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历基本模块
一份简历的基本模块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其中黄色代表必选项,黑色代表加分项,灰色代表可选项:
- 基本信息:传达个人的基本信息,与企业 HR 或面试官建立联系渠道。除了基本的姓名、手机、邮箱等,求职意向也非常重要。年龄、居住地和求职照可酌情提供,其中求职照应尽量专业。
- 教育背景:教育背景是应届生比较重要的模块,主要用于传达自己的教育水平、专业背景,也能够间接表达应聘者与岗位的适配度,以及潜力、天赋和学习能力。如果在校期间绩点优秀,建议列出绩点和排名;也可以针对应聘岗位列出比较优秀的相关课程成绩;国内外知名实验室履历或师从著名导师,亦是很重要的加分项。
- 工作/实习经历:主要用于体现求职者的实践经验、工作经验以及岗位匹配度。需要列出实习/工作的公司、岗位以及工作内容和成果,所列内容尽量与求职岗位匹配,无关经历则无须填写。
- 科研/项目经历:主要用于体现求职者的专业能力,比如科研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与岗位的匹配度,内容可包括发表的论文、取得的专利、参加的比赛以及参与的业务项目等。
- 荣誉/获奖经历:主要用于体现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如奖学金、荣誉称号、学科竞赛、学术竞赛、创业竞赛、编程竞赛等。
- 组织/社团经历:主要用于体现领导能力、沟通力和实践能力,内容包括参与的学生组织或社团、担任的职位、工作内容以及成果。
- 个人评价:除上述内容外,其他有利于应聘的信息,比如技能证书、技能等级等。
二、简历基本原则
简历的作用是帮助面试官快速获取应聘者相关信息,制作简历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制作简历的关键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 尽量按照时间顺序或主次顺序有逻辑地排列,避免将过多个人信息堆砌至简历中。
- 内容重于模板,信息清晰、准确,使用量化方式描述最佳。
- 无工作经历的应届生,可着重突出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比如科研成果、项目比赛,或能够反映个人能力的社团组织活动。
- 项目经历的描述需要遵循STAR 法则。
- 简历内容应与求职岗位相匹配,有针对性地突出相关重点内容,不建议用一份简历海投所有不同岗位。
- 可适当包装,但不要过度描述,不可夸大其词,比如是负责还是参与?精通还是掌握?
三、常见的布局逻辑
较为常见的布局逻辑一般如上图两种,图中箭头表示面试官目光/注意力的移动趋势。
左侧布局为从上到下的线性逻辑,从上到下的信息量逐渐下降。因此建议越重点的信息越靠前,比如基本信息、教育背景。
右侧双栏布局的重要性一般为从左到右,再从上到下。因此建议左侧从上到下分别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右侧从上到下分别为工作/实习经历、科研/项目经历、组织/社团经历。
四、教育背景
个人信息中,如果科研/工作成果颇丰,无法在简历内完全展示,则可在简历中附上个人主页信息,使得面试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教育背景一般建议由近及远,比如先写博士学习经历,再写研究生学习经历,需要列出年份、学校、专业以及擅长的专业方向,方便面试官更准确地判断应聘者与岗位的匹配程度。此外,如果绩点优异,排名靠前,将其列出可成为很好的加分项;否则,可不展示此方面信息。与此同时,如若整体成绩普通,但与应聘岗位对口的某专业成绩突出,也可在简历中列出作为加分项。
总而言之,尽可能挑选亮点进行展示,其他方面可适当地予以隐藏。
五、如何描述一个项目:STAR 法则
STAR 即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
- Situation:项目发生的背景。
- Task :项目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 Action:采取何种方案完成了任务。
- Result:使用量化方式,通过数字、数据描述最终取得的结果。
如何判定是否很好地描述了项目?主要有以下三点依据:
- 应描述实际行为,而非个人观点。
- 应描述自己的行为,而非他人的行为。
- 应描述具体事件,而非概括总结。
上图为一个项目描述的优秀案例。描述精炼、表达精确,简单通过3点即完成了全面描述。按照 STAR 模型拆解,其中 S 为:模型很大,难以部署;T 为:需要对模型进行量化加速;A 为:通过XXX算法来量化 scale,使用XXXX;R 为:加速4倍(量化描述),精度无损。在进行 Action 描述时,建议以动词开头,比如使用、选择、采用等。
总之,项目描述要避免文字过多、内容宽泛、表达累赘,要尽量精准,尽量分点陈列,不同的逻辑内容用不同的点予以区分,也可重点突出与岗位相关的技能。
此外,简历内应只描述自己的贡献,如若将他人贡献归为己用,很可能会在面试官的追问下暴露问题,适得其反。
除了描述项目,STAR 法则同样适用于实习经历、科研项目、社团组织活动等。
六、简历要向 JD 对齐
写简历时,可以针对岗位描述的重点内容来展开,不要用一份简历海投所有岗位。若擅长岗位描述中的某个技能,可尽量全面地描述。此外,如若技术方面的技能不够突出,可适当增加一些主观技能的描述,比如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
七、成果展示
关于论文专利,除了列出论文/专利的题目,还应列出作者排序、成果等级(期刊等级)或影响力、价值等信息,此处应尽量罗列求职者本人在其中贡献较大的论文。此外,若论文发表的期刊等级不高,但后续被证明非常有价值,比如引用量超过多少、代码在 github 获得了多少 star 等,亦是论文价值的佐证。比赛或奖学金也可在此予以展示,需要列出比赛所获成绩、参与身份、贡献比例等。
如上图中,参与 FashionAI 比赛所获名次为41名,初看并非优秀成绩,但以41/2300的形式表达后,即能完全反映成绩水平。
八、常见疑问
1)没有实习经历怎么办?
对于应届生而言,实习经历并非必需。若无实习经历,可重点描述在校期间的科研、项目、比赛等经历,并通过 STAR 法则来体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2)是否需要选择一个漂亮的模板?
模板的作用是帮助整理简历逻辑,不需要刻意追求外观漂亮,而应更注重逻辑清晰和内容充实。此外,如果是设计类岗位,漂亮的模板也许会成为加分项。
3)简历是否越长越好,项目越多越好?
简历内容应紧扣应聘要求,过多与求职岗位无关的项目会导致无法突出重点。通常建议简历控制在一页纸以内,并重点描述与岗位相关的项目。
4)是否要严格按照简历模板制作简历?
不需要,可以根据实际应聘岗位做针对性的调整。不重要或与岗位无关的模块可删除,也可额外增加模板上没有但比较重要、有助于提高竞争力的模块。
5)是否可以将别人的贡献写入简历?
不建议。将不熟悉或没有亲自参与的内容写入简历,容易在面试官的追问下暴露,导致面试官主观上对求职者的印象大打折扣。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此类投机取巧、比较冒险的行为。可以适当包装,但不能将他人成果挪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