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献:2018-02-27

简介: 如何使用高通量测序检测T-DNA插入之前拿到了一批混池测序的数据,师兄除了让我帮他找一个突变位点,还让我顺便检查下基因组上的T-DNA插入。我去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已经有人那么干了,这里简要说明一下步骤。

如何使用高通量测序检测T-DNA插入

之前拿到了一批混池测序的数据,师兄除了让我帮他找一个突变位点,还让我顺便检查下基因组上的T-DNA插入。我去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已经有人那么干了,这里简要说明一下步骤。

TITLE: Illumi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as a Method of Identifying T-DNA Insertion Loci in ActivationTagged Arabidopsis thaliana Plants

正向遗传筛选是植物研究的利器,目前比较常用有EMS诱变和T-DNA插入两种方式。其中EMS诱变通常会产生G->A, T->C点突变,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从中寻找目标突变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叫做mapping-by-sequencing。 而T-DNA插入的检测,一般都采用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TAIL-PCR)方法,高通量测序用的也比较少。当然高通量测序也是能够搞定的,就是稍微麻烦一点。

注意:一定要用双端测序,当然目前标配都是PE100或PE150。

第一步:分别将forward read和reverse reads比对到拟南芥参考基因组和T-DNA序列上。当时是PE50,作者使用了bowtie,目前推荐bwa mem。因此每条序列都会有其在拟南芥或T-DNA序列的位置信息和方向信息。

作者并没有明说forward read和reverse read 分别比对到两个参考序列上,还是把T-DNA加入到拟南芥的参考基因组中再比对。我个人认为是后者。

第二步:比对上的read根据ID信息进行配对,这样子对于T-DNA插入附近的序列,配对得到的fragment有如下三种情况(如图)

  • PE reads都属于拟南芥基因组
  • PE reads都来自于T-DNA
  • PE reads一条是拟南芥,一条是T-DNA
img_d5a240c658ff467bc16ca01acc7c6715.png
Illustration of the possible reads obtained with Illumina sequencing

第三步:提取未比对的序列(这些序列可能处于断点处,breakpoints,所以可能无法比对上)和第二步中第三种序列使用BLAST到拟南芥和T-DNA参考序列上,寻找准确的位置

最后作者找到3个主要的breakpoints,有多于两条以上的PE read支持和7个只有一条PE read支持的breakpoint.

img_a7602c29f3db724083cb27a51eb61931.png
Read for breakpoint 1, which maps over the breakpoint

最后,作者根据这些PE read在两端涉及引物进行PCR扩增验证。

得到

最后说下我读这篇文章的一些收获:

  • 第一, 这篇文章思路很清晰,尤其是三种可能的比对模式的分类帮我打开了思路,我原本认为是要把未比对的序列 de novo 组装一下才能找到 T-DNA插入。
  • 第二,原来是PE50测序,会导致一些处在break point的read比不上去,而现在都是PE100+, 使用bwa mem会有一类soft clip read,并且bwa mem 使用supplementary来记录“chimeric alignment”,可以基于supplementary简化第二步
  • 第三,作者这个思路来自于玉米的永不停歇的转座子插入分析,所以要多看文献,提高姿势

当然这篇文章还打破了我一定要 de novo 的思维定势,于是我想到了其实可以把没有比对到参考基因组的序列提和soft-clip的序列取出来比对到T-DNA序列上,排除那些完全比对到T-DNA序列的read,剩下blast就行了。这个思路是如此水到渠成,所以2017年已经有文章发表了,"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DNA insertions in the genome of the Arabidopsis thaliana sumo1/2 knock-down line",思路图如下

img_4c7b0d328563b62b38aaf6d1211eb86c.png
Identification of the 2 amiR-SUMO2 insertion sites using NGS sequencing
目录
相关文章
每日文献:2018-02-24
自然选择的分子印迹(精读第三天) 由于最近不知不觉开始涉及群体遗传学,所以准备精读(其实就是原文翻译)一篇review尽力去了解这个我陌生的领域。文章原标题为Molecular Signatures of Natural Selection, 作者Rasmus Nielsen。
1024 0
|
自然语言处理
每日文献:2018-02-23
自然选择的分子印迹(精读第二天) 由于最近不知不觉开始涉及群体遗传学,所以准备精读(其实就是原文翻译)一篇review尽力去了解这个我陌生的领域。文章原标题为Molecular Signatures of Natural Selection, 作者Rasmus Nielsen。
877 0
每日文献:2018-02-20
自然选择的分子印迹(精读第一天) 由于最近不知不觉开始涉及群体遗传学,所以准备精读(其实就是原文翻译)一篇review尽力去了解这个我陌生的领域。文章原标题为Molecular Signatures of Natural Selection, 作者Rasmus Nielsen。
723 0
|
Perl
每日文献:2018-01-29
原文标题:hppRNA—a Snakemake-based handy parameter-free pipeline for RNA-Seq analysis of numerous samples 原文地址: https://academic.
1010 0
每日文献:2018-01-25
原文标题:APAtrap: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sites from RNA-seq data 工具网址: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apatrap/ 可变多聚腺苷酸 (APA)逐渐地被认为在转录组多样性和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931 0
|
数据库
每日文献:2018-01-24
Nature Genetics:水稻泛基因组文章继续解读 原文标题: Pan-genom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extent of genomic variation in cultivated and wild rice 原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8-0041-z 今天要读部分是我看到这篇文章才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基因的PAV(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突变, 也是这篇文章对66个物种深度测序组装contig的主要用途。
1136 0
每日文献:2018-01-23
Nature Genetics:水稻泛基因组文章继续解读 原文标题: Pan-genom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extent of genomic variation in cultivated and wild rice 原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8-0041-z 今天看的部分是【Identification of functionally diverse alleles】,也就是找到功能变化等位基因。
892 0
每日文献:2018-01-22
植物基因组的同线性和共线性 原文题目:Synteny and Collinearity in Plant Genomes 先明确两个概念,虽然synteny和collineraity翻译之后都有线性,但是要注意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同线性(syn...
917 0
每日文献:2018-01-19
Nature Genetics:水稻泛基因组文章继续解读 原文标题: Pan-genom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extent of genomic variation in cultivated and wild rice 原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8-0041-z 在组装完66个品系水稻的contig后,也找到了变异信息如SNP/InDel, SV等,下面的工作就是从各种角度对这些变异信息继续解读。
935 0
每日文献: 2018-01-16
Nature Genetics:水稻泛基因组研究方法解读 原文标题: Pan-genom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extent of genomic variation in cultivated and wild rice 原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8-0041-z 由于目前课题和自然变异关系比较大,所以解读一下这篇文章在深度测序(约等于100X)组装66个水稻品种后是如何寻找变异,以及如何验证这些变异的质量。
89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