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读《金融科技:变迁与演进》之二: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创新

简介: 本书针对金融科技的若干细分领域,选编了未央网几十位专栏作者曾投稿发表的文章。作者们通过各自不同的观察角度,阐释了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监管环境,对行业趋势给出了判断与思考。希望本书中的分享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金融科技的脉络,也希望有更多行业观察者、从业者加入未央作者的家庭,一同见证金融科技的发展。

点击查看第一章

第二章

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创新
在过去的短短10年中,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首个区块链项目—比特币网络,创新地支持了自带信任防篡改的分布式账本,打造了一个彼此信任的基础网络设施。从应用角度来说,除了“数字货币”外,区块链技术其实还能带来更通用的计算能力和商业价值,而以太坊、超级账本等开源项目加速释放了区块链的巨大潜力。在金融行业,区块链的创新设计赋予了交易、贷款、保险等诸多应用场景新的想象空间。与此同时,比特币几年间疯狂的价格波动也引发了人们关于比特币等一系列数字货币的价值探讨。区块链时代,一切才刚刚开始。

比特币与区块链的运行原理

文/韩锋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项新技术,然而经过短短十来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近年来兴起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比特币就是以区块链技术作为其底层技术的。要理解区块链技术,我们首先来看看比特币的运行原理。
什么是比特币?
2008年,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在密码学论坛上发表了一篇
论文—?《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让学界轰动的是他第一次用密码学解决了电子货币的重复支付问题。2009年他又公布了比特币系统的开放源代码,随后便隐身了。
首先参与比特币的是一些极客。他们认为依靠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可以改变世界的现状,尤其改变社会中存在的让人不满的一些情况。他们开始把比特币当作玩具买来买去。其中一个最典型的故事就是2010年5月22日,程序员Laszlo Hanyecz花费10?000比特币向比特币论坛用户买了两个“棒约翰”比萨。现在这个比萨估计是人类历史上最贵的一个,而5月22日也由此成为比特币圈内的比萨节。
2013年可以说是比特币发展元年。很多华尔街高管、基金经理,以及大公司如Facebook、Google的高管也开始参与进来,比特币价格出现了实质性上涨,达到大约500美元一个。后来几年间,比特币价格持续攀升,达到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峰,并在2017年12月达到20?000美元左右一个的高点。
在2013年,比特币的价格便上涨了大约100倍。这让很多人吃惊,由此也出现了很多种说法,最典型的即认为它是泡沫,类似当年的郁金香泡沫,是一场骗局。因此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比特币的基本原理,而笔者认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研究中本聪最早提出比特币的论文。这篇论文之所以在密码学具有划时代的地位,是因为其真正解决了电子货币的重复支付问题,也就是造假币问题。
中本聪的理想就是要把人类货币的信用建立在P2P密码学上。他认为传统信用系统都是依靠第三方来发行,但第三方成本高、弊病大,尤其不利于互联网时代的全球贸易。所以他认为应该去掉第三方,让金钱与信息一样在互联网上以接近光速运行,成本几乎为零。要做到这一点,中本聪建议可以将信用建立在基于密码学的P2P基础上,也就是后面所谓的DAC(分布式自治系统)。这个想法非常具有创新性。当然,在中本聪之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也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货币应该通过市场竞争起决定性作用,优胜劣汰。而中本聪想发明一套建立在P2P系统之上的货币,首先当然要解决重复支付问题,也就是造假币的问题。那么,比特币靠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中本聪最大的创新在于依靠“盖时间戳”来避免重复支付。也就是任何一笔支付、交易都马上通过盖时间戳记账,以保证一笔数字货币不能再被支付给第三方。按理说数字货币也就是全密码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被拷贝是非常容易的。如果说依靠“盖时间戳、记账、全网公开”这套机制即可保证不可能发生重复支付,那么大家自然要问:谁来记账?谁来盖时间戳?
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比特币最核心的创新,也就是所谓的矿工记账机制。“矿工”这个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太准确,他们首先是记账员,要利用挖矿的计算机,依靠它的算力来为全网的比特币交易记账、盖时间戳,保证不会发生重复支付。大家又会问,难道这是靠雷锋精神吗?恰恰相反,中本聪假设人“性本恶”,即人们互相不信任,并不主动做好事,大家都为利益而来。那么要指望以这些算力来给全网记账、盖时间戳,就要保证他们有利可图,而他们的利益就是可以同时挖矿,获得比特币。挖矿是基于密码学SHA-256进行的,实际上就相当于解密码的方程—谁先解出来,谁先找出散列值,同时把10分钟内全网的比特币交易盖上时间戳,记对了账,谁就算挖到了矿(比特币)。矿工最核心的作用是盖时间戳和记账。如果没有他们提供的计算机算力,并为比特币世界全网记账、盖时间戳的话,比特币作为一个支付系统是不成立的。在中本聪设计的机制中,每10分钟生成一个区块,矿工需要将这10分钟之内全互联网所有比特币交易盖的时间戳都记到这个区块中,并生成一个新的链条(区块链),然后向全网公开。如果矿工指望获得比特币的奖励,就必须让全网承认其区块的合法性,并且把下一个区块建立在其链条之上。
比特币的总量有限,中本聪将其设定为2100万个,理论上在2140年将全部被挖完。到那时如何保证全网的矿工再拿出其算力为整个比特币世界盖时间戳、记账呢?按中本聪的设计,就是给他们付交易费。谁抢到了合法的记账权,谁就抢到了交易费。到那时矿工才真的称为记账员。比特币的系统大概来说就是这么设计的。比特币的总量有限,这也是吸引很多玩家参与的重要特征。
中本聪在其论文中精辟地总结了整个比特币全网运行的机制。第一,每笔交易都向全网所有节点公开广播。所谓节点(node)是指每个希望挖出区块奖励的矿工的矿机。向他们公开,也就是让他们记账,当然这还关乎谁记的账最后将成为合法的。第二,每个节点(即每个矿工)实际上都在不断地把新的比特币交易记入他将挖出的区块中。
那么,很多人都在竞争这个区块和竞争记账,谁能最终获得奖励?为此中本聪发明了工作量证明(POW)。只有证明你的算力是10分钟内全网最大的,且解SHA-256密码学问题效率最高,你才能获得这个区块的奖励。要全网接受一个新挖出的区块的条件是必须正确记录这10分钟内全网所有的交易,并都盖好了时间戳,同时向其他节点公开,即向大家宣布不要再竞争这个区块了,需要竞争的是连接在这个区块链条上的下一个区块。
比特币的价值支撑是什么?
很多人在听说比特币的时候总爱问:法币背后有国家主权和法律系统,比特币背后有什么?实际上,比特币背后也有很强的保护,那就是矿工的算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比特币系统也要防止任何可能的恶意攻击,比如造假币,又如破坏系统导致其不按规则运行。中本聪设计的规则是,除非掌握全网算力的51%以上,即超过51%的攻击力量,才会存在造假币的可能,才能篡改历史上的记账,才有可能对系统造成破坏。2015年,比特币全网算力的成本便已达到十几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变化。要达到超过51%的算力来发动攻击,代价高昂。所以比特币系统依靠全网算力来保护,比特币的价格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背后的算力也有关。一些比特币经济学家在计算其合理价格时,首先便要考虑当前全网算力的情况。
我们在基本了解了比特币的运行原理后,就能比较理性地分析其价值背后的支撑究竟是什么了。实际上比特币的价格很大一部分是靠“信徒”支撑的,这叫“信徒经济”。什么是比特币的“信徒”?他们相信哈耶克的理念,认为完美的货币应该通过市场自由竞争产生,货币权或者金融权应该来自民间。当然,他们的信仰并不是空穴来风,黄金或白银作为货币的历史的确都是从民间的信用开始建立的,法币最早往往是靠着黄金或白银的背书才建立起自己的信用体系。笔者个人认为比特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解决了互联网贸易的支付问题,让金钱和信息以同样的速度传递,且成本低廉。
当然,很现实地说,很多人购买和囤积比特币是基于它的保值功能。原因在于比特币总量有限—仅2100万个,很多人认为这个系统在理论上比法币更能保值,因为法币总量无限,几乎每种法币都超发,最严重的超发可至上万亿倍。当然也有人马上会说,只要有人大量囤积比特币,也一定会造成比特币的流通问题。历史上贵金属货币几乎都是因为囤积问题而最后退出了流通领域,最简单来说因为它们不是无限可分的,它们在物理上分到一定程度就无法使用了,所以不得不退出流通领域。但比特币和贵金属货币有一个本质区别,即它实际上是密码学数字,所以它几乎无限可分,哪怕现在市面上只流通一个比特币,通过小数点后移,也不影响它作为全球支付的流通性。按照中本聪最原始的设计,小数点可以往后移8位。如果需要,只要全网节点民主协议同意,小数点还可以继续往后移。
比特币的创新:DAC
比特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金融创新呢?它被公认为全球第一个DAC(Distribut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分布式自治组织)成功案例。DAC有几个主要的特征:①由于其依靠密码学保证规则运行,管理成本比传统公司低得多。②不假定依赖人的善良和美德,而是假定人有机会都会做坏事,这样设定的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每个参与人的权益。③比特币系统有众筹属性。比特币这样一个DAC系统已经显示出它有自相似的结构,也就是说即便局部被破坏,但它的自我修复功能很强,可以自相似地再生长。比如一棵大树,砍掉它一边的枝叶,只要整个系统没有被颠覆性地破坏,那么它会继续生长,而且是按原来的自相似形状修复。
比特币给我们展现了所谓未来的金融,也就是金钱资产可以如同信息一样在全球以接近光速、低成本地转移,这是可以靠全球P2P信用系统自治完成的,不需要巨大的第三方成本。当然了,比特币是第一个实验。笔者不同意将比特币说得太完美—替代法币是不可能的,将来比特币一统天下则更不可能。比特币只不过是一个创新实验,它的本质是分布式自治系统。但这样一个实验为未来人类在金融领域,以及在互联网上的创新发展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区块链的技术核心
在理解了比特币的基本概念与运行原理后,我们再回到区块链技术上。区块链技术脱胎于比特币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无须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在这种范式中,任何互不了解的人可以通过加入一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通过点对点的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合约来达成信用共识,而不需要借助任何一个中间方。这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包括了过去所有的交易记录、历史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所有信息都分布式存储并透明可查,并以密码学协议的方式保证其不被非法篡改。
互联网协议TCP/IP让我们进入信息自由传递的时代,区块链的创新则将我们带入信息的自由公证时代。区块链通过全网记账、P2P协同建立“信用”,是人类信用进化史上继血亲信用、贵金属信用、央行纸币信用之后的第四个里程碑,在全球市场汇通、知识产权保护、财产微公证、物联网金融、智能协议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本质是去中心化且寓于分布式结构的数据存储、传输和证明的方法,用数据区块取代了目前互联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使得所有数据变更或者交易项目都记录在一个云系统之上,理论上实现了数据传输中对数据的自我证明。从深远来看,这超越了传统和常规意义上需要依赖中心的信息验证范式,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这种点对点验证将会产生一种“基础协议”,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种新形式,将建立人脑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全新接口和共享界面。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人们渐渐发现区块链可以独立于比特币而存在—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应用。通过区块链技术,人们可以实现各种去中心化的信息认证范式,包括但不局限于各种去中心化的权益认证、合约执行等,这将会大幅提高全球市场交易效率并降低成本,同时也会缓解信用中心化的信息不对称和腐败操作空间问题。由于区块链按照全网共识和消耗算力多节点记账,使之在存储、传输中实现不可逆,在未来的全球统一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技术的巨大能量已经引起了许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和机构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创新团队正在将之付诸实践,努力走在区块链创新的前沿。区块链可以提供一种“互联网+”的全新概念,可以更方便地提供各种服务的接入,并将各种服务升级到去中心化的全新层级。区块链技术更是人工智能的一种新形式,通过将人类(甚至机器)点对点互联,实现人机智慧的结合。

区块链项目生态体系

文/袁鑫强
在过去的10年中,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本文将归纳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区块链项目,分析区块链技术在各场景下的发展现状,并就未来趋势做出相应的预测。

image.png


回顾区块链的发展历史:2008年10月31日,化名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比特币创始人向世人公开了《比特币白皮书》,这标志着区块链技术正式进入应用阶段。

image.png


从全球范围看,区块链项目已经覆盖了包括开发者工具、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泛金融、社交和娱乐、网络传输和安全、数据存储和计算在内的多个重要领域。
开发者工具

image.png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和不可篡改等优势特点。然而,其基础层协议相对较为晦涩、语言欠丰富,导致其应用门槛高。因此,开发者工具项目成为区块链项目生态中最核心的一环。特别是智能合约的出现,凭借其灵活多变、适用性强的特点,加速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进程。作为其中的领先者,以太坊率先实现了智能合约的图灵完备,支持多种计算机语言的开发;利用高度可扩展的公共区块链,Lisk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基于JavaScript的去中心化应用开发平台。
围绕着智能合约,一系列拓展应用项目也相继出现。其中,Codelegit、Mattereum着力于解决智能合约的合法化问题;Kleros能处理智能合约之间的争端。此外,为了方便分布式商业应用的开发,区块链操作系统EOS也应运而生。相比于智能合约,EOS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底层模块,如并行运算、数据库、账户系统等。而Aion等第三代区块链技术使跨链交易成为可能。其中,Cosmos是由大量独立的区块链构成的网络,通过该网络,用户能够使用内部区块链通信包将代币从一条区块链转移至另一条区块链。相比于互联网,Cosmos所构想的区块链网络在信息交互的同时也实现了资产价值传递。通过IBC跨链协议,基于Cosmos的Tendermint Core开发的区块链之间能实现代币的跨链转移,而对于类似于以太坊一类的基于POW共识机制生成的公有链,可以使用Pegged Zone桥接。
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

image.png


包括比特币在内,数字货币无疑是区块链技术发展至今最为成熟和广泛的应用,不少支付场景开始支持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之一。例如,著名PC制造商Dell便针对美国本土市场支持以比特币购买其计算机产品;Microsoft曾与比特币兑换平台Bitpay合作,允许用户间接购买其App、游戏等产品;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与三大比特币支付平台Bitpay、Coinbase及Gocoin均有合作。
类似支付需求的产生和扩大,也推动了数字货币支付工具及其衍生技术的发展。当前,大多数数字货币均有对应的可以下载使用的电子钱包,如Cardano Foundation的代达罗斯电子钱包、Ethereum钱包、支持多种数字货币的第三方钱包应用Ledger等。另外,基于以太坊区块链和Proof-of-Processed-Payments的电子支付应用Metalpay在提供法币转账功能的同时,会给予用户相应比例的Metal币作为报酬。而Dash、Moreno、Verge等新型的数字加密货币开始出现,通过将交易信息以交易簇的形式记录,将用户信息通过“主节点”混淆交易实现匿名,极大地提高了电子支付的隐匿性。
泛金融

image.png


随着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区块链技术开始跨入泛金融领域。
1.交易
以Airswap为例,它是采用以太坊智能合约搭建的去中心化电子货币交易所。用户通过其智能合约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匿名交易,无须注册。虽然去中心化交易所避免了个人资产被托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性,但其特点与反洗钱规则相冲突,可能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在交易所之外,Oxprotocol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协议,采用Replayer托管订单簿模式,需要链下匹配交易;相比于纯链上的完全去中心化模式,其降低了一定的Gas费用,加快了交易速度。
除了电子货币,一些以传统金融资产作为标的的交易所也开始出现。EverMarkets开辟了一条以区块链技术交易期货的通道,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同时,平台也在计划与期货交易所展开合作。
当前环境下,全球各地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特别是代币的发展尚持谨慎态度。因此,从外部环境看,交易所项目将面临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风险。而其本身也有股东背景复杂、背信作用弱、资金链易断裂等问题。
2.贷款
区块链技术在贷款领域也有所应用。WeTrust的第一款产品Trusted Lending Circle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在一个可信群体中循环借贷的过程。SALT允许用户以其拥有的数字货币资产作为抵押物获得现金贷款。ETHLend则需要以ENS域名作为贷款抵押品,获取以太币贷款。当前,区块链技术被应用于贷款场景下,这是资产端的一项较大创新,也提高了获客效率,但其并未在关键环节对贷款特别是网络贷款的发展产生颠覆性作用。
3.保险
区块链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场景相对较分散。其中,InsureX选择了架构在以太坊的智能合约,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了缔约方之间的无信任问题,使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经纪人等机构结合在一起,形成高效、透明的市场。Aigang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面向物联网的保险DAO框架。其中,保险的承保和索赔处理将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而且其他贡献者可以根据Aigang的协议开发新的模块以支持各类创新的IoT保险产品。
4.投资
虚拟货币市场的火热促使越来越多的区块链企业开始专注于数字货币的投资价值开发。ICONOMI作为一个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可以为投资用户提供多种数字资产组合(Digital Asset Array,DAA)。Numerai利用以太坊区块链及其代币Numeraire构建了人工智能对冲基金。Cindicator将大量的不同类别金融分析师和全套机器训练模型相结合,并为能有效管理传统金融和加密市场上的投资者资本而设计了“混合智能”策略。
社交和娱乐

image.png


区块链技术的影响甚至已经扩大到了我们的生活领域。
1.社交
通过社交软件Steemit,用户在分享个人生活状态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点赞量获得相应比例的Steem Dollars作为报酬。Flixxo利用区块链和Torrent技术创建了一个由创造者组成的视频共享平台社区,当内容创造者将视频上传到分布式网络中时,可以从观看者获取收益并兑换为Flixx(一种代币)。
在通信方面,Mercury Protocol是一种为通信平台打造的开源项目,利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任何集成Mercury Protocol的通信平台将能够相互交换消息和发布内容,通过假名保护用户隐私,利用代币鼓励用户参与,而且与具有单一断裂点的私有系统相比,其网络安全性有较大提高。
2.娱乐
区块链技术在游戏领域发展空间巨大,涉及游戏内容、对战平台、游戏币以及游戏道具交易等。其中,Firstblood是一个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电子竞技平台,不仅允许多种对战模式,支持Dota2等多款游戏,还有奖励机制以鼓励更多的玩家参与。Enjin Coin是一种ERC-20代币,为游戏开发者和内容创造者提供了电子货币支持。Dmarket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为游戏虚拟物品交易开辟了新的通道。
在音乐领域,Ujo Music的区块链项目使得音乐家可以在区块链上发布和管理自己的音乐版权,并获得收益。Imogen Heap发起的Mycelia和PledgeMusic创始人Benji Rogers成立的Dot Blockchain Music,预示着将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产业项目转向区块链技术。
此外,通过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VR虚拟现实平台Decentraland,用户可以创建、体验,甚至可以依靠开发平台内容和程序体验来获得收益。
区块链技术为社交娱乐领域应用带来了重大改变。依赖于区块链去中心化和高度自治的特点,用户的权益被放大—从产品的体验者和使用者升级为内容创作者和产品管理者。代币报酬机制更是加强了用户进行内容创造的动力。
网络传输和安全

image.png


在网络传输方面,IPFS文件传输系统是一个面向全球的、点对点的分布式版本文件系统,用基于内容的地址替代基于域名的地址,加快了网页加载速度,是对传统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一次巨大创新。随着人们对隐私保护的逐渐重视,VPN需求激增。而Mysterium Network向用户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VPN产品,用户能够安全匿名地连接互联网,也可以在系统中分享闲置的带宽来赚取代币回报。另外,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也是当前的一大发展趋势。Oaken Innovations采用物联网硬件设备与分布式软件平台相结合,试图完成机器的自动控制,以实现真正的价值传递。
而在网络安全方面,为了应对DDoS攻击,保证正常用户的网站访问体验,区块链项目Gladius提出了一种去中心化解决方案,既降低了DDoS攻击风险,也加快了网页的加载速度。
数据存储和计算

image.png


1.存储
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存储中有多种优势。Factom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更改的特点革新了商业社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记录和管理方式。其目前已与数据商Intrinio展开合作,后者所有的金融市场数据将发布在Factom上。BigChainDB起始于分布式数据库,加入了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改变和数字资产的特性后,能够实现每秒百万次写操作。而Storj允许用户通过DriveSahre和MetaDisk来出租和购买存储空间,实现了数据文件的去中心化云存储功能。
2.分布式计算
Golem创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算力分享网络,用户既可以贡献算力,也可以利用其他用户的算力来解决CGI渲染、机器学习等计算量庞大的问题。iExec致力于打造去中心化的云计算网络,除了算力,用户还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分享其应用和数据资料。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与云技术有着完美的契合。利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云存储和分布式云计算变成了现实,一方面有助于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合作。
此外,区块链技术也应用于身份识别、票务、隐私管理、电子商务、能源、供应链等多个场景。从上述项目的特点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基本围绕着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高度自治和信息透明的特点展开。这些特点确实在部分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创新价值。而从发展趋势看,政府机构将更多地参与到区块链技术的落地过程,特别是在身份管理、个人信用、金融等需要信用背书和政策密集的领域。在信息透明方面,私有链将是大多数区块链项目的基础,因为其特有的权限管理使得信息透明与隐私需求达到了平衡。另外,在技术层面上,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区块链项目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充分实现跨链的需求。

“去中心化”指什么

文/长铗
人们对区块链的最大误解可能就是对“去中心化”这个词的理解。按字面含义,去中心化就是节点的分散、数据的分散、矿工的分散、开发者的分散……甚至有人认为,矿工的分散(人人都能用个人计算机挖矿)是中本聪的初心,中本聪支持“一CPU一票”,即每个用户通过个人计算机、手机就能挖矿。还有人试图通过算法的改进来阻挡ASIC芯片的研发,避免算力的中心化,当然,这些努力只能延缓专业化挖矿芯片的诞生,而不是阻止。
需要指出的是,“人人都能用个人计算机挖矿”恰好对应中本聪所反对的“一IP一票制”,这是因为每位矿工的计算机都贡献为一个全节点,相当于网络节点的所有IP都拥有相等的权力。那么,那些拥有分配大量IP地址权力的人,比如僵尸网络就可能主宰比特币网络。僵尸网络中最多可包含数十万台机器,如暴风木马拥有25万个节点,远远大于比特币全网节点数(6000~8000个),暴风木马控制的僵尸网络可以轻而易举地发起51%攻击。中本聪所言“一CPU一票”实际是说一个计算单位代表着一个权力单位,拥有的计算力更高,即意味着更高的权力,这是工作量证明“计算即权力”思想的形象化表达。
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个人计算机、手机挖矿,这看起来是更公平、更去中心化的理想社会,可为什么区块链的安全性反而降低了呢?原因很简单,去中心化并不是一个描述状态的词,而是一个描述过程的词,状态的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过程的去中心化。僵尸网络的节点在状态上是分散的,但在行为模式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去中心化的本意是指每个人参与共识的自由度—每个人有参与的权力,也有退出的权力。在代码开源、信息对称的前提下,参与和决策的自由度即意味着公平。
我们可以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理解去中心化,资产配置也同样有着分散风险、分散资产的需求。早在数百年前,莎士比亚所著《威尼斯商人》中的安东尼奥说道:“我的买卖的成败,并不完全寄托在一艘船上,更不是依赖着一处地方;我的全部财产,也不会因为一年的盈亏而受到影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策略。
但是,如果篮子里的资产具有相关性,那么,不管资产配置是多么分散,它都不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如果一个市场整体处于下跌通道,且市场中的绝大多数资产具有相关性,你的资产配置越分散,即意味着越稳定的资产损失。这个时候,反而不如把所有资金配置在一个与多数资产不具相关性或具反相关性的资产之上。
如果这些资产的相关性是个未知数,那么按最大熵原理,应该假设这些资产拥有最大随机性。对于区块链来说,就应该假设这些节点都有绝对的自由决策权,而不应赋予开发者或一部分人更高的权力,授信或委托他们来记账。正如普林斯顿比特币公开课所指出的:“比特币的共识算法十分依赖随机化。它摒弃了发生共识的特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取而代之的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你认为的某些区块将被共识的概率会越来越高,观点分歧的概率则会以指数级下降。这些模型中的区别正是比特币能够绕过传统的对于分布式共识算法的不可能结果的关键所在。”
人人都能用个人计算机挖矿貌似更分散,但事实上,如果这些个人计算机感染了僵尸病毒,那么其行为表现的相关性将为1。不管这些节点数量多么庞大,它们都将被视为同一个节点。又如Bitfinex交易所虽然使用了多重签名,但由于Bitgo所保管的私钥对所有来自Bitfinex服务器的请求都自动签名,两个私钥实际上仅相当于一个私钥。不管是使用多少个私钥的多重签名,以及这些私钥的保管是多么分散,只要这些私钥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致性,那么这个多重签名方案就是不安全的。
相反,在挖矿激励机制下,虽然造成了表面上的算力中心化局面(实质上也是分散的,只不过少数人拥有的算力远远大于其他人),但并没有人可以阻止你去参与挖矿,研发矿机,这完全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去中心化过程。
可见,去中心化并不是什么新词,它其实就是亚当·斯密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的自由竞争。在竞争机制下,算力的集中并不是什么可怕的问题。一方面,由于高昂的算力成本,矿池、矿工发起51%攻击不符合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另一方面,即使存在不可理喻的疯子,比如拥有大量算力份额的矿池,其攻击也不可持续,因为矿池的算力并不真正属于自己,且随时面临新加入的算力、新玩家的挑战。算力集中本身就是市场的结果,任何一个开放系统在自由竞争下都会形成专业化分工,这就好比生物有机体的组织分化。专业化的矿工,专业化的支付钱包,专业化的区块链数据服务商……这正是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结果,而不是我们处心积虑要避免的后果。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相关文章
|
5天前
|
供应链 算法 安全
探索区块链技术中的隐私保护机制
探索区块链技术中的隐私保护机制
47 27
|
1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分布式数据库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如何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了区块链提高透明度、降低成本和增强安全性的潜力。文章首先概述了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传统供应链模式的挑战,接着详细讨论了区块链如何在不同供应链环节中实施,并分析了其带来的变革。最后,文章提出了企业在采纳区块链技术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121 26
|
2月前
|
存储 供应链 分布式数据库
深入理解区块链技术:原理、应用与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我们揭示了其如何在无需中心化权威的情况下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区块链在金融、供应链管理、智能合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并指出了当前区块链技术面临的可扩展性、隐私保护和法律监管等挑战。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区块链技术概览。
261 16
|
1月前
|
存储 安全 物联网
未来已来: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与虚拟现实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本文将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以及它们如何相互融合,为我们带来更便捷、安全和沉浸式的体验。
|
1月前
|
存储 供应链 算法
深入探索区块链技术:原理、应用与未来展望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在金融、供应链、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本文,你将对区块链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理解其背后的技术逻辑和应用场景。
|
2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区块链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安全中的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如何革新数据安全领域,特别是在保护个人隐私、增强数据完整性和透明度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加密技术以及智能合约的功能,文章阐述了这一技术如何有效防止数据篡改、确保交易记录的不可逆性,并促进跨组织间的信任建立。此外,还讨论了当前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理解其在数据安全领域的潜力提供了全面视角。
|
1月前
|
存储 供应链 监控
深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区块链技术如何革新供应链管理,通过分析其核心特性与实际案例,揭示该技术如何增强透明度、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我们将从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入手,逐步剖析其在供应链各环节中的具体应用,最终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88 3
|
1月前
|
供应链 物联网 区块链
未来技术的脉动:探索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趋势
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这三个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在现代科技生态中的交互作用。通过分析这些技术的独特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我们揭示了它们如何共同塑造未来的技术景观,特别是在数据安全、智能设备管理和沉浸式体验方面。文章还讨论了这些技术融合后可能带来的社会和文化影响,以及它们如何推动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
62 3
|
2月前
|
存储 供应链 安全
智能合约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重塑数字信任###
本文深入探讨了智能合约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不同于传统摘要,本文以高度概括的形式,聚焦于两大核心要点:一是智能合约作为区块链上的自执行协议,如何通过代码自动化地促进信任最小化的交易;二是这种融合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向更加透明、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全文围绕智能合约的工作原理、区块链提供的底层支持、以及两者结合所面临的技术与非技术挑战展开讨论,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
|
2月前
|
存储 供应链 区块链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区块链技术如何在供应链管理中提供透明性、安全性和效率,以及它如何帮助解决传统供应链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不同行业案例中的应用,本文揭示了这一技术革新对现代供应链管理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