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why。
是的,我又发现了一个宝藏,又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给大家。
这个宝藏是一个开源项目,或者叫做一本开源的书。
让我意难平的是,这本写的如此具有学习潜力和指导意义的开源书,目前才 887 个 Star。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我就是第 888 个点 Star 的人,听起来就很有缘分的样子:
先看一下我看了之后整理的思维导图吧:
看不清没关系,文末会给你领取链接的。
看完之后我个人的一个感受是:
关于分布式架构方向,写的很多很全。而且都是笔者一路走过来的经验之谈,浓缩在了文章里面。
对的起首页的这一句口号:构建可靠的大型分布式系统。
谁写的?
那么这个开源书的作者是谁呢?
周志明。
是的,就是你想到的那个写了 JVM 的书的男人。
其实你仔细看周佬写的自我介绍,很有小细节。
程序员、研究员、作者、布道师这四个职业,排在第一的是最没有噱头的“程序员”一职。
而在程序员里面,给自己的描述是:
一名兼职一些管理与研究工作的程序员。
其实关于这个点,我看过周佬的一些公开场合的自我介绍,都是说自己是一个“兼职一些管理工作的程序员”,给自己这样的人设标签。
他在自己写的《程序员之路》一文中解释过这个标签。
他想要透过这个标签表达的是对于一枚程序员,以后是想要发展为一个架构师还是研发管理者,都不要轻易地离开技术领域的一线前沿,离开技术、放弃编码的决定很可能会像你高考之后放下的数学、生物、地理等知识那样,一旦放手,毕生就很难有机会再重新捡起来。
当你放下代码的时间越长,久而久之,你对代码、技术、产品状态与团队研发状态的理解,渐渐的会和团队成员产生了偏差错位,丧失了细节上给予指导的能力,丧失了专业问题上提出接地气解决方案的能力,只能在无法短期难以校验对错的大战略方向提意见。
在会议、流程及团队管理措施上下功夫,在职业经理人式的宣讲与汇报上寻找存在感。
此刻,你便从团队的导师变成了管理者,最终你与团队的关系,从携手并肩奋斗的伙伴,完全演变成只能靠公司制度与管理职位的权力来维系雇佣关系。
我能理解周佬说的现象,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有的朋友走上管理岗位的目标就是不再写代码了,基于当前的市场和行业现状,这样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
只是,有没有那么一点点可能,不要完全抛弃代码。这也需要是你和团队之间的最行之有效的纽带。
就像《代码整洁之道》一书中说的:
软件架构师本身就是最好的程序员,他们会一直编写代码,虽然可能不会像其他程序员输出的代码量那样多,但是只有持续地编程,才能确保他们遇见其他程序员所面对的问题,体会其他程序员心中的感受,因此如果不编程,他们亦将无法胜任软件架构这项工作。
这本《凤凰架构》,周佬自己对它的定位是这样的:
给开发人员整理的关于软件架构方面的技能地图,同时系统的梳理自己的知识,并配备了对应技术方案的演示程序。
真的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
我本来的想法是先带着大家囫囵吞枣的走一圈这一本书,主要起到一个介绍的作用。
但是越写越不得劲的感觉。因为即使我写的这么卖力认真,都没有体现出这本书的价值的千分之一。
你得自己去读,你才知道我没有骗你:
这真的是个宝藏啊!
所以我决定换个思路,告诉大家这里面有什么就行了,其实就是书中的探索起步一小节。
探索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