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先简单聊聊JavaScript与此主题有关的其它内容,加深读者对内容的吸收与理解
解释性语言
脚本语言是为了缩短传统的编写-编译-链接-运行(edit-compile-link-run)过程而创建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脚本语言编写的代码通常是逐行解释执行而非编译(c/c++,java),所以通常又叫做解释性语言
所以javascript
与python
,shell
一样,也是一门优秀的解释性语言
制约解释性语言的性能瓶颈之一就是解释器,好在javascript
有著名的V8(Android,Chrome)与JSCore(IOS,Safari)等优秀的解释器引擎,js得以大范围推广,它们是必不可少的功臣
单线程模型
javascript
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单线程,即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
为什么是单线程?
作为浏览器脚本语言,javascript
的主要用途是与用户互动,以及操作DOM,这决定了它只能是单线程,否则会带来很复杂的同步问题
例如:假定javascript
同时有两个线程,一个线程在某个DOM节点上添加内容,另一个线程删除了这个节点,这时浏览器不知道应该以哪个线程为准?
所以,为了避免复杂性,从一诞生,javascript
就是单线程的
单线程的优势
- 不会出现因线程之间争夺资源导致的死锁现象
- 所有代码都是同步执行的
- 没有线程切换的资源开销
单线程的缺点
- 单线程就意味着,所有任务需要排队,前一个任务结束,才会执行后一个任务。如果前一个任务耗时很长,后一个任务就不得不一直等着
任务队列
浏览器中存在有很多耗时的任务的场景,网路请求(ajax),监听事件的传递,定时器等等
javascript
语言的设计者意识到,这时主线程完全可以不管IO设备,挂起处于等待中的任务,先运行排在后面的任务。等到IO设备返回了结果,再回过头,把挂起的任务继续执行下去
于是对所有任务进行了划分,分为 同步任务 与 异步任务
同步任务
在主线程上排队执行的任务,只有前一个任务执行完毕,才能执行后一个任务
即顺序执行
异步任务
不进入主线程、而进入任务队列的任务
只有当任务队列通知主线程,某个异步任务可以执行了的时候,该任务才会进入主线程执行
当解释器引擎遇到异步任务时,会将其挂起,在时机成熟时,将其回调函数放入到任务队列中
打个比方,就像炒菜一样,锅里的东西一直在翻炒着(主线程),各种调料(不同的异步任务)只会在需要的时候被加入锅里,然后完成其使命
关于引擎的构成可参阅浏览器专题系列 - 浏览器内核
异步机制
- 所有同步任务都在主线程上执行,形成一个执行栈
- 主线程之外,还存在一个任务队列,只要异步任务有了运行结果,就在"任务队列"之中放置一个事件
- 一旦执行栈中的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毕,系统就会读取"任务队列",看看里面有哪些事件。哪些对应的异步任务,于是结束等待状态,进入执行栈,开始执行
只要主线程空了,就会去读取"任务队列",这就是javascript
的运行机制。主线程不断重复上面的第3步
事件与回调
"任务队列"是一个事件的队列,IO设备(鼠标,键盘等)完成一项任务,就在"任务队列"中添加一个事件,表示相关的异步任务可以进入"执行栈"了。主线程读取"任务队列",就是读取里面有哪些事件
只要指定过回调函数,这些事件(鼠标点击,键盘按键,页面滚动等)发生时就会进入"任务队列",等待主线程读取
所谓"回调函数",就是那些会被主线程挂起来的代码。异步任务必须指定回调函数,当主线程开始执行异步任务,就是执行对应的回调函数
队列有先进先出的特性,主线程会优先读取任务队列最前面的事件
主线程的读取过程基本上是自动的,只要”执行栈“一清空,"任务队列"上第1位的事件就会自动进入主线程
针对于定时器事件,主线程会先检查一下执行时间,只有到了规定的时间,才能返回给主线程,即到了一定时间后才把事件对应的回调函数放入执行栈中
Event loop
什么是Event Loop
也就是通常说的事件循环
Event Loop是一个执行模型,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实现
js的事件循环负责执行代码、收集和处理事件以及执行队列中的子任务,与其它语言的模型截然不同
js的事件循环模型与许多其他语言相比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性是,它永不阻塞,处理 I/O 通常通过事件和回调来执行
因此当一个应用正等待一个 AJAX 请求返回时,它仍然可以处理其它事情,如用户输入,鼠标点击/滚动等
什么是执行栈
执行栈可以认为是一个存储函数调用的栈结构
,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
js开始执行代码的时候会首先创建一个main
函数,然后根据执行的代码,根据先进后出的原则,后执行的函数先弹出栈
这里有一个可视化执行栈的在线工具 -> Loupe
示例
function a(v){ return v*4 } function b(v){ return a(v*3) } console.log(b(2))
进栈顺序
1. main() 2. console.log(b(2)) 3. b(2) 4. a(6)
出栈顺序
1. a(6) // 24 2. b(2) // 24 3. console.log(b(2)) // 24 4. main()
使用递归的时候,因为栈可存放的函数是有限制的,一旦存放了过多的函数且没有得到释放的话,就会出现爆栈(如下图所示)
浏览器中的 Event Loop
通过上面的阐述,大概也是知道了js是如何执行的,了解了如何以单线程同步执行的方式处理异步任务的机制,下面开始详细描述一下执行的过程
执行 js 代码的时候其实就是往执行栈中放入函数/回调函数,当遇到异步的代码时,会被挂起并在需要执行的时候加入到 任务队列(有多种)中,一旦执行栈为空,时间循环机制 就会从 任务队列中拿出需要执行的代码并放入执行栈中执行
所以本质上来说 js 中的异步依旧还是同步的行为
任务源
不同任务源会被分到不同的任务队列中
微任务
微任务(microtask):jobs
- promise
- MutationObserver
- ...
宏任务
宏任务(macrotask):tasks
- script
- xhr
- setTimeout
- setInterval
- requestAnimationFrame
- I/O
- UI rendering
- ...
Event Loop执行顺序
这里先抛出浏览器中js的事件循环的不同任务的执行顺序
在事件循环中,每进行一次循环操作称为 tick
- 执行所有的同步代码
- 执行完所有同步代码后,执行栈为空,查询是否有异步任务需要执行
- 执行
微任务
,如果在执行 微任务 的过程中,又产生了 微任务,那么会加入到 微任务的队列 的末尾,也会在这个周期被调用执行 - 执行完所有微任务后,如有必要会渲染页面:
- 判断document是否需要更新
- 大部分显示设备还是 60Hz 的刷新率,所以 16.6ms 才会更新一次渲染
- 判断是否有 resize 或者 scroll 事件,有的话会去触发事件
- 所以 resize 和 scroll 事件也是至少 16.6ms 才会触发一次,即自带节流功能。
- 判断是否触发了 media query(媒体查询)
- 更新动画并且发送事件
- 判断是否有全屏操作事件
- 执行 requestAnimationFrame 回调
- 执行 IntersectionObserver 回调,该方法用于判断元素是否可见,可以用于懒加载上
- 更新界面
- 开始下一轮 Event Loop ,从宏任务中取出一个执行,再然后微任务...
小结归纳
- 宏任务一次只从宏任务队列中取一个任务执行,执行完后就去执行微任务队列中的任务
- 微任务队列中所有的任务都会被依次取出来执行,直到微任务队列为空;
- 执行UI rendering,它的时间节点是在执行完所有的微任务之后,下一个宏任务之前
- 定时器不是绝对准确的
- SetTimeout/SetInterval只是在指定时间后将其回调函数放入到宏任务队列中
示例
下面通过一个示例来阐述一下代码的执行顺序
console.log('script start') async function async1() {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 async function async2() { console.log('async2 end') } async1()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 resolve() })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2') }) console.log('script end')
- 执行同步代码 输出
script start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 执行async1中的同步代码输出
async2 end
- async1()
- async2()
- 因为函数有async标志,所以返回的是Promise,我们记为P1
- console.log('async2 end')
- await
- await为让出线程的标志,即执行await async2()后就回到 async1外部
- 而await 就是 generator 加上 Promise 的语法糖,且内部实现了自动执行 generator,所以这里又套上了一层Promise,我们记为P2,其包裹着P1
- 遇到异步任务定时器,我们先给它挂起,记为 S1
- 执行new Promise 的构造函数,输出
Promise
- console.log('Promise')
- resolve()
- 生成新的微任务记为 P3
- 执行同步代码输出
script end
- 此时所有的同步代码执行完成,微任务与宏任务队列情况分别是
- 微任务:[P2,P3]
- 宏任务:[S1]
- 执行所有的微任务
- 取出P2执行,产生新的微任务 P1加入到队列中 [P3,P1]
- 取出P3执行, 打印输出
promise1
,产生新的微任务 P4 加入队列中 [P1,P4] - 取出P1执行, 无输出,产生新的微任务 P5 加入队列中 [P4,P5]
- 取出P4执行, 输出
promise2
,无新的任务产生 [P5] - 取出P5执行, 输出
async1 end
,无新的任务产生 []
低版本浏览器的结果为
// script start --> async2 end --> Promise --> script end --> promise1 --> promise2 // async1 end --> setTimeout
因为 await 后面跟着 Promise 的话,async1 end
需要等待3个 microtick 才能执行到
async1 其等价的v8优化前的旧版代码为
function async1(){ new Promise((resolve)=>{ const p = new Promise(res=>res(async2())) p.then(()=>{ console.log('async1 end') resolve() }) }) }
新版浏览器的结果为
// script start --> async2 end --> Promise --> script end --> async1 end // promise1 --> promise2 --> setTimeout
在本例中上述的 P2包裹P1 合并成了一个,即await后面如果是Promise将不会再进行一次Promise包装
async1 其等价的v8优化后的代码为
function async1(){ new Promise((resolve)=>{ const p = Promise.resolve(async2()) p.then(()=>{ console.log('async1 end') resolve() }) }) }
小结
- 在新版浏览器中,await promiseFun,3个 microtick 被优化为了 2个 microtick
- new Promise 替换为了 Promise.resolve
- Promise.resolve的参数如果是Promise则直接返回这个Promise
补充
问题追溯可查看
自测
自测试1
console.log(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2);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3) });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4) resolve(5)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6); }) console.log(7)
点击查看答案
输出结果
// 1 4 7 5 2 3
自测2
console.log(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2);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3) });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4) resolve(5)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6) }).then(() => { console.log(7) setTimeout(() => { console.log(8) }, 0);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9); }) console.log(10);
点击查看答案
输出结果
// 1 4 10 5 6 7 2 3 9 8
参考
原文首发于个人博客,专题系列会整理多篇,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有错误,还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