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为大家勾画出一幅信息通畅、高效方便快捷的美丽景象,但身后的交易市场仍处于最初粗放阶段。在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数据交易迎来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机遇,但宽松的监管、客户对隐私的忽略,使数据市场乱象丛生。怎样保证管理与保护并举,是需要面对的课题。
你的数据安全吗?
单击“同意”,你的隐私已经外泄
当你用手机的时候,或是是接受某种服务的时候,它都会让你点击允许或者同意,你会发现你在上边都会有一条信息,采集你的公开信息、采集你的头像、采集你的好友等等这些,当你拒绝时,你就接受不了这种服务,那样就违反了平等原则。假如这个服务沒有可替代性,并且是刚性需求的服务(无条件兑付),我们必须牺牲自己的私人信息。那样在无形当中,人们在接受此服务的时候,是在以自己的私人信息作为代价。
这类设计的程序,它就是违法的,为何违法?沒有顾客一个选择权,用户应该有选择同意的权利,也有选择拒绝的权利。还有一个是它违背了知情权,它应当告知我。即便我允许或同意,也应当预先要告诉我,你所搜集我的信息,要做什么?同时提供服务的主体,都没有尽到告知的义务和风险提示。而对于搜集数据的主体,现阶段我们国家目前的法律机制,事实上都有规范,因此它就是知法犯法。
你以为的精准推送,可能是精准“杀熟”
网络社会在做品牌推广的时候,与传统的营销场所和场景是不一样的,互联网营销更隐蔽了,能够一对一。首先利用数据能分析出你本人的爱好、个体的需求以及需求的冲动,及其你的资产、对价钱的敏感度,都分析得十分淋漓尽致。
数据安全事关你我的生命安全
不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在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之中,的确出现了许多的恶性事件。当这些海量的数据在存储过程当中,因为技术达不到标准,或是监管出现了漏洞,出现了数据的泄露或是数据的被窃取,那么社会的影响面会很大。这些数据当中,最关键是个人数据,个人数据里边很可能有一些敏感性数据。甚至一些敏感性数据里边,是私人信息的数据。那么它做为海量数据里的一部分, 如果外泄的话,对个体的安全乃至生命的安全,都会遭受影响。
无所不能的大数据
大数据发展到今日,对它的定义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对海量的数据通过技术的处理,转化成有价值的数据。它的特点基本是第一规模大,第二种类多,第三存储技术处理速度快,第四价值是低密度的,经过处理才能生成有价值的数据。大数据利用的行业是十分广泛的,例如通过政府对大数据的应用,改变政府职能服务的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
下一个就是商业上的应用,例如商业利用数据的分析,作为一种精准的营销方式,这是运用最普遍的。在商业运用当中,还可以细分金融的应用、非金融的应用。
再有是医疗方面,还有环境、气候、农牧业等等,可以说它应用到了人们的各个方面。
“人人都在收集数据”的时代
来到大数据时代,我们可能都在关注、搜集大数据,因为都有这种大数据的意识。可以说今天只要是一个经营主体,都会通过各类方法去搜集数据。很可能他都不知道数据采集来之后如何用,但是他就觉得这数据会有用,迟早有一天会有用。或者是说我没有用,也可以卖数据获取收益,想尽一切办法搜集。
数据与信息不同
但信息的定义相比数据,形成了清晰的共识。信息是要有一定内容的,举例说明,例如身份证号,一个完整的身份证号,一看就能通过这样的一个身份证号找到相匹配的一个主体,这叫信息。如果说是把身份证号里边的几位拿掉,就通过这样的一段数字,你是不可以指向一个特定的自然人的。缺失几个数字的身份证号就能够称为数据。这就是信息和数据的区别。
之后是信息的载体,我们固有的信息可能是存储在,像墙壁的这些照片、电视、书,全是信息的载体。数据的载体更多的是什么?比如说比特,我们说数据的时候,一定是通过比特这样的技术支持。所以 数据包含信息,它远远的大于信息量,就是这样的区别。
收集、存储、交易每个环节严防死守
的确我们公民对自己的客户信息、私人信息沒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从保护的层面意识很淡薄。在大数据时代,最先要提高自身的个人信息保护观念,因为你是信息源,这是第一道关口。因而在他人采集你数据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它搜集你了哪些特性的数据,随后采集你的信息会干什么用处?另外搜集你信息的程序是不是法律认可,大家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
采集过后还有存储,还有处理和使用,这些行为都有相对的法律法规。存储私人信息要防外泄,在技术上要加强。如果发生外泄,还要及时报告,如果说数据泄露指向特定的自然人,你要通知自然人与及时排除侵害。
消除数据壁垒合理共享大数据
如今我们常常会提起数据孤岛,数据壁垒。数据共享探讨的问题很多,事实上都没有建立一个共识,喊着共享的人都不希望把自己的数据让他人共享。 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各界人士,都应消除数据的壁垒,随后开展数据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