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中**指的是...”——理解文段中某个词语或某个短句
⚠️词句理解题其实是介于中心理解题和细节判断题中间的题型,若只是理解其中的某个词或某个短句的话,其实就是对于文段细节的把握,但是对于细节的把握可能要基于对整个文段理解,所以词句理解题是介于中心理解题和细节判断中间的题型,在最近几年较受出题者的青睐,故大家要注意。
✅解题思路
Step1️⃣ 定位原文
完全准确定位,特别是代词指代题中有多个代词的时候。
⚠️一定要做到完全准确定位。
如果是实词,如:“刻板印象”“传统文化正确打开方式”,都很好定位;
但是如果是代词“这、那”,一定要特别注意,很可能文段中有多个指代词,即指代题中有多个代词的时候。
Step2️⃣ 理解词句
一般名词:重点关注相近语句。
观察是否有表解释说明的标志,如冒号、破折号等。若相近语句无法确定答案,则需通篇理解(特别是待理解词语出现在文段首尾时)
指示代词:重点关注前文语句。
一般情况下,可就近理解。指代词后的语句常作为迷惑选项出现。
⚠️一般名词重点关注相近语句,也就说离这个词语越近的语句,前后的语句可能对于这个词语的解释程度更高,如果掌握了逻辑填空中的解释类对应, 则会更容易理解。
通篇理解时,看到文段“首尾”会觉得非常眼熟,无论是中心理解题中“总-分”“分-总”的结构,开头或结尾对全文进行总起、概括,中间解释说明的部分往往是对前后的解释;亦或是语句填空题,横线出现在中间或末尾, 往往是对整个文段的总起或概括,此时对中间解释说明的部分要多加注意,所以当词句理解出现在文段首尾,通篇理解可能才是良策。
⚠️当指示代词“这、那、它、其”出现时,前文可能有一大堆的语句,然后用“这”概括,如:FAST有三大好处,一是……,二是……,三是……,这一切就意味着我们能够观测宇宙奥秘……,“这一切”就是对前文“一是、二是、三是”概括,故“这、那、它、其”出现时,需重点关注前文语句。
✅练习一下
作为历经 600 年风雨,年客流量 1600 万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故宫也曾在公众面前遭遇尴尬,如今却能华丽转身,在互联网上主打造物之美,兼顾攻略之实。故宫似乎找到了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丰富和再造——故宫已经不再只是那个北京城中轴线上72 万平方米的皇家院子,它在云端,在数字博物馆里,在创意用品中,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从皇家私藏到国家所有,再到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共享,在故宫文物面前,人与物的关系发生了分明的进化,早已不再是“天下至宝,尽归帝王家”,而是更接近共有共享的理念。
根据这段文字,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指的是:
A.密切与公众的联系
B. 拓宽传统文化宣传渠道
C.对传统进行新解读
D.利用网络实现文物共享
【解析】本题较经典。
问“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定位原文。文段论述“故宫似乎找到了……寻常百姓家”中“——”表解释说明,“更”表程度,前面论述有云端、数字博物馆等,强调故宫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故“正确打开方式”是要强调故宫与百姓家(公众)之间的关系,后文“从皇家私藏……共有共享的理念”中“共有共享”指的与公众共有共享,无论前文破折号的解释, 还是尾句的内容均是强调故宫与公众的关系,对应A 项。
很多同学纠结前文论述“在互联网上主打造物之美”与“正确打开方式”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比发现“——”与“正确打开方式”的关系更密切,故锁定A 项。【选 A】
以上为例题的原文,出自《人民时评》,但是出题人将“这个‘正确打开方式’不只是与公众简单互动,而是……变‘粘稠’”这句话删掉了,“粘稠”指的就是选项中密切与公众的联系。
可坏”就“坏”在这句话被删掉了,因为出题人要通过这句话挖坑让大家做题,但是出题人又有善良的一面, 把原文中“再造,”后的逗号,改成了破折号,更加明确突出了解释说明的关系, 故提醒大家在做词句理解题时,一定要重点关注词前后的冒号、破折号等,因为出题人将题眼都放在那里,若是因为不会识别而做错的话就非常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