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rr_社区达人页

暂无个人介绍

暂无精选文章
暂无更多信息
  • 发表了文章 2025-07-09

    在ODPS生态中成长:从实践到思考,再到未来展望

  • 发表了文章 2025-07-03

    探索 ODPS:大数据时代的得力助手

  • 发表了文章 2025-05-13

    通义灵码2.5深度评测:编程智能体与MCP工具的革新体验

  • 发表了文章 2025-04-16

    Bolt.diy 部署与应用全攻略

  • 发表了文章 2025-03-20

    《Dataphin 数据处理之旅:我的亲身体验与感悟》

  • 发表了文章 2025-03-13

    Quick BI评测报告

  • 发表了文章 2025-02-26

    阿里云安全体检功能评测报告

  • 发表了文章 2025-02-14

    AI 剧本生成与动画创作解决方案评测

  • 发表了文章 2025-02-14

    通义灵码 2.0 智能编码功能评测:Deepseek 加持下的 Python 开发体验

  • 发表了文章 2025-02-12

    阿里云《AI 剧本生成与动画创作》解决方案深度评测

  • 发表了文章 2025-02-12

    DeepSeek-R1 体验评测报告:智能推理新高度

  • 发表了文章 2025-02-09

    《AI 剧本生成与动画创作解决方案评测报告》

  • 发表了文章 2025-02-04

    AI 剧本生成与动画创作解决方案体验报告

  • 发表了文章 2025-01-14

    评测报告:AI驱动的操作系统服务套件体验

  • 发表了文章 2025-01-07

    评测报告:阿里云操作系统智能助手OS Copilot体验

  • 发表了文章 2024-12-25

    解决方案评测|多模态数据信息提取

  • 发表了文章 2024-12-25

    多模态数据信息提取解决方案评测报告

  • 发表了文章 2024-12-18

    MaxCompute MaxFrame 产品评测报告

  • 发表了文章 2024-12-16

    解决方案评测:主动式智能导购AI助手构建

  • 发表了文章 2024-12-16

    聊聊DataWorks这个大数据开发治理平台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滑动查看更多
  • 回答了问题 2025-09-04

    如何让 Dify on DMS 助力智能应用开发?

    🌟 打破开发“孤岛”!我用Dify+DMS重构了客服质检流水线 🌟 一、传统开发的三大痛,我太懂了! 以前做客服质检简直是“体力+脑力”双重暴击:① 工具碎片化——数据库、模型训练、业务系统各自为政,导个数据能掉半条命;② 规则僵化——靠关键词匹配抓违规话术,结果“亲这边查询下哦”也被误杀,真正有问题的对话反而漏网;③ 响应滞后——每天上千条录音转文字就要花3小时,更别说分析了! 而Dify直接给我整了个“三合一套餐”:✅ 一站式数据流(从PolarDB直连无需手动导出)、✅ 语义级理解(NLP能看懂“能不能便宜点?”背后的议价意图)、✅ 实时告警弹窗(敏感词/情绪波动秒级推送)。现在同样的工作量,我从“通宵对Excel”变成了“喝着咖啡盯仪表盘”。 二、亲测Dify on DMS:这才是质检该有的样子! 上周用它跑了某电商大促期间的客服记录,真香现场还原👇🎯 高光时刻: 自动标签神器:把“退货运费谁承担”“发货延迟赔偿”这类咨询自动打上【售后纠纷】标签,准确率超90%!再也不用人工逐条听了; 情绪温度计:识别出愤怒对话会标红提示,还附带原因分析(如等待超时/态度冷漠),比单纯听语气更科学; 根因追溯王:发现某个新人客服的回答错误率高达47%,直接定位到他的培训记录缺失环节。 🙈 想敲黑板的建议: 增加行业词库预置:现在我们还得自己上传大量电商术语,如果能像外卖平台那样内置常见行业的高频词汇包就好了; 支持多轮对话追踪:当前版本只看单句回复,要是能分析整个对话脉络(比如客户连续三次追问仍未解决),才能抓住深层服务漏洞; 移动端适配加强:在现场巡检时想用手机查看预警详情,但网页版排版有点混乱,急需官方APP! 三、未来最期待的功能脑洞 ▫️ 质检报告自动生成PPT:现在导出的数据表格还要手动美化,如果能按周/月自动生成带趋势图的分析简报就神了!▫️ 模拟真人陪练模式:让AI扮演难缠的客户考验坐席应变能力,录制对话供复盘;▫️ 跨渠道对比看板:同一问题在不同入口(APP/小程序/电话)的处理差异一目了然,快速定位渠道短板。 用了之后明显感觉团队从“救火队”变成了“侦察兵”,与其被动应付投诉,不如主动挖出隐患。如果后续能开放更多私有化部署选项(特别是金融客户的合规需求),绝对会成为客服中心的标配工具!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9-01

    “数据超人”MCP工具,到底是怎么让数据‘燃’起来的?

    我的MCP实战体验:从纠结SQL到拖拽出图真香! 以前写复杂SQL查数据,光是记各种函数就头大🤯!自从试用了MCP+PolarDB的组合,感觉像开了挂——输入自然语言提问(比如“本月上海地区销售额TOP5客户”),它自动转成SQL还附带执行结果,连表关联都没让我操心!最爽的是直接点击结果字段生成柱状图/折线图,再也不用手动导Excel调格式了。 👉 真香功能实测:1️⃣ 懒人福音模式:语音输入需求→秒变SQL+可视化报表,小白也能玩转数据分析;2️⃣ 智能纠错超贴心:上次我把“WHERE”打成“WERE”,系统立刻标红提示,还给出正确语法参考;3️⃣ 跨库查询无压力:测试时拉取多个分库的销售数据做对比,全程流畅不卡顿。 ⚠️ 想吐槽的小毛病: 复杂嵌套查询偶尔会“思考人生”(响应慢几秒),希望后续能预加载常用模板; 自定义图表样式选择较少,想要更多配色方案! 💡 给开发团队的建议:能不能加个“一键生成PPT报告”功能?每次汇报都要重新排版太费时间啦~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8-12

    Kimi-K2-Instruct 开了挂一般的推理和调用,底层魔法是什么?

    作为一名PHP的老码农,看到 Kimi K2 的 MaaS 方案,我第一反应就是:终于不用再折腾 CUDA、驱动、Python 环境了。 上周五下午,我按页面上的指引,用阿里云百炼的「零门槛 5 分钟」套路,真的只花了 5 分 27 秒就把接口调通了。整个过程就是:登录百炼 → 创建模型服务 → 复制生成的 API Key → 把下面这 20 行 PHP 代码粘进 Postman,回车就拿到结果。 $client = new GuzzleHttp\Client([ 'base_uri' => 'https://dashscope.aliyuncs.com', 'headers' => ['Authorization' => 'Bearer ' . $apiKey] ]); $response = $client->post('/api/v1/services/aigc/text-generation/generation', [ 'json' => [ 'model' => 'kimi-k2-instruct', 'input' => ['messages' => [['role' => 'user', 'content' => '用 PHP 写个快速排序']]] ] ]); echo json_decode($response->getBody(), true)['output']['choices'][0]['message']['content']; 返回的代码居然带注释,变量命名也符合 PSR-12,我当时差点怀疑自己写的。接着我又试了工具调用:让它「列出今天深圳限行尾号」,它在响应里直接返回了一个可调用的函数描述数组——函数名、参数、类型全都有。我照着文档把参数拼成 HTTP 请求发到交通局开放接口,再把结果塞回给 K2,让它用自然语言总结,一条链路 10 秒跑完。这在以前起码得再开一个 Node 服务做编排,现在全部在 PHP 端就能闭环,省了一台服务器。 免费额度有 100 万 token,我折腾了一下午还剩 97 万多,算下来等于白嫖。唯一踩的坑是百炼的返回格式外层多包了一层 data,跟官方示例有点出入,不过 print_r 一下就能对齐。 总结一句:K2 的推理确实快,工具调用给的 JSON Schema 比我自己写的还严谨;对 PHP 程序员来说,MaaS 方案就是「把大象塞进冰箱」的三步法——开冰箱、塞大象、关门。剩下的时间,终于可以安心去和产品经理对线了。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8-01

    如何利用 AI 提升数据库运维效率?

    说实话,DAS Agent就像请了个24小时在线的数据库老中医!它能摸脉诊断异常,开药方也利索——上次帮我揪出隐藏三个月的索引缺失问题,连执行计划截图都附好了,比人工排查快十倍不止。 但老中医也有翻车的时候。有次它把业务高峰的正常延迟误报成故障,吓得我赶紧检查集群。建议以后能学聪明点,结合历史流量曲线来判断是不是真出事。 最实用的是它的「体检报告」功能!把复杂的日志翻译成人话:“这张表扫描次数太多,建议加索引”。不过新手看着满屏专业术语还是会懵,要是能像手机电量提示那样简单明了就更好了。 划重点:涉及删库、改权限这种高危操作,必须让人最后拍板!AI可以建议优化方案,但执行按钮得藏深点,防止手滑悲剧。期待后续能对接企业微信,出问题直接@责任人,现在还得手动发消息太原始啦~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7-21

    ODPS 的下一个15年,大数据将迎来春天还是寒冬?

    十五年前,ODPS像台笨重的老式拖拉机,吭哧吭哧地帮我们犁出第一块数据沃土。如今AI的春风吹得猛烈,这台'老伙计'该升级成智能农机了。 我觉得ODPS完全能成为AI时代的'数据操作系统',但得赶紧装上这几个新零件: 第一,给脑子装个'外挂'。现在AI模型饿起来太疯,光靠蛮力堆算力就像用拖拉机追高铁。ODPS该把大模型掰碎了揉进引擎里,比如让SQL能直接'闻'出数据里的猫腻——'老板,这个用户留存率的数据有腐臭味,建议先查物流环节'。再比如像手机系统自动清理缓存那样,能预判哪些数据该存固态硬盘,哪些该扔冷宫。 第二,做个'数据翻译官'。现在音视频、图片、日志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就像不同国家的方言挤在数据库里。ODPS应该进化成同声传译,比如直接把监控视频转化成'仓库3号货架温度异常'的警报,或者把客服录音转成'用户情绪波动指数'。最好还能像拼积木一样,让表格里的业绩数据和社交媒体的舆情数据自动勾搭成奸。 第三,当个'超级管家'。开发者现在太苦了,既要写SQL又要调模型,像个同时管厨房和客厅的保姆。ODPS该学会'读心术',比如自动把'找出最近爱买零食的胖子'这种碎碎念翻译成精准查询,还能像外卖平台优化路线那样,把数据预处理和模型训练的流程自动安排得明明白白。 第四,开个'数据超市'。现在数据孤岛比淘宝优惠券还难凑齐,ODPS应该当个中间商,既保护各家隐私又能让数据相亲相爱。比如让医院的数据和健身APP的数据偷偷牵线,生出个'亚健康人群运动处方'的增值服务,但保证双方不知道对方底裤颜色。 别担心年纪大改不动,十五岁正是叛逆期,正好把那些陈旧的Hadoop包袱扔了,跟Snowflake、Databricks这些新潮玩家掰手腕。等再过十五年,希望它真能变成数据世界的Android系统——就算不会写代码的老头老太太,也能在上面种出AI的庄稼。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7-02

    聊一聊你眼中的Data Agent,它能帮我们完成什么?

    Data Agent 是结合 AI 技术与数据领域任务能力的智能体,能够自主理解、分析、处理和响应数据任务。与传统程序不同,Data Agent 能主动感知、思考和行动,从而在数据生命周期中提供智能支持。 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发布的 Data Agent for Analytics 产品,正是基于这种趋势,旨在覆盖数据产生、存储、加工、治理与分析的全生命周期。 1. 支撑 Data Agent 的核心技术 自然语言处理(NLP):Data Agent 需要通过自然语言理解用户需求,解析任务指令并生成操作。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数据驱动的学习帮助 Data Agent 识别模式,做出智能预测和决策。深度学习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时尤为重要。 自动化工作流与任务调度:Data Agent 能高效调度不同任务,确保流程自动化并最大化资源利用。 数据治理与质量管理:自动化的数据清洗和规范化功能是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的重要保障。 自我学习与优化:通过自我反馈和增强学习机制,Data Agent 能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不断优化决策,提升性能。 2. 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数据质量问题:数据往往不完整或不一致,这会影响 AI 模型的准确性。解决方案包括数据清洗、标准化和增强数据质量。 数据隐私和合规性: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同时,符合 GDPR 等法规。解决方案包括加密、匿名化和合规框架。 数据整合挑战:跨平台、跨系统的数据整合是常见难题。解决方案包括使用数据湖、中间件和集成平台,确保数据流通。 AI 模型可解释性:深度学习模型难以解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用 LIME 和 SHAP 等技术增加模型透明度。 实时数据处理:处理实时数据时,延迟和流量管理是关键。采用 Apache Kafka、Flink 等流式计算框架,确保高效响应。 3. 对 Data Agent for Analytics 产品的期待 智能数据分析:期待 Data Agent 不仅处理基础任务,还能进行高级分析,如模式识别、异常检测和趋势预测,帮助快速发现业务洞察。 自适应优化:希望 Data Agent 能根据任务和数据量动态调整资源和执行策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多模态数据支持:随着数据形式多样化,Data Agent 应支持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提供全方位的分析能力。 协作能力:期待 Data Agent 能与其他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可视化工具等)无缝协作,形成一个综合解决方案,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 可定制性与交互性:希望产品能够支持自然语言或图形界面,允许非技术人员也能轻松定义任务。同时,提供一定的定制功能,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总的来说,Data Agent for Analytics 产品的发布是数据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一大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数据处理能力。希望它不仅能解决当前数据管理中的挑战,还能为未来的数据驱动决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6-30

    如何让Milvus化身电商平台/社区的“读心超人”,精准击中用户心头好?

    阿里云 Milvus 体验大揭秘:从好奇到惊艳的探索之旅 先说部署,按照官方教程,从注册账号到开通服务,再到创建 Milvus 实例,虽说有个别步骤要等几分钟,但整体还算顺利。让我没料到的是,部署完后,官方直接给提供示例数据和应用模板。我心想:“这还挺贴心!” 上来先试试图搜图,直接上传了一张水果图,点完搜索,瞬间就匹配出了三种相似水果。那一刻,我这心里直犯嘀咕:“这也太快了吧!”再试文搜图,输入 “芒果”,结果同样是精准又迅速。这背后靠的就是 Milvus 把图像、文本这些复杂信息转化成向量,快速找到匹配项。 我越想越激动,这要是用在电商上,用户随便一描述,心仪商品就蹦出来了;放内容社区里,也能帮用户瞬间找到感兴趣的内容。以前做推荐系统时,老因为推荐不精准被用户吐槽,要是早有这技术,那得多省心!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6-09

    一步搞定创意建站,Bolt.diy提供了哪些优势?

    这个Bolt.diy,简直是码农的'偷懒神器',我跟你说几个最戳心窝子的优点: 第一,它真懂PHPer的痛。以前搭个环境得折腾半天,Apache/Nginx配PHP版本,还得搞Composer依赖,现在直接一句'给我个展示猫咪照片的网站',几分钟连前端带后端全出来了。上周我用它3分钟搞了个活动页,要是按老套路,光配环境就得半小时。 第二,自然语言就是YYDS。咱当程序员的最怕跟产品撕需求,现在直接让产品自己说人话。比如老板说'首页要放轮播图,点进去能提交表单',扔给Bolt.diy立马吐出来HTML+JS+PHP后端,比跟UI设计师吵架省心多了。 第三,云端部署是真的香。函数计算FC那个弹性伸缩绝了,上次618大促,我们旧系统差点被流量干趴,要是当初用Bolt.diy搭活动页,根本不用熬夜盯着服务器。而且按需付费,比雇运维小哥便宜多了。 第四,二次开发贼自由。别以为它是封闭的黑盒,生成的代码全都能改。上周接了个政府项目,先用它秒生成基础站,然后偷偷把数据库换成国产的,加了个电子签章接口,甲方还以为我是神仙。 最骚的是啥呢?它把PHPer从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了!以前天天写增删改查的CRUD,现在让AI生成基础代码,咱终于能腾出手琢磨算法优化、架构设计这些高级货。不过话说回来,这玩意儿虽然猛,但核心还是要靠咱的编程底子——毕竟调教AI也得懂点代码不是? 总之,Bolt.diy就像PHP界的瑞士军刀,既能应急又能精细打磨。建议兄弟们赶紧试试,把重复劳动都甩给机器人,咱们喝着咖啡写核心逻辑,这才是程序员该有的范儿!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5-23

    如何可以让 Kubernetes 运维提效90% ?

    唠唠ACK智能托管模式有多香!这玩意儿简直就是给咱这种不想折腾K8s的'懒人'准备的,看完文档我直呼'阿里果然懂打工人'。 最爽的点在于啥?以前搭个Kubernetes集群,光网络配置就能搞崩人。记得有次手动调Calico网络,节点多了之后各种路由漏配,半夜两点对着yaml文件骂娘。现在用ACK智能托管,点几下鼠标自动搞定VPC、Service网段,连安全组规则都给你预设好了,跟装Laravel似的无痛上手。 上个月用它部署Nginx简直离谱。以前得先纠结是用Deployment还是DaemonSet,暴露服务要配NodePort还是Ingress,现在直接选'部署Nginx',输入镜像版本,三秒后就给个域名出来。Pod自动扩缩容、探活头、SSL证书全齐活,这效率比我写Laravel脚手架还快! 运维更是躺平神器。上周集群自动升级K8s版本,愣是没影响业务。节点出故障了像Laravel容器重启服务似的,新机器秒级加入。最绝的是监控面板,流量突增时直接报警带优化建议,比盯着Laravel日志找500错误还直观。 不过咱也有小期待。比如能不能把Php-fpm状态监控集成进去?或者给WordPress容器加个一键数据库同步?再牛的托管也得让业务跑得更顺不是?总体这玩意儿真值得试试,毕竟能省下功夫约妹子,不比熬夜调K8s香?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5-19

    Dify与传统开发工具,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年头搞AI开发,选工具就跟找对象似的——Dify这种低代码平台像相亲认识的姑娘,长得好看上手快,但能不能过一辈子还得看人;传统工具像青梅竹马,知根知底但可能颜值差点。 程序员最懂'效率'二字的含金量。记得上次客户非要两周憋个AI客服系统,用Dify拖拽两下接上ChatGLM,三天就把演示版甩过去了。那感觉就像开外挂,什么模型训练、API对接全给你包圆了。不过一到细活儿就抓瞎——有次要把医疗数据喂给模型,发现Dify调参界面跟摆弄乐高似的,真想改层神经网络结构?抱歉,得写代码! 传统工具那边是真·老伙计。上周刚用Laravel接了个支付接口,那叫一个丝滑。composer一敲依赖全齐,Artisan命令行咔咔生成脚手架。但要搞AI?兄弟你得自己搭TensorFlow环境,处理各种CUDA版本冲突,分分钟让你怀疑人生。不过话说回来,遇到奇葩需求比如'这个按钮要闪三次红光再变绿',还是得老老实实写JavaScript调CSS动画。 现在最骚的操作是混着用。Dify搭个基础框架,把核心AI功能用它内置的模型搞定,然后该掏代码掏代码。上个月项目就是前半截用Dify可视化设计对话流程,后半截用PHP写数据库操作和接口加密。有点像搭积木拼主体,再用螺丝刀拧紧细节。 说到底,工具没有好坏。紧急项目Dify能保命,复杂需求还得传统工具上场。咱们PHPer的必杀技是'缝合'——看见那个基于Swoole的Dify扩展没?既能用低代码搞AI,又能用协程处理高并发,这才叫左右逢源。别纠结,能用就行!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4-27

    零代码搭建 DeepSeek 版个人知识库,你想试试吗?

    我这看到这个零代码搭建 DeepSeek 版个人知识库,有点小激动。平时写代码写惯了,动不动就要搭环境、写逻辑、调接口,头都大了。这玩意儿直接说“零代码”,简直就是给咱这种不想折腾的人送福利啊! 我试了试,确实牛啊!百炼平台和魔笔搭配着用,拖拖拽拽就能搞出一个智能知识库,连数据库都不用自己建,DeepSeek 模型直接给你处理好了。以前想做个搜索功能,还得写 SQL、调算法,现在倒好,输入问题就直接出答案,跟聊天似的,太省心了! 不过吧,咱作为 PHP 程序员,还是得挑点刺。比如这定制功能,虽然能调调样式、加加字段,但要是能开放点 API,让咱写点代码扩展下功能,那就更完美了。还有这性能,数据一多,偶尔会卡一下,估计是云端资源的事儿,但咱也没法改,只能希望官方能优化优化。 总的来说,这工具对咱这种懒人(啊不,高效工作者)来说,简直是神器!尤其是对那些不会代码的哥们姐们,分分钟就能搭个自己的知识库,工作效率蹭蹭往上涨。要是能搞个 PHP 接口啥的,那就更亲民了!反正这玩意儿,我肯定推荐给周围的朋友,省时省力,谁用谁知道!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4-22

    MCP Agent是如何加速AI应用或工作流的开发?

    MCP Agent 就像一个超级智能的“工具包”,把 AI 开发的各种复杂事儿都变得简单又高效。 它用统一的“语言”(MCP 协议)让大模型和各种数据、工具能轻松“交流”,不用开发者费劲搞适配,省了好多时间。阿里云百炼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更是厉害,从模型开始到用起来,一条龙搞定,不用在好多软件之间来回切换,方便极了。 而且啊,现在开发智能体就像搭积木,不用写很多代码,小白也能上手,这一下就把做 AI 的门槛降低了。那些繁琐的数据预处理、训练、部署啥的,它都能自动完成,开发者就能专心想怎么把模型做得更好,不用担心杂七杂八的事儿。 资源利用也特别聪明,不会浪费,该快的时候快,不拖后腿。团队合作也容易了,大家用一样的工具和方法,沟通成本低,干活快。要是哪里不满意,还能快速调整优化,试试不同的方案,找到最好的那个。再加上有很多现成的资源和大家一起分享,开发速度就更快了。 总之,MCP Agent 就是让 AI 开发从麻烦事儿变成轻松活儿,效率蹭蹭往上涨。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4-14

    人脸识别“进化”,你最感兴趣的使用场景有哪些?

    我对人脸识别技术在几个场景的应用特别感兴趣,感觉它们真的把技术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智能安防这块,城市安全监控算是一个。以前靠人眼在监控里找可疑的人,那可太费劲了,现在有了人脸识别,瞬间就能锁定目标。火车站、地铁站这些地方人流量大,以前查个嫌疑人就像大海捞针,现在人脸识别系统搭着公安的大数据库,一有匹配的就报警,警察立马就能行动,抓坏人又快又准,城市也更安全了。社区门禁也是,以前刷卡或者输密码,多麻烦,还容易忘,现在是刷脸进门,方便得很,而且陌生人想进来根本没办法,要是有不法分子想混进来,人脸识别系统马上就能发现并发出警报。 在医疗领域也不错。在医院里,患者身份搞错可就麻烦大了。现在人脸识别能用在挂号、看病、住院登记还有用药核对这些地方。遇到急诊,患者说不清话的时候,医生通过人脸识别一下子就能知道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治疗起来心里就有底。而且医疗数据很敏感,人脸识别就像一个守门员,只有授权的人和患者自己能看,这样就不会担心信息泄露了。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4-14

    职场钝感力,是“反抗”还是“妥协”?

    在职场里,我觉得钝感力挺重要的,但它得有个度,不能一味地“反抗”,也不能瞎“妥协”。 先说这同事之间吧,有人说话不咋中听,要是事事都较真儿,非指出来不可,那办公室的氛围可就紧张了。也许人家就是随口一说,或者当时心情不好。这时候有点钝感力,别往心里去,该干啥干啥,既能让自己少生气,也能让关系更融洽。就像有时候他们在那儿唠些没用的八卦,咱就左耳进右耳出,别掺和进去,省得麻烦。 但是呢,这可不是说啥事都忍着。要是涉及到工作的重要事儿,比如说领导提的要求不合理,像让咱走后门、做不该做的事,那绝对不能忍。咱得坚守自己的原则,该争取的就得争取。不过这争取也不是打擂台似的,要会用合适的方法,先肯定领导的想法,再合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困难,拿出事实来讲理。 总之,这职场钝感力就像是一把尺子,得衡量着用。在那些小事上,别太计较,让心情保持舒畅,工作效率也高;可在关键时候,涉及到对错、原则,那就得站出来,既不盲目“反抗”,也不随便“妥协”,这样才能在职场里站稳脚跟,干出成绩来。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4-09

    如何让PB级日志数据也能实现秒级分析?

    作为一名程序员运维,我日常要跟海量日志数据打交道,那数据量动辄就上 PB 级,传统日志系统在这种数据量面前简直不堪重负。像以前,写入性能随着数据量蹭蹭往上涨而直线下降,查个复杂点的查询得好几分钟甚至好几个小时,这谁受得了啊! 但用了 SelectDB 之后,真的给我整了个大惊喜。这玩意儿采用列式存储和 ZSTD 压缩技术,能大幅度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对我们这些搞运维的来说,硬件成本都能省不少。它那个半结构化数据类型 VARIANT 也特灵活,甭管啥格式的日志数据,都能轻松应对,再也不用为数据多样性和复杂性发愁了。 在实际工作中,SelectDB 的高并发写入和亚秒级查询能力让我爽到飞起。业务高峰期的时候,大量日志数据同时涌入,它也能快速处理,完全不会掉链子。而且查询速度那叫一个快,亚秒级响应,复杂查询瞬间就有结果了,不像以前,等个结果等到花儿都谢了。 智能索引和冷热分级存储也特实用。热数据能快速访问,冷数据也能低成本存着,既不影响性能,又能兼顾存储效率。无论是运维监控、业务分析还是安全审计,SelectDB 都能稳稳地提供一站式支持,让我们工作轻松又高效。总之,SelectDB 在日志高效存储与实时分析这块儿,表现那是相当出色,真心推荐给各位同行。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4-08

    与春光共舞,独属于开发者们的春日场景是什么样的?

    作为一名Python程序员,对于春天的到来,我们可以使用turtle库来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用于生成小草的图案。 ```import turtle as tlimport random as rdimport math as mt def write(n, t): print(n) tl.pensize(mt.sqrt(n+1)/10) tl.pencolor(0.3, 0.9, 0.3) tl.right(50 / (n+1)) tl.forward(n/20) def pt(n): d = rd.randint(0, 1) if d: tl.left(15*n/t) tl.forward(10*n/t) tl.backward(10*n/t) tl.right(15*n/t) else: tl.right(15 * n / t) tl.forward(10 * n/t) tl.backward(10 * n/t) tl.left(15 * n / t) if n > 0: pt(n) write(n-1, t) def move(x, y): tl.penup() tl.goto(x,y) tl.pd() def m(n, t, Ysize, angle): Y = Ysize tl.right(50 / (n+1)) tl.pensize(mt.sqrt(n)/5) tl.pencolor(0.1, 0.7, 0.1) tl.forward(25n/t) if( n > 0 ): q1 = 45 n / t q2 = 45 n / t list = tl.position() x1 = list[0] y1 = list[1] angle = angle-50 / (n+1) tl.left(q1) write(Yn, Yn) move(x1, y1) tl.setheading(angle) tl.right(q2) write(Yn, Y*n) move(x1, y1) tl.setheading(angle) #tl.right(180-45 * n / t) m(n-1, t, Ysize, angle) def main(): tl.screensize(canvwidth=1000, canvheight=1000) tl.speed(0) tl.bgcolor(1, 1, 1) tl.left(90) m(15, 15, 2.5, 90) move(-200, 0) tl.setheading(90) m(10, 10, 2, 90) move(200,0) tl.setheading(90) m(20, 20, 3, 90) tl.hideturtle() tl.mainloop() main() ```生成的效果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4-08

    AI陪练 VS 真人教学,你更喜欢哪一个?

    说起AI陪练和真人教育啊,我觉得这俩是绝配!AI那效率,嗖嗖的,想学就学,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它都在那儿,随时陪你练口语,不用预约,不怕害羞,还能立马给你反馈,告诉你哪儿错了,咋改,多方便啊! 可真人教育呢,那是有温度的,老师能懂你心里的小九九,看你情绪不对了,就给你鼓鼓劲,聊聊心事,这可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能比的。而且,遇到那些头疼的复杂问题,老师几句话就能点醒你,让你豁然开朗。 所以,我觉得这俩得结合起来用。比如说,你先让AI陪你练练口语,它给你打个基础,指出些小毛病。然后,再找真人老师一对一辅导,深入探讨那些难题,老师也能根据你的进步调整教学方案。这样,既有了AI的效率,又保留了真人教育的深度,简直是完美搭档嘛! 总之,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咱们得灵活运用手里的资源,让AI和真人老师一起,帮我们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快,也更开心!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3-31

    工作以来,哪件“麻烦事”现在看是你成长的关键?

    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遇到一个看似无法克服的挑战,那就是领导并完成一个跨部门的大型项目。这个项目不仅涉及多个业务领域,而且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压力巨大。我当时感觉非常棘手,甚至一度想要逃避这个任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次经历却成为了我成长最关键的一次历练。 首先,这个项目教会了我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调。由于需要与不同部门的同事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种沟通技巧不仅在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成为了我日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这个项目磨练了我的项目管理能力。从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到监控进度,再到处理突发事件,我逐步掌握了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这些技能让我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最后,这次经历让我看清了自己的潜力。在项目初期,我曾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角色。但随着项目的推进,我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应对压力方面的能力远超自己的预期。这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我继续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感庆幸自己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了挑战。虽然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成长为了一个更优秀的职场人。我相信,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麻烦事”,我都将勇敢地面对,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3-31

    真人配音与AI创作有声读物,如何和谐共存?

    在有声读物领域,真人配音和 AI 创作各有千秋,其实存在平衡点,能让二者和谐共存。 真人配音那可是有着独特魅力的。配音演员能凭借自身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演功底,把作品里的情感细腻地传达给听众。他们可以用语调、节奏和语气的变化,让角色鲜活起来,使听众产生共鸣。比如配一部感人的小说,演员通过声音的颤抖等细节,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悲伤。而且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嗓音和表演风格,不同作品能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不过,真人配音也有短板。人力成本高,从演员薪酬到设备场地租赁,花费不小。制作周期也长,还得协调演员时间,录音质量还可能受演员状态影响。 AI 创作则有自身的优势。它高效便捷,短时间就能生成大量内容,适合时效性强的项目。成本还低,买了软件或服务,使用费用相对少。风格也多样,能根据需求调整。但 AI 在情感表达上比较生硬,缺乏真实感和感染力,在一些艺术性要求高的作品上表现不如真人。 所以,可以这样找平衡。像经典文学作品、诗歌等情感和艺术性要求高的,让真人配音,能把韵味展现出来。而新闻资讯、科普知识这类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用 AI 创作,提高效率。这样,真人配音和 AI 创作就能在有声读物领域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实现和谐共存。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3-27

    你定义的 AI 编码规则是什么?全网寻找通义灵码 Rules {头号玩家}!

    一、为什么需要 Project Rules? 提升代码一致性:通过定义统一的规则文件,确保整个项目的代码风格一致。适配多样化项目需求:可以为不同项目定制专属规则,避免通用规则的局限性,提高灵活性。自动化规则加载:自动加载规则文件,节省时间并提高开发效率。促进项目质量提升:从源头规范代码生成,降低潜在问题,增强项目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团队协作开发:作为团队约定的一部分,确保多人协作时代码风格的统一。二、如何配置 Project Rules?步骤一:进入配置文件编辑页面 打开配置文件后,单击编辑按钮即可进入文件编辑页面。如果文件不存在,将自动创建;如果文件已存在,则直接进入编辑模式。 步骤二:创建或编辑规则文件 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或编辑 .project-rules 文件。根据项目需求添加规则,例如代码风格、命名规范、注释规范等。 示例规则文件内容: 你是一个资深的拥有丰富开发经验的python开发专家,拥有非常良好的编码习惯,请你在编写java代码时务必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1.在每个新增的函数上都附加详细的注释,这些注释除了说明做什么以外,还要说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需要写的很详细,同时在方法的注释上加上author 步骤三:同步规则文件与本地代码工程 项目专属规则文件与本地代码工程同步,只对当前工程生效。如果希望规则仅适用于您个人的本地工程,可以将规则文件添加到工程的 .gitignore 中。 三、配置后的效果 在编辑器中,代码风格将根据定义的规则进行自动格式化。编码助手会根据规则生成符合规范的代码。团队成员在协作时,代码风格保持一致,减少沟通成本。 四、分享经验与截图 提效经验: 定期更新规则:随着项目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完善规则文件,以适应新的需求。团队培训:确保所有团队成员了解和使用相同的规则,避免因个人习惯导致的代码不一致。集成CI/CD:将规则检查集成到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流程中,确保每次提交都符合规范。 通过以上步骤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通义灵码 Project Rules,提升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踩0 评论0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滑动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