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UDP协议数据格式和报文格式

简介: 【TCP/IP】UDP协议数据格式和报文格式

学习一个网络协议,主要就是学习“数据格式”/“报文格式

源端口/目的端口

  • 端口号是属于传输层的概念
  • UDP 报头使用两个自己的长度来表示端口号
  • 之所以端口号的范围是 0~65535,是因为底层网络协议做出了强制要求
  • 如果使用一个 10 w 这样的端口,就会在系统底层被“截断”
  • UDP 并不关心后面的正文里面是什么数据,只需要关心报头里面是怎么组织的
  • 报头里面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固定是两个字节(16 bit),里面没有分隔符,就是通过固定长度来进行区分的

网络通信中,涉及到四个关键信息:源 IP/目的 IP源端口/目的端口

  • 源端口:发出数据报那个程序使用的端口号——>发件人电话
  • 目的端口:接受这个数据报的程序使用的端口号——>收件人电话
  • 源 IP:发出数据报那个程序的 IP——>发件人地址
  • 目的 IP:接受这个数据报的程序的 IP——>收件人地址

UDP报文长度

UDP报文长度:报头长度 + 载荷长度

  • 长度单位是字节,
  • 比如,报文长度 1024,——>整个 UDP 数据报就是 1024 字节;由于是两个字节来表示这个长度,所以最大值 65535——64 KB(65536/1024)
  • 64 KB 放在今天,是个很小的数字,所以如果使用 UDP 协议传输一个很大的数据,就会变得很麻烦

UDP 用了好多年,一直挺好用,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广告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导致一个网络响应数据报的体积越来越大,逐渐逼近 64 KB。一旦数据超过了 64 KB,就可能到值数据被截断,这样广告可能就无法正常显示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两个解决方案:

  1. 把一个大的数据报,拆分成多个,分别进行传输
  • 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实现分包、组包的过程非常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
  1. 直接使用 TCP
  • TCP 对于长度没有限制,其自身也带有可靠传输这样的机制,对于整体的通信质量来说也是有利的
  • 代码的修改成本比较低

校验和

前提:网络传输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错误

  • 电信号/光信号/电磁波——>收到环境的干扰,使里面传输的信号发生改变

校验和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发现”或者“纠正”这里的错误。就可以给传输的数据中,引入“额外信息”,用来发现/纠正传输数据的错误

  • 这里的额外信息就是 checksum
  • 如果只是发现错误,需要携带的额外信息,就可以少一些(发现就会丢弃掉,不会让对方重发)
  • 如果是想要纠正错误,携带的额外信息就要更多(消耗更多带宽)

举个例子:你妈让你去买菜,西红柿、鸡蛋、茄子、晃过,最后补充一句“一共四样”

  • 这里的“一共四样”起到的作用就相当于是“校验和”。通过“一共四样”你可以对手里的菜进行检查,有没有买多、买少

但这样的“校验和”并不能准确的识别出问题,而且容易误判。所以我们希望校验和可以更严格地检查数据的内容,可以结合内容/内容的片段来生成校验和

  • 比如你在默写金庸先生的十五部作品的名称,写完后,你可以通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一幅对联和你写的书名的第一个字对一下,若能对象,就说名此处的名字都是正确的
  • 这样的校验和就是基于内容来进行校验的
  • 虽然出错的数据恰好没有被校验出来,这可情况也是可能会发生的
  • 但是一个良好的校验和算法,可以让上述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

CRC 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

把 UDP 数据报整个数据都进行遍历,分别取出每个字节,往一个两个字节的变量上进行累加

  • 由于整个数据可能会很多,所以加着加着可能就结果溢出了,但溢出也没关系
  • 我们重点关心的不是最终加和是多少,而是校验和结果是否会在传输中发生改变

例如:我们去传输一个 UDP 数据报

  • 发送方整合整个 UDP 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得到一个 checksum1
  • 接收方收到的数据:
  1. 数据的内容
  2. 校验和 checksum1
  • 接收方就可以根据数据的内容,按照同样的算法,再算一遍校验和,得到 checksum2
  • 如果传输的数据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则一定有 checksum1 == checksum2

MD5 算法

本质上是一个“字符串 hash 算法”

特点

  1. 定长:无论输入的字符串长度多长,算出的 MD5 的结果都是固定长度——>适合做校验和算法
  2. 分散:输入的字符串哪怕只有一点点发生改变,得到的 MD5 的值都会相差很大——>适合做 hash 算法
  3. 不可逆:根据输入内容,计算 MD5 非常简单,但是如果想通过 MD5 值还原出原始的内容,理论上是不可行——>适合作为加密算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监控 网络协议 视频直播
UDP协议(特点与应用场景)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传输层的一种无连接协议,具有简单高效、低延迟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包括:无连接(无需握手)、不可靠传输(不保证数据完整性)、面向数据报(独立传输)。尽管UDP不如TCP可靠,但在实时通信(如语音通话、视频会议)、在线游戏、多媒体流媒体(如直播、点播)及网络监控等领域广泛应用,满足了对速度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需求。
260 19
|
3月前
|
网络协议
为何UDP协议不可靠?DNS为何选择UDP?
总的来说,UDP和TCP各有优势,选择哪种协议取决于应用的具体需求。UDP可能不如TCP可靠,但其简单、快速的特性使其在某些场景下成为更好的选择。而DNS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它利用了UDP的优势,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名字解析服务。
157 14
|
3月前
|
网络协议 Java 开发工具
全平台开源即时通讯IM框架MobileIMSDK:7端+TCP/UDP/WebSocket协议,鸿蒙NEXT端已发布,5.7K Stars
全平台开源即时通讯IM框架MobileIMSDK:7端+TCP/UDP/WebSocket协议,鸿蒙NEXT端已发布,5.7K Stars
183 1
|
3月前
|
网络协议
TCP/IP与OPC协议的深度比较
总的来说,TCP/IP和OPC协议各有其优点和应用场景。TCP/IP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而OPC协议则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协议。
95 11
|
6月前
|
缓存 网络协议
Jmeter如何对UDP协议进行测试?
`jmeter-plugins`是JMeter的插件管理器,用于管理和组织所有插件。访问[官网](https://jmeter-plugins.org/install/Install/)下载并放置于`lib/ext`目录下,重启JMeter后可在“选项”中看到插件管理器。
122 1
Jmeter如何对UDP协议进行测试?
|
7月前
|
XML JSON 算法
【JavaEE】——自定义协议方案、UDP协议
自定义协议,序列化,xml方案,json方案,protobuffer方案,UDP协议,校验和,比特翻转,CRC算法,md5算法
|
7月前
|
存储 网络协议 安全
用于 syslog 收集的协议:TCP、UDP、RELP
系统日志是从Linux/Unix设备及网络设备生成的日志,可通过syslog服务器集中管理。日志传输支持UDP、TCP和RELP协议。UDP无连接且不可靠,不推荐使用;TCP可靠,常用于rsyslog和syslog-ng;RELP提供可靠传输和反向确认。集中管理日志有助于故障排除和安全审计,EventLog Analyzer等工具可自动收集、解析和分析日志。
414 2
|
7月前
|
监控 网络协议 网络性能优化
不再困惑!一文搞懂TCP与UDP的所有区别
本文介绍网络基础中TCP与UDP的区别及其应用场景。TCP是面向连接、可靠传输的协议,适用于HTTP、FTP等需要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场景;UDP是无连接、不可靠但速度快的协议,适合DNS、RIP等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文章通过对比两者在连接方式、可靠性、速度、流量控制和数据包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帮助读者理解其各自特点与适用场景。
|
8月前
|
网络协议 算法 网络性能优化
|
8月前
|
网络协议 网络性能优化 数据处理
深入解析:TCP与UDP的核心技术差异
在网络通信的世界里,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两种核心的传输层协议,它们在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效率和实时性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协议的技术差异,并探讨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
2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