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专题系列第二十篇,也是最后一篇,解读 v8 排序源码
前言
v8 是 Chrome 的 JavaScript 引擎,其中关于数组的排序完全采用了 JavaScript 实现。
排序采用的算法跟数组的长度有关,当数组长度小于等于 10 时,采用插入排序,大于 10 的时候,采用快速排序。(当然了,这种说法并不严谨)。
我们先来看看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
插入排序
原理
将第一个元素视为有序序列,遍历数组,将之后的元素依次插入这个构建的有序序列中。
图示
插入排序
实现
function insertionSort(arr) { for (var i = 1; i < arr.length; i++) { var element = arr[i]; for (var j = i - 1; j >= 0; j--) { var tmp = arr[j]; var order = tmp - element; if (order > 0) { arr[j + 1] = tmp; } else { break; } } arr[j + 1] = element; } return arr; } var arr = [6, 5, 4, 3, 2, 1]; console.log(insertionSort(arr));复制代码
时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它考察当输入值大小趋近无穷时的情况,一般情况下,算法中基本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是问题规模 n 的某个函数。
最好情况:数组升序排列,时间复杂度为:O(n)
最坏情况:数组降序排列,时间复杂度为:O(n²)
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相同的元素在排序后是否还保持相对的位置。
要注意的是对于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只要举出一个实例,即可说明它的不稳定性;而对于稳定的排序算法,必须对算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稳定的特性。
比如 [3, 3, 1],排序后,还是 [3, 3, 1],但是其实是第二个 3 在 第一个 3 前,那这就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是稳定的算法。
优势
当数组是快要排序好的状态或者问题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插入排序效率更高。这也是为什么 v8 会在数组长度小于等于 10 的时候采用插入排序。
快速排序
原理
- 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基准"
- 小于"基准"的元素,都移到"基准"的左边;大于"基准"的元素,都移到"基准"的右边。
- 对"基准"左边和右边的两个子集,不断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所有子集只剩下一个元素为止。
示例
示例和下面的实现方式来源于阮一峰老师的《快速排序(Quicksort)的Javascript实现》
以数组 [85, 24, 63, 45, 17, 31, 96, 50] 为例:
第一步,选择中间的元素 45 作为"基准"。(基准值可以任意选择,但是选择中间的值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步,按照顺序,将每个元素与"基准"进行比较,形成两个子集,一个"小于45",另一个"大于等于45"。
第三步,对两个子集不断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所有子集只剩下一个元素为止。
实现
var quickSort = function(arr) { if (arr.length <= 1) { return arr; } // 取数组的中间元素作为基准 var pivotIndex = Math.floor(arr.length / 2); var pivot = arr.splice(pivotIndex, 1)[0]; var left = []; var right = []; for (var i = 0; i < arr.length; i++){ if (arr[i] < pivot) { left.push(arr[i]); } else { right.push(arr[i]); } } return quickSort(left).concat([pivot], quickSort(right)); };复制代码
然而这种实现方式需要额外的空间用来储存左右子集,所以还有一种原地(in-place)排序的实现方式。
图示
我们来看看原地排序的实现图示:
快速排序
为了让大家看明白快速排序的原理,我调慢了执行速度。
在这张示意图里,基准的取值规则是取最左边的元素,黄色代表当前的基准,绿色代表小于基准的元素,紫色代表大于基准的元素。
我们会发现,绿色的元素会紧挨在基准的右边,紫色的元素会被移到后面,然后交换基准和绿色的最后一个元素,此时,基准处于正确的位置,即前面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值,后面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值。然后再对前面的和后面的多个元素取基准,做排序。
in-place 实现
function quickSort(arr) { // 交换元素 function swap(arr, a, b) { var temp = arr[a]; arr[a] = arr[b]; arr[b] = temp; } function partition(arr, left, right) { var pivot = arr[left]; var storeIndex = left; for (var i = left + 1; i <= right; i++) { if (arr[i] < pivot) { swap(arr, ++storeIndex, i); } } swap(arr, left, storeIndex); return storeIndex; } function sort(arr, lef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var storeIndex = partition(arr, left, right); sort(arr, left, storeIndex - 1); sort(arr, storeIndex + 1, right); } } sort(arr, 0, arr.length - 1); return arr; } console.log(quickSort(6, 7, 3, 4, 1, 5, 9, 2, 8))复制代码
稳定性
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如果要证明一个排序是不稳定的,你只用举出一个实例就行。
所以我们举一个呗~
就以数组 [1, 2, 3, 3, 4, 5] 为例,因为基准的选择不确定,假如选定了第三个元素(也就是第一个 3) 为基准,所有小于 3 的元素在前面,大于等于 3 的在后面,排序的结果没有问题。可是如果选择了第四个元素(也就是第二个 3 ),小于 3 的在基准前面,大于等于 3 的在基准后面,第一个 3 就会被移动到 第二个 3 后面,所以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
时间复杂度
阮一峰老师的实现中,基准取的是中间元素,而原地排序中基准取最左边的元素。快速排序的关键点就在于基准的选择,选取不同的基准时,会有不同性能表现。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最好为 O(nlogn),可是为什么是 nlogn 呢?来一个并不严谨的证明:
在最佳情况下,每一次都平分整个数组。假设数组有 n 个元素,其递归的深度就为 log2n + 1,时间复杂度为 O(n)[(log2n + 1)],因为时间复杂度考察当输入值大小趋近无穷时的情况,所以会忽略低阶项,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
如果一个程序的运行时间是对数级的,则随着 n 的增大程序会渐渐慢下来。如果底数是 10,lg1000 等于 3,如果 n 为 1000000,lgn 等于 6,仅为之前的两倍。如果底数为 2,log21000 的值约为 10,log21000000 的值约为 19,约为之前的两倍。我们可以发现任意底数的一个对数函数其实都相差一个常数倍而已。所以我们认为 O(logn)已经可以表达所有底数的对数了,所以时间复杂度最后为: O(nlogn)。
而在最差情况下,如果对一个已经排序好的数组,每次选择基准元素时总是选择第一个元素或者最后一个元素,那么每次都会有一个子集是空的,递归的层数将达到 n,最后导致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退化为 O(n²)。
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基准的选择是多么的重要,而 v8 为了提高性能,就对基准的选择做了很多优化。
v8 基准选择
v8 选择基准的原理是从头和尾之外再选择一个元素,然后三个值排序取中间值。
当数组长度大于 10 但是小于 1000 的时候,取中间位置的元素,实现代码为:
// 基准的下标 // >> 1 相当于除以 2 (忽略余数) third_index = from + ((to - from) >> 1);复制代码
当数组长度大于 1000 的时候,每隔 200 ~ 215 个元素取一个值,然后将这些值进行排序,取中间值的下标,实现的代码为:
// 简单处理过 function GetThirdIndex(a, from, to) { var t_array = new Array(); // & 位运算符 var increment = 200 + ((to - from) & 15); var j = 0; from += 1; to -= 1; for (var i = from; i < to; i += increment) { t_array[j] = [i, a[i]]; j++; } // 对随机挑选的这些值进行排序 t_array.sort(function(a, b) { return comparefn(a[1], b[1]); }); // 取中间值的下标 var third_index = t_array[t_array.length >> 1][0]; return third_index; }复制代码
也许你会好奇 200 + ((to - from) & 15)
是什么意思?
&
表示是按位与,对整数操作数逐位执行布尔与操作。只有两个操作数中相对应的位都是 1,结果中的这一位才是 1。
以 15 & 127
为例:
15 二进制为: (0000 1111)
127 二进制为:(1111 1111)
按位与结果为:(0000 1111)= 15
所以 15 & 127
的结果为 15
。
注意 15 的二进制为: 1111
,这就意味着任何和 15 按位与的结果都会小于或者等于 15,这才实现了每隔 200 ~ 215 个元素取一个值。
v8 源码
终于到了看源码的时刻!源码地址为:github.com/v8/v8/blob/…。
function InsertionSort(a, from, to) { for (var i = from + 1; i < to; i++) { var element = a[i]; for (var j = i - 1; j >= from; j--) { var tmp = a[j]; var order = comparefn(tmp, element); if (order > 0) { a[j + 1] = tmp; } else { break; } } a[j + 1] = element; } }; function QuickSort(a, from, to) { var third_index = 0; while (true) { // Insertion sort is faster for short arrays. if (to - from <= 10) { InsertionSort(a, from, to); return; } if (to - from > 1000) { third_index = GetThirdIndex(a, from, to); } else { third_index = from + ((to - from) >> 1); } // Find a pivot as the median of first, last and middle element. var v0 = a[from]; var v1 = a[to - 1]; var v2 = a[third_index]; var c01 = comparefn(v0, v1); if (c01 > 0) { // v1 < v0, so swap them. var tmp = v0; v0 = v1; v1 = tmp; } // v0 <= v1. var c02 = comparefn(v0, v2); if (c02 >= 0) { // v2 <= v0 <= v1. var tmp = v0; v0 = v2; v2 = v1; v1 = tmp; } else { // v0 <= v1 && v0 < v2 var c12 = comparefn(v1, v2); if (c12 > 0) { // v0 <= v2 < v1 var tmp = v1; v1 = v2; v2 = tmp; } } // v0 <= v1 <= v2 a[from] = v0; a[to - 1] = v2; var pivot = v1; var low_end = from + 1; // Upper bound of elements lower than pivot. var high_start = to - 1; // Lower bound of elements greater than pivot. a[third_index] = a[low_end]; a[low_end] = pivot; // From low_end to i are elements equal to pivot. // From i to high_start are elements that haven't been compared yet. partition: for (var i = low_end + 1; i < high_start; i++) { var element = a[i]; var order = comparefn(element, pivot); if (order < 0) { a[i] = a[low_end]; a[low_end] = element; low_end++; } else if (order > 0) { do { high_start--; if (high_start == i) break partition; var top_elem = a[high_start]; order = comparefn(top_elem, pivot); } while (order > 0); a[i] = a[high_start]; a[high_start] = element; if (order < 0) { element = a[i]; a[i] = a[low_end]; a[low_end] = element; low_end++; } } } if (to - high_start < low_end - from) { QuickSort(a, high_start, to); to = low_end; } else { QuickSort(a, from, low_end); from = high_start; } } } var arr = [10, 9, 8, 7, 6, 5, 4, 3, 2, 1, 0]; function comparefn(a, b) { return a - b } QuickSort(arr, 0, arr.length) console.log(arr)复制代码
我们以数组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为例,分析执行的过程。
1.执行 QuickSort 函数 参数 from 值为 0,参数 to 的值 11。
2.10 < to - from < 1000 第三个基准元素的下标为 (0 + 11 >> 1) = 5
,基准值 a[5] 为 5。
3.比较 a[0] a[10] a[5] 的值,然后根据比较结果修改数组,数组此时为 [0, 9, 8, 7, 6, 5, 4, 3, 2, 1, 10]
4.将基准值和数组的第(from + 1)个即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互换,此时数组为 [0, 5, 8, 7, 6, 9, 4, 3, 2, 1, 10],此时在基准值 5 前面的元素肯定是小于 5 的,因为第三步已经做了一次比较。后面的元素是未排序的。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后面的元素中小于 5 的全部移到 5 的前面。
5.然后我们进入 partition 循环,我们依然以这个数组为例,单独抽出来写个 demo 讲一讲
// 假设代码执行到这里,为了方便演示,我们直接设置 low_end 等变量的值 // 可以直接复制到浏览器中查看数组变换效果 var a = [0, 5, 8, 7, 6, 9, 4, 3, 2, 1, 10] var low_end = 1; var high_start = 10; var pivot = 5; console.log('起始数组为', a) partition: for (var i = low_end + 1; i < high_start; i++) { var element = a[i]; console.log('循环当前的元素为:', a[i]) var order = element - pivot; if (order < 0) { a[i] = a[low_end]; a[low_end] = element; low_end++; console.log(a) } else if (order > 0) { do { high_start--; if (high_start == i) break partition; var top_elem = a[high_start]; order = top_elem - pivot; } while (order > 0); a[i] = a[high_start]; a[high_start] = element; console.log(a) if (order < 0) { element = a[i]; a[i] = a[low_end]; a[low_end] = element; low_end++; } console.log(a) } } console.log('最后的结果为', a) console.log(low_end) console.log(high_start)复制代码
6.此时数组为 [0, 5, 8, 7, 6, 9, 4, 3, 2, 1, 10]
,循环从第三个元素开始,a[i] 的值为 8,因为大于基准值 5,即 order > 0,开始执行 do while 循环,do while 循环的目的在于倒序查找元素,找到第一个小于基准值的元素,然后让这个元素跟 a[i] 的位置交换。
第一个小于基准值的元素为 1,然后 1 与 8 交换,数组变成 [0, 5, 1, 7, 6, 9, 4, 3, 2, 8, 10]
。high_start 的值是为了记录倒序查找到哪里了。
7.此时 a[i] 的值变成了 1,然后让 1 跟 基准值 5 交换,数组变成了 [0, 1, 5, 7, 6, 9, 4, 3, 2, 8, 10]
,low_end 的值加 1,low_end 的值是为了记录基准值的所在位置。
8.循环接着执行,遍历第四个元素 7,跟第 6、7 的步骤一致,数组先变成 [0, 1, 5, 2, 6, 9, 4, 3, 7, 8, 10]
,再变成 [0, 1, 2, 5, 6, 9, 4, 3, 7, 8, 10]
9.遍历第五个元素 6,跟第 6、7 的步骤一致,数组先变成 [0, 1, 2, 5, 3, 9, 4, 6, 7, 8, 10]
,再变成 [0, 1, 2, 3, 5, 9, 4, 6, 7, 8, 10]
10.遍历第六个元素 9,跟第 6、7 的步骤一致,数组先变成 [0, 1, 2, 3, 5, 4, 9, 6, 7, 8, 10]
,再变成 [0, 1, 2, 3, 4, 5, 9, 6, 7, 8, 10]
11.在下一次遍历中,因为 i == high_start,意味着正序和倒序的查找终于找到一起了,后面的元素肯定都是大于基准值的,此时退出循环
12.遍历后的结果为 [0, 1, 2, 3, 4, 5, 9, 6, 7, 8, 10]
,在基准值 5 前面的元素都小于 5,后面的元素都大于 5,然后我们分别对两个子集进行 QuickSort
13.此时 low_end 值为 5,high_start 值为 6,to 的值依然是 10,from 的值依然是 0,to - high_start < low_end - from
的结果为 true
,我们对 QuickSort(a, 6, 10),即对后面的元素进行排序,但是注意,在新的 QuickSort 中,因为 from - to 的值小于 10,所以这一次其实是采用了插入排序。所以准确的说,当数组长度大于 10 的时候,v8 采用了快速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混合排序方法。
14.然后 to = low_end
即设置 to 为 5,因为 while(true) 的原因,会再执行一遍,to - from 的值为 5,执行 InsertionSort(a, 0, 5),即对基准值前面的元素执行一次插入排序。
15.因为在 to - from <= 10 的判断中,有 return 语句,所以 while 循环结束。
16.v8 在对数组进行了一次快速排序后,然后对两个子集分别进行了插入排序,最终修改数组为正确排序后的数组。
比较
最后来张示意图感受下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
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
图片来自于 www.toptal.com/developers/…
专题系列
JavaScript专题系列目录地址:github.com/mqyqingfeng…。
JavaScript专题系列预计写二十篇左右,主要研究日常开发中一些功能点的实现,比如防抖、节流、去重、类型判断、拷贝、最值、扁平、柯里、递归、乱序、排序等,特点是研(chao)究(xi) underscore 和 jQuery 的实现方式。
如果有错误或者不严谨的地方,请务必给予指正,十分感谢。如果喜欢或者有所启发,欢迎 star,对作者也是一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