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分支管理:主干发布分支开发的子类型

简介: 大家好,我是rainbowzhou。 上篇文章代码分支管理中,我介绍了3种常见的分支开发模式。今天和大家细聊一下,其中的主干发布,分支开发的两种子类型。

大家好,我是rainbowzhou。

上篇文章代码分支管理中,我介绍了3种常见的分支开发模式。今天和大家细聊一下,其中的主干发布,分支开发的两种子类型。


引言

根据DevOps研究评估组织(DORA)连续多年对互联网公司的IT效能的调研,全球数千家公司参与了该项调查,其中关于代码配置管理的内容,值得我们思考。

根据以往数年的经验,在高效能研发团队中,相比长期存在的特性分支,基于主线的小批量研发分支更加受到欢迎,行业中的很多先驱者倾向于把工作置于分支上。调查结果表明,以下开发实践可以显著帮助软件交付变得更加高效:

  1. 每天向主干合并一次代码
  2. 让分支生命周期尽量短(少于一天);
  3. 同一时间少于三条的活跃分支

说说我对上述实践的理解,想要成功使用主干发布,分支开发的这种模式,那么首先要让主干尽可能一直保持在可发布状态,其次每个分支的生命周期应该尽可能短,然后主干代码尽早与分支同步,最后一切以主干代码为准,尽可能不要在各特性分支之间合并代码;

分支开发主干发布模式,按照分支存在的周期和目的,可进一步分为:特分支模式和团队分支模式。

特性分支模式

什么是特分支模式?

在开发过程中,允许多个开发分支同时存在,且每个分支对应一个功能特性的开发工作。当该特性开发完成后,立即合入主干,其他尚未合入主干的特性分支需要从主干拉取主干代码,与自己分支上的代码进行合并后,才能再合回主干。这种模式为特分支模式。

分支模式的优劣势?

该模式的目的是:让团队更容易在“特性”这个层次上并行工作,同时保持主干的稳定可发布状态。其优势在于每次发布的内容调整起来比较容易。假设某个新功能或者缺陷在版本发布时间点之前无法完成,则不必合入主干中,也不会影响其他功能的发布时间点。

不足:如果特性分支过多,会带来比较多的合并成本。例如,每当某个特性分支开发完成打算合入主干时,都需要与主干的代码合并,并进行质量验证。一旦主干代码的质量验证通过,其他分支此时都应该从主干上拉取最近的通过质量验证的新代码。否则,如果在特开发完成后再与主干合并,那么这种一次性合并会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和质量验证工作。

常见场景

如果有多个特性同时开发完,怎么办?

  • 方法A:所有已完成的特性分支一同向主干合并,然后共设法让主干代码达到可交付状态。通常该方式不被研发团队采纳,原因是太多的分支一起合并,多方的代码混合在一起,一旦出现了问题,定位问题的难度和修复问题的成本都会大大增加高。
  • 方法B:所有已完成的特性分支排队,以顺序的方式合入主干。好似流水线一般,每个特性分支向主干合入代码后,必须使主干代码达到可交付状态后,才能再合并下一分支特性。这样才能发挥特性分支的优势。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多个特性分支按排队顺序进行合并,会导致排在队尾的分支等待较长时间。

那么如何减少特性分支的等待时间呢?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1. 对要合并的特性分支做一次最短路径依赖分析,即无前置任务优先,执行时间短的任务优先;
  2. 构建流水线时,无关联的任务可以并行;
  3. 若使用了Docker,可以巧用Docker Cache。若无变动则复用缓存,使得多次重复构建的时间大大缩短。典型的场景,例如:前端依赖项里的npm install,变更依赖对于高频集成属于小概率事件。因此我们可以在第一次构建时,可以将node_modules这个文件夹打包成为镜像供下次编译时调用。

团队分支模式

什么是团队分支模式?

团队分支可以看作是特性分支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一组人一起在同一个分支上进行开发工作,并且该分支上通常包括一组相近或相关的特性集合的开发。故其分支存续时间比特性分支的存续时间长。

团队分支的适用场景?

该分支模式常见于通信公司的产品研发或大型客户端软件产品研发。

成功应用这种模式的关键点在于:

  1. 每个团队尽早入高质量的代码,即使不马上发布;
  2. 向主干入代码后,尽快使其达到可交付状态;
  3. 其他团队尽早从主干拉取可交付状态的代码,与自己分支的代码合并。

以上,有任何想法都欢迎大家后台私信我,一起探讨交流。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看、点赞、转发、加关注哦!

相关文章
|
4月前
|
安全 开发工具 git
如何使用分支回滚代码?
如何使用分支回滚代码?
295 57
|
7月前
|
XML 存储 分布式计算
【赵渝强老师】史上最详细:Hadoop HDFS的体系架构
HDFS(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由三个核心组件构成:NameNode、DataNode和SecondaryNameNode。NameNode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和客户端请求,维护元数据文件fsimage和edits;DataNode存储实际的数据块,默认大小为128MB;SecondaryNameNode定期合并edits日志到fsimage中,但不作为NameNode的热备份。通过这些组件的协同工作,HDFS实现了高效、可靠的大规模数据存储与管理。
707 70
|
11月前
|
存储
阿里云盘企业版收费标准:不同人数、存储空间价格表
2024年最新阿里云盘企业版收费标准发布,企业网盘新规格上线,首月免费试用,最高可节省87%费用。提供5人至100人的多种存储方案,具体价格表和详细对比请见文章。
2676 10
|
敏捷开发 测试技术 持续交付
阿里云云效产品使用合集之如何确保解决冲突代码是提交到合并的目标分支
云效作为一款全面覆盖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云端效能平台,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高效协同、敏捷研发和持续交付。本合集收集整理了用户在使用云效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问题涉及项目创建与管理、需求规划与迭代、代码托管与版本控制、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与发布等方面。
|
存储 前端开发 数据可视化
一文教会你 如何在Github中创建仓库?如何将多个项目放到一个仓库中管理?如何将本地项目上传到GitHub中?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在GitHub上创建新仓库,以及如何将多个项目整合到一个仓库中进行管理。文章还提供了克隆仓库到本地、使用不同文件夹存放不同项目代码、以及将这些项目提交到远程服务器的步骤和方法。
一文教会你 如何在Github中创建仓库?如何将多个项目放到一个仓库中管理?如何将本地项目上传到GitHub中?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ncurses.so.5: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mysql: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ncurses.so.5: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1523 2
|
Java Maven Docker
Docker化Spring Boot3应用:从镜像构建到部署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Linux上通过命令行构建和运行Spring Boot 3服务的Docker镜像。首先,基于Ubuntu创建包含JDK 21的基础镜像,然后使用Maven打包Spring Boot应用。接着,构建服务镜像,将应用和依赖添加到镜像中,并设置工作目录和暴露端口。最后,利用docker-compose部署服务,挂载宿主机目录以方便更新静态文件。Docker简化了应用部署,确保了不同环境的一致性。
1326 2
Docker化Spring Boot3应用:从镜像构建到部署
|
JSON 数据格式
Notepad++怎么格式化json文件?
Notepad++怎么格式化json文件?
|
存储 数据采集 JSON
彻底搞懂监控系统,使用Prometheus +Grafana搭建完整的应用监控系统
监控是运维系统的基础,我们衡量一个公司/部门的运维水平,看他们的监控系统就可以了。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可以提高应用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在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前提下,降低运维的投入和工作量,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和客户体验。下面就带大家彻底搞懂监控系统,使用Prometheus +Grafana搭建完整的应用监控系统。
15856 1
彻底搞懂监控系统,使用Prometheus +Grafana搭建完整的应用监控系统
Element UI 树形控件Tree 【详解】el-tree 展开指定节点,判断是否存在指定节点
Element UI 树形控件Tree 【详解】el-tree 展开指定节点,判断是否存在指定节点
2192 0
下一篇
oss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