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V 面临云原生的多重挑战
对一个行业 ISV 而言,主要任务是培养业务专家,从行业业务的角度来熟悉流程;同时对以往的解决方案进行整理,使输出的解决方案本身具有相对通用性。专注客户业务是 ISV 的核心要务,然而,数字化时代的应用现代化诉求,使得 ISV 基于过去标准构建的 IT 开发、交付、运维和运营体系,在“敏态 IT”的面前变得疲于应对、捉襟见肘。
这就需要一些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技术体系来帮助 ISV 解决“敏态 IT”问题,这个解决方法就是云原生。基于云原生技术打造的现代化应用是一种弹性的、支持多云的微服务架构,由虚拟机、容器和无服务协调发布组成。它既能快速响应变化,又能快速交付使用,可以快速扩容,同时也能对故障进行容错,系统功能组件解耦也成为必须,微服务架构、DevOps、CI/CD 等技术和理念成为基础。
快,是云原生现代化应用优势的最核心关键词。它拥有更高频次的代码部署,能够将频次从周级压缩到天甚至分钟级、秒级;还有更快的提交、部署和生产的周期,以及更短的 bug 和补丁修复时长;同时,它还通过更高效的自动化运维工具解放运维人员的双手,更能实现秒级的维护操作。
无论是对于客户还是对于 ISV 来说,云原生现代化应用都是未来前进的方向。然而,“快”对于云原生现代化应用来说,从某些角度来看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在收获效率“快”的收益的同时,也使得 ISV 和企业面临着云原生技术栈变化快、架构复杂、组件繁多等挑战,尤其快速变化的技术栈还使得各种组件不断被替代。
此外,相对来说国内 ISV 除了少部分的头部代表,大部分开发规模不够大,也受到地域的制约。在开发水平上,国内很多 ISV 一般是方案到方案的运作方式,连续性比较差,无法进行技术的积累。这也意味着最核心的业务已经让很多 ISV 分身乏术,很难再抽出精力去研究现代化应用底层的云原生框架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