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ruce.D
github:https://github.com/doukoi-BDB
文章底部有【技术社群】,不定更新活动、源码,欢迎来撩~~~
今日主题: 1、上篇redis 持久化 url :不说全网最全面redis持久化,也敢说前10 2、本篇redis 持久化的收尾、注意事项 与 唠唠家常。
3、预计阅读 15分钟,正文 5600字,4张图。
01
上篇效果看来不错,搞一些大家实战中可以用到的 核心点,还是有很多伙伴来看的。没进社群的伙伴,赶紧底部联系我。
本篇除了把上篇进行一个总结,以及一些注意事项。还会与大家唠唠日常,聊一些正能量的东西 以及大家想吐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毕竟有好也有坏呀~~~
反正阅读 不就是为了要么开心,要么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要么有用,就是这么简单。
02
那就开始主题,干就完了!!!
先总结一下aof 与 rdb,然后在看第 3部分 一些注意事项:
AOF:
- appendonly no:是否开启AOF ;
-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AOF文件名;
- dir ./:RDB文件和AOF文件所在目录 ;
- appendfsync everysec:fsync持久化策略;
-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AOF重写期间是否禁止fsync;如果开启该选项,可以减轻文件重写时CPU和硬盘的负载(尤其是硬盘),但是可能会丢失AOF重写期间的数据;需要在负载和安全性之间进行平衡 ;
-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文件重写触发条件之一 ;
-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文件重写触发提交之一 ;
- aof-load-truncated yes:如果AOF文件结尾损坏,Redis启动时是否仍载入AOF文件
RDB:
- save m n:bgsave自动触发的条件;如果没有save m n 配置,相当于自动的RDB持久化关闭,不过此时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触发;
-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当bgsave出现错误时,Redis是否停止执行写命令;设置为yes,则当硬盘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发现,避免数据的大量丢失;设置为no,则Redis无视bgsave的错误继续执行写命令,当对Redis服务器的系统(尤其是硬盘)使用了监控时,该选项考虑设置为no ;
- rdbcompression yes:是否开启RDB文件压缩;
- rdbchecksum yes:是否开启RDB文件的校验,在写入文件和读取文件时都起作用;关闭checksum在写入文件和启动文件时大约能带来10%的性能提升,但是数据损坏时无法发现;
- dbfilename dump.rdb:RDB文件名;
- dir ./:RDB文件和AOF文件所在目录。
03
这里会讲解一些 5 个重要的点,每一个都值得去了解浏览,如果哪里不对 或者 疑问点,欢迎社区探讨 也可以留言告诉博主:
1. RDB和AOF的优缺点
RDB持久化
优点:RDB文件紧凑,体积小,网络传输快,适合全量复制;恢复速度比AOF快很多。当然,与AOF相比,RDB最重要的优点之一是对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缺点:RDB文件的致命缺点在于其数据快照的持久化方式决定了必然做不到实时持久化,而在数据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数据的大量丢失很多时候是无法接受的,因此AOF持久化成为主流。此外,RDB文件需要满足特定格式,兼容性差(如老版本的Redis不兼容新版本的RDB文件)。
AOF持久化 与 RDB持久化 相对应,AOF的优点在于支持秒级持久化、兼容性好,
缺点是文件大、恢复速度慢、对性能影响大。
2. 持久化策略选择
在介绍持久化策略之前,首先要明白无论是RDB还是AOF,持久化的开启都是要付出性能方面代价的:对于RDB持久化,一方面是bgsave在进行fork操作时Redis主进程会阻塞,另一方面,子进程向硬盘写数据也会带来IO压力;
对于AOF持久化,向硬盘写数据的频率大大提高(everysec策略下为秒级),IO压力更大,甚至可能造成AOF追加阻塞问题(后面会详细介绍这种阻塞),此外,AOF文件的重写与RDB的bgsave类似,会有fork时的阻塞和子进程的IO压力问题。相对来说,由于AOF向硬盘中写数据的频率更高,因此对Redis主进程性能的影响会更大。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根据数据量、应用对数据的安全要求、预算限制等不同情况,会有各种各样的持久化策略;如完全不使用任何持久化、使用RDB或AOF的一种,或同时开启RDB和AOF持久化等。
此外,持久化的选择必须与Redis的主从策略一起考虑,因为主从复制与持久化同样具有数据备份的功能,而且主机master和从机slave可以独立的选择持久化方案。
下面分场景来讨论持久化策略的选择,下面的讨论也只是作为参考,实际方案可能更复杂更具多样性。
(1)如果Redis中的数据完全丢弃也没有关系(如Redis完全用作DB层数据的cache),那么无论是单机,还是主从架构,都可以不进行任何持久化。
(2)在单机环境下(对于个人开发者,这种情况可能比较常见),如果可以接受十几分钟或更多的数据丢失,选择RDB对Redis的性能更加有利;如果只能接受秒级别的数据丢失,应该选择AOF。
(3)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配置主从环境,slave的存在既可以实现数据的热备,也可以进行读写分离分担Redis读请求,以及在master宕掉后继续提供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行的做法是:
master:完全关闭持久化(包括RDB和AOF),这样可以让master的性能达到最好
slave:关闭RDB,开启AOF(如果对数据安全要求不高,开启RDB关闭AOF也可以),并定时对持久化文件进行备份(如备份到其他文件夹,并标记好备份的时间);然后关闭AOF的自动重写,然后添加定时任务,在每天Redis闲时(如凌晨12点)调用bgrewriteaof。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开启了主从复制,可以实现数据的热备份,还需要设置持久化呢?因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主从复制仍然不足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例如:
- master和slave进程同时停止:考虑这样一种场景,如果master和slave在同一栋大楼或同一个机房,则一次停电事故就可能导致master和slave机器同时关机,Redis进程停止;如果没有持久化,则面临的是数据的完全丢失。
- master误重启:考虑这样一种场景,master服务因为故障宕掉了,如果系统中有自动拉起机制(即检测到服务停止后重启该服务)将master自动重启,由于没有持久化文件,那么master重启后数据是空的,slave同步数据也变成了空的;如果master和slave都没有持久化,同样会面临数据的完全丢失。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使用了哨兵(关于哨兵后面会有文章介绍)进行自动的主从切换,也有可能在哨兵轮询到master之前,便被自动拉起机制重启了。因此,应尽量避免“自动拉起机制”和“不做持久化”同时出现。
(4)异地灾备:上述讨论的几种持久化策略,针对的都是一般的系统故障,如进程异常退出、宕机、断电等,这些故障不会损坏硬盘。但是对于一些可能导致硬盘损坏的灾难情况,如火灾地震,就需要进行异地灾备。
例如对于单机的情形,可以定时将RDB文件或重写后的AOF文件,通过scp拷贝到远程机器,如阿里云、AWS等;对于主从的情形,可以定时在master上执行bgsave,然后将RDB文件拷贝到远程机器,或者在slave上执行bgrewriteaof重写AOF文件后,将AOF文件拷贝到远程机器上。一般来说,由于RDB文件文件小、恢复快,因此灾难恢复常用RDB文件;异地备份的频率根据数据安全性的需要及其他条件来确定,但最好不要低于一天一次。
3. fork阻塞:CPU的阻塞
在Redis的实践中,众多因素限制了Redis单机的内存不能过大,例如:
- 当面对请求的暴增,需要从库扩容时,Redis内存过大会导致扩容时间太长;
- 当主机宕机时,切换主机后需要挂载从库,Redis内存过大导致挂载速度过慢;
- 以及持久化过程中的fork操作,下面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一下fork操作:
父进程通过fork操作可以创建子进程;子进程创建后,父子进程共享代码段,不共享进程的数据空间,但是子进程会获得父进程的数据空间的副本。在操作系统fork的实际实现中,基本都采用了写时复制技术,即在父/子进程试图修改数据空间之前,父子进程实际上共享数据空间;但是当父/子进程的任何一个试图修改数据空间时,操作系统会为修改的那一部分(内存的一页)制作一个副本。
虽然fork时,子进程不会复制父进程的数据空间,但是会复制内存页表(页表相当于内存的索引、目录);父进程的数据空间越大,内存页表越大,fork时复制耗时也会越多。
在Redis中,无论是RDB持久化的bgsave,还是AOF重写的bgrewriteaof,都需要fork出子进程来进行操作。如果Redis内存过大,会导致fork操作时复制内存页表耗时过多;而Redis主进程在进行fork时,是完全阻塞的,也就意味着无法响应客户端的请求,会造成请求延迟过大。
对于不同的硬件、不同的操作系统,fork操作的耗时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如果Redis单机内存达到了10GB,fork时耗时可能会达到百毫秒级别(如果使用Xen虚拟机,这个耗时可能达到秒级别)。因此,一般来说Redis单机内存一般要限制在10GB以内;不过这个数据并不是绝对的,可以通过观察线上环境fork的耗时来进行调整。
观察的方法如下:执行命令info stats,查看latest_fork_usec的值,单位为微秒。
为了减轻fork操作带来的阻塞问题,除了控制Redis单机内存的大小以外,还可以适度放宽AOF重写的触发条件、选用物理机或高效支持fork操作的虚拟化技术等,例如使用Vmware或KVM虚拟机,不要使用Xen虚拟机。
4. AOF追加阻塞:硬盘的阻塞
前面提到过,在AOF中,如果AOF缓冲区的文件同步策略为everysec,则:在主线程中,命令写入aof_buf后调用系统write操作,write完成后主线程返回;fsync同步文件操作由专门的文件同步线程每秒调用一次。
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如果硬盘负载过高,那么fsync操作可能会超过1s;如果Redis主线程持续高速向aof_buf写入命令,硬盘的负载可能会越来越大,IO资源消耗更快;如果此时Redis进程异常退出,丢失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多,可能远超过1s。
为此,Redis的处理策略是这样的:主线程每次进行AOF会对比上次fsync成功的时间;如果距上次不到2s,主线程直接返回;如果超过2s,则主线程阻塞直到fsync同步完成。因此,如果系统硬盘负载过大导致fsync速度太慢,会导致Redis主线程的阻塞;此外,使用everysec配置,AOF最多可能丢失2s的数据,而不是1s。
AOF追加阻塞问题定位的方法:
(1)监控info Persistence中的aof_delayed_fsync:当AOF追加阻塞发生时(即主线程等待fsync而阻塞),该指标累加。
(2)AOF阻塞时的Redis日志:
Asynchronous AOF fsync is taking too long (disk is busy?). Writing the AOF buffer without waiting for fsync to complete, this may slow down Redis.
(3)如果AOF追加阻塞频繁发生,说明系统的硬盘负载太大;可以考虑更换IO速度更快的硬盘,或者通过IO监控分析工具对系统的IO负载进行分析,如iostat(系统级io)、iotop(io版的top)、pidstat等。
5. info命令与持久化
前面提到了一些通过info命令查看持久化相关状态的方法,下面来总结一下。
(1)info Persistence
执行结果如下:
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
- rdb_last_bgsave_status:上次bgsave 执行结果,可以用于发现bgsave错误
- rdb_last_bgsave_time_sec:上次bgsave执行时间(单位是s),可以用于发现bgsave是否耗时过长
- aof_enabled:AOF是否开启
- aof_last_rewrite_time_sec: 上次文件重写执行时间(单位是s),可以用于发现文件重写是否耗时过长
- aof_last_bgrewrite_status: 上次bgrewrite执行结果,可以用于发现bgrewrite错误
- aof_buffer_length和aof_rewrite_buffer_length:aof缓存区大小和aof重写缓冲区大小
- aof_delayed_fsync:AOF追加阻塞情况的统计
04
说到这里,想必你也对持久化认知更深入一层了吧,弥补了自己之前不知道或者遗漏的技术点。那么 redis 的持久化也就正式通过俩篇文章讲完了。
本来说好跟大家唠唠嗑,说说互联网家常事,可是发现这个文章干了5600+字,大家或许看的有点入迷,需要回味一下,那生活唠嗑就放在社群 & 以后的文章中吧。
通过此篇,你应该能看出,我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实战易懂的干货点,关注我带你持续学习交流不烦躁的 it技术。
分割线
为了让各位方便:交流、交友、技术视频、资源分享、接私活 等等,可以扫下面二维码(wx:xzzs730),备注 “ 技术 ” 就可以通过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