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一面:hashCode 和对象的内存地址有什么关系?我懵了。。

简介: 来源:juejin.cn/post/6971946031764209678先看一个最简单的打印

来源:juejin.cn/post/6971946031764209678

先看一个最简单的打印

System.out.println(new Object());

会输出该类的全限定类名和一串字符串:

java.lang.Object@6659c656

@符号后面的是什么?是 hashcode 还是对象的内存地址?还是其他的什么值?

其实@后面的只是对象的 hashcode 值,16进制展示的 hashcode 而已,来验证一下:

Object o = new Object();
int hashcode = o.hashCode();
// 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o);
// hashcode 十六进制
System.out.println(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
// 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hashcode);
// 这个方法,也是获取对象的 hashcode;不过和 Object.hashcode 不同的是,该方法会无视重写的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System.identityHashCode(o));

输出结果:

java.lang.Object@6659c656
6659c656
1717159510
1717159510

那对象的 hashcode 到底是怎么生成的呢?真的就是内存地址吗?


本文内容基于 JAVA 8 HotSpot


hashCode 的生成逻辑

JVM 里生成 hashCode 的逻辑并没有那么简单,它提供了好几种策略,每种策略的生成结果都不同。


来看一下 openjdk 源码里生成 hashCode 的核心方法:

static inline intptr_t get_next_hash(Thread * Self, oop obj) {
  intptr_t value = 0 ;
  if (hashCode == 0) {
     // This form uses an unguarded global Park-Miller RNG,
     // so it's possible for two threads to race and generate the same RNG.
     // On MP system we'll have lots of RW access to a global, so the
     // mechanism induces lots of coherency traffic.
     value = os::random() ;
  } else
  if (hashCode == 1) {
     // This variation has the property of being stable (idempotent)
     // between STW operations.  This can be useful in some of the 1-0
     // synchronization schemes.
     intptr_t addrBits = intptr_t(obj) >> 3 ;
     value = addrBits ^ (addrBits >> 5) ^ GVars.stwRandom ;
  } else
  if (hashCode == 2) {
     value = 1 ;            // for sensitivity testing
  } else
  if (hashCode == 3) {
     value = ++GVars.hcSequence ;
  } else
  if (hashCode == 4) {
     value = intptr_t(obj) ;
  } else {
     // Marsaglia's xor-shift scheme with thread-specific state
     // This is probably the best overall implementation -- we'll
     // likely make this the default in future releases.
     unsigned t = Self->_hashStateX ;
     t ^= (t << 11) ;
     Self->_hashStateX = Self->_hashStateY ;
     Self->_hashStateY = Self->_hashStateZ ;
     Self->_hashStateZ = Self->_hashStateW ;
     unsigned v = Self->_hashStateW ;
     v = (v ^ (v >> 19)) ^ (t ^ (t >> 8)) ;
     Self->_hashStateW = v ;
     value = v ;
  }
  value &= markOopDesc::hash_mask;
  if (value == 0) value = 0xBAD ;
  assert (value != markOopDesc::no_hash, "invariant") ;
  TEVENT (hashCode: GENERATE) ;
  return value;
}

从源码里可以发现,生成策略是由一个 hashCode 的全局变量控制的,默认为5;而这个变量的定义在另一个头文件里:

product(intx, hashCode, 5,                                            
         "(Unstable) select hashCode generation algorithm" ) 

源码里很清楚了……(非稳定)选择 hashCode 生成的算法,而且这里的定义,是可以由 jvm 启动参数来控制的,先来确认下默认值:

java -XX:+PrintFlagsFinal -version | grep hashCode
intx hashCode                                  = 5                                   {product}
openjdk version "1.8.0_282"
OpenJDK Runtime Environment (AdoptOpenJDK)(build 1.8.0_282-b08)
OpenJDK 64-Bit Server VM (AdoptOpenJDK)(build 25.282-b08, mixed mode)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 jvm 的启动参数来配置不同的 hashcode 生成算法,测试不同算法下的生成结果:

-XX:hashCode=N

现在来看看,每种 hashcode 生成算法的不同表现。

第 0 种算法

if (hashCode == 0) {
     // This form uses an unguarded global Park-Miller RNG,
     // so it's possible for two threads to race and generate the same RNG.
     // On MP system we'll have lots of RW access to a global, so the
     // mechanism induces lots of coherency traffic.
     value = os::random();
  }

这种生成算法,使用的一种Park-Miller RNG的随机数生成策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随机算法在高并发的时候会出现自旋等待

第 1 种算法

if (hashCode == 1) {
    // This variation has the property of being stable (idempotent)
    // between STW operations.  This can be useful in some of the 1-0
    // synchronization schemes.
    intptr_t addrBits = intptr_t(obj) >> 3 ;
    value = addrBits ^ (addrBits >> 5) ^ GVars.stwRandom ;
}

这个算法,真的是对象的内存地址了,直接获取对象的 intptr_t 类型指针。

另外,Java 系列面试题和答案全部整理好了,微信搜索Java技术栈,在后台发送:面试,可以在线阅读。

第 2 种算法

if (hashCode == 2) {
    value = 1 ;            // for sensitivity testing
}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固定返回 1,应该是用于内部的测试场景。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XX:hashCode=2来开启这个算法,看看 hashCode 结果是不是都变成 1 了。

第 3 种算法

if (hashCode == 3) {
    value = ++GVars.hcSequence ;
}

这个算法也很简单,自增嘛,所有对象的 hashCode 都使用这一个自增变量。来试试效果:

System.out.println(new Object());
System.out.println(new Object());
System.out.println(new Object());
System.out.println(new Object());
System.out.println(new Object());
System.out.println(new Object());
//output
java.lang.Object@144
java.lang.Object@145
java.lang.Object@146
java.lang.Object@147
java.lang.Object@148
java.lang.Object@149

果然是自增的……有点意思

第 4 种算法

if (hashCode == 4) {
    value = intptr_t(obj) ;
}

这里和第 1 种算法其实区别不大,都是返回对象地址,只是第 1 种算法是一个变体。

第 5 种算法

最后一种,也是默认的生成算法,hashCode 配置不等于 0/1/2/3/4 时使用该算法:

else {
     // Marsaglia's xor-shift scheme with thread-specific state
     // This is probably the best overall implementation -- we'll
     // likely make this the default in future releases.
     unsigned t = Self->_hashStateX ;
     t ^= (t << 11) ;
     Self->_hashStateX = Self->_hashStateY ;
     Self->_hashStateY = Self->_hashStateZ ;
     Self->_hashStateZ = Self->_hashStateW ;
     unsigned v = Self->_hashStateW ;
     v = (v ^ (v >> 19)) ^ (t ^ (t >> 8)) ;
     Self->_hashStateW = v ;
     value = v ;
  }

这里是通过当前状态值进行异或(XOR)运算得到的一个 hash 值,相比前面的自增算法和随机算法来说效率更高,但重复率应该也会相对增高,不过 hashCode 重复又有什么关系呢……


本来 jvm 就不保证这个值一定不重复,像 HashMap 里的链地址法就是解决 hash 冲突用的.


相关文章
|
29天前
|
缓存 监控 算法
Python内存管理:掌握对象的生命周期与垃圾回收机制####
本文深入探讨了Python中的内存管理机制,特别是对象的生命周期和垃圾回收过程。通过理解引用计数、标记-清除及分代收集等核心概念,帮助开发者优化程序性能,避免内存泄漏。 ####
41 3
|
2月前
|
存储 编译器 Linux
【c++】类和对象(上)(类的定义格式、访问限定符、类域、类的实例化、对象的内存大小、this指针)
本文介绍了C++中的类和对象,包括类的概念、定义格式、访问限定符、类域、对象的创建及内存大小、以及this指针。通过示例代码详细解释了类的定义、成员函数和成员变量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访问限定符控制成员的访问权限。此外,还讨论了对象的内存分配规则和this指针的使用场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概念。
140 4
|
3月前
|
缓存 算法 Java
JVM知识体系学习六:JVM垃圾是什么、GC常用垃圾清除算法、堆内存逻辑分区、栈上分配、对象何时进入老年代、有关老年代新生代的两个问题、常见的垃圾回收器、CMS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JVM)中的垃圾回收机制,包括垃圾的定义、垃圾回收算法、堆内存的逻辑分区、对象的内存分配和回收过程,以及不同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置。
103 4
JVM知识体系学习六:JVM垃圾是什么、GC常用垃圾清除算法、堆内存逻辑分区、栈上分配、对象何时进入老年代、有关老年代新生代的两个问题、常见的垃圾回收器、CMS
|
3月前
|
Java 测试技术 Android开发
让星星⭐月亮告诉你,强软弱虚引用类型对象在内存足够和内存不足的情况下,面对System.gc()时,被回收情况如何?
本文介绍了Java中四种引用类型(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的特点及行为,并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在内存充足和不足情况下这些引用类型的不同表现。文中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方法和步骤,帮助理解不同引用类型在垃圾回收机制中的作用。测试环境为Eclipse + JDK1.8,需配置JVM运行参数以限制内存使用。
42 2
|
3月前
|
存储 Java
JVM知识体系学习四:排序规范(happens-before原则)、对象创建过程、对象的内存中存储布局、对象的大小、对象头内容、对象如何定位、对象如何分配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Java对象的创建过程、内存布局、对象头的MarkWord、对象的定位方式以及对象的分配策略,并深入探讨了happens-before原则以确保多线程环境下的正确同步。
66 0
JVM知识体系学习四:排序规范(happens-before原则)、对象创建过程、对象的内存中存储布局、对象的大小、对象头内容、对象如何定位、对象如何分配
|
3月前
|
存储 Java
深入理解java对象的内存布局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Java对象在HotSpot虚拟机中的内存布局,包括对象头、实例数据和对齐填充三个部分,以及对象头中包含的运行时数据和类型指针等详细信息。
30 0
深入理解java对象的内存布局
|
3月前
|
算法 Java
JVM进阶调优系列(3)堆内存的对象什么时候被回收?
堆对象的生命周期是咋样的?什么时候被回收,回收前又如何流转?具体又是被如何回收?今天重点讲对象GC,看完这篇就全都明白了。
|
2月前
|
缓存 Prometheus 监控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339 1
|
28天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深入探索Java虚拟机(JVM)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Java虚拟机(JVM)内存管理机制的深入理解。通过详细解析JVM的内存结构、垃圾回收算法以及性能优化策略,本文不仅揭示了Java程序高效运行背后的原理,还为开发者提供了优化应用程序性能的实用技巧。不同于常规摘要仅概述文章大意,本文摘要将简要介绍JVM内存管理的关键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图。
|
2月前
|
Java
JVM内存参数
-Xmx[]:堆空间最大内存 -Xms[]:堆空间最小内存,一般设置成跟堆空间最大内存一样的 -Xmn[]:新生代的最大内存 -xx[use 垃圾回收器名称]:指定垃圾回收器 -xss:设置单个线程栈大小 一般设堆空间为最大可用物理地址的百分之8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