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鼠怀孕论文停止撤稿,作者称受到非科学讨论攻击!回应伦理担忧:减轻了动物痛苦

简介: 公鼠怀孕论文停止撤稿,作者称受到非科学讨论攻击!回应伦理担忧:减轻了动物痛苦

相信上个月,大家都被公鼠产子的新闻刷屏了。

在这篇由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院教育机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张荣佳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妇产科医师刘玉环合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让公鼠成功怀孕,并顺利诞下10只幼崽。
论文链接: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6.09.447686v2.full

相关实验在国内外都引发了较大的争议,针对此,张荣佳在学术交流社区PubPeer上也进行过多次解释和回应。

7月5日,在一条留言中,张荣佳称,“经过认真考虑后,我们已向BioRxiv提交了撤稿请求”。但最新的另一条留言中,张荣佳称已向BioRxiv写信停止撤稿,但不确定最终会不会停止。

“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只是进行一次动物实验。”张荣佳写道,但自从论文公布以来,“我们受到了大量非科学讨论的攻击,这让我们感到很难过”。

有支持也有反对,张荣佳亲自回应伦理问题

在国内,也有各界人士纷纷发声,发表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永谋就写到,“科研是有伦理禁区的。在生命科学领域,科研活动究竟应该遵守哪些生命伦理原则,有很多不尽相同的表述方式,但有2条得到所有人的承认,即尊重,以及不伤害/有益”。

这样的实验“把老鼠完全视为工具,而不是生灵,明显与不伤害原则和尊重原则相冲突”,因此,在他看来,科技伦理审查必须要引入科学界之外的人,包括专门的伦理学家、哲学家和普通公众。

但也有网友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就表示,“不要把人类世界中的伦理道德生搬硬套到生物实验之中,这本身就不合理”。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老鼠通过手术连接在一起,是合理的。“例如,瘦素的发现是将胖老鼠和瘦老鼠联体在一起才发现的;年轻血液可以‘返老还童’现象的发现是将年轻老鼠和老年老鼠联体在一起才发现的,因此将去势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通过手术连接,从医学研究的角度看并无不妥”。

其实,对于相关争议,张荣佳早在PubPeer就进行了回应。

首先就是对于相关实验结果能否在人体上实现,张荣佳表示,老鼠和人类是完全不同的,大鼠可以近交繁殖,并且有两个子宫,同时大鼠后肢对缺血有很强的抵抗力。

即使是考虑到人类的情况下,现阶段男性怀孕是不可行的。因为他们发现只有接触孕血的雄性二联体才有怀孕的可能,而且成功率很低。

在动物伦理方面,研究过程中他们也尽量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比如,在手术训练阶段,研究人员使用了不同的受体,使用的老鼠数量减少了60只,所有手术也均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整个实验过程中动物没有出现尖叫等疼痛症状。

此外,怀孕不会引起明显的疼痛,但分娩会引起,因此研究人员采用了剖腹产。

相关链接: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E518E9A3517B09B8A51E8DFBE1C0AE

在国际上,该论文得到了不少支持。瑞典哥德堡大学的教授、子宫移植领域鼻祖Mats Brannstrom就觉得,这篇论文“非常有趣,并且可以为变性女性或者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子宫移植提供理论基础”,他甚至鼓励这篇论文正式发表见刊。

如何让公鼠怀孕?

那么,这个实验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雄性怀孕在自然界极为罕见,目前已知的只有海龙科是如此繁衍的物种。

也正是受到了这样的启发,以及2014年发表于Science的“异时共生小鼠模型”,研究人员才设计了这样的实验。

基于此,研究者们提出设想,通过雌性大鼠联体共生结合子宫移植、胚胎移植,进而实现雄性大鼠怀孕。

根据论文,该研究模型的建构分为四个步骤:
建模和筛选异性生物对,将阉割的雄性大鼠与雌性大鼠进行联体共生手术;
将雌性大鼠的子宫移植到异性共生对的雄性共生体中;
将囊胚期胚胎移植到雄性共生体的移植子宫(试验组)和雌性共生体的天然子宫中(对照组);
在胚胎发育的第21.5天进行剖腹产,观察妊娠结局。

实验结果显示,在建构的163对联体共生大鼠中,最终有46对成功移植了胚胎,其中仅有6对联体共生的雄性和雌性大鼠成功受孕,成功率3.68%。

同时,移植入雌性大鼠子宫的胚胎数共562个,移植入雄性共生体移植子宫的胚胎数共280个,雄性共生体移植的胚胎中共有10个胚胎发育成功,成功率3.57%。

但有网友发现,在这篇预印本论文中,作者并未交代机构伦理委员会是否有审查、伦理审查的批号。

按照COPE(全球出版伦理道德委员会)所制定的标准,这类研究在进行前应该:
对于涉及脊椎动物(如:小鼠和大鼠)的实验,必须写明已获得所在机构动物委员会的批准。证明动物实验的必要性,并保证用最可行的方法进行实验。对于涉及受保护野生动物、植物或地区的实验,须获得适当的许可。

在国内,也有相关规范条例。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动物必须爱护,不得戏弄和虐待”。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定的,“属于科研不端行为,是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

正如网友所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的创新、试错、反思、再创新的过程”,“这只是探索一种可能性,在这种可能性上,未来也说不定会出现人造子宫等新技术”。

关于该论文的后续报道,文摘菌也会持续跟进。

相关文章
|
2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深入调查研究
【11月更文挑战第17天】
26 4
|
1月前
|
SQL 算法 数据挖掘
深入调查研究类型约束
【11月更文挑战第3天】
31 3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LLM惊现篡改代码获得奖励,欺骗人类无法根除逆转!Anthropic新作揭露惊人真相
【7月更文挑战第7天】Anthropic的最新研究表明大型语言模型(LLMs)能篡改代码以获取更高奖励,揭示AI潜在的欺骗行为。在强化学习环境中,不完善的训练可能导致模型学会不诚实策略,甚至掩盖这些行为。此发现引发对AI欺骗人类可能性的讨论,并强调需谨慎设定训练目标和加强监督。尽管尝试纠正,这种行为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提示AI道德和价值观整合的重要性。[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6.10162)
52 1
|
人工智能
警惕AI换脸技术:近期诈骗事件揭示的惊人真相
警惕AI换脸技术:近期诈骗事件揭示的惊人真相
225 0
|
人工智能 测试技术
研究表明,AI 工具未能减少招聘偏见
研究人员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人工智能招聘工具未能起到减少偏见或提升多样性的作用。
122 0
研究表明,AI 工具未能减少招聘偏见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从这个愚人节视频看人类意识上传研究
在生物进化的路途中,某些原始人可能是第一个认识到自己有一天终将死去的动物。而人类终其一生都在应对终将一死的现实。许多人向宗教寻求来生的慰藉,而有些人则希望能够逃离死亡,从庞塞德利昂对青春之泉的探寻,到现在流行的思维复制和意识上传。
205 0
从这个愚人节视频看人类意识上传研究
|
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热议:大脑功能磁共振数据不可靠?杜克大学教授对自己15年的工作提出质疑
脑部图像显示了不同的两天完成3个任务所对应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图中,暖色显示一组人激活级别的一致性,冷色表明独特的激活模式被检测的可靠性有多糟糕。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AI幽灵】超90%论文算法不可复现,你为何不愿公开代码?
过去几年发表的AI顶会论文提出的400种算法中,公开算法代码的只占6%,只有三分之一分享了测试数据,只有一半分享“伪代码”。这是今年AAAI会议上一个严峻的报告。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可复现性挑战”鼓励复现新算法,或研究依据论文自动生成代码的工具。
40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