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威纳尔斯基被誉为Siri之父,他是Siri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董事会成员。从最初形成创业概念到发展壮大企业,一直到最后Siri被苹果公司收购,Siri建立的所有过程他都参与其中。
Siri公司创建于2008年,2011年10月Siri成为iPhone 4S的新型核心服务软件。此后,Siri程序运用到每一代苹果产品,成为一款划时代的应用软件,为消费者从智能手机中受益开辟了新的道路。
为何Siri能从一种象牙塔里的人工智能新技术成功转型为爆款民用产品?
为何Siri能从始至终专注同一套产品价值主张,没有频繁试错调换方向?
为何Siri能获得众多风投青睐,成功撬动智能手机千万市场?
回顾Siri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诺曼•威纳尔斯基在《产品改变世界》一书中提出了四个对创新型产品公司的成功产生关键作用的因素:
一个具有快速增长潜力的巨大市场机会。
一支执行力强的优秀团队。
一项能够赢得竞争的差异化技术或商务解决方案。
一个能够清晰阐释公司价值、战略和计划,并能吸引所需资本的价值主张和商业计划。
学习Siri的创业思路和方法,说不定下一家打造出伟大产品并建立商业王国的公司就是你的团队。
Siri理念的催生:
站在技术研究前沿
瞄准最急切的市场需求
▼
Siri的技术基础是斯坦福研究院的杰出研究人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研发而成。催生出Siri的市场愿景可以追溯到2003 年,那时候,这个开发语音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团队就觉察到了智能手机将创造市场机遇,并且相信智能手机的计算和通信功能完全可以发展为用途更为广泛、通信性能更加优良的超级计算机。
那时候诺曼等人认为手机智能化是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瞄准了解决用户最急切需求的一个市场机遇:人们想用智能手机来做五花八门的事情,但是苦于需要反复不停地按键。
根据市场调研,每当用户需要点击屏幕的时候,20%的人会因程序烦琐而选择放弃这个应用程序或者干脆取消购买计划。大部分人觉得经过多个步骤点击屏幕来执行任务,这个过程极其烦琐。企业因此降低了收益并错失许多良机。他们试图开发一款革命性的新产品,来着力解决这个问题。
因而,蕴含于Siri之中的创意虽然简单,但是其功能相当强大。和使用搜索引擎完全不同的是,Siri是一款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执行引擎”。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时,无须点击,只要说出自然的语言就能获得他们查询问题的答案,寻求答案的繁杂操作全由Siri代劳,Siri给的是答案,而不是链接。
除了关注智能手机领域的潜藏的市场机遇,这只研究团队还搭上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下文简称“高研局”)人工智能项目的顺风车。那时,高研局希望研发出一个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的程序,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斯坦福研究团队拿下了一个高研局项目的子项目——CALO(会学习和组织的认知助理)。这个项目为后续成立Siri公司打下了基础。
Siri公司诞生的契机:
是否选择创业?
找谁加入团队?
▼
时间来到2007年,诺曼的团队尝试过和一些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合作开发了几个商业项目,然而效果并不理想。这些项目进展困难,又耗费时间,而且离团队最初设定的市场愿景相差甚远。合作商们习惯用短视的目光拉低产品功用的上限,总是以这样的理由驳回诺曼等人的发展设想:
不可能:这项技术是20 年后的事情。
代价太高:算上许可证费用,我们得筹集500 万~1 000万美元左右的研发经费。
这不符合我们的商业模式。
12个月内研发不出产品来。
这不是一个能够早期获利的项目。
......
用诺曼的话来讲,“我们所创办的企业,以及不断研发出来的产品,如果能够满足上述企业那种狭隘的目标和视野,那么,它们都将不能满足我们志在开拓的那个广阔市场,创业也很可能走向失败。”
最终,诺曼等人确定要抓住预想的人工智能市场机遇,最佳的实现方式是创办一家研发团队主导新的企业,而不是以项目授权的形式与现有的某家公司合作。
之后,一只由斯坦福研究院的商业领袖和技术领导组成的利益相关者团队成立了,创始人们开始寻找富有创意、激情和行业经验的领导者进行合作。
比如,担任CEO的戴格·克特劳斯,此前就职于摩托罗拉。在摩托罗拉期间他创建了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推出数十种新颖的移动应用程序,对移动市场领域了如指掌。还有担任CTO的汤姆·格鲁伯,他一直在斯坦福大学知识系统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并且是智能用户界面创新领域的佼佼者。领导团队还包括工程副总裁亚当·奇耶尔和比尔·马克。
Siri的独特和伟大:
先设定独特价值优势,
然后再用技术实现它!
▼
Siri公司组建成立后,精英领导团队进一步廓清了Siri的价值亮点和盈利模式,他们反复沟通商讨,最终划定了以下几个Siri产品的要素:
瞄准“点击次数过多”这一消费者痛点。
利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差异化、突破性的零点击技术解决方案。
给消费者一个能提供答案而不是链接的“执行引擎”。
帮助用户节约时间。
给消费者带来惊喜和愉悦。
开辟虚拟私人助理这一全新市场领域,避免跟搜索引擎巨头 Google 这样的竞争对手产生正面冲突。
采用按销售付费的商业模式,通过向服务网站带去额外的消费者而收取费用。
这些价值主张的实现需要充分利用和进一步开发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尽管人工智能发展了几十年,但是要研发解决上述市场问题的技术仍然有许多欠缺的地方,尤其是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需要分析文本文字,以理解用户话语所要表达的意图,然后进行推理并回复用户请求。
Siri团队的技术专家亚当·奇耶尔和他的博士生古佐尼共同研发出能够对人类语言完成理解和推理的方法,该方法使机器对语音请求的理解与反应任务得以简化。初期的Siri只专注于旅游和娱乐两大垂直领域,从而限定人们期望Siri理解的请求种类,之后不断丰富拓展服务范围。根据设计,Siri处理用户所说的话语,也就是请求一些基于Web 的服务。然后在一个或多个Web 服务的语境中来解读用户话语,输入正确的信息到Web 服务系统,并将结果合成文本或口头回复传递给消费者。
例如,如果用户口头要求“酒店”、“明天入住”、“旧金山”、“服务一流”、“性价比高”,Siri会访问网页并整合网页上的搜索结果。这些搜索结果来自酒店预订服务网站(如网上酒店预订网站hotels.com),还有那些含有大量文字点评的网站(如美国最大点评网站Yelp)。因此,Siri使智能手机成为(作用有限的)私人助理,让用户完全不用点击按钮就可以预订晚餐、查看天气或者查找影院。
Siri的自我深入剖析:
从创意到产品到企业出售
▼
2008年,诺曼等公司创始人决定寻求外部投资,获得创业基金并非易事,因为Siri想要成功,就必须在市场和技术两个领域同时取得突破创新。
风险投资人对Siri商业计划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进行了深度质询,比如:
Siri能否积累庞大的消费群体?
智能手机是否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
按销售付费的商业模式能否创造足够丰富的收益?
潜在竞争对手诸如谷歌、微软,有没有可能迅速研发同类产品?
创业团队用多维模型深入剖析了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准备了全新的创业融资文案,尽力用可信且丰富的数据资料和分析报告减少风投的疑虑。
2008年是个特别的时期,那时智能手机问世,运算与存储能力增强,通信速度加快,移动网络普及等等全球性发展趋势汇聚于此。Siri被认为是一项勇气可嘉也颇具风险的投资,它最终获得摩根珊勒和门罗风投的投资的青睐,包括之后加入的维港投资,都相信Siri可以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整个手机软件行业。
Siri团队在之后的18个月进行应用软件研发,使其转变为一款面向千百万用户的大众产品,赋予它诱人的用户体验、极强的安全性、鲁棒性、可拓展性,以及商业产品必备的其他所有要素。最重要的是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始终专注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市场,以及自己的价值主张,没有根据各种产品的市场测试结果频繁地调整方向,从而避免了大量资金和时间的消耗。
2010年2月,Siri作为一款免费应用程序在苹果商店推出,第一周就有几十万用户下载了 Siri,而且进入苹果所有应用程序前50 名榜单,并位居生活类应用程序榜首。Siri应用的巨大成功带来了乔布斯的合作邀请,最终Siri以可观的报价出售给了苹果公司。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04-03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大数据文摘”,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