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来了回复:“谢谢老师,我想看看数据挖掘,不过,不过惊呆了,里边的知识很多都是概率论。工科的大学生必须要打通任督二脉,一脉是数学,一脉是物理,外语是调和剂。可惜啊,除了高数,什么都没学,这样走下去,做的好了就是高级打工者。打通任督二脉才是王道。”
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对以上提到的几门课程有抵触,并未认真去学,只图了个“不挂”为上。或者,由于受应试式学习习惯的控制,所学目标也只盯着考试,考试完后,所学也就荡然无存了。XX科目好不好,其标准就是考试考了多少分。在这方面,外语是个典型。可仔细想想,勾ABCD和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并非那么绝对。我近日致力让一部分学生体验英文原版教材的阅读,就想打开这个心结。
或许解决的办法是课程改革。像茅以升提出的“习而学”,可能就是个思路。然而,这样的事情放在现实背景中,作为当前我们个体的学习路线设计,只能是立足于自己,而不是寄望于外部改变。这就是我认定的“独立面对”。
基础科目固然重要,然而现在面临的就是有些真的没学,有些是开过课了,但没有好好学或没有学好。另外要面临的是,已经到了大三,有不少现实的事情急需面对,再不能走回去,将意识到该好好学的东西再学一遍了。
这些科目的重要,并不意味着是不可或缺。“打通任督二脉”能融汇贯通确实好,但凭着“一招鲜”安身立命,也是一种选择。当临渊慕鱼之时,可以退而织网,操起身边的渔叉往前开路,也是一种选择。
于是,对于S同学的选择,一种是朝着“打通任督二脉”的方向学习。方式不是要去再学那些课程。大学开出课程,是为给众多同学未来种种的可能设计的一个框架,有体系,但也泛,遭遇很多的“没用”质疑也就不意外。而现在,在自己身上,可以走另一种路线,用到哪里学到哪里。比如概率,有高数的基础,用到的是条件概率,假设检验也就暂且忽略。需要做到的是,不要因为“心理障碍”让自己在潜意识中就躲到一边,还常拿出“XX不好”的所谓“理由”不断安慰自己。
S同学的另一种选择,立足于自己在应用方向上能够保持强大和独特。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这些基础的,做高级打工者也并不是一种差劲的选择。甚至,我希望有一大批的同学认同一种观点,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胜任他自己的工作,谋得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成功。再展开,走出大学的种种可能,并不是一种模式就可以限定住的,技术出身再从事其他工作,无论主动选择还是顺应形势,都是精彩,都有可能。他走向他心目中的比高级打工者还高级的目标,可能性没有减少。走这条道路,在应用中面临所谓“基础”问题时,用好文献,同样可以拿出办法。
综而言之,在学法上结合上自己的实际最为重要。每个人都知道应试教育害人的一面,需要我们做的是,走出应试思维的控制,要明白学法很多,需要自己往出走。
S同学已经有了对自己清晰的规划,所以我感觉他还是要走后一条道路。以他的勤奋,他是可以有自己的独特的。想到以前回复过的两封信,作为补充。这两封信是《纠结于数学,还能继续程序员的目标吗?》和《信息与计算科学大三学生,加强算法还是做点项目?》
PS: 1楼的评论选择的角度不错,为防止沉底看不见,特摘出来:
【评论】“大学开出课程,是为给众多同学未来种种的可能设计的一个框架,有体系,但也泛” 这句话不是太明白,我可以这么理解么?
那四门数学类的课程,每个人不是必须门门熟练,而是根据自己方向发展,选择一门和自己的选择联系比较密切的科目进行深度学习。
【回复】如果还没有学或者正在学,就不要想着不必门门熟练或混个及格就行了。本科中的那点东西,都是各个方向上的最基本的内容,既然自己未来的可能方向会很多,自己今后的选择(有些时候是顺应形势)也有很多可能,也不好说什么关系密切了。这就是大学期间“尽可能学好数学”的含义。而对于过了这个点的同学,只能是更实际、更功利一些了。如果人人可以以设计一个轨道,尚可照你的意思挑选,但这真的是不现实的。再论到数学对思维的影响,有限的这几门数学,就不要再挑着学了。
==================== 迂者 贺利坚 CSDN博客专栏=================
|== 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 专栏文章分类目录(不定期更新) ==|
|== C++ 课堂在线专栏 贺利坚课程教学链接(分课程年级) ==|
======== 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和激情的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