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下分布式Session管理

本文涉及的产品
注册配置 MSE Nacos/ZooKeeper,182元/月
任务调度 XXL-JOB 版免费试用,400 元额度,开发版规格
云原生网关 MSE Higress,422元/月
简介: 本文讲的是微服务架构下分布式Session管理,Session一词直译为“会话”,意指有始有终的一系列动作/消息。

应用架构变迁下的Session管理

本文讲的是微服务架构下分布式Session管理,Session一词直译为“会话”,意指有始有终的一系列动作/消息。Session是Web应用蓬勃发展的产物之一,隐含有“面向连接”和“保持状态”两个含义,同时也指代Web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进行状态保持的解决方案。

Web服务器与客户端基于HTTP协议进行通信,HTTP协议本身是无状态的,即每一次请求之间都相互独立。但是随着Web应用的发展,Web服务器需要按照用户的一系列业务操作向客户端提供某些特定的、按需的内容,这就需要想办法将原本相对独立的HTTP请求进行关联。Session管理正是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把用户的信息与状态保存在Session中,弥补了Web应用中HTTP协议的不足。

Session管理作为Web应用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随着Web应用架构的不断变迁,对Session管理方案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不同应用架构,Session管理方案也有所不同。

1.1 单体架构
单体架构即是指把一个使用了分层架构的Web应用部署在单节点Web服务器上的架构类型。

image

在这种架构中,虽然采用了分层架构,将整个应用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每一层各司其职,让Web应用的各方面能力有所改善。但是因为应用是单体的,所有代码都部署在一个Web服务器上,随着应用的不断迭代,将会变得臃肿不堪,难以进行维护。

单体架构中,Session管理方案是在用户进行登录的时候将Session存放在应用服务器的内存中,由于只有一个应用服务器节点,用户的所有请求都是这个唯一节点进行响应处理,所以能够轻松的达到保持用户状态的目的。

1.2 分布式架构
随着Web应用的迭代开发,应用代码的维护难度成为了单体应用的一大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出现了分布式架构的概念,企业开始使用分布式架构来代替原有的单体架构。

image

在分布式架构中,把原来的单体架构应用,按照不同的功能模块,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应用,分别部署到若干个服务器上。这些服务器上的应用模块,各自提供相应的分布式服务,共同协作,为用户提供服务。

此时的服务器架构中,不再是单一的应用服务器节点,而是有多个服务器节点同时为用户提供服务。单体架构中的Session管理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分布式架构的需要,用户的登录请求是由分布式架构中的一个服务器节点进行响应处理,当用户操作向其他服务器节点发送请求的时候,就会因为接受请求的节点上没有用户Session而导致操作失败,让用户重新登录。

所以,在分布式架构中,必须保证用户在一个服务器节点进行登陆后,不仅该节点需要在内存中保存用户Session,还需要让其他应用服务器节点也能共享到用户Session。分布式架构进行Session共享的常用方案有如下几种。

(1)存放在Cookie中
当用户Session中需要存放的数据很小的时候,可以选择将Session对象存放在浏览器的Cookie中来实现Session共享。该方案实现方便,但是由于Cookie的存储容量不大,所以只适用于Session数据量小的场景。

(2)Session复制
部分Web服务器能够支持Session复制功能,例如Tomcat。用户可以通过修改Web服务器的配置文件,让Web服务器进行Session复制,保持每一个服务器节点的Session数据都能达到一致。

但是这种方案的实现依赖于Web服务器,需要Web服务器有Session复制功能。当Web应用中Session数量较多的时候,每个服务器节点都需要有一部分内存用来存放Session,将会占用大量内存资源。同时大量的Session对象通过网络传输进行复制,不但占用了网络资源,还会因为复制同步出现延迟,导致程序运行错误。

(3)Session粘滞
Session粘滞是通过负载均衡器,将同一用户的请求都分发到固定的一个服务器节点上,让固定服务器进行响应处理,如此一来,只需要这个节点上保存了用户Session,即可保持用户的状态一致性。

但是Session粘滞方案依赖于负载均衡器,而且只能满足水平扩展的集群场景,无法满足进行应用分割后的分布式场景。

1.3微服务架构
Web应用持续发展,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拆分,把过去单体架构的巨石应用切割成了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分布式应用,但随着不断的迭代开发,这些模块应用依然会变成巨石应用,代码维护成本直线上升。

尽管可以再次进行应用拆分,但是随着拆分的应用增多,这些应用的编译、打包、部署和整合也成为了新的难题。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微服务架构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微服务架构即将一个应用拆分成一套小而相互关联的微服务,微服务之间通过暴露出来的API被其他微服务或系统所调用,在运行时,每个微服务实例通常是一个云虚拟机或一个Docker。众多微服务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服务架构应用。

微服务架构中的微服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无状态服务和有状态服务。无状态服务比如应用服务器,它们通常是不保存数据的,方便进行横向扩展;有状态服务需要进行数据存储,比如数据库服务和缓存服务。在Web应用中,Session用来存储用户的状态信息,所以Session管理也是有状态服务器的一种。

在实际情况中,一些企业在对原有应用进行微服务改造,实现应用向云平台迁移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微服务架构,而是一个使用微服务框架的微应用架构。

所谓的微应用架构,是由一个门户应用和多个微应用组成的架构体系。每个微应用都是基于微服务框架的Web应用,拥有自己的Web页面和逻辑代码。门户应用通过Web页面将所有微应用的页面整合到一起,然后展现给用户,为用户提供服务。

因为每一个微应用都具有自己的Web页面,这些Web页面都会通过浏览器客户端展现给用户,整个微应用架构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大型的分布式应用,所以每个微应用都需要有Session对象,同时整个微应用架构中,同一用户的Session数据应该是一致的。

image

与上文所述的分布式架构相比,微服务微应用架构让应用模块划分更精细,每个微应用的大小合适,方便进行维护和管理。通过使用Devops平台,可以让模块的迭代开发和版本更新变得极为便捷。

微服务框架在降低企业应用开发运维成本的同时,也为微应用之间的Session共享带来了挑战,单体应用被拆分成了十几个不同功能的微应用,分布式架构中的Session管理方案已经无法满足于架构需求。那什么样的Session管理方案才是适合微服务架构的呢,这将是后文中需要思考和探讨的。

微服务架构下分布式Session管理

在分布式架构中,Session管理方案是将用户Session存放在Web服务器内存中,然后通过Web服务器的复制能力或者负载均衡器的请求分发能力来实现Session共享。但是在微服务架构的实践中,企业对大型应用进行微服务改造,让应用向云环境迁移,通常会将应用拆分成十几个甚至数十个微应用,如果仍然使用Session复制、粘滞,不但会带来很多的不必要资源开销,还会降低整个企业应用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微服务架构下,对Session的管理应该另辟蹊径,不再将Session对象保存在Web服务器内存中,而是在应用服务器架构中引入独立的中间存储介质,将企业应用中的Session对象进行统一管理。

image

一个好的Session集中管理方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A、中间存储介质的读写速度要快。之前的Session管理方案将Session对象存放在服务器内存中,有着很高的读写速度,进行Session集中管理后将会在Session读写中引入网络传输,速度会有所降低,所以必须保证中间存储介质的读写速度。

B、中间存储介质要保证高可用。进行Session集中管理后,整个企业应用的Session都会存放在中间存储介质中,如果存储介质是不稳定的,那整个企业应用都将不稳定。

C、对Session的使用者来说,Session管理方案应该是透明的,切换成集中管理方案后用户无感知。

D、Session管理方案不该和某一Web服务器耦合,应该适用于所有常规Web服务器。

根据上述标准可以看出,Session集中管理方案的技术选型应该从Session存储介质和管理方案实现两方面考虑。

2.1 Session存储介质
作为Session对象的存储介质,对读写性能要求较高,所以应该择缓存服务器作为Session的存储介质。目前常用的缓存服务器有Memcache和Redis两种,因此笔者对这两种缓存服务器进行了比较。
image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虽然Redis的读写性能稍弱与Memcache,但是Redis支持的数据类型较多,而且支持数据持久化。

除此之外,Memcache使用Slab Allocation机制进行内存管理,其主要思想是按照预先规定的大小,将分配的内存分割成特定长度的块以存储相应长度的Key-Value数据记录,以完全解决内存碎片问题。同时MemCached使用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进行缓存回收,并且Memcached的LRU算法只是针对每个slab类执行,而不是针对整体。

这就意味着,如果所有Session的大小都大致相同,那么他们将会被分成两到三个slab类。所有其他大小差不多的数据也会被放入同一些slab中,将会与Session争用存储空间。一旦slab存满了,即使还有着更大空间的slab,这些存放在已满的slab中的数据还是会被回收,而不是放入更大的slab中。并且在特定slab中,相对而言最老的Session数据将会被Memcached清除,造成用户掉线。

Redis在存储回收策略上要比Memcache更适用于Session管理。Redis3.0版本之后,提供了良好的主从复制和集群能力,能够很好的保障Session数据的高可用。除此之外,Redis还有数据定期失效和订阅通知的能力,可以为Session共享共很多有力的支撑。

2.2 管理方案实现
目前常用的Session集中管理方案有两种,一种是Memcache-Tomcat-Session,另一种是Spring Session。

Memcache-Tomcat-Session是一个基于Memcache和Tomcat实现Session集中管理的开源方案。通过扩展Tomcat的SessionManager,并且在配置文件中替换Tomcat默认的SessionManager来实现Session管理。虽然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是与Tomcat耦合,不适用于其他Web服务器。

Spring Session是Spring提供的一套Session管理方案,通过一个SessionFilter将所有请求进行拦截,然后使用Request包装类来接管Session管理。Spring Session不与Web服务器耦合,能够适用于常规的服务器。同时还提供了统一浏览器多Session等功能。

Spring Session虽然优点颇多,但是实现Session管理功能的代码量也比较大,还需要配合Spring-data-redis使用,学习成本比较大,遇到问题不好维护。

三、微服务架构下分布式Session管理方案

经过上文的分析,在微服务架构中,使用Session集中管理的方式维护微应用的Session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在Session存储介质上,Redis要比Memcache合适,所以使用Redis来集中存放微应用Session更为合适。在Session管理实现方案上,Spring Session的实现思路适用性较高,但是代码量大,学习和维护成本高,所以笔者认为参照Spring Session的思路,自己开发一套轻量级的代码是比较好的选择。

经过设计,微服务架构中的Session集中管理示意图如下。

image

1、参照SpringSession的实现,使用SessionFilter进行请求拦截,然后通过Request包装类接管Web服务器的Session管理。在Request包装类中,重写getSession方法,Session使用方法和过去一样,对使用者透明。

2、基于jedis开发一个分布式缓存SDK模块,用于Session共享模块和Redis中间进行通信,能够增加Session集中管理的可扩展性,如果需要支持其他的缓存服务器,对缓存SDK进行扩展开发即可。

3、搭建Redis集群用于存放微应用Session,以保证Session数据的高可用。Redis集群示意图如下。
image

集群中包含两个Master和两个Slave,两个Master对Session数据进行分片存储,而Slave可用于进行数据备份和读写分离。

总结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微服务架构下分布式Session管理方案进行探索与实践。目前正处于微服务的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手于企业应用的微服务改造,Session管理作为Web应用的基石之一,必然会是企业进行微服务改造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随着应用架构的变迁,过去的Session管理方案,已经不能满足于微服务架构的需求,必须寻求新的可行方案。

微服务架构下,整个应用被分割成了大量的小而相互关联的微服务,Session管理需要另辟蹊径,使用集中管理方案来代替原来将Session存放在Web服务器本地缓存的方案。通过向架构中引入高性能的缓存服务器,将整个微服务架构下的Session进行统一管理。

本文中对目前常用的两个缓存服务器进行了对比,认为使用Redis进行Session的统一存储较为合适。同时文中还对常用的两种Session集中管理实现进行了比较,认为虽然Spring Session的实现方案比较好,但是学习成本较高,不便于维护,所以笔者决定参照Spring Session的实现原理,开发一套轻量级的Session管理方案。通过这套轻量级的Session管理方案,能够很好地实现微服务架构下分布式Session的集中管理,并且对于Session的使用者来说,这套方案是完全透明的。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08-15
本文作者: 敖显奇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EAWorld,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EAWorld。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安全 Java
管理 Spring 微服务中的分布式会话
在微服务架构中,管理分布式会话是确保用户体验一致性和系统可扩展性的关键挑战。本文探讨了在 Spring 框架下实现分布式会话管理的多种方法,包括集中式会话存储和客户端会话存储(如 Cookie),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同时,文章还涵盖了与分布式会话相关的安全考虑,如数据加密、令牌验证、安全 Cookie 政策以及服务间身份验证。此外,文中强调了分布式会话在提升系统可扩展性、增强可用性、实现数据一致性及优化资源利用方面的显著优势。通过合理选择会话管理策略,结合 Spring 提供的强大工具,开发人员可以在保证系统鲁棒性的同时,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
|
2月前
|
监控 Java API
Spring Boot 3.2 结合 Spring Cloud 微服务架构实操指南 现代分布式应用系统构建实战教程
Spring Boot 3.2 + Spring Cloud 2023.0 微服务架构实践摘要 本文基于Spring Boot 3.2.5和Spring Cloud 2023.0.1最新稳定版本,演示现代微服务架构的构建过程。主要内容包括: 技术栈选择:采用Spring Cloud Netflix Eureka 4.1.0作为服务注册中心,Resilience4j 2.1.0替代Hystrix实现熔断机制,配合OpenFeign和Gateway等组件。 核心实操步骤: 搭建Eureka注册中心服务 构建商品
405 3
|
3月前
|
人工智能 Kubernetes 数据可视化
Kubernetes下的分布式采集系统设计与实战:趋势监测失效引发的架构进化
本文回顾了一次关键词监测任务在容器集群中失效的全过程,分析了中转IP复用、调度节奏和异常处理等隐性风险,并提出通过解耦架构、动态IP分发和行为模拟优化采集策略,最终实现稳定高效的数据抓取与分析。
Kubernetes下的分布式采集系统设计与实战:趋势监测失效引发的架构进化
|
12天前
|
Cloud Native Serverless API
微服务架构实战指南:从单体应用到云原生的蜕变之路
🌟蒋星熠Jaxonic,代码为舟的星际旅人。深耕微服务架构,擅以DDD拆分服务、构建高可用通信与治理体系。分享从单体到云原生的实战经验,探索技术演进的无限可能。
微服务架构实战指南:从单体应用到云原生的蜕变之路
|
11天前
|
存储 NoSQL 前端开发
【赵渝强老师】MongoDB的分布式存储架构
MongoDB分片通过将数据分布到多台服务器,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存储与读写。其架构包含路由、配置服务器和分片服务器,支持水平扩展,结合复制集保障高可用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环境。
102 1
|
26天前
|
消息中间件 缓存 监控
中间件架构设计与实践:构建高性能分布式系统的核心基石
摘要 本文系统探讨了中间件技术及其在分布式系统中的核心价值。作者首先定义了中间件作为连接系统组件的"神经网络",强调其在数据传输、系统稳定性和扩展性中的关键作用。随后详细分类了中间件体系,包括通信中间件(如RabbitMQ/Kafka)、数据中间件(如Redis/MyCAT)等类型。文章重点剖析了消息中间件的实现机制,通过Spring Boot代码示例展示了消息生产者的完整实现,涵盖消息ID生成、持久化、批量发送及重试机制等关键技术点。最后,作者指出中间件架构设计对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影响,
|
6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Java
智慧工地源码,Java语言开发,微服务架构,支持分布式和集群部署,多端覆盖
智慧工地是“互联网+建筑工地”的创新模式,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安全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其解决方案涵盖数据大屏、移动APP和PC管理端,采用高性能Java微服务架构,支持分布式与集群部署,结合Redis、消息队列等技术确保系统稳定高效。通过大数据驱动决策、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及AI智能视频监控,消除数据孤岛,提升项目可控性与安全性。智慧工地提供专家级远程管理服务,助力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升级,同时依托可扩展平台、多端应用和丰富设备接口,满足多样化需求,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
220 5
|
4月前
|
监控 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事务难题终结:Seata+DRDS全局事务一致性架构设计
在分布式系统中,CAP定理限制了可用性、一致性与分区容错的三者兼得,尤其在网络分区时需做出取舍。为应对这一挑战,最终一致性方案成为常见选择。以电商订单系统为例,微服务化后,原本的本地事务演变为跨数据库的分布式事务,暴露出全局锁失效、事务边界模糊及协议差异等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 Seata 与 DRDS 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涵盖 AT 模式实践、分片策略优化、典型问题处理、性能调优及高级特性实现,结合实际业务场景提供可落地的技术路径与架构设计原则。通过压测验证,该方案在事务延迟、TPS 及失败率等方面均取得显著优化效果。
268 61
|
5月前
|
监控 Linux 应用服务中间件
Linux多节点多硬盘部署MinIO:分布式MinIO集群部署指南搭建高可用架构实践
通过以上步骤,已成功基于已有的 MinIO 服务,扩展为一个 MinIO 集群。该集群具有高可用性和容错性,适合生产环境使用。如果有任何问题,请检查日志或参考MinIO 官方文档。作者联系方式vx:2743642415。
1510 57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