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地图|与“实”俱进,为创新提速

简介: 站在新技术时代的开端,如何拥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并引领创造先机?张勇认为,一个人、一家公司的想象力总是有限的,在智能化大时代的面前,所有的企业和个体共同参与、共同发挥想象力,才能够创造一个无限的未来,把智能的潜力发挥到淋漓尽致。

image.png

《云栖战略参考》由阿里云与钛媒体联合策划,呈现云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战略观点与业务实践探索,希望这些内容能让您有所启发。



文/张勇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

本文根据张勇先生在阿里云峰会和合作伙伴大会上的演讲整理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新时代开端,这是决定技术领域未来十年、二十年走向的重要关口,当人工智能新一代的技术跟产业全面拥抱,会创造出无数新的产业大契机。


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大时代场景下,很多人都在问,人工智能新一代技术下,整个产业发展的未来是什么?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对中国科技的未来、对我们整个生态的未来能够带来什么?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关口,看清楚过去如何从零开始走到现在,才能更好的规划未来。



让计算成为公共服务,是初心、是未来


无论在哪个时代,面对新技术、新机会都会有很多争议。就像今天我们憧憬新技术对未来十年、二十年会带来什么变化,十几年前我们也讨论过云计算的未来。


当时,我们选择相信云计算有未来。

 

作为中国云计算的先行者和第一个提出云计算畅想和未来战略的公司,阿里云一直坚持把云计算作为核心战略来践行。从2009年第一行飞天操作系统的代码落笔,到今天飞天操作系统支撑着阿里云整个云操作系统运行和千千万万客户获得的全方位服务,这一切都源于当时对未来的重要预判。

 

2009年10月10日,阿里云第一次员工大会上,我们围绕着云计算提出了三句判断:一、互联网成了基础设施;二、数据中心成了一台计算机;三、计算成了公共服务。

 

这是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面向未来场景看到的一个变化的可能性,当时阿里巴巴还被普遍看作是电商公司的代表,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只是PC互联网代表,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对未来做了这三个判断,这也是我们的初心。在整个过程中,阿里巴巴自身不仅做了判断,也身体力行,率先用这样一种判断——用云计算来支撑阿里巴巴各种各样的业务。


2009年“双11”之后,我们已经感受到人流在购物节里的涌动带来的峰值挑战是多么惊人。不同于今天的云能够自如弹性扩容,当时我们对技术的担心还停留在能不能支撑巨量、实时的交易,希望这是一个既能支撑“双11”流量洪峰,又经济可持续的方案。一个小插曲是,当时我们对服务器承载能力还没有什么信心,就做了一套PC版黑白淘宝网的备用方案。想着如果要限流,降低页面负载,实在不行了就把页面切成黑白的。今天听起来非常可笑,但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经过十四年的发展,我们今天再也不用为洪峰背后的支撑系统而发愁。“实时交易、超大规模、高并发、洪峰值”是阿里云计算能够扛过去的基础底线,无论是支付、订单,还是库存,实时同步,这中间的用户体验如丝般顺畅。

 

纵观云计算十几年发展历程,很多曾经对未来的畅想都变成了现实——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数字产业,数字产业发展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数字技术力量,以及整个国家都在全面拥抱数字技术,每个公司都成为了新一代互联网公司的状态。阿里云非常幸运赶上了这个时期,能有机会深入服务数字化进程,抓住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机遇。

 

在数字产业化机遇中,移动互联网阶段诞生了大批新型互联网创业公司,很多公司从0到1、从1到10的进程,与使用阿里云、在云上创业、在云上创新的历程是密不可分的。今天中国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移动互联网公司,以及面向未来的新一代互联网公司都仍然成长在阿里云上,我们仍然能够共同为未来探索。

 

在产业数字化机遇中,从城市交通、城市大脑到健康码,到智慧港口、智慧高速……各行各业全面地拥抱数字技术,不仅全面的去改造面向市场、销售、服务、用户运营的各端,同时也全方位地改造着企业生产经营。

 

今天,数字化进程也从未停止,伴随数据越用越多,数据的积累和使用正产生一个美妙的正循环。



智能时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过去十几年的数字化进程中,或许企业发展有先后之分——首先出现了一批新型的互联网公司,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创造了服务,面向世界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也让各行各业看到数字的力量、数字技术的力量、数据的力量,随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开始进行数字化的变革,走上产业数字化的大道。

 

但在今天,在初步具备数字化普及程度和改造进程的基础上,从阿里巴巴到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以及更多数字化改造中的各行各业的产业公司,大家面对智能时代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甚至可以说,所有行业、所有应用、所有软件、所有服务都值得基于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和AIGC各方面技术支撑,以及大模型的支持,进行一次重构,这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创新性的客户体验、客户服务满足,同时也会让我们的生产范式、工作范式、生活范式发生很多变化。


智能时代,云计算、人工智能爆发式的发展,需要几何级数增加的算力支撑,这对算力的质量和规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智能时代,阿里云坚持技术体系的研究能力,围绕三层业务体系基础架构,形成了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模型即服务(Model as a Service,MaaS)三层架构为主体的智能时代云计算的技术体系,并不断地创新技术和产品。


图片1.png


在IaaS层,我们的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是云基础设施,不光有高性能计算,还有高性能的网络、存储,可完成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调配和输出。与AI相关的算力基础设施上,我们灵骏智能计算集群支持训练,有通用计算ECS集群提供地域广泛的推理服务。

 

在PaaS层,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数据处理和AI开发产品,从数据清洗、特征工程到模型训练的方方面面,帮助大家摆脱对系统的依赖,可以更关注模型本身,真正做好训练模型及调优等。

 

在MaaS层,我们围绕模型建立方方面面的云计算产品技术体系,包括通义基础大模型、生态大模型、专属大模型、魔搭社区开源模型,给开发者提供模型训练、推理服务等一系列工程支持,让大家有效地将模型集成在自己的业务开发体系里。同时,也让我们AI的能力紧密地和行业场景相结合,让AI能力真正落地,帮助大家去解决产业实际问题。


就像在数字化进程当中助力新型企业、产业转型和创新,基于这三层新的技术架构,阿里云将会提供各行各业智能化探索所需要的通用服务,与各行各业在新的智能时代一路同行。而无论是对数字化时代,还是对未来智能时代的畅想,阿里云作为一家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高度结合的云智能公司,我们为客户实现价值的基本目标可以总结为“让算力更普惠、让AI更普及”。


图片2.png


无论是数字化进程,还是全新的智能化进程,对算力的需求是共同的。就像十几年前我们判断“云计算会成为一种公共服务”,这意味着云计算会像水、电、煤一样是每个人工作中、每个家庭生活中、每个企业生产中必须的东西,今天这一点已经变成了现实,也是整个中国算力市场高速发展的体现。未来,因为智能化趋势,算力规模仍然会呈几何级数上升。

 

“普”,让整个算力更普及、更友好、更普遍地被使用,是今天云计算的基础。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现在所有云服务已经全面走向了社会化,如何让所有客户开发者,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业者能够更友好、更低门槛地用好技术、用好云服务,让云服务使用者只需要关心服务、应用、创意,而不是为基础设施背后的调度能力、原子化颗粒度、基础设施的状态耗费精力,这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

 

“惠”,指优惠。我们内部做了统计,将过去十年云计算服务最重要的两个价格进行了比较,发现算力成本下降了80%,存储成本下降了88%。我们希望未来算力成本能达到今天的1/10,乃至1/100,只有这样,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才能更广泛、更低门槛、更深入地融入社会各行各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人工智能新一代技术的出现,我们提供了基础大模型来支撑各行各业客户、合作伙伴、开发者,希望让属于客户行业、产业的模型,属于合作伙伴服务范式的模型做得更好、门槛更低,更好的被各行各业所使用。


在完整的大模型基础设施架构中,“通义千问”代表的技术大模型是其中一种选择,我们也希望与高校、科研院所、各行各业合作,一同打造其它基础大模型。阿里云不仅会为这些基础大模型的训练和服务提供支撑,同时也为更多的各行各业深层训练和形成专属模型的服务来提供保障。这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阿里云发展的方向和主旋律。

 

为了让AI更普及,需要全新生态的建设。要实现模型的训练和服务,让真正的客户体验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还需要实践和尝试。


图片3.png


如我们所说,所有的行业、所有的服务都值得重做一遍。

 

未来,阿里巴巴所有的产品也将接入大模型进行全面升级。与此同时,伴随组织、治理的变革,我们希望各个业务能更好地独立面对市场,去经受挑战,也去赢得属于他们的机会。这些不同性质的业务、赛道面临同样的历史性机会,就是智能化的机会。

 

我们希望通过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能让阿里巴巴所有业务的智能化水平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内部实践之外,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万家的企业在申请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我们也希望从中能够诞生出多样化的千姿百态的行业模型,企业的专属模型,真正能利用模型创造新的生产力,利用模型真正推动行业、推动企业全面走向智能化。



新的起点,“被集成”最好的契机


数字经济在过去十年间飞速发展,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又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在这个大变化当中,不变的是阿里云的定位以及和生态伙伴的关系。

 

作为一家云计算的产品公司,阿里云的核心工作是围绕着云计算,围绕着大数据,围绕着人工智能做好产品,做好以技术突破、技术先进性为基座的产品。同时,从产品走向服务,从一个好的产品到客户能用得好,能用出价值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路上,我们需要跟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共同形成合力去面对客户,我们不仅有共同的相信,也有共同的看见。

 

在智能化的巨大前景面前,共同的成长才能带来持久的合作,才能带来真正的化学反应。在这样的一个大变局下,我们能够跟合作伙伴分享成长的机会、分享成长机会背后带来的收益。

 

今天,站在智能化的起点,“被集成”有了新的契机。阿里云要走向“产品被集成”,形成“1+3+1”的产品被集成结构:顶层为MaaS(模型即服务),阿里云向生态开放大模型能力和训练底座;中间层为三个PaaS被集成,钉钉和瓴羊进入产品矩阵,与阿里云平台产品构成三大PaaS被集成;底座为IaaS云基础设施产品被集成。

 

在MaaS层,“通义千问伙伴计划”将优先为千问伙伴提供大模型领域的技术、服务与产品支持,共同推动大模型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昆仑数智、朗新科技、千方科技、中金财富、石基集团、用友网络、亚信科技等七家行业数字化服务商成为首批伙伴,将与阿里云联合推进石油石化、电力、交通、金融、酒旅、企服、通信行业的智能化。

 

在PaaS层,阿里云平台产品、钉钉和瓴羊构成PaaS被集成矩阵。

 

数据智能平台瓴羊负责数据的采集、治理,并让数据的使用发挥价值,让企业实现数据智能,形成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

 

工作平台钉钉则负责完成数字化办公,实现从组织在线到沟通在线到业务在线;阿里云平台产品如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机器学习平台PAI、容器服务ACK等全面向伙伴开放,将多种产品以更加标准化、易兼容的模式提供给伙伴,帮助伙伴打造更弹性灵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产品。

 

在云基础设施IaaS层,阿里云将进一步推动算力普惠,释放技术红利,为伙伴提供统一的自研技术底座,降低伙伴集成算力技术的成本。

 

从IaaS到PaaS到MaaS,我们希望和所有合作伙伴合为一体,一起让技术的火花变成实实在在的客户价值、产业价值,一起走向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

 

一个人、一家公司的想象力总是有限的,在智能化大时代面前,所有的企业和个体共同参与、共同发挥想象力,才能够创造一个无限的未来,把智能的潜力发挥到淋漓尽致。


本文摘自《云栖战略参考》2023第一期

扫码限时申领纸质版

↓↓

image.png

目录
相关文章
|
云安全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科技向“实”万物生长,2023年云计算五大技术趋势展望
云计算也即将开启下一个十年的全新篇章
3099 0
科技向“实”万物生长,2023年云计算五大技术趋势展望
|
17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数据可视化
数实融合!低代码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
以工业领域为例,工业4.0时代,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运用数据和算法来指导自身的研发生产实践,但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报告(2022)》的数据来看,在其所调查的国内60000家企业中,63%的企业仅仅达到智能制造成熟度一级水平,而达到四级及以上深度数字化的企业,仅仅有4%。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数据可视化
带你读《2022年开源大数据热力报告》——热力趋势一:用户需求多样化推动技术多元化
带你读《2022年开源大数据热力报告》——热力趋势一:用户需求多样化推动技术多元化
159 0
|
存储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绿色新基建,数字化与低碳化两大趋势重构华为创新
绿色新基建,数字化与低碳化两大趋势重构华为创新
119 0
|
Cloud Native 安全 搜索推荐
神州数码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数云融合”重塑产业链价值曲线
“数字化转型和技术生态的剧变这两者叠加,使得中国企业几乎要更新完整的技术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需要各个层面的协作。” 日前,神州数码集团CTO李刚在一个小范围的媒体沟通会上解读了中国企业发展近期面临的主要难题,以及神州数码作为中国IT生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是如何应对挑战并转化成机遇的。
176 0
|
存储 人工智能 运维
战略地图|数字化时代成本论
不同阶段企业的降“本”增效,到底降的是什么“本”
253 0
战略地图|数字化时代成本论
|
数据采集 城市大脑 运维
战略地图|“云上数字政府”与背后的科技
“云上数字政府”是当前整合数字技术和服务,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最佳实践形态。在政府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城市区域服务、非常态应急治理等方面,“云上”与“数字”科技的结合将进一步为数字政府建设提速。
923 0
战略地图|“云上数字政府”与背后的科技
2022制造业路在何方?拓展网络市场空间为大方向。
世界制造看中国,中国制造看山东,山东工信厅为深入拓展山东制造业网络市场空间,以流量券补贴的方式支持企业参加“山东制造·网行天下”网上拓市场活动。
2022制造业路在何方?拓展网络市场空间为大方向。
|
供应链 数据可视化 安全
潜心钻木终得火种,二维火借数据之力驱动行业转型
就BI服务而言,二维火的模式是集成了专业BI厂商的产品能力,凭借自身对于餐饮这一垂直领域的深度理解,实现BI产品、二维火、餐饮企业间系统的完善衔接。一句话来说,就是既要自己用得好,也要客户用得好。
潜心钻木终得火种,二维火借数据之力驱动行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