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Socket实现TCP/IP协议的通信

简介: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个工业标准的协议集,它是为广域网(WANs)设计的。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个工业标准的协议集,它是为广域网(WANs)设计的。
Java中的网络支持
针对网络通信的不同层次,Java提供了不同的API,其提供的网络功能有四大类:
①InetAddress:用于标识网络上的硬件资源,主要是IP地址
②URL:统一资源定位符,通过URL可以直接读取或写入网络上的数据
③Sockets:使用TCP协议实现的网络通信Socket相关的类
④Datagram:使用UDP协议,将数据保存在用户数据报中,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TCP编程: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有序的、以字节流的方式发送数据,通过三次握手方式建立连接,形成传输数据的通道,在连接中进行大量数据的传输

Java中基于TCP协议实现网络通信的类有客户端的Socket类和服务器端的ServerSocket类
740688-20150907234728090-211300057.jpg
socket实现通信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

服务器端:
① 创建ServerSocket对象,绑定监听端口,端口一般选择1024-65535的某个端口
② 通过accept()方法监听客户端请求
③ 连接建立后,通过输入流读取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信息
④ 通过输出流向客户端发送相应信息
⑤ 关闭相关资源

public class 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
            //1.创建一个serverSocket,绑定监听端口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new ServerSocket(8888);
            //2.调用accept()方法开始监听,等待客户端连接
            System.out.println("服务器即将启动 等待客户端连接");
            Socket socket=serverSocket.accept();
            //3.获取输入流,用来读取客户端发送的信息
            InputStream  is=socket.getInputStream();//字节输入流;
            InputStreamReader isr=new InputStreamReader(is);//将字节输入流转换为字符输入流
            BufferedReader br=new BufferedReader(isr);//为输入流添加缓冲
            //循环读取客户端提交的信息
            String info=null;
            while ((info=br.readLine())!=null){//循环读取
                System.out.println("我是服务器,客户端说:"+info);
                info=br.readLine();
            }
            //关闭输入流,防止造成阻塞
            socket.shutdownInput();
            //服务器向客户端进行响应
            //获取输出流,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OutputStream os=socket.getOutputStream();
            PrintWriter pw=new PrintWriter(os);//包装为打印流
            pw.write("欢迎您!");
            pw.flush();//调用flush()方法刷新缓冲输出
            //关闭资源
            pw.close();
            os.close();
            br.close();
            isr.close();
            is.close();
            socket.close();
            serverSocke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客户端:
① 创建Socket对象,指明需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号
② 连接建立后,通过输出流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信息
③ 通过输入流获取服务器响应的信息
④ 关闭相关资源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1.创建客户端Socket,指定服务器地址和端口
            Socket socket=new Socket("localhost", 8888);
            //2.获取输出流,向服务器端发送信息
            OutputStream os=socket.getOutputStream();//字节输出流
            PrintWriter pw=new PrintWriter(os);//将输出流包装为打印流
            pw.write("用户名:jinbin;密码:1997");
            pw.flush();
            socket.shutdownOutput();//关闭输出流
            //3.获取输入流,并读取服务器端的响应信息
            InputStream is=socket.getInputStream();
            //字节流包装为字符流
            BufferedReader br=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is));
            String info=null;
            while((info=br.readLine())!=null){
                System.out.println("我是客户端,服务器说:"+info);
            }
            //4.关闭资源
            br.close();
            is.close();
            pw.close();
            os.close();
            socket.close();
        } catch (UnknownHost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下面我们来测试一下,需要先启动服务器端再启动客户端
启动完服务器端会显示


image.png

下面来启动客户端
启动完后客户端控制台会出现


image.png

再来看看服务器端的控制台信息


image.png

这样看来服务端和客户端都收到了信息,实现了通信

上面只是实现了服务端对应一个客户端的效果,下面来实现服务端对应多个客户端,通过多线程来实现

应用多线程实现服务器与多客户端之间的通信
① 服务器端创建ServerSocket,循环调用accept()等待客户端连接
② 客户端创建一个socket并请求和服务器端连接
③ 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请求,创建socket与该客户建立专线连接
④ 建立连接的两个socket在一个单独的线程上对话
⑤ 服务器端继续等待新的连接

服务器端线程处理类

public class serverThread extends Thread{
    // 和本线程相关的Socket
    Socket socket = null;

    public serverThread(Socket socket) {
        this.socket = socket;
    }

    //线程执行的操作,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InputStream is=null;
        InputStreamReader isr=null;
        BufferedReader br=null;
        OutputStream os=null;
        PrintWriter pw=null;
        try {
            //获取输入流,并读取客户端信息
            is = socket.getInputStream();
            isr = new InputStreamReader(is);
            br = new BufferedReader(isr);
            String info=null;
            while((info=br.readLine())!=null){//循环读取客户端的信息
                System.out.println("我是服务器,客户端说:"+info);
            }
            socket.shutdownInput();//关闭输入流
            //获取输出流,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os = socket.getOutputStream();
            pw = new PrintWriter(os);
            pw.write("欢迎您!");
            pw.flush();//调用flush()方法将缓冲输出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关闭资源
            try {
                if(pw!=null) {
                    pw.close();
                }
                if(os!=null) {
                    os.close();
                }
                if(br!=null) {
                    br.close();
                }
                if(isr!=null) {
                    isr.close();
                }
                if(is!=null) {
                    is.close();
                }
                if(socket!=null) {
                    socket.close();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关闭资源为何要加一个判断条件:不为空 ???
这是一种正确、严谨的写法。
验证非NULL是编码中很重要的一环。假如本来就是NULL,这是调用各自的close()方法是会报错的。
如果在实例化这些对象时出错导致这些对象为NULL,或是实例化没问题但中途出了什么异常导致这些对象为NULL,都会在未经验证非NULL前尝试调用close()方法关闭时报错。

在服务器端需要进行循环的监听

public class 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
            //1.创建一个服务器端Socket,即ServerSocket,指定绑定的端口,并监听此端口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new ServerSocket(8888);
            Socket socket=null;
            //记录客户端的数量
            int count=0;
            System.out.println("***服务器即将启动,等待客户端的连接***");
            //循环监听等待客户端的连接
            while(true){
                //调用accept()方法开始监听,等待客户端的连接
                socket=serverSocket.accept();
                //创建一个新的线程
                serverThread serverThread=new serverThread(socket);
                //启动线程
                serverThread.start();
                count++;//统计客户端的数量
                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的数量:"+count);
                InetAddress address=socket.getInetAddress();
                System.out.println("当前客户端的IP:"+address.getHostAddress());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客户端代码不用改
下面来测试一下
启动服务端,显示和之前的一样

image.png

下面启动一个客户端
客户端收到的回复一样
image.png

看下服务端
这里服务端并没有立刻关闭,在等待监听下一个
image.png

下面我改一下客户端socket的发送信息
image.png

再启动一次
在服务端的控制台可以看到客户端数量是2,由于sockethost我依然是写localhost,所以IP依然是127.0.0.1
image.png

客户端的监听端口号不能随便改,不然服务端就监听不到了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编程:基于socket的TCP/IP通信。
网络编程:基于socket的TCP/IP通信。
230 0
|
3天前
|
网络协议 网络安全 网络虚拟化
本文介绍了十个重要的网络技术术语,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域名系统(DNS)、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络(VPN)、路由器、交换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和云计算
本文介绍了十个重要的网络技术术语,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域名系统(DNS)、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络(VPN)、路由器、交换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和云计算。通过这些术语的详细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网络技术,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24 3
|
14天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Go
Go语言进行网络编程可以通过**使用TCP/IP协议栈、并发模型、HTTP协议等**方式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Go语言进行网络编程可以通过**使用TCP/IP协议栈、并发模型、HTTP协议等**方式
43 13
|
15天前
|
网络协议 算法 网络性能优化
计算机网络常见面试题(一):TCP/IP五层模型、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TCP传输可靠性保障、ARQ协议
计算机网络常见面试题(一):TCP/IP五层模型、应用层常见的协议、TCP与UDP的区别,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TCP传输可靠性保障、ARQ协议、ARP协议
|
1月前
|
网络协议 算法 数据格式
【TCP/IP】UDP协议数据格式和报文格式
【TCP/IP】UDP协议数据格式和报文格式
119 3
|
1月前
|
XML JSON 网络协议
【TCP/IP】自定义应用层协议,常见端口号
【TCP/IP】自定义应用层协议,常见端口号
26 3
|
1月前
|
JavaScript 安全 Java
谈谈UDP、HTTP、SSL、TLS协议在java中的实际应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UDP、HTTP、SSL、TLS协议及其工作原理,并提供Java代码示例(由于Deno是一个基于Node.js的运行时,Java代码无法直接在Deno中运行,但可以通过理解Java示例来类比Deno中的实现)。
68 1
|
2月前
|
网络协议 网络架构 数据格式
TCP/IP基础:工作原理、协议栈与网络层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支持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本文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协议栈构成及网络层功能。TCP/IP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通过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确保数据可靠传输。网络层负责IP寻址、路由选择、分片重组及数据包传输,是TCP/IP的核心部分。理解TCP/IP有助于深入掌握互联网底层机制。
423 2
|
3月前
|
消息中间件 Java Kafka
【Azure 事件中心】在微软云中国区 (Mooncake) 上实验以Apache Kafka协议方式发送/接受Event Hubs消息 (Java版)
【Azure 事件中心】在微软云中国区 (Mooncake) 上实验以Apache Kafka协议方式发送/接受Event Hubs消息 (Java版)
|
3月前
|
网络协议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16 Java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网络模型OSI/TCP/IP+通信协议等)
16 Java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网络模型OSI/TCP/IP+通信协议等)
8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