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06_方法区的概述、内部结构、演变、常量池、运行时常量池、垃圾回收(一)

简介: ①. 方法区的概述②. 方法区的内部结构

①. 方法区的概述


①. 方法区在JVM启动的时候被创建,并且它的实际的物理内存空间和Java堆区一样都可以是不连续的 | 关闭Jvm就会释放这个区域的内存


②. 方法区时逻辑上是堆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不同虚拟机里头实现是不一样的,最典型的就是永久代(PermGen space)和元空间(Metaspace)


(注意:方法区时一种规范,而永久代和元空间是它的一种实现方式)


③. 方法区的大小决定了系统可以保存多少个类,如果系统定义了太多的类,导致方法区溢出,虚拟机同样会抛出内存溢出错误:(java.lang.OutOfMemoryError:PermGen space、java.lang.OutOfMemoryError:Metaspace)


  1. 加载大量的第三方的jar包


  1. tomcat部署的工程过多(30-50个)


  1. 大量动态的生成反射类


  • ④. 对于HotspotJVM而言,方法区还有一个别名叫非堆(Non-heap),目的就是要和堆分开,方法区可以看成一块独立于Java堆的内存空间


②. 方法区的内部结构


①.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书中对方法区存储内容描述如下:它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型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缓存


微信图片_20220106141622.png


②. 类型信息(对每个加载的类型(类class、接口interface、枚举enum、注解annotation),JVM必 .须在方法区中存储以下类型信息:


这个类型的完整有效名称(全名=包名.类名)


这个类型直接父类的完整有效名(对于interface或是java. lang.Object,都没有父类)


这个类型的修饰符(public, abstract, final的某个子集)


这个类型直接接口的一个有序列表


③. 域信息(成员变量)


JVM必须在方法区中保存类型的所有域的相关信息以及域的声明顺序。


域的相关信息包括:域名称、 域类型、域修饰符(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static, final, volatile, transient的某个子集)


④. 方法信息:JVM必须保存所有方法的以下信息,同域信息一样包括声明顺序

方法名称


方法的返回类型(或void)


方法参数的数量和类型(按顺序)


方法的修饰符(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static, final,synchronized, native , abstract的一个子集)


方法的字节码(bytecodes)、操作数栈、局部变量表及大小( abstract和native 方法除外)


异常表( abstract和native方法除外)


每个异常处理的开始位置、结束位置、代码处理在程序计数器中的偏移地址、被捕获的异常类的常量池索引


⑤. non-final的类变量


(Order.class字节码文件,右键Open in Teminal打开控制台,使用javap -v -p


Order.class > tst.txt 将字节码文件反编译并输出为txt文件,可以看到被声明为static final


的常量number在编译的时候就被赋值了,这不同于没有被final修饰的static变量count是


在类加载的准备阶段被赋值为默认的初始化值,在初始化的时候赋予正确的初始化值


 public static int count;
    descriptor: I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umber;
    descriptor: I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ACC_FINAL
    ConstantValue: int 2


以下代码不会报空指针异常


public class MethodArea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rder order = null;
        order.hello();
        System.out.println(order.count);
    }
}
class Order {
    public static int count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umber = 2;
    public static void 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相关文章
|
14天前
|
缓存 算法 Java
JVM实战—4.JVM垃圾回收器的原理和调优
本文详细探讨了JVM垃圾回收机制,包括新生代ParNew和老年代CMS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与优化方法。内容涵盖ParNew的多线程特性、默认线程数设置及适用场景,CMS的四个阶段(初始标记、并发标记、重新标记、并发清理)及其性能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分配内存区域、调整参数(如-XX:SurvivorRatio、-XX:MaxTenuringThreshold等)来优化垃圾回收。此外,还结合电商大促案例,分析了系统高峰期的内存使用模型,并总结了YGC和FGC的触发条件与优化策略。最后,针对常见问题进行了汇总解答,强调了基于系统运行模型进行JVM参数调优的重要性。
JVM实战—4.JVM垃圾回收器的原理和调优
|
17天前
|
缓存 监控 算法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本文介绍了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多个方面,包括垃圾回收概述、对象存活判断、引用类型介绍、垃圾收集算法、垃圾收集器设计、具体垃圾回收器详情、Stop The World现象、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新生代配置演示、内存泄漏和溢出问题以及JDK提供的相关工具。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
14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算法
JVM实战—3.JVM垃圾回收的算法和全流程
本文详细介绍了JVM内存管理与垃圾回收机制,涵盖以下内容:对象何时被垃圾回收、垃圾回收算法及其优劣、新生代和老年代的垃圾回收算法、Stop the World问题分析、核心流程梳理。
JVM实战—3.JVM垃圾回收的算法和全流程
|
13天前
|
消息中间件 算法 Java
JVM实战—5.G1垃圾回收器的原理和调优
本文详细解析了G1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化方法。首先介绍了G1通过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Region实现分代回收,有效减少停顿时间,并可通过参数设置控制GC停顿时长。接着分析了G1相较于传统GC的优势,如停顿时间可控、大对象不进入老年代等。还探讨了如何合理设置G1参数以优化性能,包括调整新生代与老年代比例、控制GC频率及避免Full GC。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G1在大内存场景和对延迟敏感业务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解答了关于内存碎片、Region划分对性能影响等问题。
|
3月前
|
算法 网络协议 Java
【JVM】——GC垃圾回收机制(图解通俗易懂)
GC垃圾回收,标识出垃圾(计数机制、可达性分析)内存释放机制(标记清除、复制算法、标记整理、分代回收)
|
1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G1原理—4.G1垃圾回收的过程之Young GC
本文详细解析了G1垃圾回收器中YGC(Young Generation Collection)的完整流程,包括并行与串行处理阶段。内容涵盖YGC相关参数设置、YGC与Mixed GC及FGC的关系、新生代垃圾回收的具体步骤(如标记存活对象、复制到Survivor区、动态调整Region数量等),以及并行阶段的多线程操作和串行阶段的关键任务(如处理软引用、整理卡表、重构RSet)。
G1原理—4.G1垃圾回收的过程之Young GC
|
5月前
|
缓存 算法 Java
JVM知识体系学习六:JVM垃圾是什么、GC常用垃圾清除算法、堆内存逻辑分区、栈上分配、对象何时进入老年代、有关老年代新生代的两个问题、常见的垃圾回收器、CMS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JVM)中的垃圾回收机制,包括垃圾的定义、垃圾回收算法、堆内存的逻辑分区、对象的内存分配和回收过程,以及不同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置。
237 4
JVM知识体系学习六:JVM垃圾是什么、GC常用垃圾清除算法、堆内存逻辑分区、栈上分配、对象何时进入老年代、有关老年代新生代的两个问题、常见的垃圾回收器、CMS
|
6月前
|
监控 算法 Java
深入理解Java中的垃圾回收机制在Java编程中,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GC)是一个核心概念,它自动管理内存,帮助开发者避免内存泄漏和溢出问题。本文将探讨Java中的垃圾回收机制,包括其基本原理、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器以及如何调优垃圾回收性能。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读者对Java的垃圾回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中的垃圾回收机制,从基本原理到不同类型垃圾收集器的工作原理,再到实际调优策略。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条理清晰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Java的垃圾回收技术,从而编写出更高效、稳定的Java应用程序。
|
6月前
|
监控 算法 Java
深入理解Java中的垃圾回收机制(GC)
本文将探讨Java的自动内存管理核心——垃圾回收机制。通过详细解析标记-清除算法、复制算法和标记-整理算法等常用垃圾回收算法,以及CMS、G1等常见垃圾回收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Java应用的性能优化和内存管理。同时,探讨分代收集、分区收集等策略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结语部分总结了垃圾回收机制在Java开发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
169 3
|
5月前
|
存储 Java PHP
【JVM】垃圾回收机制(GC)之引用计数和可达性分析
【JVM】垃圾回收机制(GC)之引用计数和可达性分析
1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