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 2.3 共享服务体系是培育业务创新的土壤

简介:

2.3 共享服务体系是培育业务创新的土壤

关于创新,我想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企业真正需要的创新一定是来自于企业内部,而不会由外面所谓的专家告诉你如何创新。经常看到有些公司或专业人士拿着国外同行业公司或从搜索平台上搜索到的一些新概念和架构,就正儿八经地在企业面前大谈特谈如何进行业务转型和创新,我觉得这样的人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创新是没有定式的,如果把在其他企业身上证明是好的创新搬到这家企业身上,可能效果完全不一样,而且这样的做法也失去了创新中的“新”字,一件新事物或模式的产生可以称其为创新,同样干这事的第二个就很难再用创新形容了。

好的创新一定是基于企业的现状因地制宜,而这决定了在很大程度上企业的创新会来自于企业内部,而且提出创新的人一定是对行业有过人的认识和理解,才有可能提出创新的想法。

每当跟企业做交流时,我也非常坦诚地告知他们,在对企业所属行业的业务理解我一定与企业自己的员工差距很大,对于企业进行业务创新的贡献也就无从谈起,但我会清晰地阐述出共享服务架构是帮助企业培育业务创新的科学阵型和土壤。

虽然现在各个行业都在进行跨界的创新,比如互联网公司去做汽车,家用电器厂商去做手机,但这样的创新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其中存在的风险是一般企业所不能承受的,也非常态化的创新。对于大多数企业,眼前能做的创新还是在行业内的创新,这样的创新更多情况下是依赖对企业所在行业称得上专家的人,这样的人在行业的特定领域一定有相比于普通人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提出普通人想不到的创新。

说到专家的形成,我认为其实跟大家从小到大的学习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习很多基础知识,更多是知识点的掌握;随着我们掌握知识点的增多,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些知识点组合在一起,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关联这些知识点的过程实际上是将这些相关的知识点串成了知识线;随着在知识领域的继续积累,越来越多知识线的汇聚,我们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到这一知识领域(知识面),从而构建了对这一领域自身的知识体系,而这时的你相信已经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基于这个理论,让我们再以阿里巴巴共享业务架构为例,佐证这样的架构是帮助企业培养自身业务专家的科学阵型。

图2-3明确标示出共享业务事业部中“交易中心”对于不同业务中交易场景的支持,1688(B2B电商)负责交易流程的架构师会对B2B的交易需求和理解非常精通;淘宝(C2C电商)和天猫(B2C电商)中也都有各自的负责交易流程的业务架构师,他们当然也对各自电商模式下的交易业务十分擅长,包括后面的聚划算和闲鱼负责交易相关的人员,在某种程度上都只是看到各个业务场景中对交易业务的“点”,而图片下方的“交易中心”中的业务人员或架构师所接触的来自不同业务模式下所有交易相关的需求,这样的阵型使得负责“交易中心”的相关人员更容易扩展到线和面的维度全面掌控交易的业务。结合前一段落所说的理论,共享服务体系能很好地培养出特定领域的专家。这些专家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想要的业务创新能力吗?我坚信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图2-3 共享业务事业部中的“交易中心”对不同业务中交易场景的支持

如果没有事实的佐证,任何理论都没有说服力。2014年时的淘宝业务已经非常复杂,而且各个业务遍布到不同的服务中心和应用中,就出现了一种问题:在整个交易流程(包含下单、收款、退款等)中,出现个别业务的结果不一致,也就是说整个交易流程中技术上没有任何错误和异常,但从业务的角度出现了偏差,比如用户购买了航旅的商品,在会员中心中添加了相关的积分,但商品进行退款操作后,因为航旅部门、交易中心、用户中心协作的问题,导致了积分没有从用户的账号中退减回来;又比如因为个别商铺的营销活动发生调整,应用逻辑中的处理bug,导致用户所下主订单的总金额与该主订单中子订单商品金额不同。其实这样的问题在单个业务服务和应用点上都很难感知到,而从底层共享业务事业部的角度,就能非常清楚地看到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所以在2014年开发了一个BCP(Business Check Platform,业务校验保障平台),使用业务规则的方式,通过BCP平台对交易进行业务和逻辑上的校验,该平台在当年的2014年双11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单单在2014年双11当天就发现了超过10万个的业务不一致的订单信息,在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的同时,也给集团带来了显著的业务价值,成为当年创新奖的得奖项目。这一项目也很好地诠释了之前所说的“点、线、面”的理论,在“点”上根本感知不到的问题,在“线”和“面”的平台上,更容易发现这些问题的本质,通过专业的技能解决这些问题,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业务价值,这就是很好的创新!

相关文章
|
1月前
|
Cloud Native Devops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2月更文挑战第31天】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云原生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企业IT架构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组件、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分析容器化、微服务、DevOps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等关键技术,揭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实现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弹性。同时,文章还讨论了企业在采纳云原生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安全性、复杂性和文化适应性问题,并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
1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原生架构的未来演进:打造灵活、高效的企业IT基础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的IT基础设施正经历着从传统架构向云原生架构的根本转变。本文将探讨云原生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分析其在提高业务敏捷性、降低运维成本以及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关键作用。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借助容器化、微服务、DevOps和持续交付等核心技术,构建一个能够适应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云原生生态系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揭示企业在迁移到云原生架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为读者呈现一幅云原生技术赋能企业未来的蓝图。
|
1月前
|
Cloud Native Devops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企业加速其数字化进程,云计算已成为支撑创新和灵活性的基石。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如何为企业提供敏捷性、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以及它如何成为支持现代应用程序开发和服务交付的核心。我们将分析云原生的关键组件,包括容器化、微服务、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和DevOps文化,并讨论这些技术如何协同工作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将审视采用云原生架构的潜在挑战和克服这些挑战的策略。
|
1月前
|
监控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2月更文挑战第30天】 随着企业加速其数字化转型步伐,云原生架构已不仅仅是一种趋势,而是一种必然。本文将探讨云原生技术如何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弹性,以支持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深入分析容器化、微服务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等关键概念,我们将揭示这些技术如何协同工作,帮助企业实现快速迭代和高效运营。
|
1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2月更文挑战第30天】 随着企业加速其数字化转型步伐,云原生架构作为支撑现代应用开发、部署及运维的先进模式,已成为推动创新与实现敏捷性的关键技术。本文将探讨云原生技术的核心组件,包括容器化、微服务、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和动态编排,并分析这些技术如何共同作用以支持企业的敏捷运营。通过深入剖析云原生架构的优势及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文章旨在为决策者提供实施云原生解决方案的洞见,以加速其业务增长并优化用户体验。
|
1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2月更文挑战第30天】 随着企业加速迈向数字化,云原生架构已成为支撑其转型战略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技术如何通过提供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敏捷性和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云原生架构的关键组件,包括容器化、微服务、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等,并讨论了这些技术如何协同工作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此外,文中还将展示云原生实践案例,以证明其在实现业务目标方面的有效性。
|
16天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4月更文挑战第10天】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要求日益提高。云原生架构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集合,以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容错性,正在成为推动企业技术革新的关键力量。本文将探讨云原生技术的核心组件、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分析如何通过采纳云原生架构来优化业务流程和提升服务效率。
|
27天前
|
Cloud Native API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企业加速其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云原生架构已成为实现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弹性的关键技术。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技术的核心组件,包括容器化、微服务、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以及声明式API,并分析它们如何共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增长。通过采用云原生方法,组织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
30天前
|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计算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企业加速其数字化转型步伐,云原生架构已成为支撑这一进程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技术如何促进企业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创新能力,同时提供一种高效、安全和可维护的技术环境。通过分析容器化、微服务、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等关键技术组件,本文揭示了云原生架构在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优化资源使用和提升运营效率方面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