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智慧城市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
人类发展和城市化的故事交织在一起。随着智人从在自然世界中四处游荡的游牧民族向密集分布在钢铁大都市的大型社区转变,我们看到了预期寿命的延长、获取知识的便利以及全球互联性的增强。城市一直是技术发展的中心。从乌尔的寺庙、马丘比丘(Machu Picchu)的梯田农场,到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肿瘤中心,再到瑞士日内瓦的人权理事会(human Rights Council),他们进行了广泛的努力,以治疗人类生活中的主要疾病。
我们人类已经认识到城市生活的好处。我们加快了从无边无际的乡村地带向几百米高的整齐堆放的钢筋水泥建筑里的迁移。世界银行报告称,2019年,全球54%的人口是城市人口。超过40亿人!在处于全球经济中心的发达国家,这一数字要高得多(北美平均为82%)。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以我们目前每周130多万人向城市迁移的速度,到2050年,全球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例将达到68%,即63亿人。
紧张的世界
众所周知,我们向高度城市化的技术社会的转变带来了许多看似无法克服的问题。尽管全球大多数人才和经济活动已积累为相互关联的地理活动集群,但我们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给我们的全球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现代城市主要依靠技术网络运行,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比如电力或互联网通信。
市政部门(例如交通和水务部门)正在超负荷运行其旧系统。他们本应朝着全面进行结构改革的方向不断取得进展时,分配有限的预算来四处救火。这些遗留系统需要我们解决问题的关注。住房变得越来越贵。我们的电网已经过时。 它们总是面临看似无法控制的灾难性关机风险,例如太阳耀斑引起的电磁脉冲。
由于我们日益依赖污染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环境挑战已经开始造成气候难民。这些难民反过来又被大城市吸收,增加了对电力的需求,给我们的生态系统和城市系统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形成了无休止的流离失所的反馈循环。
现代都市人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产生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框架;以最环保、经济和社会的方式使建筑环境适应我们的需要。这个框架就是智慧城市。这类新的方法和技术为我们的城市和世界提供了急需的生命线。
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呢?
智慧城市委员会(The Smart Cities Council)将智慧城市定义为“将数字技术嵌入到所有城市功能中的城市”。尽管易于理解,但此定义并不完整;技术只是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其存在的理由。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 是什么使一个城市真正“智慧”?
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 环境、经济和文化。借用我最喜欢的对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来自1987年联合国的一份名为《布伦特兰报告》的文件),出现了一个新的定义:智慧城市“是满足当前需求的(城市)发展,同时又不损害未来几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整体
如果智慧城市是一个人的身体,那么科技就是它的神经系统,接收信息并对我们当前的需求做出反应,同时调节我们长期的身体和智力资源。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需要感官输入。物联网构成了城市的眼睛、鼻子和耳朵,而它的神经纤维则由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组成。
按照物质世界的比喻,智能城市将无法仅依靠传感器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系统来运作;它需要一种能在体内循环的营养来源。营养的来源就是数据:城市的命脉。虽然血液和神经元在功能上很重要,但真正让智慧城市与众不同的是它们的“思想” - 数百万被科技赋予追求更充实生活能力的敬业市民。
虽然其中一些过程已经存在于城市中,但历史上尚属首次,智慧城市要求技术渗透到我们城市的各个层面。很快,我们将拥有从公共WiFi和废物管理到在线投票和自动路况路由等各种技术。
随着传感器变得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数据被收集和分析,当选的官员将对城市的需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他们将能够与积极参与的市民合作,设计更好地满足每个人需求的社会和身体干预措施。此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响应系统,在不受持续监督的情况下自动调整以适应市民的特定需求,从而减少成本和人为错误。随着城市的需求在几小时、几年、几代人的时间里发生变化,城市将开始像一个智能有机体一样做出反应。它将动态地调整它的模块化基础结构,提供我们所需要的而不浪费资源。
尽管有些人担心,所有这些关于技术、数据和自动化的讨论意味着我们正在走向程序化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是一个深思熟虑地执行的智能城市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分析和应对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为所有市民创造更好的生存模式,不管这意味着他们更快乐、更健康,还是更有联系、更活跃、更有创造力、更有意识。
关键在于,城市能够明智地应对和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智能城市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体验高密度生活带来的意外收获的空间,而不会被糟糕或无知的设计所困扰。他们的目标是让城市更适合人类居住,并利用技术来实现这一点。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