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

简介: 设计模式写写停停,有些在项目中用到了,就提前写了,有些没有用到,但是想完整的更新下来,就都写了。这算是我的设计模式系列的倒数第二篇,因此写完之后也会对我的各大平台上的文章进行一个整理归纳。感谢大家支持。

一、认识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很容易理解,意思就是把一个接口包装成另外一个接口。就比如说我的电脑之前一直是一个显示屏,后来觉得不够用,弄了两个。但是另外一个显示屏接过来的时候,接头不能和电脑适配,我就买了个HDMI转换器。通过这个转换器就能接入双屏了。


上面举得这个例子就是适配器模式的一个体现,电器接头的转换是常常举的一个例子。适配器模式常见的有三种:


(1)类适配器模式

(2)对象适配器模式

(3)接口适配器模式


这三种的思想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要适配的内容不一样而已。我们给出这三种方式的类图,然后使用代码去实现一下,体会一下其思想。说一句废话,我一直觉得设计模式就是要记住其思想,在用到的时候能够想到即可。毕竟设计模式不是代码的规范,而是提供一种解决某种场景下代码设计的思路而已。


二、代码实现


1、类适配器模式


(1)类图

v2-ae9c98a7474755fe53ce2323b073a821_1440w.jpg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把一个类包装成另外一个类而已。下面直接看代码:


(2)代码实现

第一步:创建Source(这是一个类)

public class Source {
    //源方法可以输出220V电压
    public int sourceMethod() {
        return 220;
    };
}

第二步:创建Target接口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目标方法:原本输出5V电压
    //现在要输出220V,只能通过适配器
    public void targetMethod();
}

第三步:创建适配器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Source implements Target {
    //这个方法表示想要输出220V电压,但是自己只能输出5V
    @Override
    public void targetMethod() {
        System.out.println("没适配之前:输出5V");
        int result = this.sourceMethod();
        System.out.println("适配之后:输出"+result+"v");
    }
}

第四步:测试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dapter adapter=new Adapter();
        adapter.targetMethod();
    }
}
没适配之前:输出5V
适配之后:输出220v


2、对象适配器模式


(1)类图

v2-1850bdaaea89b6b0a41794557bf6f541_1440w.jpg

这个图和上面很相似,但是区别在于Adapter类中,在里面要创建一个Source类

(2)代码实现

第一步:创建Source(这是一个类)

public class Source {
    //源方法可以输出220V电压
    public int sourceMethod() {
        return 220;
    };
}

第二步:创建Target接口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目标方法:原本输出5V电压
    //现在要输出220V,只能通过适配器
    public void targetMethod();
}

第三步:创建适配器(重点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
    //有一个源
    private Source source;
    //在构造方法中指定
    public Adapter(Source source) {
        super();
        this.source = sour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targetMethod() {
        System.out.println("没适配之前:输出5V");
        int result=this.source.sourceMethod();
        System.out.println("适配之后:输出"+result+"v");
    }
}

第四步:测试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直接在创建适配器的时候指定要适配的源
        Adapter adapter=new Adapter(new Source());
        adapter.targetMethod();
    }
}
没适配之前:输出5V
适配之后:输出220v


3、接口适配器模式


(1)类图

v2-9def7100baa616e9e2ee384ab83e178c_1440w.jpg

我们看到这张图就和之前两张优点区别了。他的核心就是抽象类实现了Target接口。意思是什么呢?就是Target接口提供了大量的方法,但是我们适配的时候不想要适配这么多,只想要适配其中一个或者几种。于是我们可以创建ConcreteClassX或者是ConcreteClassX重写我们想要适配的方法即可。如果不理解看一下源码。


(2)代码实现

第一步:Targer接口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输出5V
    public void output5V();
    //输出10V
    public void output10V();
    //输出220V
    public void output220V();
    //输出360V
    public void output360V();
}

第二步:抽象适配器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utput5V() {
        System.out.println("输出5V");
    }
    @Override
    public void output10V() {   
        System.out.println("输出10V");
    }
    @Override
    public void output220V() {  
        System.out.println("输出220V");
    }
    @Override
    public void output360V() {
        System.out.println("输出360V");   
    }
}

第三步:具体实现类

首先是输出5V的具体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5V extends Adapter{
    //只打算输出5V电压
    @Override
    public void output5V() {
        super.output5V();
    }
}

然后还有可以输出10V和220V的具体实现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10And220 extends Adapter{
    //打算输出10V电压
    @Override
    public void output10V() {
        super.output10V();
    }
    //还想要输出220V电压
    @Override
    public void output220V() {
        super.output220V();
    }
}

第四步:直接测试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dapter adapter1=new Concrete5V();
        adapter1.output5V();
        Adapter adapter2=new Concrete10And220();
        adapter2.output10V();
        adapter2.output220V();
    }
}
输出5V
输出10V
输出220V

以上就是三种不同适配器模式的实现,


三、分析适配器模式


三种适配器模式各有优缺点,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多的使用对象适配器模式,因为其实现了解耦合。把Source和Adapter进行和拆分。当然了,如果你想仅仅进行一个简单的使用也可以使用第一种类适配器模式。


第三种接口适配器模式实现起来感觉比较麻烦一点,代码也显得臃肿一点,但是确实三种方法中我认为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他结合了前面两种的优点,又加入了自己的优势。当有很多个适配接口供你选择的时候,你可以任意选择实现。确实很方便。


关于解耦合这些优缺点的介绍基本上所有的设计模式都有,这里不再赘述了。如有问题还请指正。

相关文章
|
18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开发者
设计模式揭秘:Java世界的七大奇迹
【4月更文挑战第7天】探索Java设计模式:单例、工厂方法、抽象工厂、建造者、原型、适配器和观察者,助你构建健壮、灵活的软件系统。了解这些模式如何提升代码复用、可维护性,以及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如资源管理、接口兼容和事件监听。掌握设计模式,但也需根据实际情况权衡,打造高效、优雅的软件解决方案。
|
19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Java
23种设计模式,享元模式的概念优缺点以及JAVA代码举例
【4月更文挑战第6天】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旨在通过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的重用。这个模式在处理大量对象时非常有用,特别是当这些对象中的许多实例实际上可以共享相同的状态时,从而可以减少内存占用,提高程序效率
35 4
|
19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中间件
23种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的概念优缺点以及JAVA代码举例
【4月更文挑战第6天】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原本由于接口不匹配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适配器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类适配器模式通过继承来实现适配,而对象适配器模式则通过组合来实现
30 4
|
18天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设计模式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Java中的战术与策略
【4月更文挑战第7天】观察者模式是构建可维护、可扩展系统的关键,它在Java中通过`Observable`和`Observer`实现对象间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常用于事件处理、数据绑定和同步。该模式支持事件驱动架构、数据同步和实时系统,但需注意避免循环依赖、控制通知粒度,并关注性能和内存泄漏问题。通过明确角色、使用抽象和管理观察者注册,可最大化其效果。
|
1天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Java
[设计模式Java实现附plantuml源码~行为型]定义算法的框架——模板方法模式
[设计模式Java实现附plantuml源码~行为型]定义算法的框架——模板方法模式
|
1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Script Java
[设计模式Java实现附plantuml源码~行为型] 对象状态及其转换——状态模式
[设计模式Java实现附plantuml源码~行为型] 对象状态及其转换——状态模式
|
1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JavaScript
[设计模式Java实现附plantuml源码~创建型] 多态工厂的实现——工厂方法模式
[设计模式Java实现附plantuml源码~创建型] 多态工厂的实现——工厂方法模式
|
1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Go
[设计模式Java实现附plantuml源码~创建型] 集中式工厂的实现~简单工厂模式
[设计模式Java实现附plantuml源码~创建型] 集中式工厂的实现~简单工厂模式
|
1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前端开发
Java从入门到精通:2.2.1学习Java Web开发,了解Servlet和JSP技术,掌握MVC设计模式
Java从入门到精通:2.2.1学习Java Web开发,了解Servlet和JSP技术,掌握MVC设计模式
|
1天前
|
设计模式 Go
[设计模式 Go实现] 结构型~适配器模式
[设计模式 Go实现] 结构型~适配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