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和网友的交流中,针对个体的咨询常有,借助评论中作深度的讨论也常有。许多的问题,源于站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行动的建议。大学现在的面貌,有些确实是大学本来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是提问者对大学的误解。不断地解答问题,其实也尽力展现我所理解,遭到异化的大学。当学生和大学的节奏一致时,产生出的共振是威力无比的,这也是我所期盼的局面。
《不可将“学到实际的东西”与学校开设的课程对立起来》一文中引来了一段深究大学及大学学习的评论,适宜逐句答复,一则不避任何争议,二则能说清楚。
下面是评论及我的答复,两者用“——”隔开,即“评论——我的答复”
很愿意和老师探讨下学习和教育的问题,而且自关注以来见到老师每帖必回,也能感觉到老师的教育情怀。——有讨论价值的,只要不是忘了,都想应一声。
所以要问下—— 做的就是有问必答的行当老师一周给每个班上几节课,和学生见几次面?—— 就拿C++说,单周见2次,双周见3次
当一个班里的学生超过25个的时候,老师就很难做到关注到个体,—— 这学期,我教56个学生,5周能叫上80%的同学的名字,10周基本知道每个人的情况。能做到这一点的是个例,但我在呼吁,老师要叫上学生的名字,也是可能的。
而转为对整体的把握,—— 有老师整体把握都谈不上,无论学生多少
更何况现在的学校提倡学生自主管理,—— 不是学校提倡,有人还想把学生死死管着,信吗?到这个阶段了,自主管理不能再拖,这是自己的事。
却从没告诉他们怎么自我管理,—— 这不是有人告诉就行的。不放开,永远不会。再追根溯源,不谈了。我做过班主任,告诉过,甚至通过活动引导过,形成一定的组织相互帮扶过,很沮丧,此时开始的自我管理,已经晚了。我见过,学生的妈,极端的,打“飞的”到学校,给儿子洗衣服。大学是放开了,这可是最后的尝试自我管理的机会了。由人管理出的自我管理,可以研究下。
于是更多的学生都在游戏中浪费了时间,—— 想起了我到网吧找学生,到学生宿舍去骚扰,真傻。现在,我尽力做的是,我能影响到的,不至于因为不知做什么而进了了那个圈子,放着该干的不干去浪费青春,交学费去吧。什么时候醒悟了,我会告诉他,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
如果说一个人如此是因其个人原因(梦想,毅力等)—— 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我所有的工作里都强调这一点。应试教育几乎破坏了一切,但重建必须要有。
但当大多数的人都如此的时候这里面就是有问题的。—— 这样的话谁都会说。因为投入,我意识到的问题可能比你想到的大得多。关键是,面对问题,要指望谁?不要如此迷恋游戏还需要有人告诉吗?还需要有人从网吧中展开营救吗?大三了,指望谁给你从hello world开始教起(我教过大四的hello world)?
如果说文理科的教学不和实际联系到一起的话还说的过去,—— 说不过去,是另外一种联系法。不联系,就是死学傻学。
毕竟大学的初衷也不是为现实服务,—— 大学在演变中,为现实服务是要的。然而,真不要太现实。没有理想,不要人的发展,光盯着找工作当官赚钱,不丢掉自己才怪。
但工科就很难说的过去了—— 的确
工科就是要实用呀!—— 需要讲究“用”的层次,技能要有(很遗憾,很多人只盯这个,也有人连这个都不盯),未来的工程师更要有设计能力,要有工程评价能力,这些需要有理论的支持。但有多少人受歪经的指引,一遇到需要用公式表达的知识,没用啦,枯燥啦,学好才怪。大学教的课是不实用的,说得人多了,仿佛就是真理了。如果哪一天大学屈从了这种言论,实际上不少大学已经有职业培训的倾向,这是学生的损失。大学该改革的,不能不改,该坚持的,绝不能放弃。
从老师的言论中,我感觉出老师可能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努力,—— 第一,对许多找我出主意的人而言,自己是唯一能够指望的力量;第二,自己改变一些,会迎来一片天空,例如,讲没有人指点的,告诉他可以主动请教一下自己的老师,你会发现老师是愿意指点的;第三,自己不努力,只靠外力推动,被填鸭真的很享受吗?我没有告诉过任何一个人,等等再说。我也不会安慰人说,这些全是学校/老师/政府/家长的错,他们不……,你可以不……。
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说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拿出对的来,我没有能力。“合适”是我的最高要求,另外,我强调,对我的说法要有判断,一味盲从是对我的不敬。
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靠制度的引导和保证——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在进步的。从教育事业的整体看,制度保证是第一位的。我的咨询针对个体,以此为前提,回答只能是:“等着吧”。二十来岁只有这几年,等着吧。也正是看到这一点,作为一个没有出息干大事的教书匠,“能捞一个算一个”是保底,到现在“捞出一大片”。其实,相信这种自底向上的影响的价值,相比而言,以法、利为根的制度,并不是万能的。我最近了解了晏阳初、陶行知等前辈的平民教育,更迷恋制度外的突破了。
顺便说句:大学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我也是最近听到一位同事的这样阐述,还在理解中,理解差不多了,还会撰文详解。大学生,能体会到这一层的,做追求吧。
这些话似乎都是很空的话, ——说空,就是空的;想做实,付出不是一丁半点。信,做,越来越实;觉得空,不去做,我永远没有机会给你讲清楚。
学完了很多同学都还是不知道什么是什么(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快餐吃多了。我可以把“学完了”理解为听完老师讲课了,有些作业还是亲自做的,课本看了三遍了,考试及格了(小抄没有用,或只抄了一点点包括在内)等等。想想作为学生需要的改变吧。不能指望倒回高中去不以高考为唯一目标,学会学习,重造学习力是我正在推动的,希望多些支持。又回到学生个体的努力上了。
最后,如果把培训学校看成是私人教育的话,—— 是多样化的教育格局中重要的力量
应该不会对他有什么偏见。—— 我的偏见在于,为了生源,部分培训学校在扭曲高等教育文化上不遣余力,其他无。
每(没?)人说私人教育就不如公办教育,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名牌大学都是私人学校。——期待中国的民营教育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