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垃圾回收算法有几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JVM提供了多种垃圾回收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标记-清除(Mark-Sweep):该算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统一回收被标记的对象。这种方式简单,但是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的两个过程效率都不高;二是空间问题,标记清除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
复制(Copying):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使得每次都是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时也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实现简单,运行高效。但缺点是内存利用率低。
标记-整理(Mark-Compact):结合了标记-清除和复制算法的优点。首先也是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最后直接清理掉边界以外的内存区域。这种方法避免了标记-清除算法的碎片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复制算法的空间浪费。
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on):基于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一般是新生代和老年代。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回收都有大量对象死去,因此可以选择复制算法;而老年代的对象存活率较高、没有额外空间进行分配担保,一般采用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进行回收。
增量收集(Incremental GC):是针对标记-清除和标记-整理算法的改进,通过将整个GC过程拆分成一系列的小步骤执行,让垃圾回收操作和应用程序交替进行,减少系统的停顿时间。
并行收集(Parallel GC):指多条垃圾收集线程并行工作,但仍采用传统的“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以达到缩短垃圾回收停顿时间的目的。
并发收集(Concurrent GC):在用户程序运行的同时进行垃圾回收操作,如CMS(Concurrent Mark-Sweep)和G1(Garbage First)收集器,目的是减少垃圾回收对应用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每种算法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垃圾回收策略对于提升Java应用程序的性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