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个人介绍
本文讲的是 SSL:你的网络盲点,本周二,OpenSSL发布“神秘”更新版本,修补了几个安全漏洞,包括一个高危漏洞。
本文讲的是MongoDB再出安全事故 5800万商业用户信息泄露,知名数据库及数据存储服务提供商MBS,近日遭到黑客攻击。
本文讲的是这行简单的网址可令Chrome立马崩溃,只需将鼠标移动到网页中的这行URL上,或是从类似邮件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上点击它,都会立刻干掉Chrome当前标签页或是整个浏览器。
本文讲的是Acalvio正式推出其新型安全防御技术——流欺骗,安全公司发布其首个通用产品,提供安全欺骗云平台诱捕攻击者。
本文讲的是世界最危险恶意软件Vawtrak可通过收藏夹小图标更新,号称世界上最危险的恶意软件之一Vawtrak,现在可以使用浏览器收藏夹中的小图标(favicon)发送和接收数据。
本文讲的是如果CIA都不安全,还有谁是安全的?,网络越透明,越有利于早期检测
本文讲的是 为何终端防护对ICS如此重要,对工业企业而言,ICS攻击意味着宕机和业务损失。对个人而言,这意味着潜在的安全问题和服务损失。对社会而言,则意味着重大安全问题和生产力损失。
本文讲的是利用威胁情报精准锁定XcodeGhost失陷手机,9月14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发布预警通告,目前最流行的苹果应用程序编译器XCODE被植入了恶意代码(XcodeGhost)。
本文讲的是安卓严重漏洞半数未补 数百万个人信息处于危险中,将近一半的安卓设备包含这个漏洞,可将恶意软件替代合法APP,并收集手机中的敏感信息。
本文讲的是微隔离:好还是不好?,更细粒度的控制是个好东西,但说的总比做的容易
本文讲的是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框架回顾,2014年2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发布了一套新的网络安全指导方针,旨在帮助关键基础设施提供者更好地保护自身,抵御攻击。这一框架的出台,源于奥巴马总统在2013年发布的为关键基础设施公司建立一套非强制性网络安全标准行政命令。
本文讲的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手机恶意软件的新型检测技术,移动端的恶意软件问题正愈演愈烈,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的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技术,以检测可疑手机软件进行的恶意行为,比如偷偷拨打用户并不知道的公共电话号码。
本文讲的是安全领域新概念:安全评级服务的兴起,最近的报告中出现了一种安全领域的新概念——安全评级服务(SRS, Security Rating Services),Gartner将其定义为,“为组织实体提供持续的、独立的、量化的安全分析和评级服务”。
本文讲的是大规模应用层攻击可击败混杂型DDOS防御,如果应用层 DDOS 攻击吞噬大量带宽,可能给 DDOS 前置防御带来麻烦。
本文讲的是深度:应用安全是信息安全防护的短板,从社会管理角度看,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基本对应的映射关系
本文讲的是 这就是在线交易安全的未来?三因子验证工具Qkey,美国初创公司uQontrol预发布了一款三因子验证工具,声称此工具为世界首创,可以用来保护客户的在线购物交易和个人数据免受高级中间人攻击、键盘记录器和网络钓鱼欺诈的侵害。
本文讲的是阿里云安全发布2015年度态势感知报告 预警撞库攻击,阿里云安全发布2015年度态势感知报告 预警撞库攻击
本文讲的是微服务架构下分布式Session管理,Session一词直译为“会话”,意指有始有终的一系列动作/消息。
本文讲的是数字图说个人信息数据泄露,所有经常关注新闻报道的人恐怕都可能已经意识到,近年来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一直呈上升态势。
本文讲的是如何掌控你的信息安全之路?,作为一名信息安全从业者,可能会经常性的参加一些安全方面的会议。参加稍微大一些的安全论坛或会议,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本文讲的是恶意软件成熟化的三个标志,如今的威胁环境只有一个特征:瞬息万变。
本文讲的是这家信息安全初创公司记录一年的网络数据,一家信息安全初创企业开发了一种平台,使得安全人员能够获得自身网络的整体概况,即使在没有注意到入侵早期征兆的情况下。
本文讲的是“安全即服务”市场需求增长,一份新的研究报告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型企业开始通过“安全即服务”(Security-as-a-Service)来管理网络安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