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个人介绍
本文讲的是<strong>中国云计算服务网:盛大云体验报告,</strong>盛大云主机提供7种机型,包括linux、windows等十几种系统镜像。用户还可以通过创建镜像,在以后申请主机时可以使用。支持ECU,消除云主机直接CPU性能干扰,提供稳定有保障的CPU计算资源。小编是通过申请试用了一周,选择的是ubuntu系统的云主机,使用的测试工具是UnixBench-5.1.3进行的测试。具体测试结果如下有详细说明。 【评测环境】 产品类型: 标准主机 所属机房: 华北节点 操作系统: ubuntu12.04 CPU核数: 8ECU 内存大小: 4G 硬盘: 60.0G 宽带: 10M 其本机系统是在虚机中测试的,虚拟机的环境为Ubuntu12.04,处理器为1个,内存为1G,分配的磁盘大小为20GB,网络连接为bridge。 【性能测试】 top命令查看负载均衡,运行任务数和具体进程项,cpu和Mem的使用情况,由于此云主机上并未用来运行服务,对性能的测试无法参考。如果你运行了网站的服务,则会通过观察这些指标,来作出判断。 ▲ 【UnixBench测试】 unixbench是一个系统基准测试工具。小编首先使用的版本为UnixBench-4.1,测试使用时间在10~15分钟。然后用UnixBench-5.1.3版本,测试时间为26~30分钟。由于不同版本进行的组数不一样,以下为UnixBench-5.1.3的测试结果,具体各参数值,不懂得可以自行去查,这里就不多说了。 ▲ UnixBench-5.1.3进行了十组,最后得分为1131.5。小编进行了多次测试,其得分在1120~1135之间。比较好的vps得分也就在七八百左右。可能与厂商有关,但多少也是可以说明使用云主机的优势这一点的。 【硬盘测试】 小编使用dd命令,读写缓冲区的字节数为64k,blocks块大小为4k。(注:这里和windows主机的评测工具不同,以下为直写硬盘速度)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4k oflag=dsync ▲ 而就一般的vps来说超过10M对正常建站无影响,而超过50M那应该是相当给力了...通过运行了7次,其速率在127MB/s左右,并且波动不大,硬盘I/O性能不错。 【总结】 小编这一周一直保持开机状态,查看了一下账单,其费用总计为243元,其中宽带费占了182元,毕竟小编申请的是10M的宽带,一般不会用这么多。通过如上述测试的数据,可以看到盛大云主机性能还是不错的。特别说明的一点是,盛大客服服务很不错,能及时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3-26 本文作者: 厂商投稿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量子伟业打造P9为企业举档案工作之重,</strong>2013年2月1日起,《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正式实行。《规定》对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工作做出规定和要求,加强了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督导,更为企业档案工作建立了指南和依据,对提升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优化档案资源、促进企业自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工作都困在重藏轻用的窘境,企业对档案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国家档案局第10号令的颁布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时期的建设要求,与此同时,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以北京量子伟业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PDE数字档案馆系统V9.0”(简称:P9)为代表的智慧档案管理软件对中国企业档案工作的技术支撑,真正的为中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打开了新的篇章。 ▲ 由量子伟业推出的国内首款智慧档案管理系统P9自2012年问世以来,获得了众多档案局馆及企事业单位的的广泛关注。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PICC、绍兴市档案馆、大连海事学院、广州军区等机构和单位率先引进并搭建智慧档案管理平台。目前,部分企业和机关单位的P9系统已上线,档案管理工作驶向正轨。据量子伟业P9研发组成员介绍说,近一年来,在实施和应用的过程中,用户纷纷给出了“支持的数据量非常大”、“支持用户量多”、“功能全面创新”、“管理理念新颖”、“界面美观多变”、“性能体验良好”、“特别适用于集团企业”等等评价。以某集团企业为例,P9系统支撑了集团超过14万注册用户的操作需求,实现了全民收集、全民归档、全民利用,充分体现信息化发达的企事业单位泛档案管理的新理念。 P9系统中倍受用户好评的子系统还有适用于文件扫描的“基于元数据的映像文件加工管理系统”;适用于项目档案离线采集的“智能离线客户端”;适用于将有宣传价值的档案对外发布的“数字档案信息发布平台”;能够产生编研文档、电子相册等,适用于档案编研业务的“档案编研系统”;高度保障数据安全性的“电子文件防扩散系统”;引入T46、T47、T48等国家标准,受到资深档案员或者专家学者青睐的“电子文件格式封装系统”;引入物联网概念,使用电子标签等设备,使库房盘点、库房安全检查等工作更简单、更容易的“库房利用体系”。 量子伟业的发展理念重视“微创新”,致力于提升产品价值并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在P9中,设计了易集成、易传输,并能够降低接口开发和数据传输开发成本的基于SOA架构平台的软件产品,增加了支持年报上报、审批及汇总的档案年报功能,采用2D/3D建模技术,复现真实档案库房,直观展示馆藏建设成果。 P9将智慧嵌入档案管理。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4-01 本文作者:厂商投稿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永利博网络零售视频广告赢来跨越式发展,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广告收入为88.3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82.7%,市场保持较稳定的发展。永利博betwin186.com表示当前,网络视频市场主要呈现出广告模式丰富、自制内容加速、终端多元化发展三个特点。 永利博分析www.betwin186.com 师分析认为,网络丰富的广告模式逐渐受到广告主认可,将促进整体收入规模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视频网站加速对自制内容的布局建设,吸引了更多的视频用户关注网站,提高了黏性,促进了视频网站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植入式广告、冠名广告等形式的快速发展。并且,随着未来多终端视频数据的打通,多屏互动不仅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深度,还可根据数据的深度挖掘优化广告的投放效果,提升视频媒体的营销价值,拉动营收的增长。 截至去年底,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增至6.3%。互联网正为社会生活带来全新方式和体验。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在28日举行的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他说,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金融等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截至去年底,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700万,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同比增长64.7%。 同时,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创新发展不断催生出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的在线产品和服务,为广大用户和消费者带来了全新体验。去年我国在线预订市场交易规模达172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3%。团购用户数达8327万,同比增长28.8%。 永利博分析www.betwin166.com指出,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将主题定为“共建良好生态环境,服务美好网络生活”,就是探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具创新力和便捷性的互联网服务。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3-29本文作者: 黄莹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万网域名阿里云计算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在阿里巴巴将旗下的阿里云与万网合并为新的阿里云公司,“万网”保留并成为阿里云旗下域名服务品牌之后,阿里云的云计算产业链得以进一步完善。 在近日召开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第46届会议上,围绕域名展开的一系列讨论再次引发了互联网行业的热议。域名作为互联网的第一入口,是云计算服务产业链中最为基础的一环,随着万网域名的加入,阿里云计算让用户可以从此体验一站式、更便捷和完整的云计算服务。 从1996年的“中国域名保护运动”开始到提供新顶级域名申请的顾问咨询和运维外包服务,万网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域名服务商。现在,每天有超过300万次的域名查询量,日DNS解析量达百亿次在万网域名解析系统发生,每10秒钟就有一个新的域名在万网注册。 云计算的出现可以说是互联网发展的又一次腾飞,其改变了互联网的传统经营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资源按需付费的时代。当然,云计算的优势不仅仅是为企业节IT及人力等成本,还在于其数据的安全稳定及对海量信息的快速处理能力。而这种优势亦是建立在一个安全稳定运行的域名之上,在万网与阿里云融合后,万网让成千上万的中小型企业通过域名服务快速迈入“云端”,受益于云计算带来的便利和价值。 万网域名为阿里云计算服务打通了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使二者的结合能实现彼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将双方的行业优势与价值发挥到最大,最终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云计算服务。由于数据信息的激增以及企业IT成本的居高不下,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了云计算。从技术上来说,云计算改变了企业的服务架构,让其在保证原有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也开创出了一片全新的市场空间。 在我国,中小企业有4500万之多,半数以上的企业还没有涉足到网络营销当中。在一家企业能够提供从域名到云主机、云建站、云邮箱、云存储等一站式 “入网登云”服务时,企业入驻互联网,应用云计算自然更为方便快捷。 域名为企业打开了互联网大门,而云计算将带领它们飞的更远。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4-11 本文作者:陕西分站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strong>今天,惠普宣布推出一款专为亚洲企业设计的HP t505瘦客户机。作为一款灵动型瘦客户机,HP t505采用灵活设计,支持简单、可靠的企业关键数据访问能力。 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加速增长。为了满足他们对IT设备的需求,惠普推出了HP t505瘦客户机,它具有丰富的连接性,带有4个串行端口和4个USB端口,既能支持企业现有的传统外围设备,又能兼容未来可能采用的新设备。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企业可以轻松部署惠普瘦客户机,而无需再担心兼容性的问题。 惠普公司副总裁,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亚太及日本地区个人信息产品事业部,解决方案和服务业务部总经理Anneliese Olson表示:“在不断发展的亚洲市场,企业使用瘦客户机来进行虚拟机计算以增强灵活性并加强成本控制,他们需要一款既兼容传统设备又支持未来技术的设备。HP t505瘦客户机集合了灵活的访问能力与出色的终端用户体验,充分满足了企业用户的需求。” ▲HP t505 灵动型瘦客户机 HP t505瘦客户机采用双核英特尔®处理器,快速的终端响应能力为用户提供了前后端无缝衔接的应用体验。此外,其搭载的1GB网卡可支持快速、轻松的网络数据连接。 IT经理可以灵活地选择Windows Embedded 2009、Windows 7或ThinPro等操作系统, 以满足企业各部门员工的实际应用需求。 HP t505瘦客户机还搭载了多种软件帮助优化管理、部署和安全保障: · HP Velocity软件可对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作出响应,它可以同时安装在行业用户的惠普桌面云终端和数据中心服务器上,专门用于优化受到宽带密集型应用和远程办公挑战的桌面云网络,防止出现不良的网络连接,从而保持高品质的多媒体性能和最佳的用户体验。 · HP Device Manager软件使用户能够轻松管理数千台瘦客户机,配置软件以精确匹配用户需求,不仅有助于企业减轻IT管理压力,提升生产效率,更从数据安全、统一管控等层面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获益。 · HP Easy Tools是一组基于向导的简单实用程序,帮助用户简化设备的初始设置和配置,支持用户在桌面虚拟化环境中轻松访问远程应用。 · 集中式数据存储和访问支持终端用户将瘦客户机作为接入设备,在安全的集中式服务器上存储关键数据和应用。除此,附加的智能卡能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端点数据保护。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4-23 本文作者:班纳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aaS的普及之路应为价格与绩效管理驱动,据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称,随着软件公司通过推出SaaS产品继续寻求新的市场和业务模型,价格管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系列报道中的第三份——“软件价格优势的未来:SaaS的定价”——探讨了软件公司如何通过使用一个基于普华永道定价管理框架的整体分析方法,从而有效地过渡到SaaS模式,并最大化整体盈利能力。 该研究探讨普华永道当迁移到一个SaaS模型时的四部分定价管理框架,包括SaaS定价策略、定价公式、事务管理和绩效管理。该报告强调,定价管理是决定成功过渡到SaaS模式的关键。 “没有弄清到一个产品的真正价值不仅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利润;在定价策略中没有考虑传统产品或是使SaaS产品极其地不昂贵,会使选择SaaS看上去像是一个更次更劣的选择。”该报告指出,“过度的折扣甚至可以迫使竞争者间产生价格战,这会损害该类产品的整个市场。” 价格策略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打包——换句话说,购买的东西包含什么。该报告强调许多软件包提供企业版、中小型企业版和个人版区分的,这样使得顾客可以只选择满足他们需求的特性和功能。至于价格公式,为了能够按细分市场管理定价,普华永道表示公司确定一个基础产品的标价(通常是针对贡献收入的最大的细分市场),并且作为基础产品价格的一个因素来调节其他细分市场的标价。 在事务管理的范畴内,普华永道的报告建议标准的折扣应制定的简单,并且应该分析和优化渠道和计划结构,从而将客户和合作伙伴平均分配,防止多数在最高折扣里告终。 最后,对于绩效管理,报告建议为管理定价绩效建立健壮有效的指标,如交易数据、成本和市场趋势,并且分析它们从而在交易过程中或其后驱动决策。比如,实时盈利能力和利润分析对于支持一笔交易和确定折扣都是有用的工具。 分析获取到的价格数据同样使在持续进行的基础上调整定价策略成为可能,比如,通过检测产品标价从而确保它们准确地反映了市场状况,并按需调整它们以消除不必要的折扣。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推出SaaS产品以寻求新市场和业务模式的软件公司而言,定价管理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然而,成功的定价管理方式可能已经存在于传统的永久的软件许可证模式下,因此冒险进入SaaS模式需要一个更新,要对SaaS专项成本和思虑投以特别关注,”报告总结到,“对定价转变看法可能是决定SaaS成败转变的最重要的因素。”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4-26 本文作者: 班纳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SEO软件WebCEO为网络市场注入新能量,</strong>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前景越来越广阔,而作为网站优化与服务推广不可缺少的SEO(搜索引擎优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技术在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据艾瑞咨询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561亿元人民币的规模,由此可见SEO运营体系将影响着未来互联网企业的生死存亡。正是看到了中国SEO市场的巨大空间,在2012年,作为全球第一的SEO软件WebCEO被引入了中国,为中国的网络市场注入新的能量。 ▲SEO 在2012年,在主要搜索引擎如谷歌,雅虎和百度,平均每月有超过90亿次搜索。据调查显示,有87%的网民会利用搜索引擎服务查找需要的信息,而这之中有近70%的搜索者会直接在搜索结果的第一页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67%的搜索用户在决定购买的时候都会选择非广告排名上序列前位的商家,因此SEO对于企业用户而言越发重要。 目前很多企业用户都是使用网站联盟,提高内外链接数目,按引导或效果点击付费等竞价广告以及利用一些垃圾技术如黑帽等多种方式去实现他们网站推广的效果。但是由于网络环境不稳定以及优化技术不统一等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如果后期的网站维护不到位,或因应用了作弊的方式而受到惩罚又或者停止了竞价广告的话,网站链接也就即刻消失。另外由于竞价广告的广告展现位置有限,竞价的结果使大量的客户因价格的原因无法排在首页,使得这部分客户很难通过竞价广告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正常而有效的SEO技术对一个网站而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能给网站带来自然的免费的流量,而且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网站的排名,压倒竞争对手。在中国的SEO市场竞争激烈,网络环境也是鱼龙混杂,几乎人人都能做SEO。企业用户看重SEO带来的效益,可是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去操作SEO,效果并不理想,有时候甚至让网站受到了损伤,所以提起SEO技术,企业用户表示出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情,他们亟待SEO市场上能开发一种专业的软件,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迫切的问题。 在2012年7月,全球排名第一的SEO软件WebCEO正式来到中国。深圳意动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www.ecomgear.com)有幸成为了WebCEO软件在中国的总代理,正式展开了WebCEO软件在中国SEO市场的业务。 在2001年,WebCEO(www.webceo.cn)发布了WebCEO桌面SEO软件,为用户提供网站优化以及推广服务,赢得许多知名品牌企业如IBM、P&G、强生、西门子、通用电气以及MOTOROLA等的青睐。WebCEO又在2011年发布“WebCEO在线”,一个基于云计算的SEO工具箱,报告的所有数据出自WebCEO的服务器,将目前所有的SEO方式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以便用户能够更方便更快速地将自身网站的SEO优化做得更好,从而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到目前为止,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935,476个,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财富榜上的500强企业、SEO机构和市场营销公司在信赖着WebCEO的技术。(下图是WebCEO服务中的客户) ▲WebCEO服务中的客户 今天,WebCEO来到了中国,也许现在还有很多人没有了解到这款产品,但是我们渴望被你们快速认知到我们是谁,我们渴望能为众多的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我们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在中国有着众多优秀的公司或个人正在进行着SEO的工作,但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品牌标杆。WebCEO中国服务于高速发展的、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我们必将以专业的技术,以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为中国的网络市场注入新能量,打造中国SEO领域的领先品牌,做全球顶尖的SEO服务首席供应商。希望各媒体与技术人士、企业主和其他各界的朋友持续关注WebCEO中国的发展。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5-08 本文作者:钟洁珍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下一代云计算平台--融合基础设施,何谓“融合基础设施”?一个最简单的定义是把数据中心的基本要素:服务器、存储、网络、甚至虚拟化软件平台,以预集成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融合的概念始于2009年,经过数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IT的发展趋势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融合是云数据中心的大势所趋 在云计算经历的不同阶段,不论是私有云、公有云或是混合云,都将面临云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问题:如何提高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如何降低整体成本、优化管理、如何应对业务的快速变化、如何伸缩自如等等,这些都是数据中心建设者们殚精竭虑在思考的问题。 目前数据中心的建设多奉行分开采购的策略,即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平台及应用软件等各自独立采购,而后再集成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初始购置成本。然而,随着云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需求不断变化,IT技术日趋复杂,企业将在后续运维/运营上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而IT效率低下也终将阻碍业务发展的步伐。 可以预见,未来企业IT希望购买到的是一个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整体方案,更多聚焦于IT技术对业务的响应,为公司业务提供增值,由传统的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于是乎,融合基础设施就顺理成章地进入IT管理者的视野。近年来融合基础设施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根据Gartner预测,到2015年,有将近30%的数据中心将采用融合基础设施。 深度融合 目前,业界融合基础设施的发展模式之一以集成为主,比较常见于IT厂商之间形成的联盟。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最佳实践,将来自不同厂商的产品预先集成在一起以构建融合基础设施,有些厂商还会集成一套定制化的统一管理平台。这无疑是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客户从繁琐的IT日常管理运维中减负。其不足之处则在于,基础部件来自各个厂商,无法实现高效拉通;统一管理平台对于不同厂商产品的管理也存在局限;运维管理仍然要求具备各个厂商设备的技术知识及技术认证;售后以及故障诊断过程中存在厂商间的互相推诿;等等。 为克服以上不足,华为推出了具备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基础设施—FusionCube。该一体机定位于企业一体化云平台,对IT系统进行整合与简化,帮助企业聚焦主营业务,精简IT。这也是业界首款真正做到把计算、存储、网络以及虚拟化平台有机融合在统一的架构之下。随之而来的好处是:提高集成密度,节省机房空间;减少设备间连线,降低故障概率;同一厂商部件易于端到端拉通,提升软硬件的整体性能,同时提高统一管理的效率;售后技术支持的体验更佳。 特别值得一提,该产品同时荣获Frost&Sullivan颁发的2013年全球最具创新云基础设施奖项,而其中最具创新的部件当属分布式融合存储引擎—FusionStorage,它为FusionCube深度融合提供了技术保障。FusionStorage本质上是一套软件,它被安装于每个计算节点之上,以接管每个节点的本地硬盘。然后通过高速的背板以及融合网络,把离散的各个本地硬盘整合成针对所有计算节点的虚拟SAN存储。通过这种方式,FusionCube绕过了传统SAN存储的硬件限制,做到了深度融合,并同时带来诸多好处,如提升I/O性能、增强数据保护、架构易于伸缩等优势。 精简IT 在建设环节,FusionCube一体机已经实现软硬件的预集成、预安装和预验证,实现“家电式”安装,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现场安装时间也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1小时。同时,针对FusionCube的一系列预验证方案也被固化成模板后内置于IT系统。用户可以通过一键式部署轻轻松松实现应用的部署,允许系统在后台自动处理各种基础而耗时的工作,从而将IT应用部署的时间从数天缩短为数小时。 在运维环节,资源池化带来的统一管理上的便利,FusionCube同时提供了统一的Portal以便对不同的资源进行同步跟踪和监控。发生故障时,基于统一管理的自动预警和故障自动恢复功能,极大缩短故障解决时间,提高IT运维的效率,减少近60%的运维工作量。另外,由融合架构以及分布式存储引擎带来的高扩展性,配合自动发现、自动配置功能,把传统架构最头疼的扩容问题消失于无形。 优化性能 融合基础设施为企业IT带来管理运维上的便利以及业务敏捷性。除此之外,华为FusionCube一体机进一步将软硬件全面整合,提高业务软件在一体机中运行的性能,减少性能短木板对系统的影响。 FusionCube一体机通过在刀片服务器中部署分布式存储引擎,将计算节点串行访问数据的方式改为并行访问,由此能够同时从多个节点的本地存储中获取数据,减少访问时延。磁盘I/O吞吐量比传统SAN存储提升100%,有效容量提升200%,从而提高业务性能。在已部署的数据仓库场景下,FusionCube实现了高达10倍的IOPS提升,多于5倍的数据交换,最终加速应用查询高达3~9倍。 而且FusionCube独特的“智能网卡”硬件技术配合“虚拟化多队列直通”软件技术还能保证虚拟机的热迁移等功能不受影响,从而提高所有虚拟机的I/O吞吐量及可靠性。 融合基础设施的成熟,将给数据中心带来一个崭新的应用与管理模式,在使云计算时代的IT系统更加简单、高效的同时,不断提高系统性能,帮助企业减少投资,提升核心业务的运作效率,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5-22本文作者:厂商动态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像用电一样方便使用SUNDE桌面云,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CSDN承办的中国云计算大会已经成为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今年已经是第五届。每年大会都聚集一批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人物一起探讨云计算的明天,所围绕的主题各不相同:2009年, 第一届大会讨论云计算领域和范畴;2010年, 第二届大会界定云计算热点技术和应用;2011年, 第三届大会讨论与传统运营商关系,分享云计算实践经验;2012年, “云计算实践元年”,技术深入剖析与行业实战经验交相呼应,OpenStack、CloudStack、Hadoop等平台研讨丝丝入扣。2013年,是中国云计算大会的第五个年头。在大数据应用与构建生态系统的大趋势下,本届大会从去年11月就已开始筹备,时间和技术领域的跨度超长。参会人数也是最多的,从最初的上千人迅速增加到近万人,成为云计算从业人员心目中实至名归的产业与技术盛会。 2013年也是SUNDE第三年出席该会议了。继去年,SUNDE在云计算大会上发布软硬一体化云终端产品Diana引起轰动后,今年,SUNDE将在会上传递像电一样方便使用云计算的理念,向外展示SUNDE最新的嵌入式工程版云终端产品。工程版云终端(www.sunde.cn)沿袭云终端简单、方便的理念,巧妙的把云终端嵌入到桌子里面,外观看起来就像电源开关一样,用户根据提示安装好我们自主研发的桌面虚拟化软件,即可成功部署桌面云。终端接上显示器、鼠标、键盘和网线,就可以使用虚拟桌面。用户可以在简洁干净的桌子上,像用电一样方便使用桌面云。SUNDE桌面云兼具超高的性价比更是实现桌面云如电一样得到普及与推广的基石。 SUNDE传递的理念有四点:第一是专业,SUNDE有将近10年的桌面虚拟化软硬件产品的专业技术积累;第二是创新,SUNDE云终端在发布流畅视频体验功能后,又连续三次大幅度优化外设识别性能,在外设识别精度和速度上都达到业内领先水平,更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款式外观上不段推陈出新;第三就是开放,SUNDE对自主研发的桌面虚拟化技术没有设条件,其软件服务是免费提供给客户;第四是共赢,SUNDE知道,要实现桌面云的普及必须以更实惠的价格成本提供更为优质的用户体验给客户,只有两者兼具才能让桌面云替代PC成为可能,才能让客户最终受惠,才能充分体现SUNDE云终端的商业价值。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5-30本文作者:张传智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阿里云成就好莱坞水准3D动画渲染,如果说2012年的“动漫云”还仅仅停留在国人的探索实验阶段,那么2013年《昆塔:盒子总动员》这部3D动画电影的发布,则揭开了“动漫云”的神秘面纱,向世人展示了国产动画片在云计算技术的强力支撑下,制作水准比肩好莱坞的惊人创造力。 5月30日,博采传媒发布了中国首部在云计算上完成渲染的3D动画电影《昆塔:盒子总动员》。“该片之所以能在3D画面和特效呈现上有媲美好莱坞制作的国际水准,恰恰得益于阿里云大规模分布式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能够快速完成复杂的渲染任务和高分辨率真实感渲染的繁杂工作。”该片的制作人兼导演李炼表示,这看似顺理成章的一切,始于当初两个“疯子”的梦想。 打破渲染瓶颈 李炼口中的“疯子”,一个是他,另一个是阿里云总裁王坚。 说他们是“疯子”,不得不先从一组数据说起。当年风靡全球的《阿凡达》电影视觉特效是由著名的维塔数码公司制作,该公司曾雇用900人来为这部电影工作。为了渲染《阿凡达》,维塔数码动用了占地10,000平方英尺的服务器群,其中有4,000台服务器,共有35,000个处理器核心。 不难估算,要制作一部向好莱坞看齐的3D动画电影,光硬件服务器和机房的成本投入就要几千万元,且它的渲染时间成本也是以年为单位。在2D动画片霸占银屏的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耗时耗力去做这样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俗话说,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李炼抱着让中国儿童看到优美的、正能量的、高制作水准的动画电影之理想,与怀揣着让云计算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创新梦想,让小公司可以做大公司的事情,大公司可以实现不可能的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这一理想的王坚相遇。他们一拍即合,大胆的开始设想用“云渲染”去实现这个梦。 渲染(Render)在电脑绘图中是指将三维模型变换为图像的一个过程,是最终实现画面呈现的决定性步骤。还是以电影《阿凡达》为例,单机渲染平均一帧(一层)的渲染时间为2小时,2K-4K分辨率,160分钟的影片,每分钟9000 幅图片(60秒x30帧x5层),整体渲染时间需要2880000小时,相当一台服务器要工作328年。3D动画电影,每帧画面有两个图像,渲染需要超过666年才能完成。 但使用云计算技术之后,则可以将一个或者多个渲染任务分割成若干部分,由计算集群中各个节点同时渲染,从而达到快速渲染、缩短动画片制作过程及提高制作效果的目的,以打破摆在国产3D动画电影面前的渲染瓶颈。 国产动画片借云计算华丽转身 梦想只有依托在强大的平台与技术实力之上才能照进现实。 这部精心打造的国产3D动画大片,利用阿里云6700台高性能计算机构建起的庞大机器军团,日夜不停进行影片视效渲染,累计计算量已超过1000万核小时,最终在5月初完成全片的渲染工作。 如果按照过去的做法,动画制作方自己购买服务器,自建渲染农场,也至少需要3年以上才能完成,而阿里云仅用3个月即完成了全部的渲染工作。 从成本上看,对比自建渲染农场,在相同时间成本的前提下,需要一次性投入过亿元。而使用渲染云后,全片投入成本节省90%以上。阿里云总裁王坚表示:“有了云计算,让更多像《昆塔》这样的影片成为可能。而云计算的意义不仅仅是制作一部精美的3D动画影片,是对整个产业的积极推动作用。” 从画面质量上看,《昆塔:盒子总动员》以震撼的3D视觉效果为国产动画片正名。业内人士表示,《昆塔:盒子总动员》是国产动画从量产到质变的里程碑之作。可以预见,国产动画电影的画面质量,特效创意实现的整体能力将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其无限接近好莱坞的梦想也将变得触手可及。 作为成就《昆塔:盒子总动员》的重磅嘉宾,阿里云CEO王坚博士到场祝贺难掩兴奋之意。通过与《昆塔:盒子总动员》的精诚合作,王坚博士实现了自己的一个至今已有7年的愿望: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电影的制作,而背后的技术正是阿里云计算。目前《昆塔:盒子总动员》是中国首个采用云计算进行渲染的3D动画影片,也是第一次和阿里云进行“云渲染”方便的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3D动画制作的里程碑,必将引领中国云计算技术和3D动画产业的高速发展。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5-31 本文作者:景保玉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的机遇,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认为,大数据(Big 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 马云卸任演讲说道:“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我们谁都没想到我们今天可以聚在这里,可以继续畅想未来,我跟大家都认为电脑够快,互联网还要快,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什么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来了,我们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 对于这种大数据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价值,博云网正根据时代变化,充分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的优势蓄力冲击市场。过去博云网电商平台大量销售云计算SaaS产品,但局限于国内大部分企业不认同云计算,云计算市场始终打不开,对于国内消费市场简直就是两眼一抹黑。但借助大数据分析后,博云网找市场的眼光就“精准”很多。 现在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建立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其特征为模块化、高密度、低能耗;IaaS服务模式逐渐成熟,SaaS的软件提供模式开始被广泛接受,如亚马逊的云模式;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公司采用大数据的优势,开始冲击传统行业,比如金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金融的小贷款业务);精准营销与大数据驱动的产品快速迭代;企业IT的转变,从提供计算与存储等到提供数据、从提供信息到提供价值、企业IT消费化。 互联网的存在促使数据量急剧增大,在大数据量的基础上产生云计算,所以博云网认为云计算革命在十年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充分意识到大数据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四个:计算机的计算资源、存储、带宽、网络接入的增长。 过去几十年,计算机与互联网,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计算机的出现,让我们把信息总量不断地叠加和累积,互联网则促使信息交换速率成几何倍的增长。未来十年,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相互联动,将会带来新的机遇。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目前面临着的两大突出问题是成本和同质化竞争。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为其发展和竞争提供新的出路。博云网会通过云计算与大数据的个性化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成熟,价格,性能,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管理性都将会得到改善。再过几年,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数据迁移到博云网之后,利用你现在的SaaS产品来运行你的大数据应用似乎也可能实现。但是企业自身要懂自己的大数据战略,同时还要搞清楚企业数据是不是已经运用到云计算了了,并且及时做好战略的调整。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6-05本文作者:厂商投稿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阿里云总裁王坚:飞天的蝴蝶效应,</strong>如果说2012年是我国云计算的实践元年,那么2013年云计算已经深入实践,云计算能越来越多的承载创新,更多的创新企业和创新模式在国内云计算的发展推动下不断涌现,而正是这些创新造就了云计算本身的未来。在整个云计算产业中,云生态系统越发繁荣,云计算的触角开始蔓延到各个行业与领域。 在第五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作为国内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代表,阿里云总裁王坚以“云的蝴蝶效应”为题,通过几个典型的团队或企业的实际案例,让大众看到了在阿里云飞天平台之上生长出的创新与梦想。 Code-代码成就梦想 CODE项目是CSDN成立的一个项目小组,历时104天,在阿里云平台上构建的一个代码托管与社交编程平台。在谈到做这个项目的初衷,他们的回答就两个字“梦想”,目的是改善国内开发环境,促进开源文化,建立良好的开发生态系统。希望建立一个汇聚国内开源项目,能聚集超过百万的优秀开发者和IT企业的平台,也可供全国高教系统内使用的教学项目托管平台,让国内拥有能和github、sourceforge、google code比肩的技术平台。 与阿里云“代码成就梦想”再一次不谋而合,云计算也成就了这个Code梦想的启航。 《昆塔》-让梦想从无到可能 在打造《昆塔:盒子总动员》这部动画电影之初,总导演李炼的梦想是做一部与好莱坞标准无限接近的3D动画片,但如何快速完成影片复杂的渲染任务,实现逼真、震撼的视觉效果则是摆在其制作中后期的一道难题。如果按照过去的做法,动画制作方自己购买服务器,自建渲染农场,至少再需要3年以上才能完成后期渲染工作,投入的硬件、人力、维护成本则更为惊人。 当将这一切构架于云计算之上,结果则大不相同。这部精心打造的国产3D动画大片,利用阿里云超过6000台高性能服务器构建起的庞大机器军团,日夜不停进行影片视效渲染,累计计算量已超过1000万核小时,最终将原本预计3年完成的高分辨率真实感渲染的繁杂工作在3个月内完成,并为制片方节省了近90%的渲染成本投入。 作为中国第一部按照好莱坞标准制作的原创3D动画电影,其动用的服务器内核和内存数量是《阿凡达》的四倍以上。“《昆塔:盒子总动员》是国产动画从量产到质变的里程碑之作。有了云计算,会让更多像《昆塔》这样的影片成为可能。”王坚认为,云的计算能力等待着想象力的挑战。 玩蟹-创业者需求推动云计算不断完善发展 北京玩蟹科技有限公司,一个80后为主体,60-70人的团队其制作推出的《大掌门》在苹果AppStore和各大Android市场位居前列,这家企业的创业者一开始就认为,“除了云计算,没有任何别的办法可以支撑他们的业务发展。”云的特性,正是这类开发者、创业者们所需要的。玩蟹12年9月率先使用云计算技术支撑手机游戏业务的发展。 在王坚看来,像玩蟹这样的创业者、开发者对提高中国云计算发展的重要性,超过任何一位专家,任何一家大型企业。他们是崛起的80后一代,也是云计算的天然使用者,他们的意见与反馈,为国内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前进动力。 华数-中国云计算的创新模式 华数是一家拥有非常大使命感和梦想的运营商,阿里云通过输出飞天的技术,让飞天平台成为其IDC标准平台,盘活了其原有的IDC资源,打造出理想的云计算平台。华数集团借助阿里云飞天核心技术与服务能力构建的杭州市政府云平台将在2013年底实现政务系统的全面覆盖,包括交通、公安、科技、农业、财政、统计、住房保障、质量监督、房地产监管、商品交易信用监管等多个领域。 阿里云与华数云平台的建设过程,更大的价值在于拓宽了中国做公有云计算的边界,原本产业视为障碍的约束变得不存在。这一创新模式让中国在今天IT远没有美国这样的国家成熟的情况下,云计算的发展有超越的机会和可能。 同样,阿里云与福建电信的合作也即将发布,将电信IDC升级成云服务平台,显著提高其单位资源的回报。在这个生态链里,云计算与IDC产业双向成就,突破了原有产业格局的藩篱。 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让云计算成为创新企业的核心推动力 在杭州有一个云计算产业园区,跟阿里云共同相信今天的软件园区和科技创新园区都需要有云计算作为核心推动力。美国没有亚马逊存在,很多中小企业创新大受约束,云计算则是互联网的最重要推动力。如果云计算的资源能够非常方便的让企业触及,使用到,那么新的创新和创业浪潮便会发展起来。 正是基于这一共识,阿里云将把其创业创新基地落户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区。有了云计算,小企业可以完成以前大公司才能做的事情,大公司也能以小团队的规模和投入去做一些创新业务,可以让一家传统企业变成一个互联网企业,也可以让一家互联网企业变成一个移动互联网企业;企业是不分大小的,云计算能让每个企业将其独特创新发挥出来。而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以直接补贴云服务作为园区政策之一,这种鼓励技术、资源的使用是政府政策的点睛之笔,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和对这个产业的思考远远比金钱来得重要。“站在阿里云的角度,帮助别人成就梦想是我们最高兴的事。”王坚坚定的相信,云计算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推动力,他希望到2014年,阿里云飞天平台可以产生蝴蝶效应让更多行业和领域的用户受益。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6-07 本文作者:陕西分站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CIO如何应对混合云的管理和整合?,云计算服务的益处显而易见,但是很多IT主管仍然倾向于混合式的云战略,而不是全面地移向公有云,以此来规避诸如厂商锁定和服务中断等隐患。但是,Gartner的研究副总裁Chris Wolf认为,公有云和私有云混合的模式同样会带来集成和管理方面的挑战。在本文中,Wolf谈到了混合云需要注意的管理问题,比如一定要让厂商明确方案和工具、如何让IT部门做好准备以及怎样避免故障发生等。 问:为什么企业会倾向于混合云的模式? Chris Wolf:我们的客户很推崇Zynga的混合云战略。大家都很熟悉Zynga基于Facebook而开发的游戏,该公司用亚马逊的公有云作为开发环境–能够快速而廉价地构建所需的基础架构。一旦某个应用或者项目前景不错,Zynga就会将其移入到自己的数据中心里。我们很多来自于零售行业的客户会用公有云来承载网站、货品目录和数据统计,同样表现很好。 另外一些客户则考虑至少用混合云来构建灾备系统–把云作为主数据中心的冗余系统。有一种情况很常见,即某个部门的短期项目需要为期几个月的基础架构。这种情况可能一直都会有,针对短期需求不用真金白银的投入,用云即可。 问:针对混合云,企业CIO们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Wolf:有件事非常重要:应用是否直接部署到云中并一直驻留其中?抑或在某一时刻需要重新部署到自有的数据中心里?如果你只在云中部署,那么就不用太关心底层的架构乃至管理事宜。但如果有可能在自己的数据中心里再次部署,那么就最好关注下云和自己基础架构的一致性,以便让质量测试和应用的重新部署更加容易。 问:在混合云的管理工具方面,CIO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Wolf:当前最大的困惑是统一的管理工具–基本上,我们没有看到有这方面的例子。在所接触到的混合云环境中,客户都是将公有云和私有云分开管理,各自有不同的工具集。 问:这是否是因为还没有优秀的跨平台管理工具呢? Wolf:现在的问题在于,确实没有统一的管理工具。比如,有些工具就只是针对亚马逊的公有云而设计–当然,都还表现不错。而另有很多工具则是针对VMware的环境而设计,同样运转良好。但如果你想两者兼顾,那么就不得不做出妥协乃至放弃一些功能。同样,就服务提供商来说,在提供很多管理功能的同时,也会让用户很难掌握和使用相应的工具。厂商们会诱使你用他们的工具,以此将你锁定,今后很难再转换到其他厂商。 这种情况并非没有转机。诸如OpenStack之类的开源云管理系统已经致力于同时为数据中心和公有云提供资源管理的通用框架,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我们的很多客户对此非常感兴趣,但是基于OpenStack的可用系统还是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问:当年提到厂商锁定时,是否客户会首先考虑到能否使用自己工具的问题? Wolf:不,他们通常会首先考虑经济因素,刚开始时仅仅与虚拟机的数量相关,在考虑进管理、监控和灾备需求后,成本会直线上升。我们的建议是尽量模块化,确保模块的可替换性–比如虚拟化上采用了某厂商的方案,而在管理层就采用其他厂商的产品。对于云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如果云服务来自一个厂商,那么在管理方面就用第三方的产品,这样就可以确保弹性–无论是更换云服务商还是管理方案,都不会导致过高的退出成本。 问:对于厂商选择的问题,客户应该首先做好哪些准备? Wolf:如果厂商在谈论OpenStack,你要弄清楚他们基于OpenStack做了多少定制。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厂商用OpenStack来让客户确信方案是开源的。但是,没有任何厂商会销售完全开源的产品,他们总是会想办法往其中添加一些所谓的“价值”,而这在客户看来就是一种“锁定”。因此,必须搞清楚产品的可替换性,这非常重要。 对于公有云,客户也应该想清楚退出的事宜,比如应用和数据该如何移出?相应的成本如何?这些都是应该在签约之前梳理清楚的事情。 问:你在混合云管理方面曾经犯过什么错?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 Wolf:其中很主要的一个就是功能的通用性问题。混合云管理工具通常都宣称支持VMware、微软、亚马逊和Citrix。但是,在实际部署时就会发现这只是厂商的说辞而已,比如可能60%的功能是针对VMware,而其他40%的功能只能在亚马逊上跑。正因为如此,我们建议用户在采用特定方案前进行详尽的调研。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集成。除了管理工具之外,你需要能够确定集成方面的需求。比如工作负载是否能直接与售票或者资产管理系统集成起来。如果产品本身没有包含相应的功能,则通常会以专业服务的形式提供,而这会导致高昂的成本。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7-02本文作者: Karen Goulart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运营商如何推动SaaS在中小企业落地?,</strong>2013年7月11日-12日,主题为“见智,见未来”的IBM 2013技术峰会(IBM Tech Summit 2013)在北京举行。大会围绕移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DevOps软件持续交付、应用整合、社交商务、专家集成系统等九大主题展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数千名技术人和行业专家参与此次盛会。 中小企业大军为何成为云计算应用落地土壤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了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它们的产值占GDP60%,从业人员占所有从业人员的75%,也就是我们经济社会这么一支生力军。国家转型、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但与其主力军的地位不相称的是其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在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信息化的占比不超过30%,离我们提出的超过75%信息化普及存在巨大差距。科技引领未来虽然是共识,但中小企业为什么不重视信息化呢?甘肃移动客户信息化应用支持中心总经理石永毅先生认为有很多原因,首先中小企业人才的问题、技术的问题、资金投入的问题,都让他做信息化有非常高的门槛,但是在云计算时代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云计算时代让我们拥有弹性计算、快速部署、专业运营,这样让我们原来特别高高在上的技术,让每个中小企业使用的时候特别方便。 ▲甘肃移动客户信息化应用支撑中心总经理石永毅 石永毅先生表示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无线、3G和马上开通的4G服务,让我们的智能终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上的聚变的条件,让云计算、让每一个用户、每一个企业、生产者、管理者享受都成为一个可能。在一个移动宽带的时代有一个智能终端让我们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在智能终端上可以完成你的管理,可以完成销售,也可以完成生产。也就是说我们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结合之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同时也改变我们的市场格局。 强强联合 看运营商如何让SaaS落地?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如何降低门槛很重要。所以甘肃移动与IBM联合推动西北部地区中小企业云项目。据了解,该项目首先要建设一个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把中小企业的需求和应用软件开发者的软件连接起来,共同构成一个端对端的上下贯通的链条,让需求和软件,通过软件即服务(SaaS)的云计算服务形式提供。在这个云计算平台要实现三个一站式: 一、所有开发者、软件企业在这个平台上,平台提供开发环境,也可以提供测试环境,方便的让软件很容易移植到这个平台。 二、平台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企业应用的超市,在这个超市上你需要的资源管理、销售管理、办公管理、通信管理等等一些应用都全放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在这个超市上登录门户,只要订购、付费、开通三步就完成,以前需要三个月或者五个月要做的工作。 三、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只要有网络接入我这个平台,平台方可以提供培训,更容易的让企业享受我们的SaaS服务。 石永毅先生认为通过这三个一站式,让任何企业享受,既享受信息化技术,享受云计算服务,在云计算时代享受云计算的变革成为一种可能。云计算让大家正在经历一次技术行业的变革,这个变革是云计算时代的变革。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7-12 本文作者:申安安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互联网大数据时代 云加速服务是刚需,</strong>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将于北京8月13日至15日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共建良好生态环境,服务美好网络生活“,具体话题涉及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Pv6、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而大数据将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应用的不停使用产生了大量信息。 比如用户行为的信息(包括对话,购买以及事件处理等)以及设备生成的数据(崩溃数据、应用日志、位置数据、网络日志等)。这些数据的意义就在与能给大数据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去识别和分析用户的属性价值。不得不说,移动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而为了更有效的收集各种用户有效数据,就不得不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运行,毫无疑问,云计算满足了大数据时代的刚需。 海量的用户群体是云计算的基础,拥有较高活跃度和粘性的用户群体才可以将云计算作用发挥极致,会员体系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目前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中,迅雷会员是发展较快、较好的一家。互联网时代,数据的传输问题始终是一个网络发展的瓶颈,如何能解决好数据传输的问题,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一环。笔者是一个电影狂热者,经常喜欢下载一些电影以供娱乐,当我使用2M的带宽时,下载一部1至2G的电影通常需要1-2个小时,而在使用了20M宽带时,所需时间应在10分钟之内。而这样的速度,我相信如果借力云计算,这个过程将会缩减不少。 拥有云加速下载技术的迅雷,其会员主要拥有高速通道和离线下载两种特权,对下载进行加速。采用云加速的高速通道,能将下载速度提升至物理带宽上限,能保证迅雷会员“带宽多大,下载速度就有多快”的效果。而离线下载是冷门资源、死链接的杀手,对下载冷门资源和死链接具有“奇效”,对下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拥有云加速服务的情况下,迅雷会员的加速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除了下载以外,迅雷会员通过迅雷云加速这片“云”进行传输的资源,并不会随着文件传输的终止而全面删除,而是会留下一个智能缓存,建立起资源索引,并对用户行为进行挖掘进而推测用户的下一步动作,以备用户有再一次的数据传输请求时,给用户提供最快的下载速度,这也正是数据挖掘价值的体现。 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的发展不仅仅是个概念问题,而是商业模式和用户价值的问题。像迅雷云加速这样,利用自己现有的会员基础,塑造一个市场,然后在血液正常循环的情况下努力扩大用户群体和市场,通过用户价值的满足,继而从中找到过硬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非常合理而有效的发展路径。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8-01 本文作者:厂商投稿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BYOD策略将颠覆传统企业管理,</strong>NEC资深副总裁山口昌信(Masanobu Yamaguchi)日前专程来发表演说-Mobile First Solution Beyond BYOD,指出不智慧型终端将是消费趋势的领导者,并处在智慧手持设备革命的中心;同时,近几年来,不断修正有关资料安全保护的相关法律,包括2012年的个人资料保护法及2013年的营业秘密法,都要求企业必须比过去更加注意个人或客户资料,以及企业营运资料的安全,否则企业要面临的不只是高额罚款或刑责,还有公司形象的损失。对于可能造成资料外泄的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企业导入解决方案刻不容缓。 企业必须正视BYOD的趋势已经成形,即早因应准备,才不会让“Shadow IT”蔓延,成为企业IT管理的阴暗死角,进而衍生各种安全及管理问题。使用电子邮件通讯及浏览网站是BYOD目前最常见的用途,但是今后企业系统必须面对更多智慧手持设备新增的各项功能,例如象是摄影机、GPS、NFC、蓝牙等配备所提供的信息,都有可能造成信息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届时不只是针对E-mail,还必须针对所有的智慧手持设备的功能来布署全面性的资安解决方案。这是非常艰难的课题。 山口昌信认为智慧手持设备将成为企业IT系统的核心,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移动化优先”(Mobile First)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正处在此一潮流当中。对此,NEC诠释了以下对“移动化优先”概念的想法。 以智慧手持设备为核心建构企业IT系统 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智慧手持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式功能,其实都是驱动企业IT系统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动力。如摄影机、GPS、NFC、蓝牙等,企业只要使用这些功能就可以让工作现场的信息与企业内部数据库迅速直接地连接,进而实现崭新的生产效率最大化(Ultra-high Productivity)。例如在建筑工地施工的工作人员,可以透过智能型手机上的摄影机、GPS等功能,将工作现场的信息上传到企业IT系统的数据库中,随时随地与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仁分享工作进度、确认工程状况的正确性。以智慧手持设备为核心建构企业IT系统,进而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这就是“移动化优先”的概念。 NEC Cloud Smartphone以资讯虚拟化实现资安控管 山口昌信说明,上述所提及这种充分利用智慧手持设备功能的企业IT系统,也就是实现“移动化优先”概念的企业IT系统,必须要有完整的信息安全对策。NEC所提供的解决方案“NEC Cloud Smartphone”,是将智慧手持设备、附属的摄影机和GPS等传感器,都在服务器上虚拟化。因此,不只是E-mail的信息,摄影机、GPS等传感器都不会在实体智慧手持设备上留下任何资料,而是保存在服务器端。此特点实现了完整的资安解决方案,也超越了BYOD原有的价值。 此外,企业可以搭载自行研发的APP,打造最适合自身的企业 IT系统。企业员工透过智慧手持设备所得到的各项业务信息,都可经由企业的服务器统合及管理,并且与企业数据库系统随时互连,加速商业运作及工作之推动,进而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山口昌信最后强调:为了因应BYOD的趋势,企业必须布署完整的资安对策。“移动化优先”可协助企业员工在工作现场与企业IT系统迅速直接地连接,这将掀起企业IT系统的革命。而NEC Cloud Smartphone刚是实现“移动化优先”,同时又保证可以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的解决方案。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8-05 本文作者: 移动化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三大趋势:Windows Azure开放拥抱云时代,云计算正引领一个新IT时代。作为全球IT技术的领导企业,微软敏锐地捕捉到以云为代表的全球发展的技术趋势,举全公司之力开启了自身历史上幅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转型。由世纪互联正式运营 的Windows Azure中国公众预览上线前一天,微软开发工具事业部全球资深副总裁 索马塞加(S. Somasegar)现身亚太研发集团总部,详细阐述了微软在云时代以软件为核心资产,打造开放的云平台,帮助全球用户迈入云时代的实力与决心。 全球技术的三大趋势 我们看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正面临着技术的三大趋势: 首先,数字设备迅猛增长,智能设备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点对于云的发展至关重要。预计在今后五年中,全世界智能设备的数量将会达到全球人口总数的2至3倍。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确保应用程序和数据能在各种设备间自由流动、无缝传输。 其次,云计算。所有这些数字设备都会通过云端实现互联互通,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对企业而言,他们的疑问是:如何通过云计算帮助自身业务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无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计划,我们的夙愿是提供适用于各种方式的、开发的工具和服务平台,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决定自由选择向云迁移(私有云、公有云,或者是合作伙伴云)的计划和节奏。 最后,大数据。随着设备数量的激增,每天需要收集与处理的数据也在呈指数型增长。预计在今后五年中产生的数据将会超过人类迄今为止所有数据的总和,而且随着新设备的出现,还会产生新的数据类型。 移动计算、云计算和大数据共同定义了全球开发人员将要打造的下一代平台、工具、应用和服务。 云时代的核心仍是软件 在这种全球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软件仍将是微软的核心资产,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基于软件的设备和基于云端的服务。 回首过去38年,软件一直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骄傲,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今天,越来越多的客户正通过移动设备和云端使用软件。在这一转型过程,软件仍将是推动整个世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微软仍将通过软件这一核心资产,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以软件为核心的设备和基于云端的服务。 在设备方面,我们的操作系统横跨了Windows、Windows Phone、Xbox等不同形态的产品;在后台层面,广受欢迎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和与之相匹配的公有云操作系统Windows Azure,组成了完整的云平台,提供包括私有云、公有云和合作伙伴云三种模式选择。针对已拥有大量IT投入的企业客户,最近我们正式发布了Windows Azure Infrastructure Services,企业客户可以选择在自有平台上继续运行现有的各种应用,当新需求出现时,也可以最快地享用Windows Azure上的新功能。除了云平台,我们还开发了可共享的应用或工具,使得商业应用得以轻松地从一个系统转换到另外一个系统,而其操作方式却没有任何变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软件开发技术流行的是Client/Server模式;今天,移动设备到云端(Device / Service)的新兴模式正进入我们的视野。因此,微软将继续改善我们的平台和工具,以适用于这两种开发模式。 Windows Azure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 微软很早就预见到混合IT的趋势,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企业用户,大多拥有复杂的IT环境 —— 有微软的,也有非微软的技术;有商业化的,也有开源的技术。云计算时代,设备、平台、应用服务间的互操作性因此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Windows Azure开发初期就以打造一个开放的、可互操作的系统为目标。Windows Azure与众不同的之处就是其开放性的以及互操作性。例如,支持多种开发语言和运行时;提供Windows 和Linux虚拟机;采用开放式 REST 协议;根据开放源许可发布并承载于 GitHub 上等等。因为在云时代,微软希望跨越藩篱,敞开胸襟,拥抱所有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开源社区进行沟通,与技术组织、标准组织进行协同工作,我们还特别成立了微软开放技术有限公司(Microsoft Open Technology, Inc.),以推动公司在互操作性、开放标准和开放源代码等开放领域的投入。 我们由衷相信,Windows Azure无论对于广大的开发人员,还是企业用户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平台,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的人能够受惠于这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帮助广大企业用户更快地迈入云时代!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8-12本文作者:微软开发工具事业部全球资深副总裁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OpenStack潜力巨大:红帽打造生态系统,</strong>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是目前炙手可热的三个IT话题。而开源社区在其中扮演的是重要的助推器角色。其中,由Android主导的开源移动操作系统与iOS生态体系分庭抗礼;Hadoop主导的开源大数据解决方案一支独秀;而由OpenStack领衔的云操作系统更是让整个IT业界躁动。 OpenStack市场潜力巨大 短短两年,OpenStack作为后起之秀,凭借强有力的广告、公关、宣传和结盟等市场活动,迅速拉开与其他三大开源IaaS平台OpenNebula、Eucalyptus、CloudStack的差距,一跃成为最受关注的开源云操作系统。而一旦OpenStack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就会有一种自生长的能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我们用一组数字来说明OpenStack的受关注度。相关调查显示,73% 的受访者正在考虑部署OpenStack,其中40%的企业或组织计划在一年内实施。而考虑采纳OpenStack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节约成本与避免被厂家绑定,分别占47%与46%。而对于OpenStack组件的关注度,Swift作为Object Storage排在第一位,占44%,紧跟其后的是作为Compute组件的Nova,占43%,以及作为Network Connectivity组件的Quantum与Dashboard组件,占40%。 有人预测,由OpenStack影响的市场将会突破150亿美元,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已有183家公司和3386个开发者参与到OpenStack的开发之中,OpenStack已经成为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的一个开源项目。 红帽助推OpenStack OpenStack带动的IT市场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三个层面。硬件厂商方面,包括英特尔、戴尔、IBM、惠普、思科、Nebula等。OpenStack可以让这些硬件厂商将自身的产品与企业的购买模式相融合,并通过渠道售出,从而很好地利用杠杆经营模式。对软件厂商而言,OpenStack可以减少它们购买的设备数目,并且硬件供应商也可以成为渠道。操作系统领域主要的玩家,主要包括红帽、Ubuntu、SUSE等。 而谈到红帽,不能不提到红帽最新发布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OpenStack Platform。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OpenStack Platform是一个专门为满足高级云用户、电信公司、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公有云托管提供商需求而设计的OpenStack 云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括以下两大组件: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专门为优化运行OpenStack工作负载服务器的Linux服务器。 • Red Hat OpenStack:为优化和整合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操作系统定制的OpenStack云服务基础架构。 如果论厂商对OpenStack社区的贡献度,红帽公司绝对领先。自2012年4月加入开源OpenStack社区后,该公司连续在Essex、Folsom和Grizzly三个OpenStack版本中的代码贡献量的排名上分别位居第三、第二和第一。根据Bitergia的分析显示,现在红帽员工贡献的代码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公司。除此之外,红帽还是OpenStack基金会8个铂金赞助商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出红帽试图商业化OpenStack的决心。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8-15 本文作者:王晓东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SaaS黑马杀出 亦群协作云平台发布,</strong>在云计算这个大环境下,似乎除了基础设施层能够让一众硬件厂商赚到快钱或者亚马逊的AWS模式的中间平台能够风光无限外,似乎其他云计算厂商都进入了一个“怪圈”,看得见的投入但是看不到产出。也正因如此,软件企业走向云化似乎大多采用平台化发展的模式,亦群协作云平台发布意义也正在于此。 8月16日,北京思创银联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关村云基地极客俱乐部成功举办了“亦群协作云平台”新品上市会暨云基地三周年献礼活动。北京市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姜广智、云华时代CEO郭昕、云基地执行董事吴曼女士受邀出席发布会活动并发表演讲,思创银联CEO于晓军带领亦群团队和云基地兄弟公司高层管理者莅临活动现场。 ▲亦群协作云平台发布 左起:云基地董事长赵安建、思创银联CEO于晓军、北京市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姜广智、云华时代CEO郭昕 工作有分工合作无疆界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代社会工作分工固然有不同,但是相互之间的协作已经不是今天才被提上日程。同样,也不是IT厂商提出来的,是企业管理上的需要。正如姜广智处长对亦群的寄语以“无疆界的协作云平台”为驱动中国企业管理变革尤其是创业企业的管理做出贡献,在实现“沟通、协作、管理”目标的征途中,为中关村创新创业型公司做出了优秀的榜样。 ▲云华时代CEO郭昕 作为平台的第一批用户,云华时代CEO郭昕先生的期望则更加具体和实际,他期望“亦群协作云平台”智慧、友好、实用的功能将给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工作平台,更是移动互联时代全新的工作方式。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我们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加速变化,数据爆炸化、业务移动化、信息透明化、资源平台化,正在促使企业去寻找更加智慧高效的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驾驭能力。而这个能力则更加让不同的分工能够相互串联起来,通过协作的方式提高管理的能力。而这个管理的能力往往是很难量化的,但是通过平台的效应所产生的价值将会是更加直观的。 ▲思创银联CEO于晓军 思创银联CEO于晓军谈到,基于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真实管理”的亦群协作云平台,是以人为中心的向管理大师们致敬的一款全新产品。互联网的思维、理念和技术,缔造出如阿里巴巴、沃尔玛等管理业务、管理产品达到极致的企业,而亦群以同样理念把人作为终极目标,开创了全新组织方式和全新管理方式,这种以人为终端的管理平台,可使科学管理、真实管理、自我认知和学习发展成为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的极大助力,变短板为长板,让管理更加精准精致并游刃有余,亦群协作云平台,就是要让天下没有难管理的公司、就是让人尽其才、就是让创业者实现傻瓜式管理,再造全新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挑战并向一切管理大师们致敬,这就是亦群协作云平台。 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手段是一门技术 过去提起协同工作平台,大家能想起什么?要么是微软的Yammer,要么是企业微博,而这些要么主攻领域太过局限,要么就是“沟通”手段太过社交化。从技术上如何帮助管理更上一层楼,可不是面子工程,如果说管理是一门艺术,那么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是一门技术。 亦群协作云平台产品经理邓德凯,从技术层面为参会者讲述亦群作为简单高效的协作工具、以人为中心的沟通平台、安全的外部合作平台、记录一切的大数据平台的使用功能与产品价值,将会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发挥巨大的作用,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记录一切,承载一切,分析一起,管理一切。 小结:当基础设施建设大潮退去,上岸的必将是SaaS模式的平台。 在当前,云计算普遍没有被管理所深入应用的原因主要在于对管理的利益太过渺小或没有“既得利益”。在以往要么所谓的降低IT投资,要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云计算口号,对于一个成长型企业所体现的经济价值多寡暂切不论,但就其所技术难度基本上都不是一两日可以习得,更别说体现其价值了。而像SaaS模式这样的直接作用于管理手段的工具平台,未来势必会集中爆发。当然,云计算离不开基础设施层,也离不开平台层,但是当二者都趋于稳定并与业务发展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时,IT的作用和突破口必将通过SaaS爆发,像协作平台这样的平台需求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8-18 本文作者:申安安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黑色魔方玩转云计算,</strong>随着云计算时代的来临,商业环境中超过半数的x86服务器已经应用了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并带来了更敏捷的业务效率,但是与此同时,也对系统及应用软件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和人员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虚拟化架构的引入,数据中心的流量模型也随之改变,给安全管理、网络管理、性能及SLA的保障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及困难。 华为FusionCube融合一体机遵循开放架构标准,于12U机框中融合刀片服务器、分布式存储及网络交换机为一体,并预集成了虚拟化平台及云管理软件;实现了一站式交付、家电化安装,资源可按需调配、线性扩展;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的性能优化。在企业虚拟化平台、数据仓库、桌面云、数据中心建设等场景中,FusionCube是IT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为您带来简单、高效的不凡体验。 核心价值--融 12U机框融合计算、存储、网络于一体 线性扩展、按需扩容,升级无需更换设备类型 物理资源、虚拟资源统一配置、管理、监控 核心价值--简 硬件预安装、预连接、带板运输 预集成云计算虚拟化及管理平台 物理设备自动发现、参数自动配置 内置虚拟机模板、灵活的应用模板 核心价值--优 最大内存容量12T,最大SSD存储76.8T 分布式存储引擎提升I/O性能3~5倍 5.76Tbps高速交换背板移除系统I/O瓶颈 针对数据仓库、桌面云、虚拟化建设场景整合优化 采用FusionCube构建云时代IT基础设施,无需额外采购交换机、存储设备,最多可节省20%的初始投资,75%机房空间,67.5%的能源消耗。 统一管理、提升资源利用率, 节省后期运维成本多达30%。 预集成、预优化,减少性能优化开支50%。 FusioCube实现了一站式交付、家电化安装,最快系统部署当天业务上线。 一键式业务部署,专注业务创新与发展。傻瓜式运维,降低对IT管理人员技能要求。 数据仓库场景:优化后数据吞吐IOPS提升10倍,数据交换提升5倍,时延降低67%,应用查询加速3~9倍。 桌面云:单框支持500个虚拟桌面的同时提供自动精简配置、链接克隆、HA等存储高级功能 。 数据中心虚拟化:线性扩容存储性能不下降、每TB数据重建耗时小于30分钟。 高度融合的硬件平台 FusionCube使用了创新的融合硬件平台,计算、存储刀片、GE/10GE/FC/IB交换模块可 根据工作负载灵活配置。12U机框可支持32 CPU和12 TB内存,充分满足计算密集型应用及虚拟化场景的需求。分布式存储技术加上SSD存储卡及InfiniBand 交换模块,大幅提升了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性能。 弹性计算云平台 预集成的FusionSphere软件可将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虚拟化,提供比如弹性计算、负载均衡、虚拟私有云等等IaaS业务。 云管理让系统运维更加统一,从交换机到虚拟机,从存储到应用,从配置到自动化,再到安全,都能在一个管理界面中完成。 系统管理软件具备硬件自动发现功能,需要扩容时只要简单地插板或增加新的FusionCube一体机,连线、上电即可。简单,能力却非同凡响。 分布式高速存储引擎 内置的分布式存储引擎FusionStorage将所有FusionCube的本地存储虚拟化为集群式存储资源池,其多节点、分布式的架构优势使系统不再受制于传统存储RAID控制器造成的性能与带宽瓶颈,并带来更出色的可靠性与可扩展性。 数据被切片分布于所有的内置硬盘或SSD存储卡中,既提高了存储利用率,又带来了性能的大幅提升。容量可以按需线性扩展,省去了时时重新规划、设计存储架构的麻烦。 融合致简、性能不凡的FusionCube融合一体机,如同黑色魔方一般,助力客户玩转云计算,在云计算的海洋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为华为总经销商的联强国际,一直也凭借其在技术、服务、物流、财务等诸多方面的绝对优势,为企业用户提供完善的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助力企业用户实现高效、可靠的IT应用环境。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8-30 本文作者:河北分站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金融服务创新化繁为简,</strong>沈悦,戴尔全球商用合作伙伴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区域销售总监 近日,“科技创新、改变金融服务模式”2013年戴尔金融行业信息化渠道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地区的60余家渠道代表,以及来自华泰财险、太极、神州数码、中信网络等用户与渠道商代表等,共计7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共商云计算、IT服务管理以及端到端企业级戴尔解决方案为金融服务创新带来的巨大价值。 金融服务进入创新机遇期 进入2013年以来,金融行业信息化进入了创新机遇期。经过了之前十余年的数据大集中和业务大集中建设,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在内的金融行业信息化,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与智能设备以及社交网络等第三类平台的金融服务,正在成为新的金融业务创新及增值点。 金融服务创新一方面体现在对现有大数据的深加工与挖掘,把之前累积的数据真正用于“以客户为中心”战略,围绕数据关联与智能分析,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交叉金融服务产品。另一方面,随着高速移动数据通信及无线网络成为现实,以及应对电商和云商快速业务扩容的需求,以电子支付、在线金融、理财APP等新型移动互联网金融为代表,金融服务创新正在迅速走向移动端及互联网化,金融渠道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在新的IT技术以及金融行业自身变革的催化下,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也在经历相应的变革。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网络以及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架构将影响未来几年金融机构数据中心的构建,数据中心的物理层面全面走向工业标准化之路,以便能快速应对金融业务变化以及新业务上线和规模扩展的需求。而中小型金融机构以及大型金融机构的各地分支,开始出现小型甚至是迷你型办公室数据中心,以一体机的形式,提供灵活、移动及节能型中小型金融服务。 随着金融服务进入创新机遇期,也为戴尔这样全线的产品、软件与服务供应商,以及各类增值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提供了广阔的业务创新空间。 金融IT运维管理以用户体验为导向 金融服务创新的同时,服务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不可忽视,这突显了IT服务管理的重要性。前不久的工行服务中断事件,为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今天的金融业务系统,已经不再是单一作业单元,而是多个作业单元彼此关联及协同,因此即便一个简单的软件升级,如果管理不善,也会导致业务中断或停顿。 当前,金融IT运维已经从简单的网络系统管理,走过了IT服务管理,逐步进入到了业务服务管理。金融IT运维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其中,运维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缺乏完整的业务视图、问题发现以及业务服务依赖关系等。例如,根据有关统计:43% 服务台故障工单来自于终端用户、80% 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花在查找最近发生变更上、80% 的服务中断由计划外的或者执行不当的变更造成等等。 戴尔IT运维管理服务以用户体验为导向。首先进行最终用户模拟,通过记录及回放每一个交易过程,分析出交易的瓶颈及潜在安全和风险所在,以及提升终端用户响应速度的优化点。其次,在用户的真实交易中,通过记录用户的交易和分析,获得用户的交易行为,从而推导出系统优化点及相应解决方案。除了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外,戴尔IT运维管理在支撑模型、多层分析、决策支持及灵活展现等方面,为金融IT运维管理提供了新一代管理解决方案,也为金融渠道合作伙们提供了差异化的业务价值。 戴尔金融行业解决方案:化繁为简 戴尔致力于与渠道合作伙伴一起成长。为中国的金融服务升级转型及创新,提供更高价值的解决方案,成为金融行业信息的专业顾问。戴尔GCC始终坚持合作伙伴单一联系的方式,即渠道活动不论需要任何软件、硬件或者类似微软、Intel等战略伙伴的支持,都可以联系自己的戴尔企业解决方案专家做接口,一站式地解决所有问题。就在近期,戴尔还面向中国的渠道合作伙伴推出了在线解决方案配置工具(OSC)。它的提供一系列预配置解决方案、培训视频以及用于创建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选项,能够使渠道伙伴运用更充分和直观的方式,为其客户创建定制化解决方案,并能够迅速地找到单一接口人,展开协作,共同为客户创建完整的报价单,及时、有效地与其他同事协同。 同时,从产品层面来看,戴尔作为端到端解决方案供应商,为金融行业提供全线的IT基础构架以及配套的软硬件技术和产品,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和管理集成的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提升效率与灵活性,帮助金融IT化繁为简、取得更好的业绩。 硬件方面,戴尔拥有PowerEdge C等专为数据中心开发的服务器、为办公室数据中心而设计的VRTX灵聚服务器(集服务器、存储、网络一体)、全线的存储设备以及灵动网络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构建下一代可灵活定义的数据中心。在软件方面,戴尔软件组合包括数据中心与云计算、信息数据管理、移动办公管理、安全和数据保护等5大领域,为金融行业信息化全方位保驾护航。在管理方面,戴尔IT运维为金融行业信息化带来更多价值,包括:灵活的模块化架构、用户体验监控、加强协作以及端到端的诊断和解决问题等。 特别在安全方面,戴尔从服务器安全、到数据安全及网络安全等IT运维的各个方面,为金融行业提供保障,也为渠道合作伙伴开拓了安全解决方案的增值空间。 通过简化IT运维,整合及自动化关键的业务流程,戴尔与合作伙伴一起,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快速响应、最大化数据中心效率,从而在金融服务转型与创新中胜出!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9-02 本文作者:厂商动态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精准防卫 安全无畏,</strong>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今天在上海2013华为首届企业网络大会上发布业界最精准访问控制的下一代防火墙USG6000,旨在满足移动化、社交化、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IT消费化趋势引发的对下一代防火墙精细管控、简单管理、预知风险、高速性能的要求。 下一代防火墙概念提出的4年中,IT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交化、移动化、虚拟化、云化,让移动和web应用成为安全的主战场;黑客攻击产业化使得攻击活动更密集,威胁环境更加险恶;APT让攻击行为更隐蔽,发现威胁所需的时间变得更长。 华为企业业务BG CTO 梁永健说:“ 在当前这个IT消费化的时代下,移动办公、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在给企业注入蓬勃创造力的同时,也为安全防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华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业界下一代防火墙理念,进行改善和升级,推出华为下一代防火墙产品。这款产品着重优化了应用识别能力,简化了配置管理难度,并一如既往地凭借华为在安全,软件,硬件以及芯片的雄厚研发实力,为客户提供全面威胁的防护能力,同时保障高性能体验。这是改变未来ICT世界的保障。” 图1.华为企业业务BG CTO梁永健发布下一代防火墙USG6000 华为USG6000是业界首个识别6000+应用的下一代防火墙,可以提供最精准的访问控制、最全面的威胁防护、最简单的配置管理、最高速的性能体验。提供6维环境感知及管控能力,以“ACTUAL(Application,Content,Time,User,Attack,Location)”全局环境感知为核心,将网络环境转换为具体的"应用+内容+时间+用户+威胁+位置"的应用层信息,可实现对移动办公、云计算等新环境下网络边界的感知,提供基于应用层的精确访问控制和动态威胁防御。 华为USG6000基于独家“V-ISA”信誉机制来应对愈演愈烈的DDoS威胁,在支持虚拟化(Virtualization)防护的同时,能基于IP信誉机制实现僵尸网络防御,基于会话(Session)信誉抵御慢速攻击,同时基于行为信誉来防护应用(Application)层DDoS攻击。“V-ISA”信誉机制确保USG6000可识别100+DDoS攻击类型, 防护数量超过业界产品30%;支持Windows、WEB和手机多种沙箱种类,可有效抵御APT未知威胁攻击,为企业用户提供最全面的威胁防护。 华为USG6000还能提供独有Smart策略,有效简化配置复杂度,让管理员摆脱庞杂而陌生的应用鉴别,大幅降低管理员的管理维护工作量。同时,其独有三位一体加速机制,一体化的威胁定义、威胁检测、软硬件协同加速,全方位助推NGFW高性能体验,全威胁开启后性能下降不超过50%的优异表现让华为USG6000的高性能体验傲视群雄。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中心运维主管朱骏君表示:“华为的NGFW对应用的识别率很高,并能够根据学校特有的应用做快速定制。在应用管控深度上,华为做的也比较有特色,如对于微信类的应用,可以区分对语音和文字做管控,对于网盘类的应用,也可以对上传和下载分别控制。这样可以方便我们根据自己的要求来调整管控策略,提升运维效率。” 作为敏捷网络战略的一部分,华为下一代防火墙的发布为网络提供更有效的管控手段和一体化的安全保障。后续华为安全还会持续发力,推出搭载在华为交换机和路由器上的NGFW安全插板,让网络更便捷。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9-05 本文作者:厂商动态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CIO们青睐的云端产品应具备三大特质,</strong>每年我们都会问IT专家们喜欢什么,在今年,有数项云端相关的产品项目名列在这些最爱之中。在云端服务上的花费迄今仍仅占IT花费总额的一小部份—粗估约3%,但这个市场持续成长中。据研究调查机构Gartner指出,全球花费在公有云运算服务上,于2013年已成长18.5%,自去年的1110亿美元提升到1310亿美元。 要让IT专家们对新技术留下印象并不是那么简单,而这些人说明成为他们最爱的云端产品与服务时,是建立在诸如成本节约、获致生产力与安全性优势的这些特质上。 举例来说,加州托伦斯纪念医学中心基础架构暨安全性设计的Todd Felker挑选出Skyhigh Networks的Cloud Services Manager,他的公司用这个找出员工正在使用的云端服务有哪些,然后确认所有会曝露安全性风险的服务,然后封锁它。 “这让我得以了解企业组织里正在使用的云端服务数量的增长,并且帮助我建立使用最佳与最安全服务的策略。”Felker如此表示。“我们的防火墙是可以封锁各类别的服务,但我需要的是更细微的信息,也就是关于特定服务与使用量的资料,让我能够了解顾客需求,协助我草拟聪明的政策。” ※中选产品快览:Skyhigh Networks的Cloud Services Manager 安全性最爱 随着越来越多终端使用者透过网页浏览器存取云端应用程序,像英国产权管理公司Move With Us这样的企业组织,正在寻求可以保护浏览器里网页内容并预防资料泄露与恶意软件揭露的方式。 针对此点,Anthony Hall仰赖的是Quarri Technologies的Protect On Q (POQ)软件。 “POQ让我和我的团队得以放心:人们的资料不会经由浏览器遭窃。我喜欢它的容易布署与可以轻松设定策略。最喜欢的功能是:我可以停止复制资料并印出荧幕画面。“Move With Us的IT营运主管Hall说道。“我们有很多的人使用BYOD,所以极度需要能够在未受管理的装置上提供相同存取与安全性。 ” IT服务供应商Executech的总裁Eric Montague也发现,透过云端安全性产品的保护,免于网络威胁会让人感到安心。他点名AppRiver以云端为基础的SecureSurf Web安全性软件是他的最爱产品。 “SecureSurf是一套易于布署的主机式解决方案,它不会禁止网络漫游,还能保护使用者对抗恶意网站、病毒、不适当的内容或任何可能破坏公司政策的所有东西。“Montague说道。“我喜欢的是可以在个别机器上安装代理程序,确保这些机器被组态为最精确的网站流量封包评估,就算使用者在远端工作或透过非公司的的网络也一样。而且,我相当推崇一台台机器报告网络漫游的活动内容。” ※中选产品快览:Quarri的Protect On Q (POQ)、AppRiver的SecureSurf Web 取得云端储存 采用以云端为基础的储存功能,让企业得以开始布署能处理公有云与公司内部储存装置两者的档案管理系统。 Drew Bartow表示Riverbed的Whitewater Cloud Storage Gateway与磁带资料备份相较节省太多太多时间了。 这个设备扮演代理人角色,提供公有与私有云资源的存取。 “与其花好几个小时,甚至是好几天追踪再恢复磁带,接着再花几小时从函式库里回复它们,不如点几下滑鼠,等个几分钟,档案与档案匣不但就回复而且可以让使用者存取,IT看起来就像个英雄。 “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埃佩克斯(Apex, N.C)的食物打包设备制造商Tipper Tie资深IT工程师Bartow说道。“你不再需要半夜赶回办公司只因会计删除了一个档案,或是副总裁需要查看某个一年前的东西。我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作这件事,无论白天黑夜。” 有了Riverbed的设备,Tipper Tie已减少花费在处理磁带备份与磁带备份管理上一年需312以上的工时,Bartow说道。 在JSJ Corporation里,Nasuni的储存装置即服务,让这个耐久财制造商能够提供安全的、快速的档案服务给远端营业所使用。 “Nasuni让JSJ得以传递真正全球化的档案储存解决方案给我们的营业站,让我们的安全性与资料回复标准不必被质疑。“位在美国密西根州Grand Haven的JSJ信息长暨副总裁Dave De Young说道。“由于Nasuni只放了少量负载在我们的高成本MPLS线路上,透过充份利用低成本公有线路的方式,让系统相当具有成本效益。” 这项服务,”让JSJ脱离集中式储存装置策略(为顾及安全性与灾难复原会拖累档案存取速度),进入分散式储存服务模式。“De Young说道。“来自商业用户的正面反馈与意见指出,档案存取速度足以匹敌我们先前向往的集中式储存媒体实地储存解决方案。” ※中选产品快览:Riverbed的Whitewater Cloud Storage Gateway、Nasuni的储存装置服务 云端效率 对部份IT项目而言,SaaS能否吸引他们,与可存取性有关:云端app是否让使用者易于存取,这能够提升效率。 Ledcor Technical Services使用ClickSoftware布署以云端为基础的软件,让它们的现场技术人员排程与调度更有效率。SaaS套件让现场操作的技术人员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何时,皆可存取排程与用户信息,这是可以促进生产力的,位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通讯公司的应用科技总监Ryan Yada说道。 ” ClickSoftware协助Ledcor将作业排序的产生、排程以及客服中心的调度安排得更为妥善,并且从现场撷取实时状态更新。“Yada说道。“我们用ClickSoftware简化作业、改善客户服务,以及降低作业成本。能够更快并更有效率回应客户需求,明显地可以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游戏玩家社交网络Duxter的执行长Adam Lieb选的是协同合作、档案共享与任务管理的软件即服务应用程序平台Teambox。 ” 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环境里工作,带来的就是诸多牺牲。最大牺牲之一便是沟通能力与效率了。Teambox协助我们的团队保持效率与接触的状态。“Lieb说道。“它的界面对使用者相当友善,即便拥有强大的功能组合仍相当平易近人。从我们的设计师到实习生,所有人都能够协同合作而且停留在同一个页面上。”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9-10 本文作者:移动化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巧用云计算 突围移动APP行业乱象,移动互联网曙光初现 难解APP开发者之困 经过两年的高速增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性的一年。此前,移动APP赚钱难,亏损多似乎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应用开发成本高、推广困难、山寨成风、用户不愿付费、盈利模式不清晰、移动流量变现难等现状。但DCCI报告显示,进入2013年后,移动开发者盈利状况较2012年上涨了10%,亏损情况下降了16%,年收入1万以下的开发者比例急剧下降,开发者团队也开始规模化。种种迹象表明,移动互联网的淘金似乎曙光初现。 然而,成功远没有想象中来得容易。艾媒咨询表示“这种短期内的好转是以恶意广告、恶意扣费等方式牺牲用户体验获得的,不代表行业发生好转。”数据称,13年仍有24.2%的开发者预计其年收入低于1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则不足2.1%,同时,移动互联网的的投融资市场也自2012年底起,一直处于低谷态势。这对将APP开发作为创业的开发团队而言,显然暂未到达黎明。 明星APP脱颖而出,把握核心优势,借力云计算公共服务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开发者成功脱颖而出,有的用户数超过千万,有的已经开始盈利。对于他们的成功,笔者发现他们不外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整合云计算的力量,提高开发效率,控制成本,专注于业务创新。 以唱吧为例,唱吧在创业初期便选择与云做结合,将曲库、照片等资源存储在阿里云上,阿里云的OSS和CDN满足了唱吧对稳定性和速度的要求,使他们专注改善APP的体验,进行产品上的创新。 又比如蜻蜓FM,现在是电台领域最好的应用,一开始它就和阿里云紧紧绑在一起,云计算的灵活性既帮助蜻蜓FM节约了成本,又使其可以专注电台领域的创新,保持在电台应用上的领先姿态。 壹人壹本方礼勇曾总结和阿里云的合作“把最擅长的东西交给最好的平台去,我们就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 笔者以为,移动开发者应专注做好应用本身,将底层服务交给云计算服务商,这是走出APP困境的良好方式。 云计算助力APP开发国内主流云平台解析 正如前述唱吧、蜻蜓FM的成功经历,云服务的日趋成熟已经成为广大移动开发者的首选基础支撑服务。云计算不仅能帮助开发者节约开发成本、实现高效开发、根据业务灵活扩展,还能让开发者将自身精力集中在业务及产品创新上。 纵观国内云计算形势,BAT三巨头的云平台已经逐渐形成规模。笔者以为,三巨头各有其的优势。 百度云 百度云平台主要将发力点集中在其擅长的搜索、地图、LBS以及个人云存储上。BAE似乎将自身的用户群定义为站长及小应用的开发者上,让用户能基于其云服务对自己的应用进行封装。并且,百度云平台已经提供开发、运营、推广、变现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能让开发者在其平台上完成一体化的应用开发推广营收,这对于小应用开发者很有吸引力,但对于稍成熟开发者,则限制较多,因为成熟的开发者更愿意使用物理机或者云服务器来保证自身的业务灵活性,但百度暂未提供IaaS层面的基础服务。 腾讯云 刚加入云计算阵营的腾讯,重心应该会在其传统优势领域的社交和游戏。从腾讯给出的资料可见,自今年6月起,腾讯云上的应用总数已经超过40万,几乎都是游戏类应用。此外,腾讯开放平台的一站式服务,对开发者的吸引力度也可见一斑,尤其是在社交见长的推广方式上。如近期火热的疯狂猜图就是结合了微信进行社交化推广,让其一夜成名,成为移动APP领域的领头羊。不难看出,未来游戏领域肯定是腾讯的最大优势之一。但由于腾讯云刚开放公测,其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仍待考验。 阿里云 作为国内最大的云计算平台,阿里云已经拥有比较完整的成熟产品线,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经过4年积淀,其产品与服务体系已然在业界占据优势。阿里云高管王坚曾表示阿里云要与客户共建云计算生态,其服务客户、满足客户需求的理念贯穿在每一行代码中。阿里云还是国内第一家敢于对开发者做出服务承诺的,其倾力打造的金牌服务体系在开发者中有口皆碑,与此同时阿里云还在不断向客户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云服务,使云产品更稳定、更灵活、更安全可靠,旨在让更多开发者能受益于云计算带来的便利和价值。对于移动开发者而言,基于阿里云云产品的开发,可以更加个性化,不用受诸多限制。但对开发者扶持方面,阿里云似乎暂未发力,虽然已有针对电商领域的聚石塔开放平台,但仍尤显单薄。阿里集团内资源众多,阿里云应尽快整合各资源,形成合力,并对开发者群体进行细分,早日布局移动端。 消息称,为探讨如何更好的帮助移动APP开发者拥抱云计算,2013年10月24日-26日即将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http://awdc.aliyun.com/?utm_campaign=dahui4&utm_medium=Press Releases&utm_source=APP1)将设置移动APP专场展示云计算时代背景下,为移动应用开发者打造的完善行业生态链条,并解读阿里云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业内人士可期待一下。 选择合适方舟 获得APP成功船票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是天生一对,笔者以为,学会整合云平台的力量,是移动开发者迈向成功的捷径之路。在云平台的选择上,也要有的放矢,了解各大平台的特性,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舟,获得成功的船票。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9-18本文作者:阿里云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传统IDC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云计算被称为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期待的技术革命,而云计算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带来普遍的关注,是因为它所标志的,不只是一项新技术,还是因技术而引发的整个产业的一次变革,在经历过前期的概念普及、技术成熟、市场培育等阶段之后,云计算正在全面走向应用落地。 云计算的虚拟数据中心最本质的改变在于软件和服务。软件包括实现存储、计算能力调用、计费、安全等化、分布式等技术;而服务的改变则意味着传统物理机房的运维DNA将作为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而非全部内容。运维工程师由维护物理机房转变到软件平台、网络平台的维护。 随着云数据中心规模化发展,给传统IDC运营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具备运维DNA数据中心企业将有机会成长为专业的云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提供商。 同时其运维服务从硬件维护也走向软硬兼具,运维服务的难度与规模相应扩大。 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中立最大的电信中立第三方数据中心专业服务提供商,世纪互联自2011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之后,便在全力拓展传统数据中心托管业务的同时一直在尝试着向高附加值服务的价值托管VALUE HOSTING®转型。为了巩固和发展世纪互联在网络技术领域长期的积累与竞争优势,公司未来三年的核心战略是“内容聚合开放网络”(Content Centric Open Network,简称CCON),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系统打造,结构性的提升世纪互联托管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进一步加强自身作为中国第三方数据中心的市场领导者地位。CCON战略的重要组成之一就是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面向分布式部署的路由器、网络交换机,Wi-Fi设备、将来甚至包括移动基站以及正在孕育中的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海量的互联网智能家居设备,在开源技术、开放接口(API)和完全开放合作的前提下,建设并运营符合世纪互联第三方中立价值定位、具有软硬结合技术特征和创新商业模式的新型云计算平台。 世纪互联凭借在业内已率先通过的ISO9002、ISO27001/ISO20000、美国RAB和英国UKAS双重认证的卓越服务保障能力,在国内云计算服务领域亦将成为首家推行国际企业级标准服务品质协议(SLA)的企业。世纪互联投入巨资建成了云计算基础设施与运营管理系统,同时建立了一只业内独特的致力于基础设施维护,服务运营及客户支持服务的端到端服务能力的最优秀的团队,将在政策合规、基础设施运维、云服务平台运维以及客户响应与支持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本地化全方面保障的云服务体验。 世纪互联致力于打造一个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从底层基础架构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上层应用,并涵盖了服务总线以及必不可少的BSS、OSS支撑体系的,全方位的云计算资源池。使世纪互联云平台变成一个连接国外领先云计算供应商与国内有云计算需求的企业的一个沟通桥梁,为用户提供覆盖云计算各个层次、全方位需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世纪互联云平台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软件的力量,通过“平台+服务”的形式,为用户创造跨越行业及领域的无缝云服务体验。世纪互联认为未来世界将会是“平台+服务”的组合。世纪互联云平台将信息技术及提供的服务看做是产品,以“平台+服务”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云计算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云平台载体来满足不同的云计算应用场景。在享用平台的同时,也将直接体验到世纪互联相配套的优质应用服务。 在云平台的应用上,世纪互联云平台为用户准备了包括公有云平台、私有云平台、定制级云平台的多种选择,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的切实需求。无论用户选择哪种平台,世纪互联云平台都同时为用户提供基于平台相应的应用服务。如SLA99.9%的运维服务,及融合了业务支撑系统(BSS)与运营支撑系统(OSS)的综合业务运营和管理支撑平台,用户可以将它看成一个综合管理平台。为了能够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我们还贴心的为客户提供代码排查服务,这是一般IaaS服务无法提供的。 除提供以上的服务外,为了能够满足客户更多的需求,世纪互联云平台还将为用户提供包括:规划、设计、安全、合规、建设、运维、迁移等增值服务 世纪互联相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支撑互联网应用的底层物理基础设施自身也将迅速“互联网化”。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的“虚拟化”,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精神的全面渗透。围绕着具有“重基因”特征的数据中心、FTTH光纤驻地网、无线宽带等基础运营服务,中国互联网产业另外一场创新大戏刚刚拉开序幕。-世纪互联公司简介-世纪互联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中立第三方数据中心专业服务提供商,向客户提供业界领先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托管服务、管理式网络服务、内容分发网络及云计算服务。世纪互联自主创新的智能路由技术(smart routing technology)可以帮助客户在中国独特的互联互通网络环境下实现更快捷、更可靠地传输和交换数据。2011年4月世纪互联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VNET),2012年3月世纪互联(VNET)被纳入纳斯达克全球互联网指数成分股,2013年3月世纪互联成功在境外发行了10亿元人民币的“点心债”(债券在新加坡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发行此种债券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企业。目前,世纪互联为超过2000个知名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运营管理超过80个分布式数据中心设施和大约12000个机柜,并拥有超过400个各类网络节点(POP)。2013年5月,世纪互联负责运营的微软Windows Azure与Office 365公有云服务成功在华落地。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9-22 本文作者:陕西分站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长城电脑企业私有云 助力企业快速发展,</strong>随着信息化应用的高度普及,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总免不了要部署许多IT设备和企业应用系统。企业业务与支持这些业务的IT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由性能强大的硬件资源,高带宽的网络资源以及精密、复杂的软件结构结合而成的IT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众多业务发展所需的海量信息资源。与此同时,IT系统也受到了由内部业务需求不断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从IT基础办公设备的添加、分配,到企业数据的共享和权限分配,再到整体业务模式的信息化调整,企业IT系统架构正变得日益复杂和繁琐。 由于IT系统和内部业务紧密关联,促使IT系统必须向着更迅速更灵活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信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需求。伴随刚性的需求,企业IT系统架构必然早晚会升级到云计算模式,但由于企业数据的敏感性和差异化的管理文化,重要的是对安全的保障,“企业私有云”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面对这一趋势和需求,作为中国信息产业国家队,国内领先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电脑)抓住自身在云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资源优势,结合企业应用中的需求特点,开发出了“企业私有云”解决方案,用于帮助企业快速打造企业私有云平台,将计算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搭建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将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再通过网络分配到不同的数据需求部门。即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云计算服务平台,为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服务,当企业的业务部门需要对业务应用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时,能够快速地分配IT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并实现快速部署新的业务应用系统的目标,助力企业的快速发展成长。 长城私有云解决方案是对传统IT架构和服务模式进行改造和优化的一套云计算解决方案。通过虚拟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等技术,调整资源调度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可弹性伸缩,增加数据的安全性,使企业在多变的业务需求中高效、灵活、节能地处理企业各项业务。 综合而言,长城“企业私有云”可以实现:一、提供自助服务模式,用户随时、随需申请资源;二、使用云服务资源池,提供便捷的IT服务使用方式,实现对业务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三、实现分级资源自动部署,并保证资源部署的一致性和高效的利用率;四、内置虚拟化技术,通过控制资源使用率和资源使用周期来管理和优化资源使用率,根据平台资源使用情况自动迁移虚拟机以保证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五、根据企业需求设计网络结构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六、双路模块化的网络连接结构和故障预测、管理工具,保证用户体验的无差别性和服务结构的完整;七、讲究高效的系统投入回报,IT资源的投入回报,清晰可见。 与传统的IT架构相比,长城“企业私有云”可通过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包括硬软件成本、管理成本、能源成本等。并具有智能化管理、自动化部署的优势,可实现自动化资源分配和管理,降低运维的复杂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满足业务应用多样性的需求,提高应用反应速度,确保业务不再中断,并保证企业内部的数据安全。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09-24 本文作者:陕西分站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NetApp解决方案为数字媒体“排忧解难”,</strong>云计算使计算从云端贯穿到终端,无处不在。随着语音、视频的不断增长,云端媒体处理需求也日渐增多。作为河北主流媒体的宣传高地,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迫切需要能满足其媒资、发布、收录三大系统平台综合要求的解决方案。通过交流和对比评测,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最终选择了NetApp统一存储解决方案,采用IP SAN+NAS方式,为其多个平台提供稳定可靠、高效安全、易扩展、易管理的存储架构。 NetApp统一存储解决方案,不仅为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各个系统提供了高性能的存储平台,同时使其数据能在各个系统间高效流转,从而帮助它实现了简单的管理,高性价比的投资,进而为实现高端网络运营平台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NetApp FAS系列产品轻松应对存储挑战 在为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设计解决方案时,NetApp面临两大挑战:1、生产能力指标的挑战:每天实现60路信号、约300个小时的节目收录;每天6小时精细化节目的生产量;每天约500条节目拆条碎片化的节目生产能力。2、发布能力指标:能够满足规划中的河北网络电视台的发布指标:每天约500条图文视频条目的发布;超过25路频道的流媒体直播;编码器输出视频编码格式为H.264,每一路输入至少提供四路以上多分辨率、多码率、多格式的输出,以满足PC、IPTV、iPad、iphone、Android等终端对不同视频编码格式和码率的需要;支持电视购物、电子商城、定制游戏等各种增值服务数据的传输分发;满足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口需求;支持4000并发视频访问;支持日均50万UV、日均500万PV以及峰值1000万页面访问(PV)的能力。 为了满足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各项需求,NetApp选择了FAS3200系列和FAS6200系列产品。其中,基于客户本身对于性能的需求,发布系统存储,系统配置采用了2套NetApp FAS3210A存储系统,收录制作存储系统配置了1套NetApp FAS3240A 存储系统。NetApp FAS3200系列通过一个操作系统、一致的管理软件、集成的数据保护、多个存储层以及行业领先的存储效率,为用户带来了NetApp统一存储架构的诸多优势。包括通过简化配置即时扩展或缩减LUN或卷,尽可能地保持存储操作的精简性;高效、集成的数据保护可以减少保护业务安全的成本和复杂性;通过简化复制,可以使用最少的存储容量和网络资源,以进行备份和恢复、灾难恢复以及归档;以及重复数据删除和数据压缩技术为日益增长的存储容量需求提供了行业最佳解决方案,并帮助用户显著提高存储效率并降低TCO等。借助FAS3200系列,能够为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构建灵活高效的共享基础架构,为其适应因未来业务发展而不断升级的IT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针对中心媒资存储系统对于高性能的要求,NetApp为河北网络电视台配置了一套NetApp FAS6210A存储系统。NetApp FAS6200 系列是兼具强大的可扩展性、可用性和灵活性的企业级存储系统,拥有业界领先的存储效率,能够满足最苛刻的工作负荷,这些系统可帮助企业满怀信心地达到服务级别,促进卓越运营,以及应对将来的增长。对于处于技术更迭、业务不断发展中的河北网络电视台来说,FAS6200系列适应性强,是业务和技术应用程序以及快速变化的虚拟环境的理想选择。 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IT维护王宇彤说,我们的IT维护人员很少,压力很大,NetApp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存储,满足了业务系统的性能要求,也帮助我们快速地实现了数据在各个系统之间的流动。同时,重复数据删除功能和flash cache功能既减少了我们的总体投资,又提供了令人满意的性能,实现了多个设备的统一管理,这让我们在管理方面,也轻松了许多。 NetApp是全球存储行业的领导者,不仅提供便于管理的SAN+NAS统一存储,其重复数据删除,Flash Cache技术都可以帮助用户以最少的投资实现多个业务的高效运行;而基于IP的数据复制和备份,为用户简化了流程,集中管理,灵活高效,真正地帮助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了高性能的媒体资源发布和收录制作的平台。 其他资源 · NetApp 新浪微博:t.sina.com.cn/netapp · NetApp 陈文俊新浪博客:weibo.com/netappadrianchan · NetApp 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netappchina · NetApp 视频:u.youku.com/netapp 中国 关于 NetApp NetApp 提供创新的存储和数据管理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客户加速业务突破,获得显著的成本效益。我们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承诺、对保持全球最佳职场这一美誉的决心,是我们实现长期增长和成功以及我们的渠道合作伙伴和客户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了解我们倾力帮助全球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详情,请访问 http://www.netapp.com/cn/。 关于联强国际 作为NetApp中国地区总代理的联强国际(Synnex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集团是亚太地区最大的5C专业通路商,针对高科技产业供应链提供整合型服务。2012年,联强国际集团全球合并营收为人民币666亿元;全球通路集团总营收达人民币1,673亿元。为全球第三大、亚洲第一大高科技通路商,且为最具独特经营模式的公司。联强国际持续构建中国地区服务网络,服务据点已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46个城市,直接服务覆盖达1,500个城市以上,并拥有 24,000多家各级经销商,为渠道客户提供卓越服务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0-09 本文作者: 浙江分站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HP创新科技研讨会:开启绿色IT云之路,</strong>编者按:有人说“绿色IT”是一个快过时的话题,实际上是这样吗?我想这不是一个仁者见仁的话题,毕竟我们生活的环境变迁是人人都能都看得到的。问题虽大,但我们解决问题则要从身边开始。 笔者在参加2013惠普创新科技研讨会的时候,确实有些许听闻绿色环保的话题在IT界似乎有些过时的观点,然而笔者并不这样认为。虽然云计算的创始初衷之一就是要解决能耗问题,但是今天似乎已经被各种技术先进性的宣传所充斥,以至于有些人已经开始忘记对于节能减排这一重要初衷的诉求。 当然企业发展不仅要增强竞争力,更要在低碳的经济里生存,包括IT新型态如云计算、大数据、安全和移动等大趋势如何发挥作用,如何通过现有的技术来提升企业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这其实不是惠普一家能够回答的问题,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惠普的态度。毕竟中国有句古话:态度决定一切! 炒“熟”了的云如何让1%影响99%? 谁都不愿意再去“八卦”云计算概念初衷,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云计算确确实实被炒火了也被炒红了。正如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集团总经理叶健先生所说:“尽管云计算已经炒了好多年但机会犹存,一方面私有云的IT设备和管理成本的节约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多种形式的云计算模式在节能减排上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另外,不得不说很多企业正在向公有云前进,与原来是私有云一起构建起新的混合云模式。因此,惠普会也适时的推出了推出混合云服务——Hybrid Cloud Services。 ▲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集团总经理叶健 从IDC的调研数据来看,每年无论私有云,还是公有云的采购都有30%到50%的成长, 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助理副总裁武连峰认为这样的增长率未来仍然会保持。而随着云技术的应用,从简单的节能已经引申出更多的内容及应用是值得企业思考和探究的,一方面大量的分散的服务器整合一起,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节省,就像惠普从2010年开始将全球80多个数据中心整合成6个,原计划5年内完成的减排20%仅3年就已实现。另一方面,从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来看,较过去可以说是绝对数量上的增长,同样电力消耗需求也是毫无疑问的增长。采用了云技术,从单位效率和单位产出来讲,能耗已经相比没有云计算技术降低很多。此外,武连峰还认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IT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一切都是在降低企业总投资的同时对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尽管看上去IT的节能减排可能只是绿色环保的一个环节或是其中的微观环境,但其带动作用绝对不小。 曾有这样的一个数据显示,整个IT行业所消耗的能源总和大约占全球总能源消耗的1%,虽然确实看似微观,但是这1%已经开始影响甚至改变剩下的99%。叶健告诉笔者,现在已经有用户因为采用了惠普的UC&C(统一通信和协作产品)减少公司的差旅,而这直接减少员工乘飞机所需消耗的能源和碳排放。在欧盟等地区这一节约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绿色IT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炒作,而是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的持续研究。就像云计算到现在逐渐被企业所接受可以说有它引申出很多过去无法支持的应用一样,企业愿意去接受并去挖掘其更多的应用形式。 大数据也要刷“绿漆”变身绿巨人? 在大家都还很难定义大数据和说清楚大数据真正价值的时候,贸然说大数据能为节能减排做出怎样的贡献似乎有些突兀,但是因为有云计算的存在已经着实让大数据的“绿色应用”发生在我们身边。惠普公司亚太及日本地区技术咨询销售总监及负责人欧思勤先生认为从2011年开始惠普提倡的ESM(能源与可持续管理)中需要建立标准体系,而这个标准来源于大量的数据。其中有很多已经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是过去我们没有加以利用。 ▲惠普公司亚太及日本地区技术咨询销售总监及负责人欧思勤 换句话说,今天的大数据很容易把能耗转化成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电”进而转化成碳排放。过去因为没有能力和技术去帮助企业判断,今天因为云计算的实施让很多功能得以实现这一难题。欧思勤先生告诉笔者在某些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基于云平台的BMS(楼宇管理系统)中将城市建筑的能耗数据进行收集对于分析城市建筑的电量消耗提供大量真实的数据依据。 然而这不是大数据的所有,而在国际知名的快递公司中对于大数据的探索已经到了变现的阶段。UPS公司利用传感器数据分析汽车零部件使用寿命,在安全范围内适当延长配件使用周期以降低车辆养护成本每年超过千万美元。同样在硅谷,有一家公司通过分析天气、耗电和波动电价等综合因素组成的大数据,发现酒店的能源消耗高峰和平峰,并利用平峰时段的电价优势储存起来供高峰时段使用,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应用已经为两家洲际酒店节约能源消耗20%到30%。 编者手记:绿色IT应从高能耗企业“开刀”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运营官王超曾表示,目前全球70%的资源消耗来自于30%的企业,而这30%则是那些大型、超大型企业。如何通过改变这一小部分的企业而影响到更多企业,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任务。无论是企业经营模式从粗放到精细化的转变,还是IT在企业中从幕后走向前台的角色转变,节能减排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正如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所说企业在处理社会需求与难题时,不但创造经济价值,也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企业的业务必须将公司成就与社会进步重新联结起来。 无论从产品设计还是支持客户的绿色转型,我们看到了惠普在做。尽管一个企业所能影响的范围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看到了惠普的坚持与决心。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0-09 本文作者:申安安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缘何Square可以在移动支付领域上成功?,</strong>Square 上周迁移到了旧金山的新总部,新总部办公室面积达 14,000 平方米,是他们原办公室面积的三倍。同时,Square 的全球员工数量也较去年翻了一番,目前为 600 名。此外,Square 还计划将在纽约以及加拿大滑铁卢设立新的办公室。 Square 的 CEO Jack Dorsey 一直有“纽约情节”,他在接受 CBS 的采访时曾经表示自己想成为纽约市长。而纽约也正在成为除硅谷之外的另一个适合创业公司成长的地方,Dorsey 不久之前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圆桌会议上也特别提及了这点。 Dorsey 一直想让 Square 成为一家“纽约公司”,他们在五年之前就已经尝试过在纽约创立公司,但当时没有办法雇佣到足够多的工程师和设计师。Dorsey 还提前透露了他们的扩张计划,Square 纽约办公室将会于今年年底之前扩张到原来的三倍。 Dorsey 认为,除了人才紧缺之外,纽约目前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社群,这导致了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无法定期会晤,不过这个问题正在改善中。Dorsey 说,纽约与硅谷相比是一个很不同的城市,而纽约人所面临的问题正是 Square 所想要解决的。 所以,除了纽约日趋良好的创业环境,Dorsey 选择将纽约作为公司扩张重点之一的原因是当地对移动支付的需求。而事实上,后者或许更加有决定性的意义。Square 在北美之外的第一站选择的是日本,这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相对成熟的移动支付环境有关,而 Square 也善于灵活遵循当地的游戏规则——选择与强势的运营商和本地银行发卡商合作,以实现快速的扩张和本地化。 移动支付成熟度、政府开放态度,都是 Square 扩张的考量 Square 在选择扩张地区时,除了需要衡量当地的移动支付需求,还必须考虑诸如当地是否以磁条卡为主流(欧洲的主流市场是以“芯片加密码”的方式)、当地市场是否已经有成熟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以及政策风险。 今年 8 月,Square 在佛罗里达遭遇了来自金融监管机构 50.7 万美元的罚款,原因是他们没有获得现金传递许可证。类似地,Square 在伊利诺伊斯州也遭遇了来自当地金融监管机构的制止令。由于现金传递许可证是由州政府发放的,因此不同州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 除了扩张地区外,Square 也在业务在线进行了延展。今年 5 月,Square 发布了一款基于 iPad 的收银硬件 Square Stand,并于 7 月登陆苹果零售店。这款硬件产品需要与 Square 读卡器合作使用,能够为商家提供实时的分析报告,并改善收费体验。而早在去年,Square 就已经与星巴克达成合作,后者向前者投资了 2,500 万美元,并开始在美国的 7,000 家星巴克分店里接受 Square Wallet 进行的移动支付。 到 2012 年 9 月,Square 就已经完成了 D 轮 2 亿美元的融资,而这家创业公司也马上要迎接他们创立的第五个年头。虽然除了北美市场,Square 的全球化脚步目前只迈及了日本(香港或许会成为下一站),但对于他们来说,小心选择市场远比盲目扩张重要得多。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0-14 本文作者:IT小心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HDS执行副总裁:转型关键还是私有云,9月初,刚刚上任不久的HDS执行副总裁Michael Cremen开始了他的亚太之旅,他此行的第一站就是中国,这凸显了HDS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因为他要与许多中国客户会面,记者与他约定的采访时间也几经修改,终于在9月12日的午饭前,记者与Michael Cremen面对面坐到了一起,采访的话题就从他与中国用户的交流情况开始。 IT为业务服务 “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是高质量的服务和技术,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这种做法也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肯定。我们没有把大量费用投在市场宣传上,而是投入到研发和技术上,这使得我们能够真正帮助客户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Michael Cremen告诉记者。HDS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是与时俱进的,比如HDS一直在做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存储有关的事情。HDS希望保持其存储平台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成为客户可信和可靠的伙伴。 “这次Michael Cremen见到的许多客户也明显感觉到HDS正在转型。我们不仅仅提供存储产品,还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HDS副总裁兼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总经理庄国光补充说,“现在的客户更关注如何更好地实现业务目标,如何利用IT解决业务上的问题。顺应客户的需求转变,我们也会经常与客户举办交流会,倾听他们的需求,然后告诉他们在未来三至五年中如何利用HDS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其需求。” 许多中国用户在与Michael Cremen交流时都提到了云如何落地的问题。Michael Cremen告诉记者,在美国和西欧市场上,不同行业的客户为实现云落地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但让客户最纠结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如何在私有云或公有云之间合理地分配和部署工作负载。在云计算实施的过程中,HDS与其合作伙伴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中间商或经纪人,他们可以帮助客户分析什么内容适合放在云上以及放置多少才合适等。“现阶段,我们仍然非常推崇私有云而不是公有云。在私有云方面,我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许多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帮助客户建立他们的私有云,更好地保护其数据。”Michael Cremen肯定地表示。 谈到云落地,业内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就是云落地必须与企业的业务目标相契合。HDS是否已经找到了云计算技术与业务的契合点呢?Michael Cremen首先想到了医疗行业的例子。通常情况下,医疗行业用户的成本控制或预算更紧,通过云服务不仅可以满足医疗行业用户的应用需求,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其预算上的压力。 融合方案也要保证灵活性 许多中国客户都十分关注HDS业务转型的进展。HDS正在从一个成功的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逐渐转型为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现在不仅是我们在转型,就连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也在转型,这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等正在颠覆这个时代。”Michael Cremen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在转型中首先要强化自身的核心优势,即提供高质量、高端、功能丰富的存储产品,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客户转型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回顾HDS公司的发展历史,它一直都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最早,HDS曾是一个主机提供商,做IBM的兼容机;之后,HDS开始提供单纯的存储产品,包括存储的一些子系统;现阶段,HDS转型为IT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这个阶段,HDS公司50%的收入来自硬件,而另外50%的收入则来自软件和服务。 Michael Cremen表示,接下来HDS将提供基于业务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产品推动企业业务的发展。业务解决方案的种类很多,比如融合解决方案、文件和内容服务、移动解决方案等。HDS不久前推出的HCP Anywhere这款产品,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文件和内容的同步和共享。 谈到HDS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Michael Cremen坦言:“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变化和趋势还不太清晰。比如,虽然大家都在谈论云,但到底什么应用适合公有云,什么应用适合私有云,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融合的解决方案,客户并不清楚。客户想要一款一体化、融合的解决方案,但同时又希望能保留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服务器等子系统。” HDS UCP融合解决方案推出后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做宣传,但是销售量增长得非常快,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谈到UCP的成功,Michael Cremen认为这首先是因为其技术上的特色。UCP得益于HDS的核心技术VSP,技术先进而且功能丰富。除了VSP之外,HDS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经过多年研发出的调协软件UCP Director。Michael Cremen提前向记者透露,下个月HDS将有一个重要的关于私有云的发布活动,其核心话题之一就是UCP。HDS将围绕UCP举办一系列的市场推广活动。 Michael Cremen表示,我们的战略核心是全面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开放和灵活的架构。 不会做云服务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混合云将成为未来的主流。Michael Cremen表示,私有云的需求更明确,客户已经十分清楚私有云的概念,并且已经在规划或建立自己的私有云,而公有云则是说得多,做得少。 说到混合云的发展,Michael Cremen又谈到了欧美市场的一些趋势:美国和西欧的客户都在谈论公有云和混合云,但很多金融行业的客户并不愿意采用公有云和混合云,因为金融行业的客户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他们通常不愿意把自己客户的数据放到公有云或混合云中;其他行业的一些客户,比如零售业,对公有云或混合云可能更感兴趣,因为他们会有一些突发的流量或者业务,需要借助公有云或混合云才能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因此,行业背景对于选择哪种云模式来说非常重要。”Michael Cremen表示。 Michael Cremen明确表示,HDS不会做像亚马逊那样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但会为公有云服务提供商提供技术、基础架构和设施。“我们的业务重点不在公有云和混合云上,而是帮助客户建立私有云。”Michael Cremen再次强调。 HDS早就制定了云战略三部曲:基础架构云、内容云和信息云。外界对于HDS在基础架构云方面的实力没有任何怀疑。“在内容云方面,我们的进展非常顺利,比如基于HCP技术,我们可以整合出很多解决方案。HCP与客户的业务结合得非常紧密。HCP的许多功能,比如归档,就可以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Michael Cremen解释说,“信息云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和愿景。我们的信息云可以支持SAP HANA,并且与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十分吻合。我们在信息云环境中可以给客户提供信息整体解决方案,让用户获得更好的商业洞察力。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关注各行业的应用,会把我们的信息云解决方案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当然,信息云的发展还需要时间。” 信息云关系到应用层面,这不是某一个厂商能单独完成的事,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生态圈。为了加强信息云的业务,HDS不仅将与合作伙伴携手,而且会加强自主开发,在适当的时候也会进行收购。 记者手记 记者与许多中国客户的感觉相似,HDS是一家踏踏实实做事的技术型公司,不愿意参与市场的炒作。比如,对于在融合方案市场上受到追捧的UCP方案,HDS并没有做过太多市场宣传。Michael Cremen也表示,HDS确实在市场方面稍微保守一点,但是公司也在尝试进行一些变化。比如,以前HDS只有在产品成型可以推出市场时才会宣传,现在HDS对于客户和合作伙伴采取了更加开放的策略,已经谈到了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产品路线图,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Michael Cremen还表示,HDS也在不断地强化其市场队伍,并且任命了新的全球市场副总裁,主抓市场方面的工作,希望通过更加开放和更有力的市场活动赢得更多关注。 “中国市场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过去三年中,中国团队表现得非常出色,业务有双倍的增长,客户也在不断增加。今后,我们会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比如,我们计划在中国成立一个物流组装中心。我们希望再过三年,HDS在中国的业务还能再翻一番。”Michael Cremen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0-14 本文作者:郭涛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网络私有制行得通吗?,</strong>互联网上也有“私有制”?是的,你没听错。10月10日上线的T城.com就是这样说的。如果从1999年5月的8848算起,国内电子商务十多年来经历了多次蜕变,模式也不断翻新,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T城走的又是一条全新的道路:以网络私有制为核心理念,以商品微平台为载体,以众包创建为手段;搭建一个网络服务平台。 这里只说说“私有制”的话题。人类五千年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私有制的发展史。只不过在二十世纪的一段时间里,私有制在中国变成了贬义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私有制才重新羞羞答答回归我们的视线,经过多年的不正常状态,符合人性的私有制重又被认可了。遥远的未来姑且不论,从历史角度讲,私有制是符合人类过去、当前和未来一段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制。那么,它跟互联网能扯上什么关系呢? 大家都说互联网是虚拟社会,既然是“社会”,自然就应该有符合“社会”的经济规则,如果私有制在现实生活中被一再证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虚拟社会”当然也应该以此为驱动自身发展的核心动力。认可了这个论证,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当前的互联网其实是被一种“寡头经济”在垄断着。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你生活在互联网上并参与其经济的发展,但是这里并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你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对于广阔的网络虚拟社会来说,你只是一个“无产者”。 或许有人想用淘宝为例进行反驳:我在淘宝的店铺,不是属于我的吗?仔细想想,它还真不是你的。这有些像小商品批发市场,每个摊位都觉得自己是主人,其实仅仅个是租赁者而已。 T城似乎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它试图“煽动”每一个经济个体起来“反抗”:共建网络私有制商业社会,做网络经济的主人,获得自己的“网络私有财产”!简单说,就是T城搭起一个平台,任何一个商业个体都可以来这里“跑马圈地”,圈到的就是你的。为了更好理解圈地,不妨先了解一下T城的“商品微平台”概念。与淘宝不同,T城以单一商品为平台,也就是说,每件商品在这里只能创建一次,然后围绕此商品,进行一系列衍生和增值内容的创建,如销售、售后、服务、配套等等。惟其单一性,谁先抢到就是谁的,这不是圈地又是什么?有趣的是,在这个游戏中,进入门槛与预期收益极不对称。举个最直接的例子,你可以抢先注册一样商品,例如可口可乐,从此,在T城这个平台上,你就是“可口可乐”这件商品的所有者,围绕这个商品衍生的各类增值服务和实际销售,你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分配。貌似有点天上掉馅饼的味道——前提是你得先接住才行——可这里的规则就是如此。 这个机制无疑会给众多商家以强烈的刺激。一方面是激励背后蕴含的新商机;更重要的是,它一举击中了人类的本性——对物质的私有欲。先谈商机,从传统商业到电子商务,基本已经走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中,暂时看不到更大变化的可能。而没有变化就意味着机会有限,就好比在通往山顶的路上,挤满了人群,你要么放弃、要么等候,此外没有别的选择。但是T城突然把大家拉到了大片广阔平原上,告诉你可以随便圈地,即便是最审慎的人,也承认这是一个新机会。 至于人类对物质的私有欲,基本已经成为一条和真理分量相当的人性原则,不言自明。个人角度,只需想想你对自己个人物品所持的态度就清楚了;社会角度,看看历次所谓的公有制乌托邦尝试,轰轰烈烈开始,惨惨淡淡收场,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灾难,还需要我们多说什么吗?所以,抓住了私有制,就等于抓住了符合人性的经济法则。即便从这个角度,或者仅仅从这个角度而言,T城“共建私有制网络商业社会”的倡议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觉得不妨一起去试试,小伙伴们怎么看?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0-17 本文作者:张传智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ICOME2013见证数据科学家和创业者诞生,</strong>10月18日,中国云·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奖赛 2013(ICOME2013)--“玩转大数据”颁奖典礼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告厅举行,包括布谷云提醒、Bench4Q、WESEE、北航ACT队、海马、香港四方创意、HadoopVision等17支进入复赛团队成员,中国云产业联盟单位领导以及数十家主流媒体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最终,Ideastar、LCLL、rucasu、海马、PDL@NUDT等参赛团队分别摘取了商业创新类和人才技术类大奖。 2013年全球云计算、大数据继续向纵深演进,已经不再局限一场IT产业的变革,而是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和创新战略的重要驱动。正如中国云产业联盟理事长、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所说的:“移动互联网、佩戴计算、大数据、云计算这几种技术力量,可能带来的是整个社会或者是世界的重塑,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更有智慧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去拥抱和迎接这个世界。”他认为,大数据时代未来价值的创作者,可能是那些有算法,创新的思维和商业模式的公司,中国云·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奖赛就是要从高校、创业者和企业中发现那些技术天才、创新思维和创业的种子,他们可能就是支撑我们国家大数据事业的数据科学家,实践者或者创业者。 在颁奖仪式现场还举行了大赛优秀人才技术类获奖作品展示,以及出色商业创新类获奖作品宣讲,被选取出来优秀参赛团队代表在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意的同时,还会与到场嘉宾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在随后进行的“大数据时代带来创新创业大机遇”圆桌论坛环节,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范、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雨林、百度大数据首席架构师林仕鼎、天云融创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雷涛一道,结合大奖赛成果和产业发展,就大数据技术和商业模式带来的创新和创业机会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据悉,中国云·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奖赛 2013(ICOME2013)--“玩转大数据” 今年提交报名参赛团队263支,最终提交的有效作品68件。大奖赛分为商业创新、人才技术以及企业揭榜悬赏擂三类赛题,包括设计算法分析图片,实现快速识别人像,从图片库中挑选出人物图片,以及实现轻松捕捉剪影,勾勒人物图片中的人物轮廓这样热门的图象识别赛题,这些技术对于视频和图象搜索,身份识别、内容监测、广告投放甚至电子商务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他的赛题包括数据可视化人机互动以及如何保障虚拟机服务质量等,以及企业创意类和自由发挥类赛题。自由发挥类赛题选手可以自主围绕大数据处理,以及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自由发挥、大胆创新,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并提交作品。 组委会透露,本届大赛专家评审团都是国内大数据一线技术专家、企业领袖。在颁奖典礼当天,组委会邀请他们和云联盟单位领导以及投资机构代表和参赛选手一道,在技术开发、就业、创业、投资各个方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中国云?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奖赛 2013从7月1日开始报名到10月18日颁奖典礼,历程4个月,包括初赛报名、赛题选定、作品提交、专家评审、现场答辩和颁奖典礼等环节。主要参赛者都是来自行业企业的项目团队和创新小组,以及国内高等院校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的技术和创新人才。 除了现场颁发奖金和证书,所有获奖选手均还可以获得联盟企业承诺的直接就业机会,优秀项目还将可能获得云天使基金高达1000万美元的孵化资金支持或创业基金投入。特别值得一提的,今年特设百度?揭榜特别大奖“慧眼识人--轻松捕捉剪影”被来自北京的吴子丰率领的rucasu队摘取,他们也获得了百度公司提供的额外20万元奖励。 ICOME 2013 由中国云产业联盟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百度、联通、宽带资本、用友等联盟成员单位和香港数码港联合协办,中云网承办。创新大奖赛使用云平台为百度开放研究云平台 、北航iVIC云平台 以及联通“沃云”平台。中国第一本以大数据为主题的杂志《大数据中国》,作为大赛支持合作媒体,也将跟踪报道大赛进行和优秀作品。 附: 1、关于大奖赛 云 · 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奖赛(internet contest for cloud&mobile computing 简称ICOME)是由中国云产业联盟倡议并支持的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创新竞赛,大奖赛是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创新为主题,以联盟成员单位提供的海量真实数据和处理平台,以及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基础设施为基础,面向全国不限形式的技术团队、行业企业、天使孵化器以及高等院校,所开展针对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真实应用需求的人才技术类、商业创新类和揭榜悬赏类专业竞赛,用丰富多彩的竞赛形式,进一步推动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优秀人才的培养,搭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意、创新和创业支撑平台。 2、 关于云联盟 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支撑技术,正在全球快速演进,并将结构性地改变信息产业的发展格局,在给中国信息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将带来创新和发展的战略机遇。为了更好地把握历史机遇,应对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推动中国云计算核心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宽带资本、用友软件、百度、中国联通、龙湖地产、TCL集团、联想、腾讯、阿里巴巴、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企业和高校共同发起,于2012年4月成立中国云产业联盟(简称云联盟)。云联盟旨在通过联合国内科研、应用、产业、投资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单位,共同推进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发展,构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良性生态系统,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发展空间。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0-18 本文作者: 申安安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新鲜的“云包”,与外包相似,“云包”指的是利用第三方供应商来完成商业任务,包括应用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供给。安全和网络的发展使得云的各种形式——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都被广泛采用,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也都对此表示满意。不过就目前而言,云也只是刚刚起步。无极限 Discover最近一篇文章提到NASA关于“小行星大挑战”的信息征集活动。航空局最近向公众征集防止灾难性小行星撞击的意见。NASA得到了400份提案,发现其中有96篇都值得进行后续研究。这一技术就是众包的一种,依赖质量而不是数量来产生有用的数据。理想情况下,众包类似一场公众的头脑风暴,让公司能够利用人们群众的智慧。 众包的概念并不是新的,只不过云计算为其注入了新鲜活力。如今,不论是公司还是政府,在征集信息后都可以用到表格、模型和推理来处理反馈,而不像以前,只是猜测哪个比较好。而且,云的低廉价格使得公司可以对大量理论进行测试,而不只是选择其中几个。对于NASA而言,这表示他们可以对96个想法都进行一遍测试,而不是将其缩减为二十个、十个或者五个。从前有些起初看起来有些怪异但实际有效的想法就会在这一缩减中被滤掉了。 简言之,云包使得众包成为可能。相似性 最近Wired的一篇文章指出,云计算和众包有很多相似之处:都破坏了提供按需服务和按效付费的机制,个性化的创新使得公司能够获得自己不具备的专业性和技能。由于与云打过交道,IT人员对这一概念会比其他部门人员更加熟悉。 如果市场总监被告知,下一个项目要做什么需要通过众包头脑风暴来决定,他应该会觉得很沮丧,会担心是否管理层会觉得他以后的存在并不是必须的。IT经理们已经经历过这些了,云的采用和部署与此类似。结果是什么呢?IT处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他可以帮助企业从传统创新发展到众包创新模型。与之类似,只有市场总监的存在才能帮助公司将这些点子本地化。 云包支撑了“公众”这一新鲜资源。IT人员担负重要责任,不仅要管理好云的使用,还要教导其他部门人员这一系列理念。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0-28本文作者:陕西分站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创新科云领未来 全国巡展全面启动,</strong>2013年9月13日,“自主创新 云领未来—2013创新科数据存储新品全国巡展全面启动,上海将做为本次UIT全国巡展的第一站首先落下帷幕,其次将先后抵达济南、深圳、郑州、西安等城市,在巡展现场我们将与用户及各大渠道分享UIT在云存储系统及通用存储系统领域最新的产品与技术。 ▲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原司长,中国电子贸促会顾问周宝源 ▲ UIT董事长陈凯致辞 ▲产品展示 云计算是IT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引领未来IT技术发展方向的一面旗帜。但是云计算如何真正融入到客户的业务系统中是信息管理者关注的内容,而海量数据的产生,又使云存储技术在云计算系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当今信息建设的热门。创新科作为立足中国、自主研发的数据存储和云存储领导厂商,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为客户提供从应用存储、统一存储到云存储系统的全系列数据解决方案,会上将揭开云存储技术关键的答案。 在巡展现场,UIT将现场展示SV1000G2、SV3000G2-L、SV5000G2三大产品系列及分享智慧城市、智能交通、IPTV三大解决方案。同时UIT还将与合作伙伴博科、西部数据共同探讨云计算给大家带来的价值。 UIT此次全国巡展将业界领先的产品与方案,与政府、教育、电信、广电、公安、等行业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业务需求和企业发展实现结合,为企业存储应用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帮助您从存储获得更大的创新增值。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0-24 本文作者:陕西分站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调研:移动OA受热捧 企业更关注协同办公,</strong>当微信让工作变得有声有色之时,很多的企业管理者都试图将微信功能引入企业管理之中,不仅仅是微信的无界沟通,还包括移动支付、位置服务、AR等移动互联网的这些优秀的技术基因,如何与企业的管理进行有机融合?都成为企业CIO关注的问题?未来企业信息化系统将如何规划和部署? 经过调查发现,首次在移动应用部署的企业中有85%会选择从移动OA开始入手,可见企业对于办公协同的重视,以及不在工位员工对于现有业务的处理,这些需求是企业最为关心的。其次是62%的企业会考虑上马移动CRM,每个公司业绩都是第一位的,对于销售人员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点,移动CRM,可以摆脱时间和场所局限,随时进行随地与公司业务平台沟通,有效的提高了中小企业管理效率,推动了企业效益增长。 有58%的企业更关注对于移动业务的管理,一旦移动应用和移动设备更多的闯进企业的办公区域,如何管理这些设备和应用成为最头疼的事情。 而信息化传统大户ERP方面,企业对于他的需求仍持谨慎态度,只有30%的企业思考ERP的移动规划,跟移动OA和移动CRM这些小、快、灵的应用不同,ERP必竟是一个宠大系统工程,如何移动?怎么移动?哪些需要移动?未来风险和成本控制?都需要系统的讨论和一体化规划。 即使企业ERP纳入移动体系,也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从一些核心应用入手,因此,企业移动信息化真正的黄金时期,要看企业ERP系统在移动领域的延伸和融合。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1-04 本文作者:移动化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云计算智领大数据 发掘行业应用新价值,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已被广泛认为是支撑信息化应用和业务模式创新的核心,其技术与产业发展,以及应用的推广普及,对于我国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完善社会管理手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大数据已经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日臻成熟,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数据类型越来越丰富,大数据的价值日渐凸显。大数据时代,无论是政府、互联网公司、IT企业还是行业用户都面临巨大挑战及机遇。企业的决策方式正在从“业务驱动”转变“数据驱动”。真正能够利用好大数据、并将其价值转化成生产力的企业必将具备强劲有力的竞争优势,从而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深入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全面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提升中的新需求、新应用和新机遇,是当今最为重要的课题。2013年11月2日,主题为“创新云计算 智领大数据时代变革”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及大数据应用高峰论坛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胜利召开,论坛上,知名专家、主管领导、行业龙头企业及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就云计算及大数据解决方案及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云计算加速信息技术在行业领域应用 云计算作为加快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加速培育高科技新兴产业,将有利于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低成本、灵活实现信息化运营,节约IT资源和降低总体拥有成本。两化深度融合要求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等关键环节上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云计算为产业链上下协同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融合各类资源,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向用户提供标准化服务,支持工业在广泛的网络资源环境下,为产品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和全球化制造的服务。随着能源、金融、制造、电信、物流等行业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工业领域各行业迫切需要应用云计算新兴技术来满足信息系统整合、商业数据分析处理等领域的需求,以建设高效、动态、弹性的“灵动型”一体化云平台。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引发大数据热潮 大数据伴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庭、社会化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增长,随着对大数据行业应用的深入研究,赛迪顾问认为未来在智慧城市、电信、金融、卫生以及电子政务等领域将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最佳行业沃土。特别是在智慧城市、电信和金融行业,随着行业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大数据应用热潮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大数据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的核心支撑,而云计算则为这些海量的、多样化的大数据提供存储和运算的支撑平台。 大数据成为信息再价值化的金矿 电信行业信息化的进步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化平台采集、处理、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量增速也越来越快。运营商已深刻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已经利用大数据实现消费行为记录管理。在经营分析系统中,深度挖掘融合市场、集团、客户、客服、网络、财务数据,为业务和决策部门提供较完备的用户数据分析,使公司决策由“经验型”转为“分析型”,实现了精细化运营。 金融服务企业都希望能充分利用各种服务交付渠道如分公司、网络、移动通信等海量客户数据,开发新的预测分析模型,实现对客户消费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提高客户转化率。一些互联网厂商将凭借自身数据资源进入金融领域,传统金融企业也将改变经营思路重塑业务架构,而新的商业价值将在这场变革中被发掘出来。 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大数据涵盖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通过对存储在云计算平台上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能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源泉。 面对国内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云计算及大数据市场的迅速扩张,云计算及大数据应用不断创新的形势,充分挖掘云计算及大数据潜在应用新价值,将成为商业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决策支持,对大数据的利用将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1-05本文作者:赛迪顾问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2013全球云计算调研报告:发现云中秘密,IBM召开了2013 IBM CIO领导力高峰论坛,并隆重发布了针对全球800多位云计算决策者及客户调研产生的《发现云中的秘密》2013 全球企业云计算调研白皮书。该调研指出,云计算对于业务领导的战略重要性将从34%增长到72%,甚至高于IT部门的58%。大规模部署云计算的企业是谨慎应用云计算企业收入的两倍,毛利收入高近2.5倍。同时,随着云计算应用的深入,领导型企业正通过云计算在实现战略性变革、更精准的决策和更深入的协作三方面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基于对云计算应用及发展的深刻洞察,IBM正在全球与TP Vision、Target Corporation、Colleague in Care等众多企业、政府及机构开展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云计算的落地以实现更出色的业务表现。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罗睿怡、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整合管理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陶弢、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云计算与管理服务部总经理宇忠宁、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策略外包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黄琼慧、IBM 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服务整合业务总经理牛履民、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战略及市场总经理石峰等众多领导和专家共同出席了此次大会。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罗睿怡表示:“云计算一直是IBM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此次调研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已经或正在利用云计算打造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IBM拥有强大的领导力,并将努力与各类合作伙伴充分分享IBM全面的云计算能力、经验与洞察,共同推动云计算价值的实现,从而促进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领导型企业正在利用云在三方面构建竞争优势 此次调研显示,近五分之一的企业已经通过应用云计算取得了显著的竞争优势,而不仅仅是利用云计算来降低成本或提高效率。同时,业务领导也深刻的认识到通过云计算来应用业务分析技术的重要性。业务领导利用云计算利用分析技术来支持业务决策的意愿比IT部门高170%。 其中18%的接受调研的企业正在通过大规模部署云计算获得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并成为云计算应用领导型企业。这些企业在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上远高于其他企业。同时,这些企业表示他们正利用云计算在推动战略性变革,实现更精准的决策和更深入的协作方面获得竞争优势。 l 战略性变革:领导型企业普遍应用云计算重塑客户关系,快速实现产品及服务创新,打造新的或优化的业务模式。调研显示,领导型企业使用云实现客户关系变革的可能性比仅简单应用云计算的企业高出136%,超过一半的领导型企业表明他们通过云计算改变了原有的业务模式并实现了更快的产品与服务创新。 ·更精准的决策:为了通过挖掘独特的洞察从而在战略决策上战胜竞争对手,领导型企业使用基于云的分析技术挖掘大数据中洞察的可能性比其他企业高出近3倍。另外,云计算可以通过将数据编织在一起来激发全新的洞察并支持更精准的决策,正是看到这一优势,领导型企业使用云计算进行跨应用数据共享的可能性是其他企业的两倍。 ·更深入的协作:除了集成数据,领导型企业正在使用云计算建立关系网络。他们中的60%表示通过云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协作。领导型企业使用云来寻找和利用其生态系统中专家经验的意愿比谨慎应用云计算的企业高79%,这使他们能够从规模化和专业化中受益。66%的领导企业利用云计算来推动CIO与其他C级领导的协作,从而基于开放标准不断整合分析技术、移动、社交商务等新技术。 如何征服云计算的复杂性 作为移动技术、分析及社交商务的应用中心,云计算所带来的复杂性正困扰着更多企业与机构领导者。但在此次调研中,领导型企业显然已经找到了客服复杂性的方法:通过全面的企业级云战略从业务角度应用云计算;选择开源的云平台;通过使用混合云架构而同时获得公有云及私有云的优势;在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下进行适当的云计算应用实验。 由此可见云计算的应用已经从简单效率的提升升级到对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构建,为了实现云的业务价值,IBM建议企业与组织在应用云计算时关注三个重点:优先考虑要通过云实现的差异化竞争能力;通过全面的战略提高企业响应能力;保持平台与业务目标的一致性。 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级云计算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商,IBM在全球已经帮助众多政府、企业及机构充分实现了云计算的业务价值,推动了创新与发展。IBM帮助香港的TP Vision公司利用云计算构建了全新的智能电视娱乐交互平台,实现了基于数据分析的客户洞察与个性化客户体验。IBM帮助美国第二大大众商品零售商Target Corporation通过云计算精确掌握客户需求与期望,实现精准的营销决策。IBM还帮助全球医疗志愿者网络Colleague in Care利用云平台不仅扩大了服务范围,更可以高效配置全球医疗专家资源,为各地区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与支援。 IBM自2007年以来已投资60亿美元用于收购,其中20亿用来收购SoftLayer,并构建了独一无二的全球云计算服务能力。云计算已经成为IBM 2015路线图中四大核心推动引擎之一,预计到2015年IBM云计算收入将达到70亿美金。通过应用云计算,在过去5年中,IBM自身节省的成本超过2500万美元。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整合管理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陶弢表示:“作为全球云计算的领导者,IBM是唯一一家同时在私有云和公共云两方面拥有相同技术能力的公司,这让我们的客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模式之间轻松移动。此外,IBM的领导力不仅仅体现在云计算上,更体现在对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技术、社交商务的整合能力上。未来,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的与各类合作伙伴广泛分享我们的优势资源与能力,共同携手实现创新与转型。”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1-19本文作者:厂商投稿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引领云存储市场希捷与互联网企业共成长,</strong>中国,成都,2013年11月21日——全球领先的硬盘及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希捷科技公司(NASDAQ:STX)举办的首届“2013希捷互联网行业云存储高峰论坛”于11月21日在成都明宇尚雅饭店成功举办。互联网行业是最早和最佳应用云存储的行业,希捷一直关注并持续投入研发力量在云存储领域,特别是中国的云存储市场。通过举办此届研讨会,希捷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专家进行了更直接的交流,以贴近行业实际应用和需求,更好地服务和支持中国市场的用户。 本次研讨会以“大数据时代的云存储科技”为主题,邀请了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高层和希捷专家及云业务团队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云存储技术如何帮助行业和企业带来直接的业务升级和商业增值。希捷科技全球云存储战略总监裴伟士先生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向参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数据中心管理等领域的最新趋势,分享了希捷在云计算、智能存储等领域的实践经验。 随着云技术、移动互联网、开源、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人类正大踏步迈入大数据时代。分析人士预计,仅Youtube上用户每月观看的视频量就超过了40亿小时。IDC监测统计,全球数据正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40ZB的数据量,增长近20倍。Gartner预测到2013年底,所有联网消费电子设备的90%以上将整合云服务,这将继续加剧数据的爆炸性增长,而大数据使用的痛处是总体拥有成本(TCO)。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提供商的设备规划人员在做出决策时必须考虑TCO,以尽量达到高容量、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存储费用的平衡。从减少占地面积和功耗,到利用新一代技术,每家云服务提供商都在竭尽全力寻求更有效的存储解决方案。 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女士表示,“希捷非常了解中国云服务提供商的业务需求和痛点。作为云计算TCO的核心硬件,硬盘成本占了云计算服务器投资的50%以上,而良好地使用硬盘可以大量节约TCO。同时,硬盘也是一个极具智能的设备。它可以自主检测,根据命令节能、诊断、记录错误信息,甚至进行在线差错恢复,对云服务提供商提高竞争性和降低运维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捷已经不仅仅是硬盘提供商,而是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 希捷在主会场内专门设置了现场演示区,向所有到场嘉宾展示了希捷行业领先的存储产品和技术,其中包括:希捷快速安全擦除(Instant Security Erase)技术、希捷Power Choice硬盘节能技术、希捷在线故障诊断技术、系统振动测试系统(System Vibration Logger)、希捷冲击记录系统(Shock Logger)、系统硬盘温度仿真(Thermal modeling),以及希捷1200企业级固态硬盘性能展示等。这些现场演示让参会嘉宾直观地了解到希捷的存储技术如何切实地帮助用户降低功耗、减少运维投入、解决数据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从而帮助用户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云存储技术。 希捷拥有业界最为广泛的云存储产品组合,除了以上展示的产品和技术,还有经过优化适用于各种云计算应用的希捷600企业级固态硬盘、希捷企业级10K和15K超能盘和希捷企业级Turbo固态混合型硬盘,专为云存储设计的希捷企业级2.5英寸和3.5英寸海量盘、希捷企业级高效盘和希捷TerascaleTM扩容硬盘,以及为个人云量身定制的希捷Backup Plus便携式硬盘、希捷Wireless Plus无线硬盘、希捷智汇盒家庭网络硬盘和希捷商业级网络存储NAS系列。此外,希捷最新推出的Kinetic开放存储平台也能够重新定义云存储基础设施,提供更简单经济的云架构。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1-21 本文作者: 成都分站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云+端是未来趋势 云适配让云计算软着陆,如今,随着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整个行业都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服务理念应运而生,无论是对于技术性公司,还是服务性的公司,他们都在不遗余力的抓住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带来的“福利”,大刀阔斧的走“亲民”路线,而企业移动化正是在这种浪潮下成为不断被企业挖掘的金矿。 对于企业来讲,移动化首先要做的是将自己的网站从PC端迁移到移动端,让信息的分发渠道更加贴近用户移动化的使用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有诸多的解决方案,比如企业建立自己的Wap网站,开发手机App等等,但是要说效率最高的还是跨终端适配技术的兴起,可以做到网站从PC端向移动端无缝迁移。 未来是多屏互联网的时代 未来的生活是智能化的生活,各种智能终端伴随我们左右,可接入互联网的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用户往往会使用比较亲近的设备访问互联网。但是,不可否认,未来企业想要让自己的网站适配各种终端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如何有效的解决信息在互通设备上的互联互通呢?今天带大家认识云适配这家公司,它的工作是将适配这项工作抽离出来,帮助企业做好全终端的适配。 了解云适配产品和技术的由来 云适配由微软云加速器孵化而成,云适配技术的发明者陈本峰来自微软美国总部IE8、9的核心团队,同时也是香港W3 C授予的HTML5中国布道官。云适配是一项以云计算为基础,基于HTML5的网页跨屏适配技术,用一行JS代码将PC网站移动化,这项技术已获得国际专利,在国内尚属空白。未来是多屏互联网的时代▲云适配总裁陈本峰 据云适配总裁陈本峰介绍,自己8年时间内一直在从事网页浏览相关的工作和研究。早在2004年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研究移动端的浏览技术,只不过当时的手机还是功能机,也没有3G网络,手机也不能连接无线网。不过,在W3C看来,未来肯定能够使用手机上网。当时发明PC网页适配到手机端浏览的技术,只是一个学术上的研究。 云适配技术的实现方式是把PC网页的某一块逐个抽取出来,然后拼接出来,在手机端进行呈现,这项技术已经申请了国际专利。在自己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微软从事5年的IE浏览器的研发工作。当时微软也在考虑多屏的适配问题,尽管当时也能够在多屏上显示,但是毕竟不是专门为某个屏幕做适配工作,因此跨平台的浏览效果并不好。 在陈本峰看来,多屏的操作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显示,界面的显示可以通过手指缩放来实现。另一种是操作,在PC端都是通过鼠标操作,由于鼠标点下去是一个像素,因此操作非常精确,任何的文字链都可以很方便点击查看。但是,在手机端不能进行精确的操作,手指按到屏幕上是一片像素,需要放大很多倍才能点到其中的链接。 作为实际的用户,记者也对这种操作的效果有实际的体验。比如使用淘宝购物,尽管淘宝也开发了手机版,但是手机版上的好多链接即便是放大了也无法通过手指点到链接,或者是链接直接打不开,在适配方面的体验比较差,容易损失用户。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1-25 本文作者:景保玉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用友UAP何冠宇:重新思考云计算技术,</strong>云计算这个时髦的词汇自从2007年提出来之后,得到了产业界的极力追捧,几乎涵盖了IT产业的方方面,覆盖范围非常广,例如IAAS、PAAS、SAAS、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商业分析等等。云计算在以互联网服务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企业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采用云计算技术,助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通过云计算实现了数据中心的虚拟化,这使原本的IT系统更加简单、高效。但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是其应用、数据和服务,传统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对此覆盖度不足。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云计算技术!这需要以应用和数据为中心,提高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降低整体成本、优化管理,响应业务的快速变化,并实现系统伸缩自如。下面我将在用友UAP云管理平台的开发经验与大家分享。 用友UAP云计算专家 何冠宇 用友UAP云管理平台是一个面向基础设施的资源管理平台,全面的管理企业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从功能上来说包括了对物理基础设施、虚拟设施、部署方案和策略、模板、备份与恢复以及系统监控和诊断等方面的全面管理控制,并在系统诊断分析、应用自动化、可信计算、安全、计量、计费等方面按照规划稳定推进,保持系统的兼容性,是企业的放心选择。 在设计上,用友UAP云管理平台秉承了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理念,采用开放API的架构。企业能够根据应用的需要,动态的申请、获取、调整、迁移应用所需要的资源,实现数据中心的应用驱动。 用友UAP云管理平台实现虚拟化的数据中心,主要利用了虚拟化技术,包括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为了适应不同虚拟化技术的需要,在技术上采用了插件化的架构,能够支持多种虚拟化技术的适配接入, 目前在计算上支持VMWare、KVM、XEN等、存储上支持NFS、ISCSI、FC、FCoE等,网络上支持桥、OpenVSwitch以及VMWare的网络虚拟化技术。 用友UAP云管理平台,同时满足多租户、多项目的组织需要,能够对虚拟的计算资源、虚拟磁盘卷、虚拟用户网络及相关的网络服务(如DNS、DHCP、路由、防火墙、负载均衡)按照租户或者项目的维度管理。更具特色的是,虚拟设施管理能够轻易的以低成本的方式,建立多层次的虚拟数据中心,极大的简化了多层次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及安全相关的实施和配置。虚拟设施管理还提供了混合云的服务模式,实现企业既有的数据中心与虚拟数据中心的融合。 用友云管理平台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垂直扩展和水平扩展,因此用友云管理平台能够支持大规模数据中心云维护的需要。对于小数据中心,只管理数十台机器,一台单独的管理服务器即可满足需要。对于大型的企业数据中心或者基础设施云服务商,可能需要管理数百台、上千台甚至数万台服务器,而且数据中心的使用者数量也可能非常庞大。这种情况下单服务器部署架构明显的不能满足要求,这时候可以通过扩展管理服务器的方式进行管理扩容,不仅可以管理更多的数据中心资源,而且支持大规模的用户对数据资源分配的要求。 UAP Cloud的伸缩性 传统的数据中心,管理和监控实施复杂,但是通过用友云管理平台的管理监控功能,能够对物理设备性能、虚拟设施性能、资源使用情况、用量分配情况、系统事件、资源管理活动等各个方面全面的进行监管,保障系统稳定健康的运行。 在管理上,用友UAP云管理平台提供了完善的IT治理框架。从物理资源管理上,它可以对物理资源进行资源池划分,例如按照等级对不同能力的资源分级池化;从方案策略上可为企业制定计算、存储、网络、服务等方面的方案和策略,并要求企业按照规则进行部署和实施;从租户和项目管理上可以指定它们的资源利用策略和容量限制。因此它能对够数据中心的整个管理过程实现全面的治理,帮助企业灵活、安全、可靠的进行资源调度,全面优化企业数据中心的管理过程。 用友UAP云管理平台,采用领先的技术架构,帮助大型企业解决其复杂的IT环境建设问题,是企业在一次投入的硬件设施上,能够变化出更多的基于应用需求的IT架构,实现了企业的服务、运营、运维的智能化,为企业把业务带入一个新的高度提供了有力的架构支持。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1-28 本文作者:陕西分站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帝联服务器的革新促进云计算更广泛运用,</strong>摘要:IT技术的发展对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数据的最终目的不是寻找数据来源,而是如何处理数据和利用数据。 2013年11月22日,由浪潮主办、帝联科技协办的“2013年‘乘云之势 优享大数据’互联网行业峰会”在江苏溧阳举办,来自互联网行业近百家企业共聚一堂,就目前的IDC市场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分享。会上,帝联科技分享了关于中小型企业在数据中心方面的更灵活选择——帝联云主机。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数据作为核心资源一直备受保护,而作为实现数据保护的服务器,则是最重要的存储和计算设备,同时随着移动和社交的兴起,个人业务和企业业务又对服务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大数据、云计算、社交以及移动的多方需求下,服务器的革新一直是供应商的首要挑战。 IT巨头的数据中心自建 说到自建,则不得不谈IT巨头们——微软、谷歌。 微软目前在数据中心方面的投资金额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如此大的手笔也足以见得微软对于数据中心建设的雄心勃勃,当然如此舍得投入也跟微软目前的营收业务有关,根据微软的财报显示,在第一季度的营收比重中,微软Azure平台、Office 365等云计算业务贡献颇多,商业云服务营收增长达到了创纪录的103%。所以云计算一直作为微软十分看重的发展方向。 在微软目前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的规划图中,已经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一共有8个,分别位于北美区的美国、欧洲的爱尔兰和荷兰以及亚洲的新加坡和香港;而接下来还将会有6个数据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他们分别位于中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由此可见,微软的规划版图已经达到了较全的覆盖面,特别在亚洲,微软已经相继投入建设了6个数据中心。 谷歌应该算是目前自建数据中心最成熟的企业,不管是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大手笔还是绿色低能耗方面,谷歌一直走在前列。自谷歌推行数据中心全球性扩展开始,谷歌的资金投入就一直居高不下,在今年的第二季度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6亿美元,而从06年开始自定义数据中心以来,谷歌在这方面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 而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方面,谷歌可以算是业界的“行家”了,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方面,谷歌不仅达到了利用可再生资源(诸如风能、太阳能发电)进行供电,以此达到绿色环保的环境保护,在设计和建设方面达到更快的完工周期也是谷歌一直看重和考量的。 除此之外,IT巨头们也一直在设计研发更低耗、更高效的服务器,目前谷歌所用的服务器都是自行设计,将设计好的服务器委由代工厂制造。 中小型企业的“云”数据 当巨头们不惜重金的纷纷自建数据中心的时候,中小型企业的选择则实际的多,根据自身需求购买IDC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IDC资源。在云计算还概念还没有真正落地之前,企业购买数据中心需求通过测试、选购、开通三个基本过程,测试是客户根据机房提供的带宽质量、机房环境、价格等方面进行试用和对比,通常测试时间为1-3个工作日;当企业满意测试结果之后,IDC服务提供商则会根据企业的带宽需求、服务器的配置需求以及机位数量需求等等为企业制定合适的IDC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需求运维人员亲自进行测试上架等工作,所以从企业决定购买IDC服务开始到上架,时间周期一般为3-4天左右。 所以有一批中小型企业就遭遇到了尴尬,比如对于刚刚起步的互联网企业来说,4核CPU、8G内存、300GSAS硬盘的最低基本配置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为企业并不用到这么大的空间,但是每年又不得不为多余的资源埋单,所以当云的概念逐渐升温并且落地运用时,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云主机就应用而生了,帝联科技作为专业IDC服务提供商,根据用户的需求和问题自主研发了新一代云计算服务平台——帝联云主机。 据悉,帝联云主机在价格、灵活度以及高效的集成服务备受企业青睐,特别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可以根据自身的网站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同时即用即付的商业模式更加使得企业在数据中心的成本方面可以节省较多不必要的开支。 其次则是在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面会更加快速便捷,从安全角度来看,云主机具有天然防ARP攻击和MAC欺骗,可以快速备份,以保证数据永久不丢失。而当遇到突发状况时,帝联云主机也可以实现故障自动迁移,即如果一台云主机出现故障,其上面的应用就自动迁移到其他云主机上。 由于互联网流量、流媒体内容、移动设备等市场不断扩大,IT产业面临爆发式增长,“绿色运营”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相信在未来,更高效、更稳定以及更低耗的服务器将会逐步应用起来,为云计算的更快发展及运用做好坚实的后盾。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2-02 本文作者: 陕西分站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USE Enterprise平台:零售商明智之选,SUSE Linux Enterprise是零售商首选的Linux操作系统,运行于多种硬件平台之上。不论对于哪类零售商,从服务点(POS)到数据中心,SUSE Linux Enterprise都能体现出可靠性高、成本低和更加安全等优点。 SUSE产品营销经理Meike Chabowski表示:“过时的系统、许可费用、维护和为期数年的推广周期让如今的IT部门不堪重负。从数据中心到销售点,零售系统都应当建立在可靠、安全、灵活而又性价比高的平台上,这一点显得空前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不论现在还是将来,SUSE都是取得零售成功的理想选择。SUSE Linux Enterprise Point of Service能让企业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上,即它们的客户。” SUSE推出的SUSE Linux Enterprise Point of Service是唯一一套企业级的Linux解决方案,专为零售业独特的需求量身打造。SUSE Linux Enterprise Point of Service 11 Service Pack 3不仅加强了补丁和升级,还融入了能帮助零售商优化IT环境的增强方案。Service Pack 3中的增强方案包括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简化管理,无线操作POS客户端以及与SUSE Manager更紧密的集成。 对于零售商,SUSE Linux Enterprise能带来以下好处: 正常运行时间 - SUSE Linux Enterprise的Linux 3.x内核稳定且采用开源代码,因而能连续正常工作。对于在短时间内进行成千上万笔交易的零售商而言,交易高峰时段不宕机能让它们高枕无忧。 稳定 - 在购物季,流量涨跌无常,SUSE Linux Enterprise能帮助每位零售商应对弹性销售周期,这在开源的IT架构中很容易做到。 高效 - 通过UNIX到Linux的迁移、Linux支持标准化、大型机Linux工作负载整合以及简化管理,SUSE Linux Enterprise已经帮助19,000多家客户在数据中心实施变革和现代化,以便于它们在未来实现增长和创新。 很多重要的零售商和SUSE合作伙伴都依靠SUSE打造永不过时的数据中心。其中包括: La Curacao La Curacao软件开发经理Eryk Szachniewicz表示:“使用以前的操作系统时,长达4个小时的意外宕机可谓家常便饭。最终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任务关键型系统需要以更可靠的方式运行,从而为我们在加州和亚利桑那州的11家百货商店提供支持。通过选择开源软件并购买64位x86芯片服务器,我们在软硬件上起码节省了15万美元。7年多来,SUSE一直在为我们和我们的客户提供最佳平台。” National Vision National Vision首席信息官John Vaught表示:“我们之所以选择SUSE Linux Enterprise是因为我们认为SUSE了解零售市场和我们的业务。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参观了在SUSE Linux Enterprise上运行Point of Sale基础设施的其他几家零售公司。SUSE还提供了一直非常优秀的支持顾问团队,帮助我们专门根据自身需求量身定制了一套非常灵活的解决方案。” Novacoast Novacoast的Linux服务经理Dan Elder表示:“作为SUSE的主要合作伙伴,Novacoast帮助客户使用SUSE工具,并获得成功,这得益于SUSE深厚的技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在Novacoast的支持下,SUSE零售客户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SUSE恰当地融合了客户开展业务所需的功能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因而是Novacoast Linux工具的理想平台。” PCMS PCMS托管服务数据中心技术顾问Tony Espley认为:“SUSE Linux Enterprise操作系统能提高客户系统的稳定性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支持,从而满足它们所有的业务需求。SUSE Linux Enterprise Point of Service将支持延伸到了Point of Sale设备。客户的核心产品中集成了更先进的功能,让它们的正常运行时间更长、更灵活。该解决方案和支持完美搭配我们基于Java的POS Client系统 - BeanStore.” Peerless Clothing Peerless Clothing IS基础设施和操作经理Joffrey Bienvenue认为:“有了SUSE Linux Enterprise,我们可以使用价格相对较低的中档硬件。使用VMware将我们的Linux服务器虚拟化之后,添加服务器几乎不需要时间,从而能快速应对业务需求。现在我们的IT人员用上了可靠的开发平台,可以发挥开源工具和应用程序的优势。”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2-03本文作者:陶然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USE SolidDriver程序可确保Linux兼容,SUSE近日宣布再次发布旗下广受欢迎的Linux的驱动程序。更名后的SUSE SolidDriver为客户提供的更多价值和保证,这款程序还为系统和组件供应商提供了工具、技术参数和流程,确保该程序的内核驱动易于部署,与SUSE Linux Enterprise兼容且得到SUSE、硬件供应商和组件供应商的支持。 SUSE SolidDriver程序能消除在部署所需内核驱动过程中面临的复杂性和风险,让那些与SUSE Linux Enterprise一起使用的新技术以更快的速度推广,它还让客户更加容易地识别那些被完全兼容和支持的软件代码。 惠普服务器操作环境总监Scott Shaffer表示:“有了SUSE Bootable Driver Kit,我们不但能交付包括先进组件在内的HP ProLiant平台,同时还能保证客户轻松可靠地在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这样稳定的操作系统上使用经过认可的驱动程序。SUSE和惠普在内核驱动程序上采用的高标准,降低了客户数据中心的风险,提升了信心。” 在当今快节奏的技术世界中,企业不断地在数据中心里部署新型硬件。使用新硬件经常要求安装供应商交付的新内核驱动,给许多客户造成了困扰。不过,借助SUSE SolidDriver程序,SUSE Linux Enterprise客户可以满怀信心地安装第三方Linux内核驱动,因为SUSE SolidDriver制定的标准能验证内核驱动是否被兼容和支持。 SUSE产品管理高级总监Gerald Pfeifer表示:“几年前,供应商对Linux内核驱动的交付远非客户要求的那样顺畅、一致。我们下大力气为核心驱动制定出兼容性和支持性参数,设计出了一套流程和完整的工具套装,保证供应商和SUSE能以可靠的方式启用SUSE Linux Enterprise产品和特性。”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2-03本文作者:陶然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阿里云获全球第一张云安全国际认证金牌,2013年12月10日讯,英国标准协会(简称BSI)英国总部经过多轮评议,最终宣布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简称阿里云)获得全球首张云安全国际认证金牌(CSA-STAR),这也是BSI向全球云服务商颁发的首张金牌。 作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阿里云获此殊荣,标志着其在云端安全管理和技术能力领域已获得国际权威认可,这也是中国企业在信息化、云计算领域安全合规方面第一次取得世界领先成绩。 据介绍,云安全国际认证(CSA-STAR)是一项全新而有针对性的国际专业认证项目,旨在应对与云安全相关的特定问题。 作为国际范围内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用标准,早在2005年推出的ISO27001国际认证未考虑云端安全威胁对传统信息安全管理带来的冲击。由此,云安全国际联盟(简称CSA)和BSI联合推出的云安全国际认证(CSA-STAR)应运而生。 云安全国际认证(CSA-STAR)以ISO/IEC 27001认证为基础,结合云端安全控制矩阵CCM的要求,运用BSI提供的成熟度模型和评估方法,为提供和使用云计算的任何组织,从沟通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策略、计划、流程和系统性方法;技术和能力;所有权、领导力和管理;监督和测量等5个维度,综合评估组织云端安全管理和技术能力,最终给出“不合格-铜牌-银牌-金牌”四个级别的独立第三方外审结论。 阿里云历经BSI中国区、BSI总部、CSA总部多轮评审,最终获得了BSI发放的全球第一张云安全国际认证金牌。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兼副首席技术官姜鹏(三丰)表示,金牌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更多的用户信任并敢于尝试云计算服务,从而让他们借助云的力量实现快速发展与业务创新。 “阿里云应为此项殊荣而感到骄傲。阿里云在引领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的过程中,开创了多种云计算服务提供的模式。”BSI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高毅民说,“在云安全评估过程中,我们的专家团队对阿里云云计算服务的能力水平和成熟度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在没有不符合缺失的情况下,将金牌授予阿里云。我们也确信市场会对其在安全和隐私领域的贡献给予回报。” 说到金牌认证的严谨性,云安全联盟的CEO Jim Reavis认为,“我们很高兴,阿里云已经获得了第一个CSA STAR全球金牌认证,符合了它严格的安全要求。这个认证,证实了阿里云在安全云计算中的技术领导地位。我非常骄傲,能看到CSA安全的最佳实践被阿里云和其他处于领导地位的云供应商越来越多地采用。” 目前,只有HP等两家国外企业获得了云安全国际认证(CSA-STAR)的银牌,全球范围内的首张金牌被阿里云摘得,也证实了国内云计算的迅猛发展。在互联网技术领域,因为起步较晚等原因,国内长期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对于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云计算来说,这一次国内企业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且把握住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赢得先机。 阿里云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主攻云计算的事业部,以打造数据分享的第一平台为使命。在中国,阿里云不但为几十万中小网站提供高弹性、低成本的云计算服务,同时也为电商、金融、政府用户提供强大、稳定、安全的云计算服务保障。 据透露,阿里云将在12月18日展开大规模的市场动作,可能包括老用户回馈、亿元资金合作伙伴支持、全新开发者服务体系、年度感恩回馈等内容,其在重新定义云计算安全标准后,有望为国内云计算行业定义新的运营标准。 英国标准协会(BSI):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商业标准服务机构,成立于1901年,并于1929年获得英国皇家特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机构。BSI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商业标准。同时,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创始成员之一,BSI创立了全球最值得信赖和得到广泛认可的ISO系列管理体系,如今BSI已经成为标准的代名词。 云安全联盟(CSA):是在2009年的RSA大会上宣布成立的一家非盈利性组织。自成立以来,CSA迅速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会员涵盖了几乎所有国际领先的电信运营商、IT和网络设备厂商、网络安全厂商、云计算提供商以及重要的云计算用户。云安全联盟正在成为云计算和云安全产业界最为活跃的安全研究和推动力量之一。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2-10本文作者: it168综合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从IBM SCE+落地中国看IDC的转型,运营成本高、系统利用率低下、可用性不一致以及灵活性不佳都是云计算的关键推动因素。随着云计算的出现,IT部门有了新的选择,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提高弹性和灵活性。虽然企业对按用量付费和合理精简这一观念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合规性和服务的重要性使他们只能将商品化程度最高的服务转移到公有云上。亚马逊在IaaS领域所获得的成功,也带动了国内传统IDC向云计算转型的第一波热潮,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IDC厂商推出了大量的云主机、云存储等标准化云服务,来迎合IDC向云计算转型的第一波趋势。 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云主机、云存储等标准化云服务,并不能满足他们高可用性的需求,企业需要与传统IT架构具备同样效率甚至更高效率的云解决方案,来提供高度可靠的服务、合理精简的基础架构、响应迅速的操作模型、定制化的业务流程契合度。而对于以上需求,传统IDC能够解决的问题相对局限,公有云的实用性和匹配性也逐渐降低。传统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第二波转型正是按照企业的需求应运而生。这也是IBM SCE+落地中国的需求基础。 IBM SCE+本土的合作伙伴选择了世纪互联,中国最大的第三方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这个本地化合作伙伴的战略选择,让许多业内人士回忆起另一项合作:2012年11月,微软也选择了世纪互联作为其公有云产品Windows Azure的本地合作伙伴,并于2013年6月联合推出了公众预览版。从传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到公有云平台的运营,再到托管私有云平台的落地,世纪互联一直是数据中心行业自我变革和业务转型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据了解,IBM SCE+的数据中心要求是基于level 3+的数据中心标准,对于空间、电力、制冷、安防、冷热备份的要求都是基于企业级数据中心的标准,这一转型将直接带来数据中心设计规划的变革; 托管私有云IBM SCE+不仅能够提供基于虚机的企业级云服务管理水平,其底层企业级数据中心的标准的服务管理水平(SLA)也远远高于互联网数据中心标准,满足政企客户对于数据中心和云服务的安全、隐私的要求; IBM SCE+与世纪互联的合作,有利于建立基于托管私有云的生态圈和产业链,这也包括托管私有云的底层——企业级数据中心,形成面向高端客户、具备高价值服务能力的托管私有云生态。关于世纪互联世纪互联是中国最大的独立于电信公司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世纪互联为客户提供业界领先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托管及相关服务、管理网络服务、云计算基础架构服务,并通过优质的网络互联服务,帮助企业全面提升其互联网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及速度。客户可以将他们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放在世纪互联的数据中心当中,并利用世纪互联的广泛光纤网络连接到中国互联网的主干网。世纪互联业务覆盖全国超过40个城市,为来自于各个行业的超过2000家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从互联网公司到政府机构,从大型企业到中小企业。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2-23本文作者:陕西分站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2013年SaaS应用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strong>2013中国IT应用技术蓝皮书调查报告再次启动,云计算的SaaS领域再次作为蓝皮书重点调查的领域。SaaS(即“Software-as-a-service”的缩写)的意思是软件即服务,SaaS的中文名称为软营或软件运营。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虽然是21世纪开始兴起的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但是经历过几年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次潮起潮落的起伏。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能够看到目前企业的IT管理者对于SaaS的理解和认识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同时对于云计算的利与弊能够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与此同时,能够通过调查结果看到企业目前在传统跟管理系统逐步完善的总体水平下,看到企业对于云计算尤其是SaaS的应用仍然还是有需求的。随着技术的发展,SaaS应用不在只是单一的应用方式,而是一种更为综合更为直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的途径和诉求。在给企业推荐SaaS产品的同时,应该从企业这些直接需求入手,而非仅针对产品进行推广。 随着3G的深入、4G网络的放开和普及,曾经令人担忧的接入问题,已经得到极大改善;曾经令人担忧的基础设施影响,随着X86架构的提升、ARM等新型技术的应用也已经得到改善,所以SaaS应用的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如何针对用户的需求提供相适应的产品,解决目前用户所顾虑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本次参与调查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调查和面谈等多种形式,共收集到有效数据达400余份,人群覆盖企业CIO、CTO、IT经理、业务部门负责人等,他们代表着企业的需求,对企业的SaaS应用选型有建议权甚至是决策权。 第一篇 前景明朗 理解深入的市场反应 从云计算刚刚提出时的热炒,到今天的大量现实案例,可以说云计算经历了热炒概念的年代后,逐渐成熟起来并成为了企业的IT的新选择。在关于SaaS模式的前景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SaaS模式将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接近6成的受访者表示认可SaaS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有三成多的人认为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总体上看怀着积极的观点的参与者占本次调查的90%。换句话说,此次调查的对象在目前来看属于IT技术乐于探索的那一类,对于新事物愿意去探究的积极分子。在比例上看,看衰和极为消极的人群仅占10%,这是一种客观的现状。不可否认,过去SaaS在一些场景下的不利局面深刻的影响了一些人,在本次调查中也可以看到经过几年摸索,国内企业越来越清楚的发现自身需要哪些SaaS应用,同时哪些SaaS应用是企业所更为迫切的需求。 虽然说目前来看SaaS应用的前景颇为积极,但并不是高枕无忧。安全性的问题、统一标准的问题、平台化运营的问题等等都困扰着他们整个SaaS领域的供应商。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2-26 本文作者:申安安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云的脚步没有放缓 而是在调整中前进,今天提到云似乎并没有像过去那样光彩夺目,似乎移动互联、大数据已经冲淡了云的“浓度”,市场环境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现实并不尽然。至少从“中国安全数据中心战略联盟”(下称“联盟”)成立这一个事件来看,云计算热潮并没有退去,而是在调整中寻找着更加结实的落脚地。 云的问题虽多 但产业提升机遇就在眼前 作为云计算落地的基础,数据中心的建设似乎正在遇到瓶颈。但笔者在与赛迪顾问副总裁孙会峰的交流中,得到一种感觉:对于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似乎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早在2009年左右的数据中心的建设高峰期,对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规模化、高等级的追逐似乎有些过剩的迹象,有悲观的人士怀疑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地产化”将会阻碍云计算的发展。而孙会峰先生也认为过去有些重复建设的嫌疑存在,而且靠数据中心建设拉动当地发展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但最近两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融合,加之近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模式爆发式的增长,对于数据中心的需求又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甚至有些供不应求。确实如此,一般数据中心从建设到投产一般都需要一到三年的过程,所以从需求角度出发,云计算没有停滞而是正在寻找落地的新机遇。 但就数据中心的方面而言,孙会峰认为目前市场有三大强劲的推动力帮助业界的发展: 1. 应用需求自身的增长快速,催生大量对于数据中心的需求; 2. 传统数据中心的改造需求,整合那些零散的无法满足需求的数据中心的需求; 3. 行业化的深度整合和应用的需求,推动市场对数据中心的新需求。 所以从数据中心角度看,云计算仍然是充满大有可为的机遇。新的技术、产品,让未来数据中心的市场普遍看好。 数据中心的“项庄舞剑”?谁又是沛公? 随着用户成熟的程度,大家对于产品的需求肯定是多样化的,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几年里面,随着信息化的深度应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当然这些跨国企业也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因此国内的行业用户也付出了极高的成本,这是一个方面。此外,过去由于信息化应用的水平不太高,加之当时信息化对企业经营或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能力欠佳,造成很多企业只是局部的应用。而今,全面互联网化让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架构在IT之上,系统的弱点、成本、风险等方面都是企业不能承受之殇。 以前如果ERP、 HR这样的系统垮了企业遭受的损失将不会是致命的,而今,与业务紧密整合的业务系统出现问题,绝对是企业难以承受的。也正因为IT与业务整合的越深,对于IT的掌控要求就越高。此时对于安全的考虑会更多,因此孙会峰先生认为国内产品和技术可以有限度的替代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到公共安全领域的行业和部门,会有逐步替换国外品牌的过程。同时,孙会峰也向笔者强调完全市场化的企业或机构肯定是各取所需,需求决定投资的过程。 对于联盟的意义,重要的并不是要 “去谁”。按照孙会峰的说法,有些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那样,当温饱满足以后企业的需求将会转变的更加多样化,而赛迪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希望联盟能够打造一个生态圈,让上下游产业不再单打独斗。如果说过去是因为国产的产品自身有待完善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而今借助这个联盟让更多的企业看到还有很多国产的产品可选。 小结:联盟刚刚成立主推国产化道路漫长 云计算市场虽然很庞大,但是中国特色的IT投资环境让还是让人感到充满了机会和挑战,就像SaaS应用的现状一样。孙会峰认为,面对企业的产品,收到企业规模、业务流程、发展的阶段等等各种因素影响,很难有一款SaaS产品能获得成千上万的用户去拥护,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似乎还是处于摸索阶段。 确实,云计算的发展尤其是数据中心的领域存在很多影响因素,而今天安全数据中心联盟的成立只是一个开始,目前30多家成员企业中虽然不乏提供标准化数据中心建设产品的企业,但是却鲜有颇具特色的用户企业代表。笔者认为,推动国产化建设,必不可少的要有像Facebook这样的定制化数据中心的代表企业,而且未来应该成为联盟的主力成员。因为这些企业是未来数据中心主要的需求方。 当然不同行业有不同的需求,就像金融业对稳定、性能的需求与实验室强调计算能力的需求差异一样,对于不同领域、行业的需求满足,应该是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虽然国产化产品和国际厂商的产品仍然存在一些差距,虽然这些差距正在缩小,但是对于行业的属性的覆盖和深挖国产化仍然还有很多路要走。而联盟要成为未来国产化厂商和用户之间真正的平台,还需要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国产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3-12-31本文作者: 申安安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阿里云推出国内首个社保云系统,1月14日消息,国内首个“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在阿里云平台上诞生。该系统包括浙江省淳安县社会保险、就业、执法、仲裁等几十个政府业务系统,承载着全县45万人的社会保险信息以及超过3000家的参保单位信息,连接全县几十家医院、卫生院、100多家药店以及财政、银行、地税等单位。简单来说,当地居民围绕医保、社保进行的看病、取药等日常生活环节,都将通过该系统来进行交互与结算。 对淳安县的普通居民来说,社保上云后,看病挂号不仅方便而且节省了大量排队等候的时间。记者来到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正在挂号的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来医院刷卡就诊,最大的感受就是比以往快了很多。 以往,当地居民在医生开出药品后,要先去窗口排队缴费,之后还要再次排队进行取药。但应用了新的系统后,居民可以快速通过终端机刷卡结算,然后直接拿药,节省了重复排队等候的时间。 据了解,在使用新的系统之前,储存淳安45万人民医保信息的物理服务器曾出现宕机的现象,这直接导致用户一度无法刷卡就诊和结算,医院接到大量投诉。在系统上云之后,单点故障等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居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看病刷卡结算更快速方便,不会因为人多而出现死机卡壳的现象。 淳安县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徐涌表示,这次通过与阿里云的合作,实现这一新系统的更加优化,安全和平稳,更好的为淳安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 “社保系统是政府部门最为复杂的信息化系统,这一系统的上云,验证了云平台支撑各类政府部门信息化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完全安全的。”华通云数据科技公司副总裁余泽贵表示。据介绍,该系统是由阿里云与华数集团、浙大网新联合共同推进的政府信息化系统在云计算平台上的成功应用案例。 阿里云作为浙江省智慧城市大型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企业之一,承担着基于智慧政务专有云平台与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换而言之,政务云可以说是城市IT架构的一个底座,整合区域内政府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最终为居民提供医疗、交通、教育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捷民生服务,创造智慧城市。除了淳安“社保云”之外,杭州市政务云以及丽水智慧政务都是生长在阿里云平台之上。 阿里云为中国第一大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着几十万家客户的电商网站,ERP,游戏,移动App等各类应用和数据。2013年天猫双11活动产生的1.88亿的订单中,75%的订单都由阿里云平台处理完成。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4-01-15本文作者:阿里云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strong>再下云计算大赌注 IBM彻底拥抱全新世界,</strong>眼下,整个商业世界的格局和秩序早已被互联网的力量改造得面目全非。技术潮流变了,交付方式变了,应用习惯变了,客户需求变了,而且在云的时代里,改变发生得更快,越来越快。现在,IBM正在加快调整它的舞步,并希望能用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拥抱这个新的世界。 12亿美金再下云计算大赌注 舞池里的舞曲变换,蓝色巨人正在加快调整它的舞步。 1月17日,IBM公司宣布计划投入超过12亿美元大规模拓展其全球云的部署。这项投资包括建立旨在为客户带来更大灵活性和透明度的数据中心网络,并让客户更好地在云端管理自己的数据、运行他们的业务以及在云端部署IT运营。 根据IBM的计划,2014年IBM计划从遍布全球五大洲15个国家的40个数据中心提供云服务,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和澳州。这包括IBM将在世界范围内新建的15个数据中心,已建成的12个数据中心以及SoftLayer的13个数据中心。新建的数据中心将分布在中国、华盛顿特区、香港、伦敦、日本、印度、加拿大、墨西哥和达拉斯。根据这项最新的发布,IBM公司计划在所有主要地区和金融中心实现数据中心覆盖,并计划在2015年向中东和非洲扩张。 众所周知,IBM在2013年大举投资20亿美元收购SoftLayer,以扩展现有的高价值云产品组合。而今天的发布是另一大重要步骤,推动IBM云计算在全球的扩张和部署,以帮助客户实现转型。”数据显示,自从2013年收购以来,IBM SoftLayer又增加了2400多个新的客户。 事实上,IBM把SoftLayer定位于IBM全面的云产品组合的基石。SoftLayer基础设施将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安全云计算基础平台, IBM全面的中间件软件和SaaS解决方案的云服务可以在这之上进行交付。SoftLayer的灵活性和全球网络也将有助于更快地开发、部署和交付具备移动、分析、社交解决方案,因为客户正在把云计算用作其IT运营和业务管理的交付平台。 不仅如此,在上周,IBM宣布花费10亿美金投资成立了IBM Watson集团,这是一个新的业务部门,致力于“云交付的认知计算”和大数据创新领域的开发和商业化。其中1亿美元将用于风险投资,以支持IBM新构建的生态圈,这一新生态圈包括在IBM沃森开发者云(IBM Watson Developers Cloud)中的初创企业以及由沃森驱动的新一级认知应用业务。 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 Watson将运行在SoftLayer上。外界认为,这一举措标志着IBM的战略转变。IBM将推动一系列新的软件、服务和应用更快进入市场,这些新的软件、服务和应用能够在海量的大数据环境中进行思考、不断通过自学习得到提升,从而解答复杂问题并获取洞察。 当你自己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节奏,那么为了生存和发展,你必须改变自己的节奏。显然,种种迹象表明,IBM正在加快改变的速度,并希望能用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拥抱新世界——而这个新世界中,云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蓝色巨人彻底拥抱全新世界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业界一直在讨论IBM的未来,很多人认为虽然百年老店IBM拥有一整套经过多年实践的自我革新方法论和路径指南,但比上次郭士纳时代变革艰难的地方在于,上次IBM抓住“服务经济”的机会、由硬件转型到“软件+服务”时,面对的尚是一个行业内问题,而今IBM和其他IT企业面临的,则是整个互联网时代来自行业外部的冲击,还是全方位的,作为多年来的IT行业领袖,大象有可能继续领舞吗? 显然,IBM正在告诉人们一个肯定的答案——我能!实际上,最近一年多来,在技术部署、业务重心、客户关系、企业文化、员工心态等等方面,IBM一直在不断调整应变,同时也在更加快速地将种种要素拼接起来,希望由此重塑IBM面对客户时的形象——别老是那么端着,别走那么多流程和汇报体系,多谈些实际问题少讲些大趋势,除了做大系统设计之外多来点高度灵活性的方案,IBM正在改变过去的“旧形象”。 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起来的传统企业威力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当蓝色巨人IBM在云计算时代觉醒之后,又将给整个业界带来什么,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IBM的规划中,未来四大方向是云计算、社交、移动计算、大数据分析,而云计算则是这四个方向的核心纽带。从2010年将云计算作为重要的转型方向之后,IBM其实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布局相关的云计算业务,一方面实现IBM产品的云化,例如PureSystem、PowerCloud,另一方面加快理解在云端交付软件和服务的体系。在接下来的一年,IBM推出云计算平台SCE+。 紧接着,IBM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云计算基础设施供应商SoftLayer。到今天,IBM前后全部投入22亿美金成立IBM Watson集团以及计划在全球五大洲15个国家的40个数据中心提供云服务,这无疑都是相当大的手笔。 大象要怒吼了。它要告诉世界,尤其告诉以Amazon为代表的互联网的新锐们,想和大象PK云时代市场,没那么容易。IBM即将搭建一个几乎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数据中心网络,紧接着IBM所有的云计算PaaS,SaaS都搭建在这个平台上,包括代表下一代大数据处理的Watson。在现今的这个年代,拥有客户是一切的基础,很显然IBM看透了这一点,用Softlayer抓住客户,借助其强大的无人可以匹敌的企业级云服务,一定会让Amazon这些新入行的新锐慌了手脚。聪明的企业都知道他们到底应该选择Amazon还是IBM。 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财富500强的前25家公司中,有24家依靠IBM的云计算。在2013年的头三个季度,IBM云计算的季度业务增长超过了70%,仅第三季度就达到了10亿美金。没有其他厂商像IBM一样拥有独一无二的行业知识以及无可比拟的云计算能力,这已经帮助全球超过2000家企业成功应用云计算。IBM拥有超过100种SaaS云解决方案,37000名拥有深入行业知识的专家正在帮助客户实现转型,以及覆盖全球的超过25个云计算交付中心网络。自2007年起,IBM已经投资超过80亿美金用于收购以加速云项目。 不仅如此,IBM CEO罗睿兰提出了到2015年IBM云计算收入达到70亿美元的目标,已经吹起了冲锋号。现在,人们依旧相信IBM具备重塑自我的能力:在1990年代初,当该公司亏损数十亿美元,并展开大幅裁员时,他们果断地把业务重点从大型机业务转向了服务器、软件和技术服务,并在郭士纳(Lou Gerstner)和彭明盛(Sam Palmisano)两任CEO的领导下重现繁荣。 我们也期望,IBM在云时代在罗睿兰的带领下能重回业界的领导地位。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4-01-20 本文作者:厂商动态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本文讲的是IBM SCE+:公有云私有云外的第三种选择,自2013年12月18日IBM与世纪互联宣布SCE+进入中国以来,关于SCE+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市场焦急的想为SCE+定性。但无论是从IBM还是世纪互联看来,简单的公有、私有的性质划分,只能解释IT资产归属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的从市场上解决客户对于云计算的需求。 从云计算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企业级云计算的未来不在公有或者私有,而是两者兼顾。大多数客户希望拥有私有云的隐私性、保护力和可靠性,同时拥有公有云的经济性和速度。从这一点上,IBM SCE+是专门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兼具私有云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同时具有公有云灵活扩展性、经济性的云计算服务。它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基于业界ITIL最佳实践的全面服务管理,端到端的系统监控,多级别的备份和恢复,可选择的系统补丁服务等,使得用户在享用云计算业务模式的同时,继续保持企业关键应用的高可用性和可管理性。 “可能与大众提到的云有所区别,SCE+不会直接提云,它是直接切入到企业级的核心应用。在此基础之上,再谈需要配置什么样的计算能力、配置什么样的存储能力,SCE+是提供一套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不像其他的云服务提供商,一上来就说你要多少虚机、多少存储,IBM是从解决方案切入核心应用来带动基础设施的销售,和大众理解的云是不同的。”2014年1月15日,在世纪互联与IBM的公开媒体采访上,世纪互联云集成与合作事业部总经理王鹏,对云计算行业趋势和SCE+作出了如上阐释。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国际数据公司)的定义,云计算分为企业自行管理的私有云、由第三方管理的私有云、资源专属私有云、虚拟私有云、公有云五种类型。未来,云计算不同类型之间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云计算的实现和服务提供模式,最终将不由云计算厂商来决定,而是由客户需求来决定。 然而,另一方面的现实是,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迅猛,但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仍被低价值云计算所充斥和误导着。当前市场上绝大多数云服务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但由于带宽、安全因素等的限制,使得绝大多数企业对采用这样的云服务望而却步,尤其是对企业核心应用向云的迁移更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当前市场白热化云计算的竞争只是局限在模块化商品云市场——低价值云计算。 对于中国云计算市场来说,也正在处于整体市场的升级、企业用户整体观念逐渐成熟的阶段。这也是IBM联合世纪互联将SCE+带入中国市场的初衷。“SCE+是IBM在中国落地的首个高价值云计算解决方案。SCE+是跟全球的SCE+完全同步的,中国企业用户将第一时间享受到全球最高等级的云计算服务。”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云计算技术支持经理温海峰对于SCE+作出总结。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4-01-23本文作者: 陕西分站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逆序排列"法。具体做法是:用2整除十进制整数,可以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再用2去除商,又会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如此进行,直到商为0时为止,然后把先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低位有效位,后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高位有效位,依次排列起来。
例如上题42转为二进制就是101010.
人类算数采用十进制,可能跟人类有十根手指有关。亚里士多德称人类普遍使用十进制,只不过是绝大多数人生来就有10根手指这样一个解剖学事实的结果。实际上,在古代世界独立开发的有文字的记数体系中,除了巴比伦文明的楔形数字为60进制,玛雅数字为20进制外,几乎全部为十进制。只不过,这些十进制记数体系并不是按位的。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由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发现。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主要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开关,用1来表示“开”,0来表示“关”。
-------------------------
0+1=1
1+1=10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