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NG测试用例重跑详解及实践优化

简介:

测试用例运行稳定性是自动化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运行中需要尽可能的剔除非bug造成的测试用例执行失败,对于失败用例进行重跑是常用策略之一。一种重跑策略是所有用例运行结束后对失败用例重跑,另一种重跑策略是在运行时监控用例运行状态,失败后实时重跑。

下面,详细介绍TestNG如何对失败测试用例实时重跑并解决重跑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实践和解决方案。对失败测试用例进行实时重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求:

  1. 测试用例运行失败,监听到失败后立即进行重跑
  2. 测试用例通过dependsOnMethods/dependsOnGroups标记依赖其他测试用例,在被依赖的测试用例重跑运行成功后,该测试用例可以继续运行
  3. 对于重跑多次的测试用例,只记录最后一次运行成功或失败结果

第一部分 测试用例重跑

1.1 retryAnalyzer注解方式

对于希望测试用例中的少量易失败,不稳定的测试用例进行重跑,可采用这种方式。

1.1.1 原理

以下是TestNG处理测试用例运行结果的部分代码。

IRetryAnalyzer retryAnalyzer = testMethod.getRetryAnalyzer();
boolean willRetry = retryAnalyzer != null && status == ITestResult.FAILURE && failure.instances != null && retryAnalyzer.retry(testResult);
if (willRetry) {
  resultsToRetry.add(testResult);
  failure.count++;
  failure.instances.add(testResult.getInstance());
  testResult.setStatus(ITestResult.SKIP);
} else {
  testResult.setStatus(status);
  if (status == ITestResult.FAILURE && !handled) {
    handleException(ite, testMethod, testResult, failure.count++);
  }

分析以上代码,其中,接口IretryAnalyzer的方法retry()的返回值作为是否对失败测试用例进行重跑的一个条件。如果retry()结果为true,则该失败测试用例会重跑,同时将本次失败结果修改为Skip;如果结果为false,则失败的测试用例保持失败结果,运行结束。因此,如果你希望失败测试用例重跑的话,需要把IretryAnalyzer的retry()方法重写,插入自己定义的逻辑,设置返回值为true

1.1.2 代码

创建类RetryImpl,重写retry()方法,设置失败测试用例的重跑次数,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RetryImpl implements IRetryAnalyzer {
    private int count = 1;
    private int max_count = 3;   // Failed test cases could be run 3 times at most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retry(ITestResult result) {
        System.out.println("Test case :"+result.getName()+",retry time: "+count+"");
        if (count < max_count) {
            count++;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1.1.3 实例

public class TestNGReRunDemo {
    @Test(retryAnalyzer=RetryImpl.class)    
    public void test01(){
        Assert.assertEquals("success","fail");
        System.out.println("test01");
    }
}

以上测试用例test01可重复运行3次。

1.2 实现接口IAnnotationTransformer方法

如果希望所有失败的测试用例都进行重跑,采用retryAnalyzer注解方式对每个测试用例进行注解就比较麻烦。通过实现IAnnotationTransformer接口的方式,可以对全量测试用例的重试类进行设置。
该接口是一个监听器接口,用来修改TestNG注解。IAnnotationTransformer监听器接口只有一个方法:transform(ITestAnnotation annotation, Class testClass, Constructor testConstructor, Method testMethod). 上文中,我们自定义了类RetryImpl 实现接口IRetryAnalyzer。TestNG通过transfrom()方法修改retryAnalyzer注解。以下代码对retryAnalyzer注解进行修改设置。

1.2.1代码

创建类RetryListener,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RetryListener implements IAnnotationTransformer {

    public void transform(ITestAnnotation annotation, Class testClass, Constructor testConstructor, Method testMethod) {

        IRetryAnalyzer retry = annotation.getRetryAnalyzer();
        if (retry == null) {
            annotation.setRetryAnalyzer(RetryImpl.class);  
        }
    }
}

1.2.2 配置Listener

TestNG可以在配置文件或者测试类中对Listener类进行配置。

  • 方法一:在TestNG的配置XML中进行以下配置
<listeners>
    <listener class-name="PackageName.RetryListener"></listener>
</listeners>
  • 方法二在测试类中通过@Listeners配置
@Listeners({RetryListener.class})   
public class TestNGReRunDemo {
    @Test
    public void test01(){
        Assert.assertEquals("success","fail");
        System.out.println("test01");
    }
}

配置完成后,运行测试用例test01,运行结果显示test01将重跑次数3次。

第二部分 被依赖的测试用例重跑结果处理

进一步分析TestNG的运行代码,其在对失败运行用例重跑时,逻辑如下图。

对于通过dependsOnMethodsdependsOnGroups注解依赖于其他测试用例的测试用例来讲,测试用例执行分为两种情况:

  • alwaysRun=true,则无论所依赖的测试用例执行情况如何,该测试用例都会执行,即所依赖的测试用例重跑不会影响该测试用例的执行。
  • alwaysRun=false,或者保持缺省值(false),依赖于其他测试用例或测试用例组的测试结果,在运行时TestNG获取所依赖的测试用例的运行结果,检查依赖的测试用例是否全部执行成功,如果不全部成功,则把该测试用例结果设置为Skipped。

2.1 场景分析:场景一

被依赖的测试用例失败后进行了重跑,并重跑成功。(注:在RetryImpl类中,已设置最大重跑次数max_count = 3

public static int number =0;

@Test
public void test01(){
number++;
System.out.println(String.valueOf(number));
Assert.assertEquals(number,2);
    System.out.println("test01");
}

@Test(dependsOnMethods = "test01")    // alwaysRun = false by default
public void test02(){
    System.out.println("test02 is running only if test01 is passed.");
}

1、TestNG测试报告

2、问题

测试用例 运行次数 运行情况 测试报告
Test01 2 第一次:skipped ; 第二次:passed 在Skipped 和Passed的统计数量中,test01被分别记录一次
Test02 0 Skipped 记录一次Skipped
  • 测试报告:test01运行结果全部被记录,而用例重跑,只希望记录最后的结果。
  • 运行情况:测试用例test02依赖于测试用例test01运行结果,在test01重跑成功后,测试用例test02没有执行,不符合需求预期。

2.2 场景分析:场景二

被依赖的测试用例失败后进行了重跑,并且重跑没有成功。(注:在RetryImpl类中,已设置最大重跑次数max_count = 3)

public static int number =0;
@Test
public void test01(){
number++;
System.out.println(String.valueOf(number));
Assert.assertEquals(number,10);     
    System.out.println("test01");
}

@Test(dependsOnMethods = "test01")    // alwaysRun = false by default
public void test02(){
    System.out.println("test02 is running only if test01 is passed.");
}

1、TestNG测试报告

2、问题

测试用例 运行次数 运行结果 测试报告
Test01 3 第一次:skipped;第二次:skipped;第三次:failed 在Skipped统计数量中,test01被被记录两次在failed统计中,test01被记录一次
Test02 0 Skipped 记录一次Skipped
  • 运行情况:测试用例test02依赖于测试用例test01运行结果,在test01重跑失败后,测试用例test02没有执行,这种情况符合需求预期。
  • 测试报告:同场景一,test01重跑失败,运行结果全部被记录,而用例重跑,只希望记录最后的结果。

第三部分 优化解决方案

以下方案解决重跑测试用例成功后后继测试用例无法继续运行的问题,并对测试报告进行优化。

3.1 TestListenerAdapter方法重写

根据上面分析的TestNG逻辑,在对依赖测试用例的结果进行检查时,如果忽略重跑的中间结果只检查最后一次的运行结果,可以达到需求的目的。对于测试报告,同样的处理方式,忽略所有中间的测试用例运行结果,只记录最后结果。
测试用例的中间运行结果为Skipped,下面的代码通过重写TestListenerAdapteronTestSuccess()onTestFailure()方法,对测试用例的中间结果skipped进行了删除。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ResultListener extends TestListener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TestFailure(ITestResult tr) {
        if(tr.getMethod().getCurrentInvocationCount()==1)
        {
            super.onTestFailure(tr);
            return;
        }

        processSkipResult(tr);
        super.onTestFailure(t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TestSuccess(ITestResult tr) {
       if(tr.getMethod().getCurrentInvocationCount()==1)
        {
            super.onTestSuccess(tr);
            return;
        }
        processSkipResult(tr);
        super.onTestSuccess(tr);
    }
   // Remove all the dup Skipped results
    public void processSkipResult(ITestResult tr)
    {
        ITestContext iTestContext = tr.getTestContext();
        Iterator<ITestResult> processResults = iTestContext.getSkippedTests().getAllResults().iterator();
        while (processResults.hasNext()) {
            ITestResult skippedTest = (ITestResult) processResults.next();
            if (skippedTest.getMethod().getMethodName().equalsIgnoreCase(tr.getMethod().getMethodName()) ) {
                processResults.remove();
            }
        }
    }
}

3.2 配置结果处理Listener类

在配置文件进行全局设置或者在测试类中标记。

  • 方法一:在TestNG的配置XML中进行以下配置
<listeners>
    <listener class-name="PackageName.ResultListener"></listener>
</listeners>
  • 方法二:在测试类中通过@Listeners配置
@Listeners({ResultListener.class})   
public class TestNGReRunDemo {
    @Test
    public void test01(){
        Assert.assertEquals("success","fail");
        System.out.println("test01");
    }
}

3.3 场景一

1、 结果验证

2、结果分析:

测试用例 运行次数 运行结果 测试报告
Test01 2 第一次:skipped;第二次:passed 只在Passed的统计数量中test01被记录一次
Test02 1 Passed 记录一次passed

3.4 场景二

1、结果验证

2、结果分析:

测试用例 运行次数 运行结果 测试报告
Test01 3 第一次:skipped;第二次:skipped;第三次:failed test01只在failed统计中被记录一次
Test02 1 Skipped 依赖用例执行失败,test02结果为Skipped,只记录一次结果Skipped

作者:耿燕飞

相关文章
|
7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测试技术
从人工到AI驱动:天猫测试全流程自动化变革实践
天猫技术质量团队探索AI在测试全流程的落地应用,覆盖需求解析、用例生成、数据构造、执行验证等核心环节。通过AI+自然语言驱动,实现测试自动化、可溯化与可管理化,在用例生成、数据构造和执行校验中显著提效,推动测试体系从人工迈向AI全流程自动化,提升效率40%以上,用例覆盖超70%,并构建行业级知识资产沉淀平台。
从人工到AI驱动:天猫测试全流程自动化变革实践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如何让AI更“聪明”?VLM模型的优化策略与测试方法全解析​
本文系统解析视觉语言模型(VLM)的核心机制、推理优化、评测方法与挑战。涵盖多模态对齐、KV Cache优化、性能测试及主流基准,助你全面掌握VLM技术前沿。建议点赞收藏,深入学习。
392 8
|
1月前
|
Java 测试技术 API
自动化测试工具集成及实践
自动化测试用例的覆盖度及关键点最佳实践、自动化测试工具、集成方法、自动化脚本编写等(兼容多语言(Java、Python、Go、C++、C#等)、多框架(Spring、React、Vue等))
85 6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搜索推荐
AI产品测试学习路径全解析:从业务场景到代码实践
本文深入解析AI测试的核心技能与学习路径,涵盖业务理解、模型指标计算与性能测试三大阶段,助力掌握分类、推荐系统、计算机视觉等多场景测试方法,提升AI产品质量保障能力。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测试技术
AI测试平台的用例管理实践:写得清晰,管得高效,执行更智能
在测试过程中,用例分散、步骤模糊、回归测试效率低等问题常困扰团队。霍格沃兹测试开发学社推出的AI测试平台,打通“用例编写—集中管理—智能执行”全流程,提升测试效率与覆盖率。平台支持标准化用例编写、统一管理操作及智能执行,助力测试团队高效协作,释放更多精力优化测试策略。目前平台已开放内测,欢迎试用体验!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资源调度 jenkins
精准化回归测试:大厂实践与技术落地解析
在高频迭代时代,全量回归测试成本高、效率低,常导致关键 bug 漏测。精准化测试通过代码变更影响分析,智能筛选高价值用例,显著提升测试效率与缺陷捕获率,实现降本增效。已被阿里、京东、腾讯等大厂成功落地,成为质量保障的新趋势。
|
2月前
|
搜索推荐 Devops 测试技术
避免无效回归!基于MCP协议的精准测试影响分析实践
本文揭示传统测试的"孤岛困境",提出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测试新范式,通过模型抽象业务、上下文感知环境和协议规范协作,实现从机械执行到智能测试的转变。剖析MCP如何颠覆测试流程,展示典型应用场景,并提供团队落地实践路径,助力测试工程师把握质量效率革命的新机遇。
|
2月前
|
人工智能 缓存 自然语言处理
大模型性能测试完全指南:从原理到实践
本文介绍了大模型性能测试的核心价值与方法,涵盖流式响应机制、PD分离架构、五大关键指标(如首Token延迟、吐字率等),并通过实战演示如何使用Locust进行压力测试。同时探讨了多模态测试的挑战与优化方向,帮助测试工程师成长为AI系统性能的“诊断专家”。
|
4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 测试技术
SpringBoot 测试实践: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
在 Spring Boot 测试中,@MockBean 用于创建完全模拟的 Bean,替代真实对象行为;而 @SpyBean 则用于部分模拟,保留未指定方法的真实实现。两者结合 Mockito 可灵活控制依赖行为,提升测试覆盖率。合理使用 @ContextConfiguration 和避免滥用 @SpringBootTest 可优化测试上下文加载速度,提高测试效率。
286 6
|
5月前
|
缓存 测试技术 API
RESTful接口设计与测试实践
通过理解和实践上述原则和步骤,你就可以设计和测试你的RESTful接口了。最后,它可能会变成你为优化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因为好的接口设计可以使得从服务器端到客户端的通信更加直接和有效,同时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如此一来,写一个好的RESTful接口就变成一种享受。
175 18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