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周明:打造低碳绿色、持续创新的云原生基础设施

简介: 2010年,Paul Fremantle在一篇博客文章中首次提到了Cloud Native(云原生),那时云原生特指适合云计算模式的应用程序编写方式。当时的Paul Fremantle不会想到,十年过去了,云原生会引领IT变革的一次新浪潮。

image.png

2010年,Paul Fremantle在一篇博客文章中首次提到了Cloud Native(云原生),那时云原生特指适合云计算模式的应用程序编写方式。当时的Paul Fremantle不会想到,十年过去了,云原生会引领IT变革的一次新浪潮。


从2006年发展至今,云计算经历了基础设施云化、云原生化的过程,并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结合中,不断丰富自身应用形态。作为云计算数字底座的基础设施,如何在云原生时代帮助客户业务持续创新,高效率低成本运营,在20号上午举行的“2021云栖大会”技术主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基础设施负责人周明以《因云而生的基础设施》为题从稳定安全自研创新绿色未来三个角度给出了解答。


image.png


稳定安全:多点结合 环环相扣

可靠、稳定、安全是基础设施运营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需求。周明认为基础设施业务的稳定运营不是单点,而是不同业务在稳定性上环环相扣,综合运营的结果。


例如在数据中心增加信息检测点以提高信息报警搜检率,目前阿里云数据中心已部署了超过2000万个信息检测点,一旦发生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就可快速响应。为降低服务器的可预期宕机率,对服务器设计、元器件进行各种工作负荷检测测试。今天阿里云服务器的宕机率达到了每日万分之零点几,领先于业界平均水平的50%。针对网络故障快速发现、定位、恢复,通过自研DC大脑,提出“三个一分钟”目标,即“一分钟故障发现,一分钟故障定位,一分钟故障恢复”。现在,阿里云基础设施在网络稳定性上已实现“故障秒级发现,分钟级定位、恢复”。


随着云计算应用的日益普及,用户不再仅仅考虑“如何上云”,而更关注“如何安全上云”。面对数据共享和数据隐私保护的共同需求,如何在零信任的环境里面实现数据共享?阿里云基础设施团队研发了数据安全计算卡,可有效解决数据共享可信的计算执行问题,目前已得到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认证。


自研创新:做深基础 持续突破

创新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创新和持续创新为用户提供高竞争力产品、高性能价值。


云计算为硬件释放了大量创新机会,尤其当智能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千行百业迈向数字化转型,就需要不断强化数字底座能力,而足够强大的自研产品体系就是这个底座的有力支撑。


2020年,阿里云提出“做深基础”,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交换机等领域加大自研力度,基于云的特点来构建整套基础体系。服务器方面已实现从芯片、部件到整机系统的持续研发与创新,包括本次云栖大会最新发布的、面向下一代云原生架构的自研“磐久”服务器家族、自研存储硬件Aliflash,以及阿里云异构计算加速平台,通过整体推动阿里云新一代云原生硬件架构落地和服务器新品研发,为阿里云产品构筑从芯片到基础软件系统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在网络领域,自研网络协议以及对应的高性能网络加速卡,解决网络低延时问题,采用顶层架构设计,设备白盒,以及端网融合协同创新,大幅提升网络稳定性和运营效率,以及优化成本。2019年7月份,阿里云基础设施网络已全部采用自研交换机,同时基于自研交换机也构建了新一代多平面、可扩展的超大集群网络架构,单集群可最大支持超过10万台服务器。在大规模部署实践基础上,同时积极回馈开源生态社区,在SONiC社区积极推动SRv6,推动设备白盒软硬件标准开源 S³IP项目,促进国内白盒生态发展,降低国产芯片准入门槛。


绿色未来:加速清洁能源使用

今天,“技术先进”和“绿色低碳”已成为新型数据中心的关键词。周明介绍,阿里云以低碳选址、清洁能源、液冷技术等融合AI应用,加速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及迭代升级,做到“少用电、用好电、用绿电”。例如在布局上,选择风能资源丰富的张北;在绿色技术上,从2015年开始,阿里云数据中心就开始探索液冷技术实践,一排排的服务器被浸泡在绝缘冷却液里,产生的热量可直接被冷却液吸收进入外循环冷却,全程用于散热的能耗几乎为零,节能效果超过70%,实现了数据中心100%无机械制冷。2020年9月开服的阿里巴巴浙江云计算仁和数据中心,部署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液冷集群,数据中心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能源使用效率,以下同)可低至1.09。不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可以在全球任何气象区域部署。初步估算,如果全国的数据中心都采用液冷技术,一年可节省电量相当于三峡电站2020年全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二。

image.png

经过多年“绿色IT”研发,阿里云已将数据中心综合能耗降低70%以上,为国内首家全部达到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标准的云厂商。同时积极采用清洁能源,交易清洁电量与碳减排均居全国互联网行业首位,其中,位于河源的数据中心最快明年将100%使用清洁能源,未来将有更多阿里云超级数据中心采用清洁能源。


“绿色是检验数据中心的黄金标准。”周明表示,阿里云将持续加强绿色自研技术创新投入,积极开展清洁能源电力交易,推动数据中心碳减排。


“未来已来,因云而生”。云端一体是未来,云原生是未来,绿色节能是未来,面向未来,阿里云基础设施将以硬核能力持续为云提供绿色、稳定、高性价比的云资源,支持阿里云为客户提供最完整的云原生技术方案和产品体系,驱动业务迭代和创新。无论是技术竞争力还是成本竞争力,普惠社会。



相关文章
|
23天前
|
Cloud Native Serverless 开发者
阿里云助力开发者创新:探索云原生技术的新境界
阿里云开发者社区推动云原生技术发展,提供丰富产品(如容器服务、Serverless、微服务架构、服务网格)与学习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发者在此探索实践,共享资源,参与技术活动,共同创新,共创云原生技术新篇章。一起加入,开启精彩旅程!
405 2
|
4天前
|
Cloud Native 容器 微服务
云原生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构建未来应用的基石
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技术如何成为现代软件开发的核心,分析了其对传统IT架构的影响及带来的变革。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云原生如何助力企业快速迭代和部署应用,同时讨论了在采纳云原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7天前
|
Cloud Native 物联网 持续交付
未来科技浪潮: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创新云原生技术:重塑IT架构的未来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将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揭示它们如何相互融合,共同塑造一个智能化、互联的未来世界。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技术的兴起及其对传统IT架构的颠覆性影响。通过分析云原生的核心概念,如微服务、容器化、以及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文章揭示了这些技术如何促进更高效、灵活和可扩展的软件开发实践。同时,本文还讨论了企业在采用云原生技术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了云原生技术在未来IT领域的发展趋势。
|
8天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安全
云原生架构的未来演进:迈向自我优化的基础设施
【5月更文挑战第30天】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云原生技术正成为推动现代应用开发和运维模式变革的关键力量。本文探讨了云原生架构如何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实现自我优化的基础设施,以及这一进化对企业IT策略的影响。文章首先回顾了云原生的概念与核心组件,随后分析了当前云平台在自动化、微服务管理、容器化等方面的最新趋势,并预测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包括AI辅助的运维、无服务器架构的进一步普及以及安全自动化等。最后,文章提出了企业在采纳云原生技术时的策略建议,以促进业务敏捷性和技术创新。
|
9天前
|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计算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的转变与创新
【5月更文挑战第29天】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正迅速采纳云原生技术以实现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弹性。本文将探讨云原生架构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实施策略,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如何利用云原生实践来优化业务操作和加速产品上市时间的视角。通过分析微服务、容器化、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以及无服务器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我们将阐述如何在现代云计算环境中构建和维护高效、灵活且响应迅速的系统。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Cloud Native 自动驾驶
构建未来:云原生技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角色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创新应用
【5月更文挑战第27天】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浪潮。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技术如何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核心动力,分析其在提高业务敏捷性、优化资源利用和促进创新方面的显著优势。通过对云原生架构和服务模型的细致剖析,揭示了它们如何助力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持续集成和部署,以及维护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5月更文挑战第27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已成为推动计算机视觉领域进步的核心动力。本文旨在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任务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变革。我们将回顾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处理中的关键作用,并展示
|
13天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原生架构的未来演进:打造更加动态和自动化的基础设施
【5月更文挑战第25天】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云原生技术以其独特的弹性、敏捷性和自动化能力成为支撑现代应用的关键。本文将探讨云原生架构的最新发展趋势,重点分析其在提高运维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支持复杂业务场景中的作用。文章还将讨论如何通过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程,微服务架构和容器化技术,实现基础设施的自愈能力,从而推动企业向完全自动化的云原生未来迈进。
|
14天前
|
消息中间件 Cloud Native 对象存储
活动回顾 | AutoMQ 云原生创新论坛精彩回放
在12月16日的“AutoMQ云原生创新论坛”上,AutoMQ联合创始人CTO周新宇介绍了AutoMQ的新特性,强调云原生架构和未来规划。阿里云和亚马逊云的技术专家分享了OSS成本优化与EC2的Nitro系统。圆桌对话中,嘉宾讨论了上云与下云的挑战,聚焦成本、故障处理和弹性。论坛还发布了AutoMQ的新版产品特性,包括多云兼容、性能提升和RocketMQ的创新解决方案。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分享,并激发了现场热烈的技术交流。
26 2
|
15天前
|
边缘计算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原生技术的未来展望:构建更加动态和灵活的IT基础设施
【5月更文挑战第23天】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演进,云原生技术正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的核心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在现代IT基础设施中实现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弹性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容器化、微服务架构、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CI/CD)等技术实践,文章揭示了如何利用云原生方法来优化资源利用率,加速开发周期,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文中还提出了对未来云原生发展趋势的预测,包括无服务器计算、自动化运维和边缘计算的融合,为企业采纳云原生技术提供了战略性的视角。
|
17天前
|
弹性计算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阿里云弹性计算】阿里云ECS与容器技术融合:打造敏捷的云原生基础设施
【5月更文挑战第21天】阿里云ECS结合容器技术(如Docker和Kubernetes),助力企业构建敏捷云原生基础设施。ECS提供高性能服务器,支持容器快速部署和自动化管理,实现应用的高可用性和可维护性。通过二者协同,企业能打造高效、可扩展的应用,加速数字化转型。示例代码展示了在ECS上使用Docker和Kubernetes部署云原生应用的过程。
67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