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ByteArrayInputStream ByteArrayOutputStream类源码解析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ByteArrayOutputStream

ByteArrayOutputStream继承了抽象类OutputStream,本质是一个存在于堆内存中的可扩展byte数组,因为所有操作都在内存中所以flush()也什么都没做。

该类实现了一个输出流,数据写入一个byte数组,缓冲区随着写入的数据自动增大。数据可以通过toByteArray()和toString()重新取回。

关闭ByteArrayOutputStream没有影响,类中的方法可以在流被关闭后调用而不抛出IOException,因为close()实际上什么也没做。

从下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出,所有涉及到输出流内容读写的操作,包括write、reset、toByteArray、size和toString都加了synchronized关键字,因为grow操作只改变数组大小不改变有效内容所以不需要加synchronized,因为要避免输出内容产生错乱。

从内部变量中可以看到,底层是一个byte数组,一个统计比特数的计数器

    //存储数据的缓冲区
    protected byte buf[];

    //缓冲区内的有效byte
    protected int count;

无参构造时数组大小初始设为32,也可以指定size大小,size为负数时抛出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创建一个新的ByteArrayOutputStream,初始缓冲区大小为32
    public ByteArrayOutputStream() {
        this(32);
    }
    //创建一个新的ByteArrayOutputStream,初始缓冲区大小为size
    public ByteArrayOutputStream(int size) {
        if (size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egative initial size: "
                                               + size);
        }
        buf = new byte[size];
    }

输入前要检查空间大小是否足够,下面一系列函数都是用于检查大小和进行扩大,数组大小存在上限,太大时会出现OOM错误。每次进行扩展时大小变为当前容量*2和需要的最小容量参数中的较大值,除非minCapacity>MAX_ARRAY_SIZE,否则不会突破这个大小,MAX_ARRAY_SIZE

    //在必要时增加容量来确保足够持有minCapacity表明的最小数目的元素
    private void ensur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f (minCapacity - buf.length > 0)
            grow(minCapacity);
    }
    //数组的最大大小,一些虚拟机保留了数组头部的一些位置。试图分配更大的数组会导致OutOfMemoryError:请求的数组大小超过了虚拟机的限制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ARRAY_SIZE = Integer.MAX_VALUE - 8;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nt oldCapacity = buf.length;//当前数组大小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1;//新容量=当前容量*2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新容量为当前容量*2和minCapacity中的较大值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当前容量*2>MAX_ARRAY_SIZE是要做处理
        buf = Arrays.copyOf(buf, newCapacity);//新分配一个数组把数据复制过去
    }

    private static int hug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if (minCapacity < 0) // 负数代表minCapacity超过正数所能表示的范围了,所以内存溢出
            throw new OutOfMemoryError();
        return (min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Integer.MAX_VALUE ://minCapacity在Integer.MAX_VALUE到Integer.MAX_VALUE-8范围内,大小为Integer.MAX_VALUE
            MAX_ARRAY_SIZE;//小于MAX_ARRAY_SIZE时为MAX_ARRAY_SIZE
    }

每次的写入操作需要先确保数组大小足够,然后将内容复制到数组中

    //将特定的byte写入到这个输出流中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write(int b) {
        ensureCapacity(count + 1);//确保数组还能再多存储一个
        buf[count] = (byte) b;//int转为byte保存到数组中
        count += 1;//计数器+1
    }
    //将从off开始长度为len的bytes写入到输出流中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write(byte b[], int off, int len) {
        if ((off < 0) || (off > b.length) || (len < 0) ||
            ((off + len) - b.length > 0))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ensureCapacity(count + len);
        System.arraycopy(b, off, buf, count, len);//复制内容到数组中
        count += len;
    }

writeTo是将当前输出流中的内容全部写入到参数中的输出流中去,相当于调用out.write(buf, 0, count)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writeTo(OutputStream out) throws IOException {
        out.write(buf, 0, count);
    }

reset将count设为0,当前累计的输出都被丢弃了,这个输出流可以被重新使用,再次利用已经分配好的缓冲区空间,因为没有可以直接更改count的方法,所以相当于旧的内容无法再被访问了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set() {
        count = 0;
    }

toByteArray创建一个新的byte数组,大小为当前输出流中的byte大小,将其中的byte内容复制到新的数组中

    public synchronized byte toByteArray()[] {
        return Arrays.copyOf(buf, count);
    }

size返回当前流中的byte大小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size() {
        return count;
    }

toString将输出流中的内容重新解码为String,可以指定字符集也可以直接默认使用平台字符集

    //将缓冲区中的内容通过平台的默认字符集转换成string解码。新的String长度是字符集的函数,所以可能不等于buffer的大小,这个方法总是用平台的默认字符集中的默认替代字符串来替代畸形输入和非图形化表示字符序列
    public synchronized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new String(buf, 0, count);
    }
    //跟上面方法相比指定了字符集
    public synchronized String toString(String charsetName)
        throws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
        return new String(buf, 0, count, charsetName);
    }

close可以看到什么都没做,所以一切照常,原因是该类操作都在堆内存中,不需要关闭一些句柄、套接字之类的东西所以什么都不用做

    public void close() throws IOException {
    }

ByteArrayInputStream

ByteArrayInputStream是和ByteArrayOutputStream对应的输入流,继承了抽象类InputStream,本质上也是一个存储在堆内存中的byte数组,这个数组必须在构造时传入并直接被使用而不是复制,之后大小无法改变,可以通过直接对数组中的内容进行修改改变流中的内容。可以标记一个位置,通过reset重置回去来进行重复读取。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ByteArrayOutputStream out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out.write("1234567890".getBytes());
        byte buf[] = out.toByteArray();
        ByteArrayInputStream in =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buf);
        byte res[] = new byte[10];
        in.read(res);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res));//1234567890
        buf[0] = '4';
        in.reset();
        in.read(res);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res));//4234567890
    }

ByteArrayInputStream含有一个内部缓冲区包含了可能从流中读取的比特,一个内部计数器用来保持对下一个read方法读取的byte的跟踪。

关闭ByteArrayInputStream没有作用,所有方法都可以继续使用不会出现IOException,因为全部操作都在堆内存中不存在要关闭的句柄等。

从内部变量中可以看出,底层通过buf[]来存储流中的内容

    /**
     * 构造时提供一个数组,buf中的比特是唯一能够从流中读取的,buf[pos]是下一个要被读取的byte
     */
    protected byte buf[];

    /**
     * 下一个要被读取的byte的下标,总是非负数,不能超过count,buf[pos]是下一个要被读取的byte
     */
    protected int pos;

    /**
     * 流中当前标记的位置,ByteArrayInputStream在构造时默认标记位置是0。可以通过mark()方法标记缓冲区中的其他位置,能够通过reset()回到当前标记的位置
     * 如果没有设置过mark,他的值会是传递给构造器的值,如果没有的话是0
     */
    protected int mark = 0;

    /**
     * 比当前有效字符的index大1,总是非负数,不超过buf数组的长度。比buf数组中最后一个能读取的byte的下标大1
     */
    protected int count;

构造函数必须要传入buf[],传入后对于buf的引用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缓存引用来直接修改其中的内容

    //创建一个ByteArrayInputStream,使用buf作为缓冲区,缓冲区没有拷贝而是直接引用这个数组。pos初始值为0,count的初始值是buf的数组大小
    public ByteArrayInputStream(byte buf[]) {
        this.buf = buf;
        this.pos = 0;
        this.count = buf.length;
    }
    //创建一个ByteArrayInputStream,使用buf作为缓冲区,pos初始值是offset,count的初始值是offset+length和buf.length中的较小值。缓冲区没有拷贝,直接引用了buf,mark设为offset
    public ByteArrayInputStream(byte buf[], int offset, int length) {
        this.buf = buf;
        this.pos = offset;
        this.count = Math.min(offset + length, buf.length);
        this.mark = offset;
    }

读取单个byte时,读取输入流中的下一个byte,返回值是0-255的int,已经到达末端没有可读的byte返回-1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read() {
        return (pos < count) ? (buf[pos++] & 0xff) : -1;//pos==count时到达末端返回-1
    }

从流中读取最多len长度的bytes。如果pos==count,返回-1表示已经到达了文件末端,否则返回读取到的bytes数量k,k是len和count-pos中的较小值。如果k是正数,buf[pos]~buf[pos+k-1]将通过ystem.arraycopy被复制到b[off]~b[off+k-1]中,pos增加k,k被返回。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read(byte b[], int off, int len) {
        if (b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else if (off < 0 || len < 0 || len > b.length - off)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if (pos >= count) {
            return -1;
        }

        int avail = count - pos;
        if (len > avail) {
            len = avail;//最多读取到流中数据末端
        }
        if (len <= 0) {
            return 0;
        }
        System.arraycopy(buf, pos, b, off, len);//复制数据到b中
        pos += len;//增加pos
        return len;
    }

skip跳过输入流中的n个bytes,如果到达了末端跳过的bytes会少于n。实际跳过的bytes数量k等于n和count-pos中的较小值,pos增加k,k被返回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skip(long n) {
        long k = count - pos;
        if (n < k) {
            k = n < 0 ? 0 : n;
        }

        pos += k;
        return k;
    }

available返回输入流中剩余可以读取或者跳过的bytes数量,等于count-pos,也就是缓冲区中剩余的可被读取的数量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available() {
        return count - pos;
    }

markSupported测试这个InputStream是否支持mark/reset操作,ByteArrayInputStream总是支持该操作所以直接返回true

    public boolean markSupported() {
        return true;
    }

mark将当前的位置标记,ByteArrayInputStream的标记位再构造时默认值是0,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标记到缓冲区的其他位置,在构造时也可以通过传入offset设置其他mark,若没有传入则标记0。readAheadLimit这个参数在这里没有实际作用,InputStream中加这个参数是留给其他类中mark使用指出mark位置开始能读取的最大bytes数量。

    public void mark(int readAheadLimit) {
        mark = pos;
    }

reset将位置重置到mark的位置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set() {
        pos = mark;
    }

close方法什么都没做,所以依然可以照常使用,不会产生IOException

    public void close() throws IOException {
    }
相关文章
|
28天前
|
存储 Java 计算机视觉
Java二维数组的使用技巧与实例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中二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44 15
|
2天前
|
JavaScript 安全 Java
智慧产科一体化管理平台源码,基于Java,Vue,ElementUI技术开发,二开快捷
智慧产科一体化管理平台覆盖从备孕到产后42天的全流程管理,构建科室协同、医患沟通及智能设备互联平台。通过移动端扫码建卡、自助报道、智能采集数据等手段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孕妇就诊体验,并实现高危孕产妇五色管理和孕妇学校三位一体化管理,全面提升妇幼健康宣教质量。
28 12
|
6天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安全
Java智慧工地(源码):数字化管理提升施工安全与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工地已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依托智能感知设备和云物互联技术,智慧工地为工程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实现了项目管理的简单化、远程化和智能化。
28 4
|
6天前
|
XML JSON Java
Java中Log级别和解析
日志级别定义了日志信息的重要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TRACE(详细调试)、DEBUG(开发调试)、INFO(一般信息)、WARN(潜在问题)、ERROR(错误信息)和FATAL(严重错误)。开发人员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日志级别,以控制日志输出量,避免影响性能或干扰问题排查。日志框架如Log4j 2由Logger、Appender和Layout组成,通过配置文件指定日志级别、输出目标和格式。
|
6天前
|
安全 Java 编译器
JAVA泛型类的使用(二)
接上一篇继续介绍Java泛型的高级特性。3. **编译时类型检查**:尽管运行时发生类型擦除,编译器会在编译阶段进行严格类型检查,并允许通过`extends`关键字对类型参数进行约束,确保类型安全。4. **桥方法**:为保证多态性,编译器会生成桥方法以处理类型擦除带来的问题。5. **运行时获取泛型信息**:虽然泛型信息在运行时被擦除,但可通过反射机制部分恢复这些信息,例如使用`ParameterizedType`来获取泛型参数的实际类型。
|
6天前
|
安全 Java 编译器
JAVA泛型类的使用(一)
Java 泛型类是 JDK 5.0 引入的重要特性,提供编译时类型安全检测,增强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通过定义泛型类如 `Box&lt;T&gt;`,允许使用类型参数。其核心原理是类型擦除,即编译时将泛型类型替换为边界类型(通常是 Object),确保与旧版本兼容并优化性能。例如,`Box&lt;T&gt;` 编译后变为 `Box&lt;Object&gt;`,从而实现无缝交互和减少内存开销。
|
24天前
|
JavaScript Java 测试技术
基于Java+SpringBoot+Vue实现的车辆充电桩系统设计与实现(系统源码+文档+部署讲解等)
面向大学生毕业选题、开题、任务书、程序设计开发、论文辅导提供一站式服务。主要服务:程序设计开发、代码修改、成品部署、支持定制、论文辅导,助力毕设!
55 6
|
28天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Java
【潜意识Java】深度解析黑马项目《苍穹外卖》与蓝桥杯算法的结合问题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算法学习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提升编程竞赛中的解题能力。通过《苍穹外卖》项目,介绍了订单配送路径规划(基于动态规划解决旅行商问题)和商品推荐系统(基于贪心算法)。这些实例不仅展示了算法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还帮助读者更好地准备蓝桥杯等编程竞赛。结合具体代码实现和解析,文章详细说明了如何运用算法优化项目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8 6
|
28天前
|
存储 算法 搜索推荐
【潜意识Java】期末考试可能考的高质量大题及答案解析
Java 期末考试大题整理: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涵盖面向对象编程、集合类、文件操作、异常处理和多线程等知识点。系统功能包括添加、查询、删除、显示所有学生信息、按成绩排序及文件存储。通过本题,考生可以巩固 Java 基础知识并掌握综合应用技能。代码解析详细,适合复习备考。
21 4
|
28天前
|
存储 Java
【潜意识Java】期末考试可能考的选择题(附带答案解析)
本文整理了 Java 期末考试中常见的选择题,涵盖数据类型、控制结构、面向对象编程、集合框架、异常处理、方法、流程控制和字符串等知识点。每道题目附有详细解析,帮助考生巩固基础,加深理解。通过这些练习,考生可以更好地准备考试,掌握 Java 的核心概念和语法。
32 1

推荐镜像

更多