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06_方法区的概述、内部结构、演变、常量池、运行时常量池、垃圾回收(二)

简介: ③. 方法区的演进细节④. 设置方法区大小⑤. 常量池的理解

③. 方法区的演进细节


①. Jdk 1.6 及之前:有永久代,静态变量、字符串常量池1.6在方法区


②. Jdk 1.7 :有永久代,但已经逐步 " 去永久代 ",字符串常量池、静态变量移除,保存在堆中


③. jdk 1.8 及之后: 无永久代,常量池1.8在元空间。但静态变量、字符串常量池仍在堆中


微信图片_20220106141916.png


④. 为什么要用元空间取代永久代


永久代设置空间大小是很难确定的


(①. 永久代参数设置过小,在某些场景下,如果动态加载的类过多,容易产生Perm区的OOM,


比如某个实际Web工程中,因为功能点比较多,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动态加载很多类,经常出现致命错误


②. 永久代参数设置过大,导致空间浪费


③. 默认情况下,元空间的大小受本地内存限制)


对永久代进行调优是很困难的


(方法区的垃圾收集主要回收两部分:常量池中废弃的常量和不再使用的类型,而不再使用的类或类的加载器回收比较复杂,full gc 的时间长)


⑤. StringTable为什么要调整


jdk7中将StringTable放到了堆空间中。因为永久代的回收效率很低,在full gc的时候才能触发。而full gc是老年代的空间不足、永久代不足才会触发


这就导致StringTable回收效率不高,而我们开发中会有大量的字符串被创建,回收效率低,导致永久代内存不足,放到堆里,能及时回收内存


④. 设置方法区大小


  • ①. jdk7及以前:


  1. -XX:PermSize=100m(默认值是20.75M)
  2. -XX:MaxPermSize=100m(32位机器默认是64M,64位机器模式是82M)
  3. 图解:


微信图片_20220106142014.png


  • ②. jdk1.8及以后


  1. -XX:MetaspaceSize=100m(windows下,默认约等于21M)
  2. -XX:MaxMetaspaceSize=100m(默认是-1,即没有限制)


⑤. 常量池的理解


①. 常量池,可以看做是一张表,虚拟机指令根据这张常量表找到要执行的类名,方法名,参数类型、字面量等信息


Constant pool:
   #1 = Methodref          #7.#23         // java/lang/Object."<init>":()V
   #2 = Methodref          #24.#25        // com/xiaozhi/heap/Order.hello:()V
   #3 = Fieldref           #26.#27        //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4 = Fieldref           #24.#28        // com/xiaozhi/heap/Order.count:I
   #5 = Methodref          #29.#30        //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


②. 一个有效的字节码文件中除了包含类的版本信息、字段、方法以及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包含一项信息那就是常量池表(Constant Poo1 Table),包括各种字面量和对类型域和方法的符号引用。


③. 个 java 源文件中的类、接口,编译后产生一个字节码文件。而 Java 中的字节码需要数据支持,通常这种数据会很大以至于不能直接存到字节码里,换另一种方式,可以存到常量池这个字节码包含了指向常量池的引用。在动态链接的时候会用到运行时常量池


④. 比如如下代码,虽然只有 194 字节,但是里面却使用了 string、System、Printstream 及 Object 等结构。这里代码量其实已经很小了。如果代码多,引用到的结构会更多!


  Public class Simpleclass {
  public void sayhelloo() {
      System.out.Println (hello) }
  }



相关文章
|
5天前
|
缓存 算法 Java
JVM实战—4.JVM垃圾回收器的原理和调优
本文详细探讨了JVM垃圾回收机制,包括新生代ParNew和老年代CMS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与优化方法。内容涵盖ParNew的多线程特性、默认线程数设置及适用场景,CMS的四个阶段(初始标记、并发标记、重新标记、并发清理)及其性能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分配内存区域、调整参数(如-XX:SurvivorRatio、-XX:MaxTenuringThreshold等)来优化垃圾回收。此外,还结合电商大促案例,分析了系统高峰期的内存使用模型,并总结了YGC和FGC的触发条件与优化策略。最后,针对常见问题进行了汇总解答,强调了基于系统运行模型进行JVM参数调优的重要性。
JVM实战—4.JVM垃圾回收器的原理和调优
|
9天前
|
缓存 监控 算法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本文介绍了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多个方面,包括垃圾回收概述、对象存活判断、引用类型介绍、垃圾收集算法、垃圾收集器设计、具体垃圾回收器详情、Stop The World现象、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新生代配置演示、内存泄漏和溢出问题以及JDK提供的相关工具。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
6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算法
JVM实战—3.JVM垃圾回收的算法和全流程
本文详细介绍了JVM内存管理与垃圾回收机制,涵盖以下内容:对象何时被垃圾回收、垃圾回收算法及其优劣、新生代和老年代的垃圾回收算法、Stop the World问题分析、核心流程梳理。
JVM实战—3.JVM垃圾回收的算法和全流程
|
5天前
|
消息中间件 算法 Java
JVM实战—5.G1垃圾回收器的原理和调优
本文详细解析了G1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化方法。首先介绍了G1通过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Region实现分代回收,有效减少停顿时间,并可通过参数设置控制GC停顿时长。接着分析了G1相较于传统GC的优势,如停顿时间可控、大对象不进入老年代等。还探讨了如何合理设置G1参数以优化性能,包括调整新生代与老年代比例、控制GC频率及避免Full GC。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G1在大内存场景和对延迟敏感业务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解答了关于内存碎片、Region划分对性能影响等问题。
|
9天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类型(如程序计数器、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Java堆、方法区和直接内存)及其作用。文中还探讨了各版本内存区域的变化、直接内存的使用、从线程角度分析Java内存区域、堆与栈的区别、对象创建步骤、对象内存布局及访问定位,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常见内存溢出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这些内容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Java内存管理机制,优化应用程序性能并解决潜在的内存问题。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
2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监控
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本文介绍了 Java 应用常见的 CPU & JVM 内存热点原因及优化思路。
662 166
|
7天前
|
消息中间件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本文详细介绍了JVM内存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JVM内存划分原理、对象分配与流转、线上系统JVM内存设置、JVM参数优化、问题汇总。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
4月前
|
缓存 Prometheus 监控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833 1
|
17天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监控
如何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如何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
27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JVM: 内存、类与垃圾
分代收集算法将内存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分别使用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新生代对象使用复制算法,老年代对象使用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
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