树 / 哈夫曼树 / 最优二叉树)
(八)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多路查找树(2-3树、2-3-4树、B树、B+树)
(九)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图结构
十大经典算法:
(一)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冒泡排序(含改进版)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之选择排序(含改进版)
(三)数据结构与算法之插入排序(含改进版)
(四)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希尔排序
(五)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归并排序
(六)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快速排序
(七)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堆排序
(八)数据结构与算法之计数排序
(九)数据结构与算法之桶排序
(十)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基数排序
快速排序概念
快速排序(Quick Sort),又称划分交换排序(partition-exchange sort),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排序步骤:
1、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基准"(pivot),通常选择第一个元素
2、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结束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3、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递归的最底部情形,是数列的大小是零或一,也就是永远都已经被排序好了。虽然一直递归下去,但是这个算法总会结束,因为在每次的迭代(iteration)中,它至少会把一个元素摆到它最后的位置去。
动图展示:
动图1
动图2:
静图分析:
代码实现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30, 40, 60, 10, 20, 50}; quickSort(arr, 0, arr.length - 1); // [20, 10, 30, 60, 40, 50] // [10, 20, 30, 60, 40, 50] // [10, 20, 30, 60, 40, 50] // [10, 20, 30, 50, 40, 60] // [10, 20, 30, 40, 50, 60] // [10, 20, 30, 40, 50, 60] } //快速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start, int end) { //递归结束的标记 if (start < end) { //把数组中第0个数字作为标准数 int stard = arr[start]; //记录需要排序的下标 int low = start; int high = end; //循环找比标准数大的数和标准数小的数 while (low < high) { //如果右边数字比标准数大,下标向前移 while (low < high && arr[high] >= stard) { high--; } //右边数字比标准数小,使用右边的数替换左边的数 arr[low] = arr[high]; //如果左边数字比标准数小 while (low < high && arr[low] <= stard) { low++; } //左边数字比标准数大,使用左边的数替换右边的数 arr[high] = arr[low]; } //把标准数赋给低所在的位置的元素 arr[low] = stard; //打印每次排序后的结果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递归处理所有标准数左边的数字(含标准数) quickSort(arr, start, low); //递归处理所有标准数右边的数字 quickSort(arr, low + 1, end); } } }
时间复杂度
最优时间复杂度:O(nlogn)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不稳定
从一开始快速排序平均需要花费O(n log n)时间的描述并不明显。但是不难观察到的是分区运算,数组的元素都会在每次循环中走访过一次,使用O(n)的时间。在使用结合(concatenation)的版本中,这项运算也是O(n)。
在最好的情况,每次我们运行一次分区,我们会把一个数列分为两个几近相等的片段。这个意思就是每次递归调用处理一半大小的数列。因此,在到达大小为一的数列前,我们只要作log n次嵌套的调用。这个意思就是调用树的深度是O(log n)。但是在同一层次结构的两个程序调用中,不会处理到原来数列的相同部分;因此,程序调用的每一层次结构总共全部仅需要O(n)的时间(每个调用有某些共同的额外耗费,但是因为在每一层次结构仅仅只有O(n)个调用,这些被归纳在O(n)系数中)。结果是这个算法仅需使用O(n log n)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